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癌HER2基因FISH检测的意义

乳腺癌HER2基因FISH检测的意义

乳腺癌HER2基因FISH检测的意义

乳腺癌HER2基因FISH检测的意义

乳腺癌21基因检测,告别乳腺癌从这里出发

乳腺癌21基因检测 乳腺癌21基因检测是对21个与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Her-2、激素等相关的基因进行定量并进行复发评分,为乳腺癌治疗的选择、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此外,21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从而为个体病例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决策与预后信息,使临床医师能够选择出真正能够从内分泌或化疗中获益的患者。 检测意义 “乳腺癌21基因检测”是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一组特异基因的表达,对预测预后、复发、转移乃至指导治疗提供信息,最终目的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21基因检测结果以积分的形式表示,积分用于对肿瘤可能发生的生物学行为进行预测,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效果预测和1 0年复发风险的预测。 哪些人需要做“乳腺癌21基因检测”? l或l l期、雌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及将要采用他莫昔芬治疗的新确诊乳腺癌患者。 绝经后,淋巴结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也可通过21基因检测评估是否需要化疗。 应在何时进行“乳腺癌21基因检测”? “乳腺癌21基因检测”应在患者接受手术(乳房肿瘤切除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之后,并在做出下一步治疗决定之前进行。 “乳腺癌21基因检测”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患者无需再接受任何额外的穿刺程序,利用原来手术(乳房肿瘤切除手术、乳房切除手术或核心穿刺活组织裣查)过程中取出的组织进行检测即可。 乳腺癌21基因OncotypeDx检测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21基因OncotypeDx检测能够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预测疾病复发概率的量化指标,它在判断患者对于化疗效果方面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对于乳腺癌治疗,化疗是防止或者延缓患者术后肿瘤远期的复发。从临床研究中发现,被基因检测确定为高RS的患者化疗效果明显,而被确定为低RS的患者在化疗中的受益则十分微小。如果低RS乳腺癌患者,则术后采用化疗不但属于过度治疗,且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还会增加医疗费用。 1、国外研究者对NSABP B-20试验的651例肿瘤标本进行了检测。B-20试验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他莫昔芬联合化疗或他莫昔芬单纯治疗。研究表明,在低评分组,患者并未从化疗中受益;在高评分组,患者对化疗的获益程度极显著;在中等评分组,化疗仅为患者带来轻度的获益。由于B-20试验只纳入了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因此研究者又对西南肿瘤研究组(SWOG)-8814试验的肿瘤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证实,乳腺癌21基因OncotypeDx检测法的疗效预测价值同样存在于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的ER PR HER2 是什么意思 阳性阴性有什么意义

乳腺癌的ER PR HER2 是什么意思阳性阴性有什么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外婆医院报告单上写ER-,PR-,HER2+++,请问这3个符合是什么意思,加号和减号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报告单肯定也是一头雾水,这样的报告单想表达什么意思,和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探究竟。 定义 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看到这样的医学词汇会让人觉得更晕,通俗的理解是乳腺癌肿瘤细胞表面是否存在这样几个分子结构,当有这样的分子结构时,就有特殊的药物和这个分子结合来治疗乳腺癌,有这样的分子结构在化验单上就表现为+号,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子结构在化验单上表现为-号,今天我们来交接如果是+号情况下的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状况,另外存在一种这3个分子检测结果都是-号的乳腺癌患者,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去看精准名医撰写的另外一篇文章“什么是三阴乳腺癌别恐慌 并非无药可救”。 权威指南 首先我们来看下权威组织的建议,2017年2月,欧洲肿瘤标志物小组(European Group on Tumor Markers ,EGTM)更新发布了乳腺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对几个标志物有如下检测建议: ER:预测早期或进展期乳腺癌是否可接受内分泌治疗。建议所有患者均检测此项。 PR:同ER共同预测早期或进展期乳腺癌是否可接受内分泌治疗。建议所有患者均检测此项。HER2:预测早期或进展期乳腺癌是否可接受HER2治疗。建议所有患者均检测此项。 意义 ER、PR 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患者是否可接受内分泌治疗。 通过对20 个大型临床试验进行Meta 分析发现: ER()的患者接受5年他莫昔芬治疗,可降低39% 的15 年内疾病复发率,降低30% 的乳腺癌死亡率; 而ER(-)的患者无论是否使用他莫昔芬,15 年内疾病复发率和乳腺癌死亡率都无差别。在此项Meta分析中未提及PR 的预测作用,但有其他报道称高水平的PR 表达可以提高患者对他莫昔芬的疾病响应概率,促进他莫昔芬延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HER2 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是否可使用抗HER2 治疗 目前针对HER2()的患者,有四种抗HER2 疗法: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和 T-DM1 。 HER2()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可紫杉烷类药物联合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 使用一线疗法进展后可选择T-DM1、拉帕替尼。 建议 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这3项检查,以明确乳腺癌的类型,选择准确的治疗方案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精准名医整理)

