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概念
- 格式:docx
- 大小:13.60 KB
- 文档页数:9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对一般感冒禾郢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疼感,牙龈正常,无蛀牙;头发光洁,无头屑;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疼,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定义health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关于健康有许多定义,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
在众多的定义中比有些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舒适或不衰弱。
有人指责它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式“的定义,或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定义,而是社会的奋斗目标,或称它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健康。
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健康均个模糊概念。
没有病疼当然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但病疼的概念并不比健康更清晰,一个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只要不接触过敏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均健康的,但一接触过敏原,轻则出现皮疹或哮喘,重则休克甚至死亡。
用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来定义健康,把人同环境联系起来理解健康,是一个进步。
但这一定义偏重于人体的功能,也有它的难题。
如一个健康的教授不一定能适应码头工人的体力劳动,而这两种工作均社会上日常进行的。
用生物学参数来定义健康,似乎是最精确和最方便的,因为只要翻开医学的教科书,就可以不可以找到人体各方面的正常值。
但身高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按照这个标准,就应划为不健康的范围。
健康的概念一、什么是健康中国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
或者说,不去医院看病就是健康。
为了全面地阐明现代健康的真正含义,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在60多年前就完整地、全面地为健康写下了新的定义,并写进WHO成立大会的宪章中。
WHO宪章中是这样说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要保持身体、精神方面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健康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三个层次的涵义。
世界卫生组织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致力于普及健康知识以及推进世界各国健康教育的行动。
1986年1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中指出,健康的必要条件包括:和平、住所、教育、食物、收入、稳定的生态体系、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正以及平等。
从此,与健康相关联的、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各种问题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健康概念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得到传播。
这一基本思想成为世界各国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具体来说,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没有残障疾病,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行为适当,并能正常生活和劳动的状况。
就其普遍意义上来看,对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其身体形态、生理与心理功能的一定指标来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无论对于家长还是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这样一种基本的方法对于指导和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健康同时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身心状态是满意的,不仅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而且有能力适应社会环境。
由于人的幸福感与满意程度又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因此,健康的自我满意程度还必须充分体现出社会性和道德要求。
由此可见,对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1)体质良好它包括健壮的体格、良好的体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健康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健康,这是一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它不仅仅是人们对于身体状况的评价,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状态。
然而,对于健康这一概念的界定却并不容易。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健康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变。
在过去,人们普遍将健康理解为没有疾病或疾病风险的状态。
然而,这种单一的物质定义已逐渐被认为是不充分的。
现代医学开始关注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从身体角度来看,健康包括了机体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这不仅仅包括了身体器官的健康,还有机体的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可以通过测量生物体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来评估。
此外,身体健康还和良好的营养、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以及减少不良习惯(如吸烟和酗酒)等因素息息相关。
心理健康是人们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压力,能够积极地面对困难并保持积极的情绪。
与身体健康相似,心理健康也能够通过各种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通过问卷、临床访谈等方式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心理健康水平。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需要个体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社交关系等。
另外,社会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健康不仅仅涉及到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还和环境、社会资源等因素息息相关。
一个社会健康的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并获得应有的社会支持。
例如,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否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是否能够获得社会资源等都与社会健康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还涉及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1.现代健康理念含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等5个方面都具备才能称得上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心没有疾病,而且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不仅是躯体健全没有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态良好。
2.大学生在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学习动机问题,学习焦虑问题,学校作息制度问题3.影响大学生脑力工作的因素: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和情感因素,学习和生活条件,遗传4.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5.环境污染分类: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6.心脏骤停标志:意识突然丧失,并伴以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意识丧失、大动脉波动消失、呼吸微弱或停止、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反射消失)7.构成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播途径,接触、血液、水、食物、医源性、垂直、媒介、土壤;易感人群,易感性高的人群称易感人群。
8.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有:20种,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
(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组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9.发热分类:低热C04038,高热C039,-1.37,中等热度C038-1.-39超高热C040以上。
10.乙肝传播途径:密切接触、血液及体液、母婴传播、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针刺、纹身等。
11.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2.急性阑尾炎疼痛特点:转移性右下腹痛13.人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14.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水溶性维生素有:B、C等15.艾滋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展为艾滋病可由数月至数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16.正常每日盐的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
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健康的因素〔2022-01-11 13:55:00〕一、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二、健康的标准标准一,依据WHO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的标准可概括为三条:1、躯体健康:指人的肌体及其生理功能方面的健康,包含身体发育正常,体重适当,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皮肤有弹性,睡眠好,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等。
