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调适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4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方法摘要: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
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有自卑型、自恋型、压抑型、躁狂型、冷漠型、适应型、焦虑型、冲动型、强迫型、依赖型等,其成因可以从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其对策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障碍,类型,成因,对策一心理学上人格及人格障碍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它反映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人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及反应方向、速度、程度、效果,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
患者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这是人格障碍的显著特征。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障碍类型1.自卑型人格障碍自卑是由于害怕失败或缺乏信心而导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卑型人格障碍表现在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或外貌体型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
这种人格障碍多体现在贫困生。
由于他们要比普通学生要承担更多家庭压力,生活学习也处于经济窘迫状态。
所以他们不敢多参与一些有消费性质的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比较慎重,不敢结交富裕生,因此难以广交结友,而在学习工具上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及对策[摘要]当今社会是个极富挑战性和竞争性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希望。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压力和恐慌,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其人格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途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期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格问题解决对策当今社会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竞争性的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的确确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机遇和希望。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压力和恐慌。
人们的思维变得发散了;观念变得超前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变得脆弱和迷茫了;行为变得无所顾及了。
凡此种种,可谓“喜忧参半”。
据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的三大难以解决的难题(世界恐怖组织、财政赤字、压力)之一的“压力”对现代人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它给人们造成了心理上的慌恐、精神上的紧张,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
据中央电视台1997年4月15日的《焦点访谈》节目报道,在整个上海市共有精神病患者75万人,其中重度患者达20万人,而且每年在以12%的速度增长。
国内一位心理疾病研究专家曾经十分谨慎地指出,在当今,只要你随意站在都市的任意一个角落,把你所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其中必有1位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患者,1/20,按我国人口换算就是五六千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惊人的数字!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大学生可谓“天之骄子”。
他们大多在智力、知识水平和某些能力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是被筛选出来的“尖子人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优等生”。
然而,据有关专家对“优等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上处于一种优越地位、得到过分关心和爱护、赞扬和荣誉的“优等生”、“尖子人才”,在面对时代对他们的期望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虚荣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自居心理、依附心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多重人格、人格缺失,甚至是人格分裂等人格障碍或问题。
第26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月 Vol. 26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4──────────收稿日期:2002-12-24作者简介:孙立峰(1963-),男,甘肃庆阳人,甘肃陇东学院教授。
- 86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其对策孙立峰(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 要: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表现出不同特点,且呈上升趋势。
这不仅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给社会、学校及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及成因的分析,可采取改变其认知系统等矫正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障碍;认知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1-0086-03什么是人格?詹姆士把人格叫做心理机能的主人,奥尔波特称为行为及思维的决定者。
在我国心理学文献中,人格一般同个性交互使用,并认为它是由个性意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组成。
[1]健康的人格特征是有机统一的、稳定的、言行一致的。
但有的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言行不一致的、不稳定的,或在某一方面强度大大超常的人格表现,这就是人格障碍,或者称为异常人格。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各种社会信息冲击,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不充分,再加之青年期成长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使得近年来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人格障碍的事例屡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
据一所高校近四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学生因人格障碍而留级、退学、轻生自杀的比例平均每年以7.8%的速度递增。
[2]这不仅给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及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干扰,甚至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按照利恩哈特的分类,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其人格障碍的表现可归纳为九类:(1)爆发型人格。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调试方法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这一阶段,大学生们也可能面临一些常见的人格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修养,本文将对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1. 自我中心主义许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的性格。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缺乏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这种性格缺陷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难以融入集体。
2. 缺乏自律性大学生活相对自由,缺乏严格的约束和管理,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性。
他们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忽视学业和生活的平衡。
长期缺乏自律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焦虑与抑郁面对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他们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自信和动力,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4. 社交障碍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障碍,如害羞、紧张、难以表达自己等。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调试方法1. 增强自我意识大学生应该增强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并主动寻求改变。
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2. 培养自律精神自律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律精神,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同时,要学会抵制诱惑,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保持专注和高效的学习状态。
3. 学习情绪管理面对压力和挫折,大学生应该学会积极应对,调整心态。
可以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培育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健康和谐的人格状态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依旧存在一部分不和谐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研究;措施“人格”,即古人所说的“为人”之道,是指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大学生作为人格发展较为完善的群体,其人格构建的现状和普遍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