乳腺癌HER2 FISH检测的问答

乳腺癌HER2状态问题与解答(答医生) 什么是FISH? FISH(荧光原位杂交)是指以标记荧光分子的DNA为探针而其结果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一类杂交。“原位”是指固定于玻片标本的细胞核原有位置。 为了进行FISH分析,加热固定在玻片上的标本,使其染色体DNA伸展并将双链打开,令DNA探针易于与其结合,加上探针后冷却细胞,使DNA探针杂交于与其互补的靶序列,一旦杂交,探针上的荧光分子将于染色体上精确地显示靶DNA,依赖于靶DNA的设计,许多类型的遗传学改变都可以检测出来。 FISH的优势何在? 1)细胞内相对稳定的DNA靶; 2)逐个细胞定量分析遗传学改变; 3)在完整细胞内同时分析多种遗传学靶; 4)容易判读; 5)容易操作; 6)结果快速; FDA批准的FISH检测HER2实验用于以下目的: 评价预后、基于阿霉素的化疗选择和赫赛汀治疗的选择。 DNA探针系统是怎样的? FISH标本分析需进行: 1)肿瘤组织切片; 2)探针与切片上的肿瘤组织细胞核内的HER2基因序列杂交; 3)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FISH信号判读应采用薄层切片。当处理肿瘤组织时,常会有“核截断”。因大多数细胞核约10微米厚,所以4-6μm切片最佳。 操作者以计数荧光信号来客观地分析结果。 FISH探针的标记有几种? FISH已经是目前诊断实验室的主要技术之一,有两种标记探针的方法: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 直接FISH:是采用了直接标记有荧光基团的探针,通过一步杂交,荧光信号即结合到靶序列上。这种方法步骤很少、简便且快速。非常适合临床诊断实验室。目前所做的HER2基因状态评价的探针就是采用了直接标记的方法。HER2基因评价由HER2基因特异性探针和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共同完成。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_邵志敏

