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拥护中心学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5负荆请罪6最后的姿势7船长8爱之链习作2 练习2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复习课文内容,回顾课文不同体裁,并能分角色朗读第5课,检查背诵第7

课要求背诵的自然段,体会本组课文中表达的不同的人物的性格品质。

3、复习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人物的高贵品

质。

4、引导学生抒真情,表真意,指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具体,并学会抓住

人物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5、复习同音字,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6、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回顾

1、这一单元都有哪些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课,说说大概内容?

2、这一单元是围绕哪一方面进行描写的?

3、回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深入课文,总结复习

1、《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题材是什么?

2、你能用四字词语说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

4、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5、为什么会摆出这样的姿势?

6、从中你能感受到谭千秋老师的哪些品质?

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船长》的作者是谁?结合作家卡片介绍雨果。

8、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9、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课后第4题)

11、课文要求背诵的自然段,你背得了吗?(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爱之链》这条爱之链是如何传递的?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习作二的要求是什么?重点应突出什么?

4、优秀习作展示,说说这些同学的习作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5、读读自己的习作,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

6、同桌互相读习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7、根据老师的评语和同学的建议,下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并撰写。

8、比较《语文与生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9、总结如何正确选择同音字的方法。

10、检查诵读与积累。

11、做练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正确使用同音字。

12、说说采访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三课时

一、听写

1、听写本单元课文的生字。

2、听写本单元课文的重点词语。

二、默写

默写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及课文的片段。

第四课时

(练习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kū qìlǎo màn hūn yōng

()()

()

zhìxùyì lìkǒng bùdiān bǒ

()()()()bó wùǎi xiǎo fù jīng qǐng zuì

()()

()

二、组词。

恕()俱()侮()疑()

怒()惧()诲()凝()

遗()侨()虚()

遣()乔()虑()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天()地义()无人烟()于()守阴()可()

不()怕()针()相对()枪舌()深()大()

宽()大()不()开()()然()立老迈()()

三、选词填空,填序号。

(a熔化 b融化 c溶化 d品位 e品味 f截止g截至 h化妆 i化装j情景 k情境)

1、再坚硬的钻石落到岩浆里,都将()。

2、春回大地,小河上那层厚厚的冰慢慢()。

3、金波爷爷写的《追踪小绿人》值得我们好好()。

4、报名活动昨天已经()。

5、()好了没有?观众们正盼你主持节目呢。

6、如果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就能很容易地把人带到所描绘的()中去。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哈尔威()在他的船长()上,()地()着,()着,()着。他把()和()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船长哈尔威()上,一(),一(),随着轮船一起()。人们透过()的薄雾,()这尊黑色的雕像()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

2、填成语:本学期我们认识了的蔺相如,的哈尔威船长,的霍金,的乔

依,的廉颇、的霍金、的鲁滨逊等。学完《爱之链》我们懂得

的道理。

3、学了第二单元,从哈尔威身上我知道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觉得一个人是否“伟大”,要看这个人的______________。我所知道的伟大的人还有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改为反问句:

2、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如果,你是山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仿写:如果你是,我乐意是。

3、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

“被”字句:

4、女店主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微笑掩不住她极度的疲劳。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七、阅读答题。

爱之链(片断)

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dǎo dào)在

床上睡着(zhuózháo)了。他不(情愿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

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冰冷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1、从文中的括号里划出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课文最后一句女店主的话意味深长,

在初读课文时,我明白

了;在细细地品读课文后,我又读懂了

教学反思:复习本单元时,通过单元回顾,深入课文,总结复习,加上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进行查缺补漏!

如何上好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

如何上好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一、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或通过座谈、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方案。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第三册教材教学结束后,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编制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对韵母的顺序,或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如何查检,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这位老师在复习课上边示范边介绍具体的检字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现场练习查检,于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虽然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讲授过的内容,但由于训练内容是新的,学生查检字的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二、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语文期末复习课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已进入作文训练,第五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有看图写话,有状物,有叙事,有记人,还有练写通知。每次作前指导,教师一般都只是就该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讲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知识,做些必要的引导,满足于把作文写出来就行了,而在复习课上,有人误认为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语文书第一课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作者胡景晖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从总体入手,感受诗歌的美;抓住重点内容,将诗歌分段。