现如今,大多数人眼中的大学生在和谐人格构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暴露出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我们拟从学习观、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归纳,深入挖掘其实质,提出完善解决的办法。
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具有责任感即坚持了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了实践正义的原则,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和贡献。
儒家崇尚的“责任观”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对自己负责。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明显加强,更多大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其二,崇尚孝悌,强调家庭责任。
孝悌是孔子所谓“仁”的根本所在。
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都知晓父母养育之不易,想要报答父母,这对以后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有着充分的准备。
其三,提倡忠恕之道,强调对他人的责任。
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是尽己为人,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
恕是忍耐和互让,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调查中仍存在不乐观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感忽略,对集体的责任感忽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忽略。
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他人的事情不看重,不能将他人交代或拜托的事做好。
在班级与同学的相处中也会出现没有集体荣誉感,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与调适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展、探索和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随着压力和挑战的增加,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人格障碍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并提供一些调适方法。
1. 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对社交交往的困难以及对情感和沟通的障碍。
大学生很容易感到孤独,特别是在新的环境中遇到新的人际关系。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大学生们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加入校园组织或俱乐部,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培养社交技巧,逐渐摆脱孤独感。
2.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问题和强烈的情感反应。
大学生可能会经历诸如友谊问题、恋爱问题、生活压力等挑战,这些都可能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加剧。
对于这种障碍,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参加情绪管理课程以及建立支持网络,以更好地处理情绪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对社交场合感到紧张、被观察和评判的恐惧。
大学生常常需要参加许多社交活动,例如班级讨论、演讲或社团活动,这些都可能触发社交焦虑。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大学生可以尝试逐渐面对自己的恐惧,参加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谈话和放松技巧来帮助放松身心。
4.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人格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大学生时期,学习压力和生活琐事的增加可能加剧强迫症状。
对于这种障碍,大学生可以尝试寻求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以帮助他们管理和减轻强迫症状。
5. 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信心。
大学生在面临课业压力、竞争和群体压力时,很容易感到自卑。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大学生可以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树立目标,并通过实践和成功经验来增强自信。
为了适应人格障碍,大学生们可以尝试以下调适方法:1. 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支持、理解和指导,帮助大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2. 建立支持网络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密切关系,分享问题和感受,可以得到支持和鼓励,减轻压力和孤独感。
浅析大学生异常心理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由于受到社会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的异常心理现象屡见不鲜,由异常心理所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对个人、家庭和学校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由此,大学生异常心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有关大学生异常心理应对措施的探讨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大学生异常心理1.障碍性异常心理。
障碍性异常心理主要包含心理过程障碍和人格障碍两方面。
心理过程障碍指大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困扰。
这类学生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意志薄弱,对外界变化的感知较为迟钝,并往往伴随焦虑、多疑、幻想等不良状态,少与现实世界交流。
人格障碍指大学生的行为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特征,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
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呈现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个人行为给人以特异的与众不同的感觉,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尤为突出。
2.行为性异常心理。
行为性异常心理是一种由不良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而引发的异常心理状态,是一种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表现为饮食不良,睡眠、运动不足或娱乐过度,过分标榜自己,想入非非,严重者会有恋物癖或异装癖等。
3.精神性异常心理。
精神性异常心理主要是由于压力、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一种持久性的精神紧张与焦虑。
这种异常心理除了表现为紧张与焦虑之外,往往还伴随有失眠、耳鸣、头晕目眩、冲动、暴躁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产生妄想、偏执、精神分裂等状况,往往会由此引发一些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异常心理成因分析(一)主体方面大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生中自我意识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
这个时期,大学生们自视天之骄子,往往自我评价过高,有着强烈的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欲望,但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就慢慢显现出来,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到良好疏导,则很容易产生异常心理。
浅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环境因素与个体原因两个方面,本文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原因,侧重从学校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对策由于就业、学业、情感以及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据一项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报告显示调查对象中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心理危机[1]。
因此,思考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
自我意识的增强是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由于他们阅历少,社会经验缺乏,片面地追求“自我实现”,不能正确对待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自我体验的消极成份偏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力不强。
2、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
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是导致他们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以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都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自卑和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不懂交往技巧与原则、不善言辞等导致一些人害怕交际,不会与人沟通。
一些人有闭锁心理,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或者由于不合群而遭排斥,以致于干脆独来独往, 不和他人接触,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这些大学生在与人相处时容易产生压抑、孤独、焦虑、苦闷、紧张、空虚等不良情绪。
4、情感困扰和危机。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心理发育已趋成熟,恋爱与性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面前。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发展缺陷及调适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发展缺陷及调适这里所说的人格发展缺陷是介于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即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据笔者从事大学生的体会来看,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人格发展缺陷,常见的主要有自卑、懒惰、拖拉、粗心、鲁莽、急躁、悲观、孤僻、多疑、抑郁、狭隘、冷漠、被动、骄傲、虚荣、焦虑、自我中心、敌对、冲动、脆弱等等。
