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件(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第2章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件(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第2章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件(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第2章

第2章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阿奎那对公平价格、货币和利息的论述,掌握奥雷斯姆对货币问题的研究。

【主要内容】

1.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1)对封建制度和私有财产的论述。

(2)对公平价格的论述。

(3)对商业和商业利润的态度是对早期教会作家观点的修正,代表了那个时代教会统治阶级的利益。

(4)关于货币和利息观点代表了宗教教规和教会世俗利益之间的一种妥协。

2.奥雷斯姆的货币学说。

(1)奥雷斯姆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物物交换存在的困难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并提示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两种职能。

(2)奥雷斯姆把货币称之为人造的财富。作为货币金属论者,他讨论了铸造货币的材料,认为贵金属特别是黄金更合适作货币。关于铸币的费用负担,他提出,铸币的价格应当略高于贵金属本身的价格,其间的差额是铸币的费用。

(3)在政策实践上,奥雷斯姆反对君主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任意改变货币制度的行为,并分析了货币贬值的不良后果。他把改变货币制度的权力赋予社会而不是君主,这是管理货币权力应由独立的机构而不是行政机构来执行这一思想的最初表达。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包括:阿奎那对公平价格、货币和利息的论述,奥雷斯姆对货币问题的论述。本章的难点在于,阿奎那被认为是效用价值论先驱者的观点解释,他对利息的论述,奥雷斯姆对货币贬值的各种不良后果的研究及其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思想史期末重点

简答 一⒈孔子的义利思想 1)义以生利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致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这是您的职责啊。 (您通过封授)名爵而获得(臣子的)信忠,因臣子的信忠才能帮您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得好才会使人遵守礼法,人人遵守礼法才会做仁义之事,对人仁义则利人利己,获得好处。使普通的百姓都能享受利益,获得好处,这才是为政(治理国家)的大事啊。 (2)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患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3)取之有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福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如果你这个国家有治国之道,但是结果还是贫穷,那么是耻辱的 如果你这个国家没有治国之道,就算你是富贵的,那么还是可耻的 ⒉孔子的财政思想 ①国家财政开支方面——节用论 在礼仪上的消费,孔子主张“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讲究铺张扬厉和形式排场. 外事礼仪中,孔子也认为要张扬。“子贡欲废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想在祭祀时,省去活羊。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②以“周礼”为统摄的财政思想 ③维护“籍田以力”反对“初税亩”和“相地而催征”的财政观 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讳言财利的财政观 ⑤重本轻末的财政思想 ⑥“敛从其薄”、“节用”的财政支出思想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收入思想 ⑦藏富于民的财政分配思想 ⑧注重公平,统筹兼顾的财政分配思想)可作参考适当补充 二⒈孟子的恒产论及其影响 恒产论:人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持“善良习惯”的必要条件。 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定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研究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问题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 赵靖、易梦虹 重心:中国近代历史上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的萌芽、发生、发展。 时限:1840~~1949 任务:阐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规律; 为现实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状况: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西人富国之学,列为专门,举国通人才士,相与讲肄之……观计然、白圭所云,知吾中国先秦以前,实有此学。?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盖全地球生计学,发达之早,未有吾中国若也。???余拟著一《中国生计学史》,搜集前哲所论,以与泰西学说相比较。若能成之,亦一壮观也。? ●八个主义: ●一、无政府主义(伯夷、叔齐、狂矞、华士、老子、庄周、盗跖、漆雕开、季次、原宪、杨朱、陈仲子、史鰌、许行、阮籍、陶潜、鲍敬言、邓牧); ●二、均产主义(孔子、孟子、墨子); ●三、富国主义(李悝、商鞅、管子); ●四、共产主义(陈独秀); ●五、国家社会主义(江亢虎); ●六、资本制度改良主义(马寅初); ●七、新均产主义(前溪,即吴鼎昌); ●八、民生主义(孙中山) 消费论的分为欲望论和消费合理化论 生产论的分为农国与工国之辩和人口论 交易论的分为价值论和货币论 分配论的分为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及基尔特社会主义、资本制度改良主义、新均产主义和民生主义或均产主义。 赵可任 ?《孙中山先生经济学说》 ?《绪论》、《价值》、《货币》、《资本的积累》、《生产方法的改变》、《分配》、《金融资本》和《恐慌》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 ??穷年兀兀,几废寝食,为时既久,积稿遂多? ??处今日而欲创造适合我国之经济科学,必以不背乎国情为尚……盖一国自有其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案 第一章西周及西周前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明确其研究对象和学习的意义, 认识到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导论 一、中国经济思想遗产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思想 经济活动是人们经济思想产生的源泉。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经济思想是人们改造自然活动在头脑里的反应,另一方面是一定的经济制度又对经济思想的产生有着如影随形的直接联系。 经济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就是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经济的各种见解、主张,政策方案以及它们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等。西方经济思想史如此,我们中国经济思想史同样如此。2.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人们关于经济问题的思想,理论以及对政府的经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的主张和观点。 3.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①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②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③坚持古为今用的方法 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1.从智育角度讲,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