邵志敏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专家论坛·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在欧美国家,女性终身患乳腺癌的概率约14%[1];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2]。乳腺癌的病因至今未被完全揭示。遗传性乳腺癌中约20%~40%具有明确的基因胚系突变[3];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往往是遗传的易感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基因突变仅仅解释了极少部分乳腺癌的发病原因,那么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则赋予了不同个体不同的乳腺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影响转录、翻译、酶活性等多个层次,使个体对癌变发生、致癌毒物等表现为不同的反应性,最终抑制或加速乳腺癌的发生。虽然单个多态性位点、易感基因的作用是微弱的,但是多个位点联合产生级联效应,并通过环境暴露变量的加合作用,则可左右个体乳腺癌的发生。 基因多态性有很多表现方式,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还有短片断重复序列、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等。与稀有和高外显率的致病性突变不同,SNP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是广义上的基因点突变,其发生频率在1%以上。基因的多态性奠定了个体间差异的基础,也成为不同个体乳腺癌易感性不同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HapMap)计划完成,人群中近600万个SNP完成了分型,我们已经掌握了人类基因组中大多数SNP的分布、频率、单倍域结构以及tag SNP和重组热点等信息,为开展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关联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SNP分型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在大规模人群中应用关联分析找寻多基因疾病易感基因提供了高效经济的途径。 利用基因多态性策略寻找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设计:①候选基因策略。上述的几个致癌相关通路中的基因均可成为候选基因,如雌激素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CYP17/COMT[5]、凋亡通路CASP8基因[6]、受体酪氨酸家族、受体ERBB家族基因等,都与乳腺癌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策略。多项研究表明,内源性雌激素的长期暴露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雌激素致癌的过程相当复杂,目前公认的机制有[4]:①雌激素代谢过程能产生毒性代谢物和自由基,与DNA形成加合物,损伤DNA;②雌激素致癌代谢物损伤细胞DNA后,修复通路障碍或细胞周期阻滞不利,修复或凋亡失败等修复系统缺陷,不能有效灭除癌细胞;③雌激素激活受体(ER),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ERE)途径或其他AP-1途径等,引起下游各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上述3个环节有前后时序之分,起始动作用的是DNA的损伤。雌激素致癌产物代谢通路,无疑对乳腺癌发生具有特异影响。它和修复通路、凋亡通路、免疫相关通路以及环境毒物代谢通路等一起,成为乳腺癌易感性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从候选雌激素致癌通路考虑,有两条关键途径:①雌激素合成,CYP17、CYP19等酶参与该过程,这些编码基因的多态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②雌激素分解代谢,由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催化,一相酶如CYP1A1、CYP1B1、CYP3A等,主要参与雌激素氧化过程;之后再由二相酶,通过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及磺化过程,将代谢产物清除。雌激素代谢产物,包含有儿茶酚类雌激素、半醌和醌类雌激素代谢物。而雌激素半醌和醌类代谢物,正是直接损伤DNA的元凶。虽然在国外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的研究均有报道[7],但目前对雌醌代谢酶的多态性研究还较少。 我们此前对雌醌代谢酶相关基因已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雌醌既能被醌氧化还原酶(NQO)还原成半醌或其他物质后经由COMT途径被代谢;也可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途径结合后被降解清除。因此,NQO和GST这两类雌醌代谢酶与乳腺癌关系密切。GST家族是重要的化学毒物代谢酶,GSTM1和GSTT1可与醌和半醌代谢紧密结合。GSTM1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 u家族中的一种,主要作用为催化其活性基团谷胱甘肽与经一相代谢酶代谢活化而来的多种亲电子致癌物,促进其排出体外。文献报道

解析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的报告

解析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的报告 在家族中和患者具有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员也可能携带致病性的基因突变,携带这些突变的妇女终生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会大大提高,以BRCA1和BRCA2基因为例,携带者终生患癌危险性高达60~70%。符合家族遗传倾向条件的高危人群,应做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让美亚预约网(威信hk-mear)来为你科普科普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吧。 三姐妹先后患上乳腺癌 李阿姨,杭州人,50多岁,她的两个姐妹几年前先后患上了乳腺癌,所以,她很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坚持每年体检。连续几年下来结果都是好的,但今年她“中招”了,体检报告提示,她左侧乳房有多发性肿块。李阿姨拿着体检报告找到傅佩芬医师。她说,她的肿块和她两个姐妹不一样,根本摸不到,所以她觉得是良性的,不是乳腺癌。但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傅医师高度怀疑她患的是乳腺癌,建议她做个活检。活检结果证实了傅医师的判断,李阿姨左右乳房有3个肿块,大小均在1厘米左右,其中2个确诊为癌,且这两个肿块的位置很隐蔽,检查时稍一疏忽可能就会漏诊。由于是多发性的,李阿姨最后做了左侧乳房全切手术。 对于李阿姨的患病,傅医师觉得有点惋惜,她说,像李阿姨这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最好能及时做基因检测,看看自己是否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BRCA1和BRCA2是控制DNA修复的基因,若发生突变,则会大大增加携带者的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对于BRCA1/2突变基因携带者做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和定期健康筛查;药物预防;预防性手术等,最高可将患病风险分别降低90%、96%。 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过程? 乳腺癌基因筛查,通过抽取10毫升静脉血便可准确评估乳腺癌患病风险,检测多大21个基因位点。约28个工作日出结果。 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费用? 美亚预约网推出活动,预约做乳腺癌基因筛查可享受以下活动优惠: (一)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仅需6800港币; (二)接种九价hpv疫苗+乳腺癌基因筛查,仅需9999港币 (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再加一港币,10000港币,可做乳腺癌筛查+体检+九价hpv疫苗接种 (四)乳腺癌+体检,7800港币

