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曾点——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一、儒家
(1)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
“亚圣” :孟子
(1)继承: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大丈夫
(2)发展: “仁政”、民贵君轻
(1)君臣关系:水舟论 (2)天人关系: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荀子
二、道家
老子
(1)“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 代表。
老子
道家
庄子
春秋 哲学:道是世界本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战国 齐物论;“逍遥” ;顺应自然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法今家欲韩以非先子王战之国政,集法治权治当观观世—::之—“加厉事民出强行异君赏,自则主罚皆《备,集奖守韩变权励株非”;耕之子战类·;五也蠹。》
复习巩固
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双翼飘举, 游历花丛,他在花瓣和木叶间大声地笑。醒来之后的 庄子如陷浓云:是我作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作 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变成了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 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如果蝴蝶作梦变成了庄周, 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庄周的记忆里?
庄子,名周,字子休。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 代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
2020/8/25
情境:A同学违反学校“五条高压 线”的规定,私自携带手机入校并 使用。
在此种情况下,依据儒、道、 墨、法四家学说,学校管理者分 别应持何种态度?

品德问题,加 强思想教育。

“无为”,应 顺应自然,等 学生自我觉悟。

属于违纪,应 严格处罚。
(1)仁
(2)礼
“苛政猛于虎也。”
(3)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核心
思想 学说
“仁” ; “礼” ; 德治; 政治思想
注重政治和人事,“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以身作则,禁 用手机,培养 俭朴观念。


A同学
经学校批评教育
后,认识态度较
好,
为严肃校纪校规,
教育其本人,决
定给予警告处分。


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孔子
子路——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仁至矣。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一、儒家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1)仁 礼勿言,非礼勿动。
(2)礼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内在的修养 外在的规范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儒家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1)齐物 (2)逍遥 (3)顺应自然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世异孔则子事异春秋,事提倡异“则仁”备和变“礼。”; 德治;“有教无类”
儒民民“家之之不饥难孟 荀期子 子, 治修以,古战其以国,上其不“天“食上法行仁税之常有政常”之有可,;多为”““制君,,天轻是是命民而贵以以用”饥难之;”性;治;善;性论恶论 墨民家之轻墨子死,战以国 其“兼上相求爱、生交之相利厚主”,张;改“是非革以攻,”轻与、死时”尚俱。贤进;
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 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 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 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