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37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
学院前身为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的电力工程系,1964年更名为三系,1977年复命名为电力工程系。
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学院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建设与运营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六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电气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以及“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重点实验室(部级)”、“武汉雷电防护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 “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研究开发平台”和“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本科专业名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该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2012版专业目录设置的电气类宽口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每年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本科生340余名。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1、 题目:220kV 变电所电气部分及线路电流保护设计2、系统接线图:3、原始资料:为满足某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要,经系统规划设计论证,新建一座220kV 变电所,变电所与系统连接情况如上图所示。
3.1 建设规模3.1.1 本所安装2台120MV A 主变压器。
3.1.2 电压等级 220/110/10kV3.1.3 各电压侧出线回路数 220kV 本期4回 最终4回110kV 本期5回 最终6回 10kV 本期12回 最终16回3.2 各侧负荷情况110kV 侧有2回出线供给远方大型冶炼厂,其容量为50MV A ;其他作为地区变电所进线,其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0.6。
10kV 总负荷为40MV A ,Ⅰ、Ⅱ类负荷用户占70%;最大一回出线负荷B2×20MV A D为5 MV A ,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0.65。
3.3 各侧功率因数ϕcos 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分别为 220kV 侧 ϕcos =0.9 m ax T =4800小时/年 110kV 侧 ϕcos =0.85 m ax T =4200小时/年 10kV 侧 ϕcos =0.8 m ax T =4500小时/年 3.4 系统阻抗220kV 侧电源近似为无限大电源系统,以100MV A 为基准容量,归算至本所220kV 母线阻抗为0.021;110kV 侧电源容量为800MV A (学号为单数为火电系统,双数为水电系统,以100MV A 为基准容量,归算至本所110kV 母线阻抗为0.12。
3.5 调压要求:经规划计算认为本所220kV 侧母线电压波动较大,宜采用带负荷调压变压器,10kV 留2回出线为本所无功补偿用。
3.6 气象条件:该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年平均气温16℃,绝对最高气温40℃,土壤最热月平均气温18℃,风速为25m/s ,微风风速小于5m/s 。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始建于1959年,2000年12月由武汉大学等四校合并院系重组,正式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四十七年风雨历程、四十七年不懈努力,电气工程学院现已成为具有较强实力、较大规模和鲜明特色,国内知名的电力电气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先进行列。
学院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中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电力建设与运营,汽车电子工程。
还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五个工学硕士点,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
本科专业名称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在校本科人数:2006年1190人、2005年1150人、2004年1155人、2003年1089人。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33人,89名专任教师中43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
还聘请陈清泉院士、马伟民院士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或讲座教授。
现任院长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孙元章教授(外聘)。
目前,电气工程学院在校本科生1190人,博士生114名,硕士生406名,工程硕士生231人。
已培养各类毕业生累计20000多名,他们大都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不少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或成为学术带头人。
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成果丰硕。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进入国际三大检索的有300余篇),出版专着20余部,获得各类奖励近百项,并在国内外拥有多项专利。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代码:0801758 开课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开课学期:每学年上、下学期授课对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学分:5 课程负责人:刘涤尘课程简介:(1)教学目的:使学生建立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熟悉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了解高电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基本概念、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与电压分布、各种过电压的形成及其限制措施;建立二次系统的概念,看懂二次接线图,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力系统通信的基本原理。
(2)主要教学内容:熟悉“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与模型;简单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物理概念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与电压分布;发电厂、变电所常用的控制与信号系统;电力系统常用的三种主要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原理;配电网自动化的构成及功能”。
掌握“电力系统主设备元件的物理特性及等值电路;标幺值的概念、计算方法;各种操作过电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同步发电机同期并列装置和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等电力系统常用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电力系统经典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无功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力系统对称和简单不对称故障的物理过程分析和计算方法;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的雷害过程及防雷措施;输电线路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以及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3)教学方法与手段:坚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和优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用使用多媒体,但不依赖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授课;将教学实验逐步由基础性实验转化为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将课程认知实习多样化,让学生按实习大纲到水、火力发电厂,电力调度所、电力设计院和企业进行实习,克服原来单一场所的实习模式。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收稿日期:2018-06-30作者简介:李勇汇(197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培养目的是为各级电力企业培养合格的电力工程师。