该把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同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习结合起来,中西合璧,为我所用,才能构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产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从德育角度讲,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找回丢失的人格家园,把握人生的方向,比单纯的说教效果会更持久,而且事半功倍。 三、《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诞生 《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产生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50 年为草创起步阶段。2.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学科建立基业阶段。3.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为开始初步繁荣发展阶段。 复习与思考题1.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思想遗产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参考文献目录 1.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2.赵晓雷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3.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秦统一之前,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认识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深刻认识到挖掘这些经济思想对我国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什么叫做思想史?人类或某一领域的智者或思想家们的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 回答者:进北人 - 举人四级 5-20 16:11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人们针对有关经济问题提出的观点、理论、学说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严格地说是从20世纪初期才开始的。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的逐步传人中国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革的现实要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建立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思想史同其它学科一样,重新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研究队伍扩大,各类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通史性著作的出版,专题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和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20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最先是从古代部分开始的。在近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先后输入中国,中国一些学者发现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某些内容和概念,中国古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讨过。以此为动因,许多近代有识之士在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激发下,逐渐将目光转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上。1897年梁启超写成《<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运用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货殖列传》所载古人的经济思想逐一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之后,梁启超又在他的著作中,单列《墨子之实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管子之经济政策》等,分别评析了有关人物的经济思想。 我国学者正式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最早著作之一,是1911年出版的留美博士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子及儒家的经济学说》(The Eeonomies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因以英文写成在美国出版,曾得到美国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但在国内影响很小。因此,国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专门研究实际上始于甘乃光1926年出版的《先秦经济思想史》。该书简略地评介了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该书缺陷很多,但其开创之功不可埋没。1927年世界书局出版了李权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小史》,对古代经济思想的论述主要限于先秦部分,按照分配、消费、生产、交换诸范畴,罗列了一些古代人物的经济思想材料。1929年,马君武出版了《中国历代生计政策批评》,对于中国历代经济政策思想作了简要的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上海市“十五”社科基金课题“20世纪的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930年,熊梦的《晚周诸子经济思想》出版,着重评介了道、儒、墨、法诸家的经济思想。熊著的出版推动了人物经济思想专题研究的开展。随后又出版了人