教具准备 《我爱你,中国》的录音磁带。 编辑本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你听懂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我们爱你呀,中国》。你们想知道中国究竟有哪些可爱之处吗?就一起来学习吧!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初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你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5、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6、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7、朗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讨论小结: (全诗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段:(1)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热爱祖国。 第二段:(2-6)我们热爱的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 第三段:(7)祖国令我们骄傲,我们将为她奋发开拓。 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的意思。 2、思考: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的幅员辽阔的?(时差、温差、季节差) “啊,我们爱你啊,中国”这句诗在全中诗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由感情地朗读。 4、指导写字。 5、巩固生字的读音。 编辑本段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卷

海之南教育集团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 卷) 第56-61课时 评 分: 课 题:《 小草和大树》 备课人:六年级组 审核人: 晚修一 (总第 56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晚修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1. 会写6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霍金的精神和人格,知道写人的详略得当的写法。(重点) 4. 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难点) 流程:1、读课文,写收获。(10分钟) 2、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组两 个词,了解霍金的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10分钟)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4、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一、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分钟)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朗读收获是 。 二、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 组两个词,学习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史蒂芬·霍金 : (国家)伟大的 (科目)科学家。他因患 ,被长期禁锢在 ,他身残志坚,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3、1988年霍金写成科普著作《 》,被人们称为“ ”。 ★三、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顶礼膜拜: 神秘莫测: 禁锢: 景仰: 悲悯: 龇牙咧嘴: 众星捧月: 跻身: 鸦雀无声: 四、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有 自然段,可以分为 部分。 早读一 月 日 星期 第 节早读 教师清点人数 (30分钟) 早读任务安排:1、6:50-7:00朗读课文两遍 2、7:00-7:05检测课文的生字词 3、7:05-7:15背诵重点词语。 4、7:15-7:20检测 措施:1、对子互背。 2、组长检测。 3、老师抽测。 4、过关签名。 奖罚:1、按完成任务的名次进行加分8——1分。2、未完成任务的同学中午留下来过关。 正课一(总第 57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英文名 中文名 班级 学号

2019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2019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一、复习重点 1、背诵一、三、四课有关段落,会默写。 2、掌握古诗的意思,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积累爱国诗及名言。 3、正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意,能辨清词的感情色彩。 4、知道轻声的变化,会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1、注意“银装素裹、浓妆淡抹”的区别,强调“脊、蔽、霸、黎”的写法。 2、多音字:薄雾、载歌载舞 3、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分别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4、造句:慷慨激昂、喜出望外 5、辨析轻声的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运用。 用“度量”的两个读音分别写一句话。 6、写出形容祖国山水壮美的成语:形容山的 : 形容水的: 7、用有关的成语写几句话来描写祖国的山水 : (二、)课文 1、背诵一、三、四课,默写其中的重点段落。 2、第一课从这几方面赞美祖国。由下列山水美景你想到哪些有关诗句或俗语: 桂林 杭州西湖 黄山 庐山 黄河 长江 2、人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

