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最后一分钟(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74
第24课《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
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2.扫清字词障碍。
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最后一分钟”?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拨: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拨: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编号:备课时间:
24* 最后一分钟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
1997年7月1日XX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XX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 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因为学生对XX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
24 最后一分钟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最后一分钟万众欢腾回忆历史爱国情深展望未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
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