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60
第一章第一节(背)以科技为基础的推广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1.推广工作的内容已有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
4.推广方式与方法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背考过真题)当代世界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
第二节(了解)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背)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第三节(背)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厂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以及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了解)整个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①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
②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③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
④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推广对象包括:1.农民家庭及其个体 2.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下属的集体经济组织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涉农企业5.国有农垦企业职工(背)行为的特征:1.目的性2.调控性3.差异性4.可塑性5.创造性(了解)动机是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分析[摘要]近年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性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业推广,加强对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研究,探索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实现途径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农业推广对象及其行为改变模式就极具现实意义。
主要从农业推广对象中的行为改变来阐述我国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现状,以及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的未来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农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推广;推广对象;行为改变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对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业发展施加影响,具体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以及年龄构成等因素。
加强对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研究性分析,有利于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及发展意识,转变农村发展模式,提高农村自身经济实力,为更好地建设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突出贡献。
1中国农业推广对象的发展现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具有及其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主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生产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民主体构成情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
因此,探讨农业推广对象的变化情况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由生产队群体转变为农民个体。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发生改变,由原有的以人民公社为主的集体生产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服务对象也从集体转变为以农民个体为主。
因此,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业推广对象就具有了新的特点,其特点包括:分散面广、数量相对较多、传播集聚效应不明显、推广后自主传播性不显著等。
因此,农业推广对象主体的改变就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1.2推广对象缺乏后续的致富经验。
我国农业推广对象发展过程中,在以人民公社、大队部、生产队为主要服务对象时,主要需要农业推广的技术人员提供产中的的技术服务,以保证生产量,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
而在向农民自身提供农技推广服务时,由于其自身生产积极性的增长,因此农业推广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产前、产后、市场信息等相关可以引领致富的信息,产中的技术需求相对较低。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农业推广p6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后者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4个方面: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
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
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和自助型5种)。
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看书!)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农业推广第二章背诵要点第二章农民行为的产生与改变1.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
行为的构成要素有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行为产生的状态、行为的结果。
2. 行为的特征目的性人的活动一般都带有预定的目的、计划和期望。
人不但能适应自然,而且能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变革环境,改造自然,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调控性人能思维,会判断,有情感,可以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来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差异性人的行为受外部环境和个体生理、心理特征的强烈影响,在民族之间、地区之间、性别之间、年代之间,人们的个体行为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得的,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与影响,可以成为不同职业行为和不同道德行为的人,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造性人的行为是积极地认识、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个人的行为受其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总是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3.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此时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的动机。
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向着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行。
当他的行为达到目标时,需要就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有新的需要和刺激、引起新的动机。
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这就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
4.行为科学在农业推广作用的具体做法(6点)1.了解农民实际需要,确定符合实际的推广目标。
2.分析农民诸多需要中最迫切的需要,引发其优势动机。
3.帮助农民分析、认识推广目标,并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树立信心,引发其采用新技术的动机。
4.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5.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某一技术对其生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产生需要。
农业推广学作业4答案第1 题【选择题】在某一特定的农村环境中,农民个人行为的改变是动力和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阻力因素包括():A.农民自身的障碍B.传统文化障碍C.政策环境障碍D.传统生活习惯障碍E.经济环境障碍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A|B|C|E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第2 题【选择题】人的行为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目的性B.创造性C.调控性D.差异性E.可塑性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A|B|C|D|E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农业推广沟通的网络类型包括():A.链式沟通B.扩散型沟通C.轮式沟通D.Y式沟通E.全通道式沟通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A|B|C|D|E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第4 题【选择题】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类型。
A.语言沟通B.自上而下沟通C.横向交叉沟通D.自下而上沟通E.双向沟通正确答案:B|C|D您的答案:B|C|D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包括()阶段。
A.准备B.问题确认C.方案选优D.行动实施E.成果扩散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A|B|C|D|E知识点:第五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第6 题【选择题】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呈现以下()服务方式。
A.专业协会B.龙头企业带动C.三级信息站D.农民之家E.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A|B|C|D|E知识点:第八章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目前,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推广组织机构主要有()等类型。
A.行政型B.教育型C.自在型D.企业型E.目标型正确答案:A|B|D您的答案:A|B|E知识点:农业推广学第8 题【选择题】根据农业科技成果形成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社会职能与生产的联系程度,并与科学研究的分类相对应,可把农业科技成果分为():A.基础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研究成果C.综合性研究成果D.开发性研究成果E.效益性研究成果正确答案:A|B|D您的答案:A|B|D知识点:农业推广学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A.行为强制B.咨询建议C.教育培训D.行为操纵E.动员正确答案:A|B|C|D您的答案:A|B|C|D知识点:农业推广学第10 题【选择题】我国农民的交往行为主要有()的特征。