中国经济思想史 期末考试

?西晋时开始有“经济”一词。在此之前,有关社会经济活动的概念先后有“食货”、“货殖”、“理 财”等。 ?对于商贸活动,古代称为“货殖”。孔子曾经说他的学生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富商大贾写的传记。 ?司马迁对人的这种求利的本性做了生动精彩的描述:“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议论朝 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 ?籍礼的实行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是典型地表示出最高统治者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2、通过天子的示范劳动带动百姓努力生产; 3、能使统治者了解农业生产的艰难,以防止腐化堕落 ?重本抑末的理由: 1、从狭隘的“粟帛”财富观出发,认为只有农民的男耕女织才生产粮食和财富,工商等“游 食之民”不生产财富,是社会的寄生虫,因而为重本抑末提供了理论基础。 2、农、商之间进行的是不等价交换,造成农贫商富的后果。这必然诱导人们弃农经商, 使工商业占用大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利于农业发展。 3、从“农战”战略出发,认为国家必须掌握充足的粮食等战略物资,这当然要依靠发展农业 生产,从征收农业租税而获得;为此,必须驱民务农。 ?“重本抑末”的措施 ○1首先是“抑末”。他们要求坚决堵塞除了农、战以外的所有其他获得富贵的途径。具体的措施主要有:1、对工商业征收沉重的赋税;2、给工商业经营设置许多障碍:如禁止商人经营粮食,以抑制对农民的盘剥;关闭旅店、提高酒肉价格,使行商外出困难;人为提高粮食价格,加重非农人口的生活负担等。 ○2其次,是重农。对在“农战”中作出贡献的人,酌情给予奖励。具体措施有: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生产粟帛多的人,免除其沉重的劳役、以粮食换官爵,即“粟爵粟任”,奖励田宅等。 ○3自秦、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者往往用法律、政治的手段强制性抑商。主要的措施有: 1、强制富商大贾迁徙外地。 2、把工商业者作为重征劳役的对象。 3、颁布法令,侮辱商人。 4、直接用暴力剥夺工商业者的财产。 5、盐铁官营与禁榷制度。 6、在思想舆论上,朝野上下对工商业者常常是口诛笔伐。 ?“农政”的基本内容: 一是兴修水利 二是组织推广农业技术 三是注重“时”政 ?“时”政主要内容有: 1、征调民力、发动战争,应尽量安排在农闲季节。 2、从大农业观出发,要求在动植物生长期间,禁止采伐、捕猎,保护生态。 3、还包含指导和劝戒农民按季节及时生产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96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史 一、教学目标 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 目标2:使学生在学习能够密切地联系中国社会经济条件并进行研究。 目标3: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后阐明各种经济思想据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它的阶级实质,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和近代国民经济管理思想两部分。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及内在发展规律。 2、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基本上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将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3、学习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以经济学原理为储备知识,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已学过的经

济学理论理解我国古代及近代主要经济思想。讲授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做几次作业,同时要求学生课下预习与复习教材。 4、毕业要求 系统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相关理论。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公元前21——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先秦经济思想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第三节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思想 第四节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思想 第五节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 第六节经营管理思想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春秋战国时各种期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文

儒家何以支持对外贸易?——论儒家对外自由贸易思想之 发端 徐路 2011111116 摘要: 自由贸易理论的产生基础可能并不一定只有西方贸易理论这“华山一条路”。本文探讨了儒家思想蕴含的对外贸易思想,并浅析了这种自由贸易思想产生的原因:儒家的自由经济主张与本末均衡的观点,为对外贸易思想奠定了基础;而其兼收并蓄厚德载物的精神也为对外贸易思想提供了伦理与文化支持。本文对于探讨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思想的发轫以及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儒家自由放任本末均衡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这一节,本文想要说明三个问题,以在逻辑上为后文的论述铺路。 首先,中国古代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外贸易?说起1840年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绝大多数学者都会说,那个时代的贸易只能算是贡赋贸易,远非真正的对外贸易。这种以国家为视角的说法没有顾及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自由贸易思想及其对中国当时经济状况的清晰描述。但事实上,古代国家的视角与现今是不同的。《礼记·王制》中就提到:“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这段话中,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大致的地域性概念,而非现代所谓民族国家的准确概念。在这种条件下,只要是和这个大致的地域概念之外的贸易活动就是对外贸易。而对外贸易的目的乃是互通有无、满足彼此之间互惠互利的需要。 其次,国际贸易思想,是否仅仅来自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西方的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理论大多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经济学理论,其多半透露出来的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我们据此可以推断,站在这种主张对立面的则是那些坚守土地利益,把持土地经济垄断的所谓封建地主阶级(以中国封建社会为代表)。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社会,对于对外贸易也可能持有支持态度,只要一定程度上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对巩固政权有正面影响,对外贸易,以及相关的贸易思想就可能有生存之地。所以,所谓的自由贸易理论的产生基础可能并不一定只有西方贸易理论这“华山一条路”。 再者,应该选择什么来作为古代对外贸易思想研究的对象?本文认为是儒家。一是因为儒家思想深刻地统治了近两千年来中国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所以儒家的对外贸易理论具有代表性。二是儒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对于贸易自由的阐述也很丰富,有利于本文的探究。事实上,后文会具体介绍到,儒家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对外的自由贸易的。 所以,基于上面三个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等比较早期的年代,不仅有国际的贸易,还有可能存在与之相应的思想与理论,而我们可以从儒家的经典思想中提取并发掘这些思想。但是,孕育这些思想与理论的温床在哪里?它们与儒家传统的其他思想有无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这是本文的探究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二、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本文在第三节对相关文献进行简单回顾。第四节将简单介绍儒家思想中对外贸易思想的表现。第五、六节将分别从儒家的自由经济主张,本末均衡论以及兼容并需的伦理观角度来解释儒家的对外贸易思想产生的根源(儒家为何会指出对外贸易)。第七章将前面的论述进行总结。 本文运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首先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儒家典籍,了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有关贸易与经济方面的言论与观点,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儒家的经济贸易思想。 其次是历史与逻辑相结合:除了对历史中的共性进行归纳和总结,本文也侧重用一些概念范畴和模式来说明儒家的“对外贸易自由论”产生的根源,并启发人们从理论上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三、文献回顾与本文边际贡献: 目前,对于儒家蕴含的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对于本文直接或者间接有贡献的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 4 题 1、均田制的瓦解是在()。 A . 西汉 B . 东汉 C . 魏晋南北朝 D . 唐代 参考答案:D 2、现存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最早而又极有价值的文献是()。 A . 《经学理窟》 B . 《性理拾遗》 C . 《通典》 D . 《文献通考》 参考答案:D 3、推崇井田制的言论和观点尤为盛行的时期是()。 A . 西周 B . 战国 C . 秦朝 D . 汉朝 参考答案:A 4、()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A . 《经济论》 1 / 1