1.自卑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鄙视、否定的情感。
进入大学后,有些大学生发现“外有”尤其是当学习、社交、文体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自卑往往是自尊心受挫的结果,没有自尊心也就不会有自卑感,过强的自卑感往往又以过强的自尊心表现出来。
有些大学生的敏感脆弱,经不起批评,原因即在于此。
如何才能走出自卑的阴影?对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人有所长也有所短,有所短也有所长,不要为自己的所短而自卑。
其次要进行自信心磨练,将目标定的小些,切合实际些,多积累成功的愉悦体验。
再次要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系和立足点,若以强者为标准则可能自卑,因而寻找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很重要。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理性的比较方式是多与自己作纵向比较而不是一味地与人作横向比较。
有了足够的自信心,自卑感就会悄然而退。
2.害羞害羞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
比如不敢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见到异性同学会手足无措,见到老师会难为情,说话感到紧张等等。
害羞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理过强的结果,他们常常过于胆小被动,过于谨小慎微,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
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总觉得自己时时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是敏感拘束,一句话要在喉咙口反复多次,一件事总要左思右想,为此搞得神经紧张,坐立不安。
害羞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分的害羞,不该害羞时害羞,尤其害羞成了一种习惯,则是有害的,它会导致压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还会阻碍人际交往,影响一个人才能的正常发挥。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长的欲望非常强烈。
同时,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他们面临的压力普遍加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加剧,由此引发心理障碍。
心理学专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意志正常;3、适应良好;4、良好的自我意识;5、良好的人际关系;6、有良好的人格。
与这些标准相对,就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之中所存在的普遍的心理障碍。
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1、环境适应问题。
2、学习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5、性格与情绪问题。
这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神经症问题。
如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
再将以上几点按照问题所针对的不同方面,又可以分为:一、自我认知障碍当代的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的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体验的是优越感、自豪感。
但到了大学以后,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大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挫伤,少数大学生由原来的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产生了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心理。
而有的则产生了失落感,甚至忌妒心理,由此产生对周围环境以至社会的不满。
在这种客观和主观的条件下,大学生们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自傲。
很多大学生事事以我为中心,过分高估自己,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
自诩天资优异,相貌出众,品学兼优,家庭背景优越,能力强,人缘广,有着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负感。
具体表现有:喜欢哗众取宠,在大庭广众向别人炫耀自己;对他人的不顺眼之处进行讽刺和挖苦,蔑视身边不及自己的同学,盛气凌人;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习惯支配别人、命令别人,不容许他人指责、谈论自己的缺点及不足之处,“唯我独尊”。
大学生常见人格偏差及调试大学生处于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
很多大学生表现出了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等健康的人格特征。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人格发展中表现出了诸如羞怯、紧张、懒散拖拉、意志薄弱等人格偏差。
对于存在的人格偏差,大学生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积极调试。
1、自卑怯懦心理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
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
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自卑、怯懦从根本上讲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因此要克服自卑怯懦,需要大学生努力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在建立的过程中要有持久的恒心,不能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
英国心理学家克列尔.拉依涅尔提出了10条帮助你增强自信心的规则:1)每天照三遍镜子。
清晨走出宿舍之前,对着镜子修饰仪表,整理着装,务必使自己的外表处于最佳状态。
午饭后,再照一遍镜子,修饰一下自己,保持整洁。
晚上就寝前洗脸时再照照镜子。
消除对自己的仪表的不必要的担心,更有利于你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学习上。
2)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体缺陷,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对自身的缺陷不要念念不忘,其实,人们往往并没有那么在意你的缺陷。
只要少想,自我感觉就会更好。
3)你感觉明显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
当你在众人面前讲话感到面红耳赤时,你的听众可能只是看到你两腮红润,令人愉快而已。
事实上你的窘态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其他人发现。
4)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
如果你常在心理指责别人,这种毛病就可能成为习惯。
应逐渐地克服这种缺点,总爱批评别人的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5)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
因此,当别人讲话时,你不要急于用机智幽默的插话来博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引言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面临着各种个人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业和生活,还可能对我们的未来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问题一: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琐碎的任务和学业压力,而我们常常面临时间不够的困扰。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原因分析1.缺乏目标设定:我们没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导致我们无法合理规划时间。
2.缺乏计划制定:我们往往没有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导致时间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3.缺乏优先级意识:我们没有区分出紧急和重要的任务,导致时间被耗费在琐碎的事务上。
整改措施1.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将其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并设定截止日期。
2.计划制定:每天开始前,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将各项任务合理安排在时间表上。
3.优先级安排:将任务按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划分,优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任务,避免时间被琐碎事务占用。
问题二:孤立自闭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可能感到孤立和自闭。
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原因分析1.恐惧和焦虑:我们可能害怕与他人交流或参与社交活动,导致我们选择自闭。
2.缺乏自信:我们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从而导致我们与社交机会失之交臂。
3.缺乏适应能力:我们可能没有充分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从而难以融入校园社交圈。
整改措施1.充实自己: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社团和实习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增强自信心。
2. 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拓展人际关系。
3. 寻求帮助:如有心理和社交问题,及时求助辅导员或校园心理咨询中心等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和支持。
问题三:缺乏学习动力在大学期间,学业压力和自我懈怠可能导致我们缺乏学习动力,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原因分析1.没有明确学业规划:我们可能没有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导致学习失去动力。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问题人格缺陷是指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者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
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人格是一个人喜怒哀乐、生活成败的根源。
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方向。