3、第三课中的特殊礼物是指老师为何把这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肖邦请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因为 表达了他 。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 (本册学过的) 4、说说两首古诗词语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第二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爱国热情。 再默写一首爱国诗 分别写杜甫、陆游的诗各一首: 有关爱国的诗人还有: 分别写出他的一句诗 (1) (2) (三、)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四)作文: 写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本学期感受最深的一次生活经历。 重点讲如何选材。 第二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 2、辨析同音词,正确应用。 3、背诵《船长》一文的有关段落。 4、说话练习:学习采访。 5、作文:学会感恩。 复习过程: 一、字词: (一)、强调:廉、庸、簸、薄的写法。 (二)、注意多音字: 着想、背着、呼号、给予、尽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屋脊哈密瓜硕果陶瓷 开拓春意盎然银装素裹 二 波澜壮阔云雾飘渺 清奇俊秀巍峨 天工巧夺清香 光洁绚丽醇美 三 1. 我们爱你啊。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 2 跳出东海的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的世界,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祖国的幅员辽阔。3 桂林山水甲天下,天堂,苏杭,不看山,不看岳。 四 我们爱你 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 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 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 中山陵的庄严肃穆。 我们爱你 贵州黄果树的气势宏大, 四川九寨沟的风景如画, 黄海、东海的宽广无垠, 泰山、华山的巍峨宽大。 五 1 花,家,话,华,伐,家,发,话,华。 2 热爱祖国 2、郑成功 一、看拼音写词语: 残酷、奴役、战旗招展、融洽、野兽、军容整肃 二。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给出正确的答案供参考 风帆蔽空惊涛骇浪 街头巷尾绵延千里 操练驻军 三。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慷慨激昂横行霸道负隅顽抗喜出望外载歌载舞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向远处望 2.郑成功在望宝岛台湾,心想一定要收复台湾,解救台湾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六。填空 林则徐虎门销烟 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无论都 2。即使也 3。因为所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填空省略) 1。用意是:要肖邦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感受:肖邦被感动了,爱国之情真情流露。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心脏带回祖国。 2,至死也要回到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3,说明很年轻,死的可惜 五。读一读,悟一悟 表达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4、古诗两首 一、 1,全是第一个。 2,第一个。 3,第一个。 4,全是第一个。 5,第一个。 二、(新知语文) 1,妻子:夫人和孩子。漫:随意。 2,元:原来。但:只的意思。 3,白日:大晴天。青春:春光。 三、 1,宋,陆游,没有看见祖国同意而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忽传”、“初闻”、“却看”、“漫卷”。朝廷军队收复蓟北。 3,诗人的爱国之心。 四、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杜甫正在看书,他激动得把书一下子扔到了空中,情不自禁地大叫‘耶,胜利喽’,并一把揽过妻子和儿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但他们的眼里却是闪闪的泪花……”“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枝头的小鸟已经开始了欢乐地歌唱,杜甫抑制不了心中的快乐,坐在大树底下边饮酒边放声大唱。高兴的像发了狂一般的在院子里又蹦又跳 五、 陆游:儿子啊,爹死前没有见到祖国统一,真是遗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及课文原文 【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quán shì zhuàn xiě hénɡ xínɡ bà dào ( ) ( ) ( ) cuī huǐ xuàn rǎn wéi miào wéi xiào ( ) ( ) ( ) 二、找出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分) 1.A 脊.梁(jǐ) B 薄.雾(báo) C 择.菜 (zhái) D 挣.扎(zhēnɡ) 2.A 巴黎.(lí) B 权衡.(hén) C 肆虐. (nüè) D 衣襟. (jīn) 3.A 哺.育(bǔ) B 轻蔑.(miè) C 畏怯. (què) D 罕.见 (hǎn) 4.A 洗漱.(shù) B粗糙. (cāo) C 卓.绝(zhuó) D 沼.泽 (zǎo) 三、找出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分) 1.A 俱怕 B 恢宏 C 融化 D 负隅顽抗 2.A 慈祥 B 由衷 C 波涛 D 悲愤欲决 3.A 笼罩 B 俘虏 C 震憾 D 脱颖而出 4.A 繁植 B 吟诵 C 锻铸 D 九霄云外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句子中。(5分) 1.“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做事不能大意的习惯”这句话中“大意”的正确 读音是()。( dà yi dà yì) 2.《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这句话中“白”的意思是()。(表示轻视没有效果) 3.“全能神”邪教分子大肆()世界末日言论,最终他们的谣 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传颂鼓吹) 4.《全县小学生“十好习惯”》中“把书读好”这一习惯的养成有助 于我们将来成为一个有()、有内涵的人。(品味品位)5.最近一段时间,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经常报道我国正在快速建设的“高铁”指的是()。(高速铁路高空铁路)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 1.初读好书,;重读好书,。——《古今贤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册)

语文复习教案 (共计12课时)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复习巩固12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能读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认记“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复习巩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方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的方法。使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4、复习巩固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演讲稿、读后感、建议书、简单的活动总结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复习巩固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正确地修改病句;扩句和缩句。 2、复习巩固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抓住说明性文章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方法。 复习难点: 1、复习巩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正确地修改病句;缩句;概括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复习巩固在作文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三、复习措施: 1、扎实:复习的知识以本学期必学知识为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他们下一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后进生,更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从字到词、句、篇,不放过任何的一点。 2、分层:为了防止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在复习时与平时的教学一样,也要注意实行分层教学。对优等生来说,设置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的或加深的题目。而后进生,我们则应更多地“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习与复习,扎实基础。的下一学年的后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 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 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 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 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二、对词语的理解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看拼音,写字词。 kànɡnuèjùyū 土()肆()盘()()泥 二、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的地方,是、、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cān guǎn róng qià diān bǒ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二、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3分) 惬意(qiè xiè) 桂冠(guān guàn) 侮辱(wū wǔ) 眼眶(kuāng kuàng)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dōng xī dōng xi〗当铺当东西〖dōng xī dōng xi〗。 三、按要求填写词语。(12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2分) 银()素裹负()请罪感人( )腑横行()道 2.根据情境填写成语。(6分) 能表达杜甫闻听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的心情的成语有:、、 ;欣赏了京剧大师的精彩表演,我不禁想到了这些成语:、、。 3.把下面句中的“看”换成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4分) ①今年暑假,我在北京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②考试时,我们不能看()一遍就匆匆作答,应一边看一边想。