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项目简介 据医学统计显示,肿瘤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大肠癌、胃癌等多种癌症都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其中有5%-10%的肿瘤具有明确的遗传性。如果家族近亲中有两人以上患有癌症,那么其余家族成员罹患癌症的风险是比较高的。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的致病突变,从而预知特定肿瘤发生的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技术优势 1、检测全面: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及重复。可以选择一次性筛查多达十六种遗传性肿瘤,涉及到一百多个基因,性价比高; 2、准确性高:运用芯片捕获技术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性高达99%; 3、专业性强:完善的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数据库; 4、检测时间短:实现检测及数据分析自动化,效率高。 检测项目 1.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肺癌的基本类型包括两种: 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敉的80-85%。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分型,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20~25%,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大多数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为广泛期,局限期最多占1/3。 肺癌易感基因:KRAS、EGFR等 2.肝癌

乳腺癌HER2FISH检测、判读及报告

乳腺癌HER2 FISH检测-检测意义、建议及标本准备 HER2与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正以每年3%~4%的速度急剧上升,已成为女性的第一杀手。临床上大约20-35%的浸润性乳腺癌存在HER2基因的扩增及蛋白的高表达。HER2基因(又名HER2/neu,c-erbB-2)位于17q1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HER家族在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HER2编码相对分子量185KD的跨膜受体样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HER2是重要的乳腺癌预后判断因子,HER2阳性(过表达或扩增)的乳腺癌,其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有特殊表现,治疗模式也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有很大的区别。 HER2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2014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和《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均强调:FISH是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金标准。 一.检测意义 1. 判断预后:HER2阳性的乳腺癌浸润性强,无病生存期短,预后差。 2. 指导治疗: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药物(如他莫昔芬)产生耐药。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对CMF方案不敏感,宜采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和紫杉醇类药物方案;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明显受益于Herceptin(赫赛汀,2001年FDA批准上市)等靶向药物治疗。 二.检测建议 IHC和FISH检测HER2的状态一致性很高,但也存在着差异,数据统计如下表1和表2示,对于IHC 2+样本必须要用FISH进一步确认结果;0、1+或3+,根据条件,可再做FISH验证。

IHC FISH 阳性率 (%)阴性阳性 0 1+ 2+ 3+892 514 327 74 56 211 415 660 5.9 29.1 55.9 89.9 表1:(2004) HER2 Amplification Ratios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Correlation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a Cohort of 6556 Breast Cancer Tissues. Clinical Breast Cancer 表2:2007年卫生部科教司牵头组织全国73家三级以上医院历时2年完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用于乳腺癌患者Her-2检测的临床研究”课题,检测标本达3368例 因此,《2014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和《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均建议先进行HER2蛋白的IHC检测,IHC 2+样本进行ISH(FISH、DISH或CISH)检测。 《2014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三.样本准备: 1.标本类型:(1)手术切除标本;(2)粗针穿刺活检标本;(3)活检标本。 2.标本固定:所有乳腺癌标本离体后都应尽快固定(1h内固定)。固定时应将标本每隔5~10 mm切开,并可在组织间嵌入纱布或滤纸等物。固定液量与所浸泡组织的比例应足够。