《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二、适用专业农业技术类专业(包括现代农艺、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方向)三、课程性质《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并接受和采用农业创新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其综合性亦很强,与农业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经济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是农业技术类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
学习农业推广学理论,认识农业推广规律,科学地掌握农业推广方法和技能,有助于农业创新成果有效推广应用。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可以培养现代农业推广新思维,树立全新的农业推广服务观念,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的高产、优质和高效,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试验统计方法等专业课及应用写作、传播与沟通、社交礼仪等公共基础课。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农业推广学》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设计思想来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即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在遵循课程内容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等各方面因素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教学活动。
《农业推广学》课程选取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三部分课程资源,将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纳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主讲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之便,将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等不断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将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构建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涵,除了教学大纲等传统的教学文件外,本课程还采用了案例分析、实践指导、课程导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实践指导书、模拟试题、辅导资料等多种课程资源,构建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思想来设计课程资源。
期望价值理论下的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期望价值理论是指人们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到行动的预期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对其意义的影响。
具体来说,期望价值理论将行为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利用期望效应和价值效应,考虑决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行动所带来的价值之间的权衡。
在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面临许多问题,如低产、病虫害等,这些问题会对其经济收益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价值理论可以为农业推广对象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方法。
以下是在期望价值理论框架内,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 行动的预期结果对其意义的影响。
农业推广对象需要对行动的预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掌握行动的信息和理解行动的价值意义。
例如,对于农业推广对象来说,他们决定是否采取某项农业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措施对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这项措施是否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2. 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和代价之间的权衡。
农业推广对象需要分析和权衡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和代价,以便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例如,农业推广对象可能会发现,采取某项农业措施可以提高他们的收益,但是这项措施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和努力,而且可能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
3. 行动前景的不确定性。
农业推广对象需要认识到行动前景的不确定性,并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措施。
例如,农业推广对象可能会面临不确定的天气和市场条件,这些条件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成本和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推广对象需要了解市场信息、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4. 行动的激励因素。
农业推广对象需要了解行动的激励因素,并在决策时将其考虑在内。
例如,农业推广对象可能会发现,采取某项农业措施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和补贴,这些激励因素可以促进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
总的来说,期望价值理论为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决策时,农业推广对象应该充分考虑预期结果、收益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行动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激励因素等因素,以便做出最优化的决策,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
期望价值理论下的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但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在逐渐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变得尤为重要。
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是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特点,可以更好地制定推广策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期望价值理论的框架,对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进行探讨。
通过对农民的期望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策略,引导农民改变其行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这不仅对浙江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农业推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期望价值理论,深入分析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情况,探讨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期望价值理论在农业推广领域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为实施行为改变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特点,揭示其行为偏好和决策依据。
3. 提出具体的行为改变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推广对象,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案。
4. 评估实施推广策略的效果,分析推广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5. 总结期望价值理论对浙江省农业推广的启示,为未来的农业推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6. 探讨行为改变对农业生产的长期影响,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浙江省农业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期望价值理论下的行为改变策略,可以为浙江省农业推广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针对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特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民改变不利行为习惯,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实施推广策略的效果评估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提高推广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期望价值理论下的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
期望价值理论是一种关于人们在做决策时如何权衡不同选择的心理模型。
在浙江省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中,期望价值理论可以被运用来解释农业推广对象对农业技术和方法的接受程度以及改变行为的动机。
农业推广旨在向农户传授更科学高效的农业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户的收入。
而农户会根据自己的期望和价值来决定是否接受这些新技术和方法。
农户的期望值包括对新技术和方法的效果的期望。
他们会关注这些技术和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节省劳动力和资源等。
如果农户认为新技术和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他们更有可能接受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农业推广工作需要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新技术和方法的效果,并向农户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对这些技术和方法的期望。
农户的价值观也会影响他们对改变行为的态度。
农户的价值观包括经济利益、社会认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如果新技术和方法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得到社会认可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农户更有可能接受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农业推广工作需要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与新技术和方法联系起来,使农户能够看到改变行为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
期望价值理论可以解释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
农户在决定是否接受新技术和方法时会根据自己对这些技术和方法效果的期望值、对自身能力的期望值和对改变行为的价值观进行权衡,从而决定是否改变自己的行为。
农业推广工作需要通过实验证明技术效果、提供培训和辅导、强化农户对改变行为的期望和价值的认知,以促使农户改变行为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