③看()着夜晚美丽的濠河,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④走进新食堂,看()四周,真大呀! 四、句段练习。(14分) 1.照样子写句子。(2分) 例: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把你环绕。 如果,你是,我乐意是。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人分裂台湾。 (2)()“台独”分子千方百计搞分裂,()大多数同胞不会支持他们。 (3)()全国军民万众一心,统一祖国的大业()一定能实现。 3.按要求写句子。(3分)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换种说法,语义不变) (2)读书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请用打比方的手法,写一写你对书的认识: 4.口语交际: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解 读 为了更好地领悟和用好新教材,现就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主要特点作一些说明,并提出教学实施建议。 一、编写框架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编写框架仍按“两根柱子”,“一条龙”的体系编排,分为“习惯”、“课文”、“习作”、“练习”、“学和做”五大块。 “习惯”部分仍被安排在开篇,体安排了两个学习内容,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编排上仍旧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之首,但其训练则应渗透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反复抓,抓反复”,务求形成“习惯”。“课文”部分,编排了7个单元,由24篇课文组成。整册教材的选文,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诗歌;从主题上分,有民族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有人生哲理方面的,有热爱自然方面的,有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总体上看,本册阅读教材无论是课文的选择和编排,还是思考练习题的设置,体现了课标规定的第三学段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了“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的教材编写特色,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典范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和谐统一。 “习作”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练习”7个,每个单元安排1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学和做”仍作为全册教材的压轴内容,本册“学和做”安排的内容为“我的成长册”,并与单元七融为一体,环环相扣。 二、编写特点 1、采用主题单元组合 教材安排上大体上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壮丽山河”,第二单元为“正义必胜”,第三单元为“诗文精粹”,第四单元为“探索发现”,第五单元为“感悟人生”,第六单元为“咏物抒情”,第七单元为“师恩难忘”。这种主题单元的组合方式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放大空间语文学习 根据新课改所提倡“语文教学应当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及新课标提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的精神,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本册的第3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在学完《三打白骨精》课文后就趁热打铁,给学生推荐了《西游记》这部名著。另课本还结合相关课文,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盼》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 袖:xiù(领袖、衣袖、袖子) 篷:péng(帐篷、篷子、斗篷) 缩:suō(缩写、缩短、缩水) 疯:fēng(疯子、疯狂、发疯) 瓦:wǎ(瓦片、瓦罐、瓦房) 柜:guì(柜子、衣柜、鞋柜) 喧:xuān(喧闹、喧哗、锣鼓喧天) 甩:shuǎi(甩开、甩掉、甩卖) 嚷:rǎng(叫嚷、吵嚷、大嚷大叫) 酱:jiàng(酱油、果酱、花生酱) 唇:chún(嘴唇、红唇、唇齿相依) 蹦:bèng(蹦极、蹦跳、活蹦乱跳) 楼:tī(楼梯、电梯、梯田) 二、多音字 兴:xīng(兴办)xìng(高兴) 嚷:rǎng(大嚷大叫)rāng(嚷嚷) 累:lèi(劳累)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三、近义词 喧闹——热闹周围——四周兴奋——激动 担心——担忧遮盖——掩盖嘟囔——嘀咕 逗引——逗弄不声不响——不言不语 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四、反义词 打开——关闭喧闹——安静加快——放慢

兴奋——失落凉爽——闷热遮盖——公开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不声不响——大喊大叫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 五、理解词语 斗篷: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预报:预先的报告(多用于天文、气象等方面)。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满满当当:形容很满。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六、句子解析 1.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件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2.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 “立刻”说明“我”的心情十分迫切。“怎么?”表现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问号把情感表达得更强烈。 3.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窗外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更想穿上淡绿色的雨衣了。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赋予其中,“烤”表面上写出不下雨的原因是太阳太毒辣,把天烤得太干,不长云彩不下雨,暗含作者对太阳的不满,有丝丝埋怨。 5.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补充习题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一、看拼音写词语。 屋脊哈密瓜硕果陶瓷 开拓春意盎然银装素裹 二、照例子,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长江黄河(波澜壮阔)黄山庐山云雾飘渺() 桂林山水(清奇俊秀)布达拉宫(巍峨) 景德镇陶瓷(天工巧夺)龙井茶(清香) 江南丝绸(光洁绚丽)茅台酒(醇美)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了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 国.!