2、心理健康: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含智力发育正常,自我人格完整,心理平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较好的自控能力,精力充分,情绪稳定,处事乐观,能沉着不迫地负担一般生活的付出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劳累,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准则及道德标准,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具有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法的主观心愿和自觉行动,能够对健康障碍采取及时、合理的预防、医治和康复措施。
3、社会适应性良好:指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同时,还应该经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掌握与自身开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科学知识或专业技能,培养从事工作、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综合素养,不断丰富人生经历、累积人生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标准二,WHO依据健康的含义,还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分的精力,沉着不迫地负担一般生活的付出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劳累。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当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特长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响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牙,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饱满,皮肤有弹性。
以上10条,表达了健康所包含的躯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运动医学复习资料健康:现代健康的含义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疾病而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运动医学:是为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服务的一种职业化和科学化的领域,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一门融研究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运动医学既是医学科学的分支,又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学院的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医学的基本知识,这对于促进健康、改进训练、减少伤病、提高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衰老:生命周期随时间进展而表现出功能不断衰退,细胞的凋亡多于新生,直至死亡,这一过程称为衰老。
身体机能下降的过程表现在皱纹出现,头发花白,疾病频繁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人口年龄划分的标准: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青年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及90岁以上为长老年人。
衰老的生理特点:皮肤、头发、听力、视力、反应时、思考、性欲、更多疾病发生体育运动对抗衰老的作用:(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逐渐退化和萎缩,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减退,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因潜伏期延长而迟钝。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机能,预防大脑衰老。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心肌萎缩,结缔组织增生,脂肪沉着,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代偿机能降低。
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脏功能,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变血脂异常,减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还可使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变慢。
(三)对呼吸系统作用:老年人呼吸肌日趋萎缩,肋骨钙化,肺组织的纤维组织增多,弹性降低,肺泡萎缩,胸廓的活动幅度减少,致使呼吸机能下降。
健康与心理健康第一节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维护健康4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jiàn kāng]健康锁定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中文名健康外文名Health含义一个人在身体、心灵和社会生活定义整体健康意义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目录.1十项标准.2概念演变.3健康含义.4心理健康.5健康公式.6性格与健康.7健康问题.8健康小常识.9保健.10健康饮食.11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矿物质.▪水.▪纤维素.▪膳食纤维.12健康水果.13健康标准.14亚健康.15亚健康状态.16不健康现象.17饮食调理.18关注女性健康.19五类健康茶.20健康提示语.21女性生殖健康.22日常生活健康.23男人身体健康.24其他意义.▪生物体.▪定义.25测试健康.26健康忌六.27五指测健康.28健康信息化十项标准全世界公认的关于健康的13个标志:生气勃勃,富有进取心;性格开朗,充满活力;正常身高与体重;保持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37℃;脉搏72次/min;呼吸婴儿45次/min, 6岁25次/min ,15~25岁18次/min,年龄稍大会增加);食欲旺盛;明亮的眼睛和粉红的眼膜;不易得病,对流行病有足够的耐受力;正常的大小便;淡红色舌头,无厚的舌苔;健康的牙龈和口腔黏膜;光滑的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肤色健康;光滑带光泽的头发;指甲坚固而带微红色。
现代健康新概念佛山市中医院健康检查中心余寿益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是人最宝贵的财富,拥有了健康才会获得其它。
的确,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本钱,一旦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
因此,健康是当今世界人民、各国政府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对健康的认识,也由过去的较低要求发展到较高水平。
一、健康的定义与健康的四维观健康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人一生必须追求的目标。
但要问起什么是健康,怎样才算健康时,许多人也许会这样回答:“身体没病就是健康”。
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那么,怎样正确认识健康,健康的科学内涵究竟有哪些呢?(一)人的四大特征1、人体结构特征:1)整体性:人体结构有自身的完整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躯体与外界区分开,每个人体都包含了自身生命需要的一切物质成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体系;各个部分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既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2)有序性:人体结构不仅在排列组合上是高度有序有组织的,而且物质的运动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由于人体结构的有序性,带来了人体整体机能的有序性。
3)层次性:人体结构按复杂性的高低可分为9个层次——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原子、基本粒子。
在人体结构不同的层次中,复杂层次的单元是由较简单层次的几个或更多的单元构成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4)动态性:人体结构形态和结构成分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其基本表现就是新陈代谢。
2、生理特征:人体的结构特征及生理特征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
1)新陈代谢:指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及自我更新,形成宏观有序结构而达到有序化的过程。
2)生殖和生长发育: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生殖、生长、发育指人体的产生和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成熟过程。
广义上也包括心理、智力和行为的变化。
3)反应性和适应性:反应性指人体对环境变化(刺激)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或者特征,其表现形式为兴奋和抑制。
举例论述现代健康观下的真正意义下的健康以增强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为基础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管理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正在成为人们新的健康追求,也是一种新的健康文化。
一是全方位诠释健康。
健康的概念及其含义在不断变化。
旧的观念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或“不虚弱”,这种仅限于生物学的健康概念早在20世纪中期就被否定,,随后,由最有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全健康状态”。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组合的健康概念来看,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生物角度检查器官功能和各种指标疾病正常,无疾病、无体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工作;二是从心理精神角度看有无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能否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和处理人际关系,以保持心理平衡的状态;三是从社会角度看其社会适应性,是否具有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社会幸描或者说社会适应能力完好。
在健康的三个方面中,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远不及生理健康,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有不如前两者,书实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缺一不可。