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当代化工研究 丄 O I I Chenmical I ntermediate 生物制药■与研究2019?01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辛艾玲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四川610000) 摘要:BRCA1作为乳腺癌关键蛋白参与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本文对BRCA1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其整体的亲疏水 性,氨基酸组成,表明BRCA1倾向是核蛋白,整体呈亲水性?使用PS0RT2分析工具对BRCA1亚细胞定位进行领测,表明BRCA1蛋白主要分 布在细胞核中.利用MEGA软件进行BRCA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人BRCA1与猿的BRCA1亲缘关系高度相近?最后,采用同源建模(比较建 模)方法构建了BRCA1蛋白的三级结构,从建模质量评估显示预测结果准确。 关鍵词:BRCA1蛋白;三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Pathogenic gene BRCA1 in Breast Cancer Xin Ailing (Experimental School of Chengdu No.7Middle School,Sichuan,610000) A bstract: BRCA1, as a key p rotein in breast cancer,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 f b 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This p 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 f t 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BRCAl. By analyzing its overall hydrophilicity and h ydrophobicity and a mino acid c omposition, it shows that BRCA1 tends to be nucleoprotein and o verall shows hydrophilic. By using P SORT2 analysis tool to cany out the p rediction on the location o f B RCA1 subcells, it indicats that BRCA 1 protei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ucleus. By making phylogenetic analysis o f B RCA1 using MEGA software, it s howed t hat the g 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RCA1 and a pe BRCA1 was highly s imilar. Finally, the three-level s tructure ofBRCAl protein was constructed by the method o f h omologous modeling (comparative modeling), and the p rediction results were accurate f rom the modeling quality evaluation. K ey w ords i BRCA1 protein;Three-level structure p rediction;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 rediction;phylogenetic analysis 1背景 近些年,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逐渐升高,特别 是在一线城市的发病率很高。目前,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 肿瘤首位,在家族中会发生家族聚集现象,且发病年龄逐渐 年轻化,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妇女的身体健康,我们需对此引 起重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 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与乳腺癌相关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它在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突变率,已成为评估女性 患乳腺癌风险和指导方案选择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其生物 功能广泛,对细胞周期,基因转录,D N A修复等功能均有影 响。BRCA1蛋白是一种由BRCA1基因产生的由1863个氨基酸组 成的多功能区核蛋白,它与其它肿瘤抑制因子和信号传感器 等形成复合物,在D N A修复损伤,转录调控,细胞周期的调 节和泛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论文就BRCA1蛋白的氨基 酸组成、疏水性、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分析和它的蛋白 质结构进行了分析,我们希望这些结果对于更进一步地了解 BRCA1与乳腺癌的关系起到一定作用。 2.材料与方法 ⑴人蛋白氣基酸序列 从uniprot上下载人Brcal蛋白氨基酸序歹|J(FAST格式), 以人Brcal蛋白序列为例: >sp|P38398|BRCAl_HUMAN Breast cancer type 1 susceptibility protein 0S=Homo sapiens OX=9606 G N=B R C A1 PE=1 SV=2 M DLSALRVEEVQN V IN AM Q K ILECPICLELIKEPVSTK CD H IFCK FCM LK LLN Q K K G PSQ CPLCKNDITKRSLQESTRFSQLVEELLKIICAFQLDTGLEYANSYNFA K K EN N SPEH LK D EVSIIQ SM G Y RN RA KRLLQ SEPEN PSLQ ETSLSVQ LSNLGTVRTLRTK QRIQPQKTSVYI ELG SDSSED TV N K A TY CSV G D Q ELLQ ITPQ G TRD EISLD SA K K A A CEF SETD V TN TEH H Q PSN N D LN TTEK RA A ERH PEK Y Q G SSV SN LH V EPCG TN TH A SSLQ H EN S SLLLTK D R M N V EK A EFC N K SK Q PG LA R SQ H N R W A G SK ETC N D R R TPSTEK K V D LN A D PLC ER K EW N K Q K LPC SEN PR D TED V PW ITLN SSIQ K V1S1EW FSR SD EL LG SD D SH D G ESESN A K V A D V LD V LN EV D EY SG SSEK ID LLA SD PH EA LICK S ERVHSKSVESNIEDKIFGKTYRKKASLPNLSHVTENLIIGAFVTEPQIIQER PLTN K LK RK RRPTSG LH PED FIK K A D LA V Q K TPEM IN Q G TN Q TE QNGQVM NITN SG HEN K TKG D SIQN EK NPN PIESLEKESA FKTKA EPIS SSISNM ELELNI HNSKAPKKNRLRRKSSTRHIHALELW SRNLSPPNCTELQIDSCSSSE E IK K K K Y N Q M PV R H SR N LQ LM EG K EPA TG A K K SN K PN EQ TSK RH D SD TFPELK LTN A PG S FTKCSNTSELKE FV N PSLPREEK EEK LETV K V SN N A ED PK D LM LSG ERV LQ TERSV ESSS ISLV PG TD Y G TQ ESISLLEV STLG K A K TEPN K CV SQ CA A FEN PK G LIH G CSK D N RN D TEG FK Y PLG H EV N H S RETSIEM EESELD AQ Y LQ N TFK V SKRQ SFA PFSN PG NAEEECATFSAH SG SLK K Q SPK V T FECEQ K EEN Q G K N ESN IKPV Q TVN ITAG FPW GQ K D K PVDN AKCSIKG GSRFCLSSQFRG NETGLITPNKHGLLQNPYRIPPLFPIKSFVKTKCKKNLLEENFEEHSM SPEREM GNENIP