B . 《四民月令》 C . 《齐民要术》 D . 《货殖列传》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共11 题 1、均田将土地分为() A . 露田 B . 桑田 C . 麻田 D . 宅地 参考答案:ABCD 2、占田制的主要内容() A . 对贵族及官僚占田的限制 B . 对一般人民占田课田的规定。 C . 授田的规定 D . 还田的规定 参考答案:ABCD 3、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A . 授田的规定 B . 还田的规定 C . 还田与授田的特殊规定 D . 官吏的公田规定 1 / 1

参考答案:ABCD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阐述的地主治生之学包括() A . 治生之道 B . 治生之策 C . 治生之理 D . 治生之本 参考答案:ABCD 5、下列哪些思想家曾对井田制思想进行过批判?() A . 陆贽 B . 苏洵 C . 叶适 D . 马端临 参考答案:BCD 6、刘晏的财政改革措施包括()。 A . 改革漕运 B . 改革盐法 C . 行均输法 D . 行常平法 参考答案:ABD 7、下面对占田制评价正确的是()。 A . 它是对私有的一种承认和维护 B . 等级差别地占有土地被正式确定下来 1 / 1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23 题 1、()最早将中国社会的庶民阶层划分为四个职业等级,即士农工商。 A . 鲍叔牙 B . 管仲 C . 屈原 D . 姜子牙 参考答案:B 2、()是春秋战国后期逐渐形成的一大学派。 A . 儒家学派 B . 道家学派 C . 法家学派 D . 墨家学派 参考答案:C 3、()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倡导农商并重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参考答案:A 4、孔子认为()是引起社会动乱的根源。 A . 不遵循礼法

B . 无限度地追求财富 C . 社会分工的错乱 D . 统治者的暴政 参考答案:B 5、()在回答齐桓公关于治国的问题时,响亮地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论。 A . 商鞅 B . 管仲 C . 晏婴 D . 李悝 参考答案:B 6、“正德福利”的思想是()提出的。 A . 管仲 B . 单旗 C . 晏婴 D . 孙书敖 参考答案:C 7、春秋时期士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管仲所谓的“士”主要指()。 A . 武士 B . 说客 C . 士大夫 D . 手工业者 参考答案:A

8、()的思想体系中出现了“放任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某种融合。 A . 《老子》 B . 《管子》 C . 《庄子》 D . 《孟子》 参考答案:B 9、富民思想最先为哪一学派正式倡导() A . 法家 B . 道家 C . 儒家 D . 墨家 参考答案:C 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 A . 商业 B . 手工业 C . 农业 D . 官营企业 参考答案:C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商家商业经营思想()。 A . 注重预测市场行情 B . 待乏原则 C . 注重商业经营者的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