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9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91-95(附答案与译文)91靖郭君将城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者。
靖郭君谓谒者①曰:“毋为客通②。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靖郭君曰:“请闻其说。
”客曰:“臣不敢以死为戏。
”靖郭君曰:“愿为寡人言之。
”答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③。
荡④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海也。
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至天犹无益也。
”靖郭君曰:“善。
”乃辍,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谒者:负责传达通报的人。
②通:通报。
③缴不能絓:戴绳的箭不能拖住(它)。
缴(jiǎo),带绳的箭。
絓(guà):通“挂”,牵制。
④荡:跳。
【阅读训练】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靖郭君将城.薛(城:名词用如动用,筑成。
)B客趋.进曰(趋:小步快走。
)C因反走.(走:跑)D愿.为寡人言之(愿:愿意)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有()A①客多以.谏者②臣不敢以.死为戏B①毋为客通②愿为.寡人言之C①因.反走②靖郭君因.见之D①靖郭君因见之.②今夫齐,亦君之.海也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译文:②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译文:③君失齐,虽隆薛之城至天犹无益也。
译文:四、客人的话主要表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使靖郭君最终放弃个人的利益。
你认为客人的哪句话最能打动靖郭君?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答:【参考答案】一、解释不正确的是D,希望。
二、相同的有B和C,B都是介词,替,给;C连词,于是,就,便。
A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把。
D①代词,他;②助词,的。
三、①(一旦它)跳到(岸上),失去了水,蝼蚁也能够随心所欲地吃了它。
②你能长久地占有齐国,还要在薛地筑什么城呢?③你失去了齐国,即使把薛城修筑得有天高还是没有好处哇。
四、今夫齐,亦君之海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①不,没有②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主成1-3题。
(14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爰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干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九试于乡,不得举()⑵客有至者,则延入()⑶常语学者曰()⑷于身心何所益()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爰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2.⑴爰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湖南长沙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竹鸡之性,遇其侍①必斗。
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无得脱者,盖目既闭那么不复见人。
鹏鸽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那么以小④竿取之。
鹿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鹿足一挂,*那么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
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
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注解]①倍:同类。
②媒:媒介物。
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
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
④%jie:同“洁”。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 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 “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L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共6分)(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3分).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4分)【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一)读书佐酒(12分)(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9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7.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浙江湖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
后数日,欧复遣介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
”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
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
相:相州。
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
③别:另外。
◎材料二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注释】①窜:改动。
1.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A.玩弄,戏弄 B.观赏,欣赏 C.琢磨,研究2.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
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3.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
(选自欧阳修《感二子》)【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
②凌:乘,凌驾。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
(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
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
(二)【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3篇含答案李余庆临死除奸【原文】国子博士李余庆知①常州,强②于政事,果于去恶,凶人恶吏,畏之如神,末年得疾甚困。
有州医博士,多过恶,常惧为余庆所发③,因其困,进利药以毒之。
服之洞泄不已。
势已危,余庆察其奸;使人扶舁④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
然后归卧,未及席而死。
葬于横山,人至今畏之,过墓者皆下。
有病虐者,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⑤。
其敬惮之如此。
【注释】①知:主持,管理。
②强:擅长。
③发:发现。
④舁(yú):轿子。
⑤差(chài):疾病痊愈。
【译文】国子博士李余庆担任常州知州时,擅长处理政事,敢于清除地方上的恶势力。
民间的歹徒,官府的恶吏,都像怕神灵一样敬畏他。
有一个州衙里的医药博士(即官聘医生),做过很多坏事,一直心怀恐惧,怕被余庆发觉,趁着他病得厉害,送上泻药毒害他。
余庆服后,腹泻不停。
他感觉身体已经不行了,也悟察出了医博士的奸谋。
余庆让人用轿子把自己抬到州府升堂,传讯医博士,叫人用杖打死。
之后就想回家躺着,但还没有回到床上就死了。
死后葬在横山,到现在人们都还敬畏他,经过他墓地时,都要徒步而行。
有患重病的人,从其墓上取土铺洒在床席之间,往往能使病有转机。
人们敬畏李余庆就到了这种地步。
【解词】①服之洞泄不已()②过墓者皆下()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④其敬惮之如此()答案及译文见下期。
①服之洞泄不已(停止)②过墓者皆下(经过)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就)④其敬惮之如此(像这样)王右军诈睡【原文】王右军年减十岁时①,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②。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③,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④,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减:不足,不满。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初三期末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 再附送5篇)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 无犊以耕, 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 既就复解, 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 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 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 子乃反怒而弗答, 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 执豕于牢⑧。
言将以为殽⑨。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 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 虽不得田,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 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尤:抱怨, 指责。
⑥造:到。
⑦曹:群, 这里指猪群。
⑧牢:关养牲畜的圈。
⑨殽(yáo):通“肴”, 鱼、肉一类的荤菜。
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
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
(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 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 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 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 偶然;③经过;④竟然, 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 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 任用贤良。
文段借古喻今, 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 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 又没有牛耕田, 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西流英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把下面的马一起送去,让田吉走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它会被坚固的攻击和俘获,但你的心也是坚固的,坚固的无法穿透。
2.用“/”将下列句子分成两部分。
(2分)亚夫将军拉着士兵鞠躬,说揭州人不敬拜。
请以军事礼节见他。
3.用现代汉语翻译带下划线的句子。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5。
本文简述了汉文帝是“好皇帝”的原因。
(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孟母环(《韩诗外传》)阅读小贴士:孟珂的母亲用刀割下自己织的布,告诫孟子在背诵时不要忘记,孟子从此养成了严格的法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子年轻时,他背诵了母亲编的《一》。
孟子停了下来,但又继续。
他的母亲认识他,打电话问:“什么是暂停?”他回答说:“如果你失去了什么,你会重新得到它。
”它的母亲领着刀切开它的织物,以便敲响(4)。
《卖油翁》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3分)【参考答案】10.答案: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易()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2)为官:(3)为师: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
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④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则弛然而卧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而前陈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一钱不直直:(2)后世见者必宝之宝:2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后人粪土视之译文:(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
(4分)(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2分)(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
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
(15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1分)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1分)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答:[乙]余闻而愈悲。
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请写出你在初中课内学过的一句。
(1分)答:9 (乙)段中有《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2分)答:10 (乙)段“今以蒋氏观之”的“观”与(甲)段一句中的“观”,表意相同。
(1分)[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答: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答: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3分)答: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
(7分)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
“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熟读精思(节选)□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
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1分)_______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1分) _____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1分)______ _ _________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宣宗初亦召供奉。
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
”卒不赦程。
(安徽省2002年初中语文竞赛试题)[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
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8分)⑴能变易新声⑵会幸苑中⑶乐工等罗列上前⑷卒不赦程2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A.得幸于武宗B. 必为奇巧声动上不得永奉陛下置琵琶于其上C.由是得幸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会幸苑中以是为恨2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2)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24.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2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4分)五.《礼论》(节选) 苟子(6分)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5.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16.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选文,回答问题。
(8分)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②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③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④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⑤,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⑦,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⑨籍矣。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
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
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
④项:古地名。
⑤去:放弃。
⑥竟:完成。
⑦会稽:山名。
⑧族:灭族。
⑨惮:畏惧。
16.(2分)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17.(6分)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选文表现了他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近朱者赤,(1分) 2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4分)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1)皆讥笑之()(2)诟其侄曰()(3)汝胡不早问()(4)致余忘之()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何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