没有生理健康、人的生命将不复存在:而生理健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的水平,心理健康能促进生理健康;而社会适应能力和生理健康能促使心理平衡,使人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条件,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
现代化社会的人们对健康新的追求,健康概念又有新的发展,1990年WHO对健康概念的阐述是: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意蕴四个方面皆健全,更强调健康内涵中主观因素的意义在于发掘其中的道德意蕴。
这种四维组合的健康概念,是一个整体的、积极向上的健康观,由于人是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寻求健康是一个不断进行和适应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以此构成人类健康的完整系统,并郑重说明了健康是一个社会概念。
现代健康概念现代健康概念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现代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1处世乐观,态度积极。
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2.良好的休息习惯,睡眠良好;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4.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5.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7.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8.头发光洁,无头屑;9.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10. 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精神。
躯体健康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 按照健康内涵的一般理解,躯体健康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日常工作,没有疾病和残废,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2 躯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是其它健康的基础.3 躯体健康是指人体生理上的健康.要想身体健康就要讲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经常锻炼保养身体.4、所谓躯体健康,是指身体在没有疾病的前提下,还要有生命质量的满意度.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中年人心理健康标准1.感觉、知觉良好。
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2.记忆良好。
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3.逻辑思维健全。
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4.想象力丰富。
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5.情感反应适度。
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6.意志坚强。
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7.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8.人际关系良好。
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9.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
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10.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
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12.保持正常的行为。
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环境健康环境健康包括以下内容: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微量非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 ,微量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环境化学品与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家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物因素与人体健康(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寄生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高等动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植物对人体健康的响),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 ,电离辐射与人体健康 ,噪声与人体健康 ,振动与人体健康 ,光污染与人体健康 ,高原与人体健康 ,热环境与人体健康 ), 环境因素与生殖健康,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水体环境与人体健康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 ,居住环境与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等。
在无法选择、改变环境时,人必须适应环境!社会健康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应性,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地能力。
有此能力的个体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心情舒畅,少生烦恼,知道如何结交朋友、维持友谊,知道如何帮助他人和向他人求助,能聆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社会健康文献中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做出适合生存的反应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对其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危害,进而影响到个人的长远发展2、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外界环境赖以生存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它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和研究不多3、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需求交叉弹性是指某产品的销售量因另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引起变化的百分比5、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即个体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生活需要的应付和适应能力.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他们各个年龄阶段相应的心理发展的综合表现6、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是指适应社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市场经济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竞争意识、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7、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对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隐藏在身体内的疾病(隐患)只有表现出病状和体征时才被人们所认识并称之为疾病所以健康和隐患可以共存但与疾病则否8、社交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模仿能力等几种能力所组成的有机结构,所以我们把社交能力称为社会适应能力,它包含对社会、对他人、对自身的适应.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9、适应行为又称为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外界环境并赖以生存的能力10、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类有机体保持个人独立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能11、所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适应其生活环境中的自然与社会需要的有效性.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认为适应行为包括了社会成熟度、学习能力及社会能力有关的行为12、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的适应外界环境,赖以生成的能力,也就是说人对付和适应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的能力13、适应行为早先称为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道德健康的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人文环境的改善为主,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相配合,运用知识教学与环境塑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从思想上与行为上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
“新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老师在学校举办道德健康讲座,开展各项活动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们通过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逐步升华到爱家乡、爱祖国,在切身行动中加强道德观念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道德健康的人。
道德健康是平衡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应“以道德为本”。
“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定规律、规则、规范等,也是指社会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德”是指个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
可以说,道德是人类所应当遵守的所有自然、社会、家庭、人生的规律的统称。
违反了这些规律,人们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
衡量道德健康的标准很多,主要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职业美德、社会舆论以及除法律之外的道德约束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