然而,目前的大学生由于生活、学习、家庭、社会、就业的种种压力,产生了各种类型的人格缺陷问题。
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格存在着某些缺陷,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理不健全、失信、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缺乏团队精神等几个方面。
人格缺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大学生的成长,关乎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
一.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体现1.缺乏自信缺乏自信是一种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卑微心态。
这种心态在大学生身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在广东高校作了一个关于“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问卷调查,其中,3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7%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
而在“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
事实表明,部分高校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大学生自信心培养,导致半数以上大学生缺乏自信。
大学生缺乏自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家景贫困;二是面容丑陋;三是生理缺陷;四是屡遭挫折,有关心理学资料表明,屡遭挫折会动摇人的信心。
2.心理不健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30%-40%。
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及其完善途径一、引题: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格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且相互包容。
一些良好的人格特征同样也是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对现实的态度(对他人、集体和对工作的态度)既是大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
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品质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也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力图解决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格代表国格,大学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结合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大学生的实际表现,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人格发展方面主流是好的,但近些年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许多高校的少数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格缺陷,道德缺失。
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主体价值错位,理想、信念淡漠化。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强烈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正起着明显的变化。
许多大学生弄不清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了解市场经济虽然给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但这种空间不是一个人所能构造的,必须由社会群体予以配合和支持。
2.社会心态的不平衡化。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崩溃,而新的社会准则又处于确立的阶段,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无所信仰、无所依托的“自由”状态。
这种社会心态的不平衡大学生中的表现一是精神消极颓废,生活空虚,基本的人生观缺乏。
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调适
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中存在多种人格缺陷,那么,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调适人格缺陷的对策有哪些呢?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
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中存在多种人格缺陷,那么,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调适人格缺陷的对策有哪些呢?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并作反应,人格发展缺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那么,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如何调适大学生缺陷的人格呢?
一、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
1 生理因素
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人格上会有其特定的倾向性。
如抑郁质的人会更易形成抑郁、自卑、孤僻、固执、多疑等人格缺陷;胆汁质的人会更容易形成冲动、狂躁、攻击性等人格缺陷。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常引起他们躁动不安,会引发恐惧、抑郁、焦虑、冲动等人格发展缺陷,有些大学生由于不懂得人的一些正常生理发育规律,还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异常”行动(如性梦、手淫、单相思等)进行自我斥责、自我怨恨、自我鄙视,整日郁闷或惶恐不安。
2 心理因素
从大学生心理方面来看,他们在认识、能力、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一些缺陷都会促使其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如当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前途或缺乏理想追求,或对人格发展缺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时都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而当大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不佳,或因个
人的容貌不佳、生理缺陷、家庭贫困等原因而又不能正视和接受自我时,也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
一旦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或悲观厌世或疾恶如仇等,就会放弃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易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3 社会因素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他们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重要因素。
从家庭环境来看,父母不和、缺乏父母关爱、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的教育方式不科学、父母自身的人格不良倾向等都是促使孩子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社会因素;从学校环境来看,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班风、校风不正、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教师的人格缺陷等都是促使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竞争、腐败现象以及各种媒体不良的影响等都会促使学生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二、大学生人格缺陷的调适对策
1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强化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悦纳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培养自主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
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并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之上。
教会大学生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有礼貌、真诚地与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注重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两性关系,选择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克服与异性交往中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使友谊和爱情成为学习的动力。
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不仅影响到他们当前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其一生。
因此,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足够的心理教育时间,可以充分保证大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心理训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分析讨论、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知识讲解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当前,高校课程体系中,虽然有一些心理教育课程,但大多数高校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有的高校连选修课都未开设。
因此,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步伐,已成为现代社会和素质教育对大学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4 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学生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引发消极情绪,如忧愁、烦恼、愤怒、悲哀、痛苦、孤独等,如不加以及时调控,久之就会成为大学生较为稳定的人格缺陷。
因此,各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人格发展缺陷。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常表现出多种人格缺陷,上文也详细分析了人格缺陷的成因与调适对策,希望大学理多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