“电气工程基础”是一门学科专业平台课程。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过20年的努力,在“电力系统分析”和“电力系统过电压”两门省、部级优质课程为基础上率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
该课程于2013年获批国家精品课程,于2016年又获批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针对目前教学双方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经过近10年的两次教材修订,目前课程采用的教材为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陈慈萱教授主编的《电气工程基础》第三版,含上、下册。
按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讲授时间的跨度为整个大学三年级。
其中,上册授课学时为54学时,讲授的内容主要涵盖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负荷、电力系统主设备和接线方式、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短路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等7个方面的内容;下册授课学时为36学时,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交直流远距离输电、电力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和防雷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的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等7个方面的内容。
针对全书内容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另外安排了14个学时的课程设计。
由于“电气工程基础”的授课内容涉及到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理论,在本科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课程知识的衔接,“自控原理”和“电机学”部分内容已经在二年级得到了先期学习。
因此,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之初就具备了电力系统部分建模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同期学习的专业课程还包括“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分析”等。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题目: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学生姓名:林俊杰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06班学号:200911914指导教师:罗毅目录变电站电气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设计目的————————————————————————————2、设计内容3、设计要求二、设计基础资料1、待建变电站的建设规模2、电力系统与待建变电站的连接情况3、待建变电站负荷三、主变压器与主接线设计1、各电压等级的合计负载及类型2、主变压器的选择四、短路电流计算1、基准值的选择2、一、概述1、设计目的(1)复习和巩固《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所学知识。
(2)培养和分析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学习和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只作电气系统的初步设计,不作施工设计和土建设计。
(1)主变压器选择:根据负荷主变压器的容量、型式、电压等级等。
(2)电气主接线设计: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
(3)短路电流计算:电力系统侧按无限大容量系统供电处理;用于设备选择时,按变电所最终规模考虑;用于保护整定计算时,按本期工程考虑;举例列出某点短路电流的详细计算过程,列表给出各点的短路电流计算结果S k、I”、I∞、I sh、T eq(其余点的详细计算过程在附录中列出)。
(4)选择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及支撑绝缘子、限流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消弧线圈。
每类设备举例列出一种设备的详细选择过程,列表对比给出选出的所有设备的参数及使用条件。
(5)编写“××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说明书,绘制电气主接线图(#2图纸)3、设计要求(1)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电气主接线;(2)短路电流计算;(3)主变压器选择;(4)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5)导线(母线及出线)选择;(6)限流电抗器的选择(必要时)。
(7)完成上述设计的最低要求;(8)选择电压互感器;(9)选择电流互感器;(10)选择高压熔断器(必要时);(11)选择支持绝缘子和穿墙套管;(12)选择消弧线圈(必要时);(13)选择避雷器。
1 引言1.1 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在《电力系统基础》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电气设计的设计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 设计要求设计要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1.3 设计依据1)工厂总平面图如图1.1所示图1.1 XX机械工厂总平面图2)工厂负荷情况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5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6h。
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于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于三级负荷。
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
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
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1所示。
表1.1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厂房编号厂房名称负荷类别设备容量/KW需要系数Kd功率因数cos1 铸造车间动力360 0.3 0.65 照明7 0.8 1.02 锻压车间动力300 0.3 0.65 照明 6 0.8 1.03 金工车间动力300 0.2 0.60 照明8 0.7 1.04 工具车间动力240 0.3 0.65 照明 6 0.7 1.05 电镀车间动力230 0.6 0.80 照明7 0.7 1.06 热处理车间动力160 0.6 0.70 照明 6 0.7 1.07 装配车间动力140 0.4 0.70 照明7 0.7 1.08 机修车间动力150 0.2 0.65 照明 5 0.9 1.09 锅炉房动力70 0.6 0.75照明 2 0.8 1.0 10 仓库动力25 0.4 0.85照明 1 0.8 1.0 生活区照明300 0.8 0.953)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定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10KV 的干线取得工作电源。
电气专业 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气基础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符号,能正确识别和应用各类电气元件。
2. 理解并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特性。
3. 了解电气安全知识,能够识别并防范电气安全隐患。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具备初步的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3. 掌握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能够对简单电气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专业,增强对电气技术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突破。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重视电气安全。
本课程针对电气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气元件及其符号:介绍电阻、电容、电感、开关、继电器等基础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符号,分析各类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简单电路的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气安全知识:介绍电气安全常识、电气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分析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学习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气图纸绘制:教授如何使用相关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培养学生的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路调试与故障排查:讲解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让学生学会对简单电气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电气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大学电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气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电气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应用;3.熟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和调试能力;3.能够进行电气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电气电路的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