3、读了课文,一些风格独特的山川胜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俗语名句: 四、以我们爱你为起句,仿照课文第二至第六节写1到2节句子。 五、诵读与欣赏

1、用小三角标注出诗中的韵脚。 花,家,话,华,伐,家,发,话,华。 第二课、郑成功一、看拼音写词语: 残酷、奴役、战旗招展、融洽、野兽、军容整肃二。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欢庆胜利。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两段中的眺望和了望都有登高远望的意思,但了望还有另一种意思, 2、联系课文,想一想,郑成功分别在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六、照样子填入民族英雄的名字或主要事迹 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看拼音写词语 咏唱,忧虑,与世长辞,蜡烛、巴黎,悲愤欲绝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渊。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2、“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从这句话中 五。读一读,悟一悟 第四课、古诗两首 一、用勾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全是第一个。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四、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用上“不……不……也不……就……”写一句话) 2.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能仿造一字诗也来写写吗? 日积月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 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新雷》 3.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秋夜洛城闻笛》 5. , 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襄邑道中》 6.不是花中偏爱菊, . (元稹)---《菊花》 五、重点段落背诵默写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 ),在涧水上( )? 你把多少人马( ) ,( ),你( ),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 )、( )、( ).岁月悠悠, ( ) (, ) ,唯有你依然如旧.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 ) ,露珠与我.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 地, . 我脚下,深深扎进;头发,胳膊,血液 ,在年轮里、. 3.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拾一片落叶, 细数,我看到了它蕴含的,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 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听见.. 4.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在天上吼叫,又像有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 5.大街小巷里, 的小圆虫, 披着的彩衣.在这些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逗得多少虫子. 六、课文知识点掌握 1.《山中访友》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 2.《*山雨》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草虫的村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 七、课标古诗 1.《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 , 不拘一格降人才. 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易错字音:广袤(mào)无垠(yín)深邃(suì)凝滞(zhì)瞅(chǒu)见 赭(zhě)红色铁锭(dìnɡ)锻铸(zhù)柳絮(xù) 一茬(chá)虐(nuè)杀灞(bà)河急骤(zhòu) 2.易错字:望而生畏广袤无垠虐杀摧毁吟诵赭红色 艰苦卓绝畏怯韧劲深邃嶙峋锻铸 3.重点词语解释: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广袤无垠:宽广的没有边际。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婀娜多姿: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本课形容柳枝随风摇曳,柳树宛如长发少女般的美好姿态。 4.课文内容: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白鹿原》。 4.易考点: 1、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2、背诵并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课后习题三: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一片绿荫。(这句话仅仅是在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拓展: 1、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6、草原 易错字音:渲(xuàn)染迂(yū)回马蹄(tí) 易错字:柔美渲染洒脱迂回襟飘带舞羞涩 易考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教案

课题:《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设计者:普兰店市实验小学王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反复阅读讨论等活动才能充分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 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 感受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学习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六、学习策略教师:讲授法。 学生: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3分钟)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设计意图】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回顾预习,交流收获(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进行再学习,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索(2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画出具体语句体会,做批注。 (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完整版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课文课内阅读 重点课文有多篇 答案详细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我们爱你——(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2、这段话赞美了祖国物产丰富写出2个赞美祖国的4字词语地大物博、幅员辽阔4、家乡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至少列举3个)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爱你啊,中国! 1.找出其中的一对近义词:骄傲、自豪 2.“我们骄傲,自豪”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 3.“我们奋发,我们开拓”表达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坚定决心。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c。 a.我们的祖国真伟大。 b.我们热爱祖国。 c.赞美可爱的祖国,表达了真挚而热烈的爱国之情。 2、郑成功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1、读句子注意带点的,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荷兰侵略者强占 ..了这..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 伙强盗。 表达了台湾人民_痛恨荷兰侵略者_的思想感情。 2、郑成功明明知道大海那边是宝岛台湾,他为什么还要故意问卫兵?强调这是我们国家的领土_________ 3、他慷慨激昂地对卫兵也是对自己说的话表现了他此时怎样的心情? 对荷兰侵略者的愤慨与收复台湾的坚定决心__ 2.郑成功(节选)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架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振)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描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壮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教案。有关语文的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生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

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1?同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