具体安排如下:1.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气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电气电路的分析方法: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包括串并联电路、交流电路和电磁场分析等。
3.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介绍常见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和控制器等,讲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并进行案例分析。
4.电气工程实践: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电气设备,加深对电气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电气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气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气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和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亲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电气课程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电路理论、电机原理、电力系统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工程的分析和设计,如电路分析、电机控制、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气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培养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电机原理、电力系统等。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以《电气工程基础》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2.章节安排:–第1-2章: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5章:电路分析–第6-8章:电机原理–第9-10章:电力系统3.具体内容:–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气工程的定义、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电路分析: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等。
–电机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电机控制等内容。
–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电气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气工程基础》及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2.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资料等。
3.实验设备:包括电路实验装置、电机实验装置、电力系统实验装置等。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电气控制实验柜的安装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任课教师设计(论文)成绩教务处制20年月16 日目录第1章概述 (2)1.1 设备概述 (2)1.2 技术规范 (2)1.3整体结构 (2)1.4 电气控制实验柜的制作材料及加工要求 (3)第2章电气控制实验柜的网板和电器配置安装 (6)2.1 网板安装要求 (6)2.2电器配置 (6)2.3 电器安装要求及步骤 (7)2.4 线路连接要求及步骤 (8)2.5 其他要求 (9)第3章安装验收 (16)3.1 安装效果 (16)3.2 检查及验收标准 (17)第1章概述1.1 设备概述采用柜式结构(图1.1),内部安装一块不锈钢网板(图1.2),在柜体和网板上安装各种电器,整体结构和技术规范与工业现场的电气控制柜相同。
可在柜内进行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试验。
该设备用于工矿企业和职业技术院校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装配、调试、实验、维修、维护等技能培训;也可用于高等院校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1.2 技术规范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符合:GB7251.1-2(对母线干线系统的特殊要求)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符合:GB14048.2-5(2003年执行的新标准)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符合:GB50055(针对电机的选用)4、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符合:GB501501.3整体结构体尺寸:800×500×2000(长×宽×高,单位:mm)。
柜体外形尺寸见附图1所示。
柜体正面柜门分为三段,均可独立开关柜门。
柜体背面一个柜门。
正面和背面柜门打开角度可达180度,柜门在180度处可固定。
柜内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部位为仪表和转换开关安装区域,仪表和转换开关直接安装在柜门上。
中段部位为低压电器安装区域。
柜门上安装按钮和指示灯。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作者:李勇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2期摘要:“电气工程基础”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平台课程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课程教学经验,详细讨论了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及课程的考核方法。
针对已有教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电气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85-0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培养目的是为各级电力企业培养合格的电力工程师。
“电气工程基础”是一门学科专业平台课程。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过20年的努力,在“电力系统分析”和“电力系统过电压”两门省、部级优质课程为基础上率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
该课程于2013年获批国家精品课程,于2016年又获批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针对目前教学双方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经过近10年的两次教材修订,目前课程采用的教材为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陈慈萱教授主编的《电气工程基础》第三版,含上、下册。
按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讲授时间的跨度为整个大学三年级。
其中,上册授课学时为54学时,讲授的内容主要涵盖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负荷、电力系统主设备和接线方式、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短路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等7个方面的内容;下册授课学时为36学时,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交直流远距离输电、电力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和防雷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的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等7个方面的内容。
针对全书内容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另外安排了14个学时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