乳腺癌和肺癌基因检测项目计划书

乳腺癌和肺癌基因检测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3,其发病率约为30/10万,即每年10万女性中有30位会患乳腺癌。男性也可患乳腺癌,但比例很低,男女比例约为1:100。 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0%左右,而在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有50%左右是由于BRCA1、BRCA2基因突变所引起,30%是由ATM、BARD1、BRIP1、CDH1、CHEK2、MSH6、MRE11A、MUTYH、NBN、NF1、PALB2、PTEN、RAD50、RAD51C、STK11、TP53这16个基因突变所致。BRCA1、BRCA2基因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DNA修复、蛋白降解、调节基因转录、调节细胞周期等,当它们发生突变后,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发生恶性增殖,最终导致乳腺癌的发生。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一生患乳腺癌的几率可能高于80%。因此,对有家族史的个体(也包括男性)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女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屈居乳腺癌占第二位。 目前研究已发现有数十个基因与肺癌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其中部分基因的突变又与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如携带

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化疗药物,但这类敏感人群在欧美仅约10%,在中国也只有不到40%。又如,KRAS基因是肿瘤生长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基因,如果结肠癌患者是KRAS野生型,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将近70%左右的患者会有明显获益,但如果患者携带KRAS耐药突变,则获益情况远不如传统化疗。因此,美国《NCCN指南》明确指出: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前应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据此确定是否适合用药。因此,对潜在风险人群进行基因检测不仅有助于肺癌结肠癌的早发现早干预,对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市场调查 肿瘤的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是国家颁布的精准医疗计划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市场前景广阔,在美国这项检查已经纳入医保计划;在中国通过前期一些公司的市场宣传市场接受度高,预计市场规模可以达到百亿的规模。 市面上的主流二代测序公司都开展这项目,比较出名的是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贝瑞和康,诺禾致源,上海伯豪,联川基因等,这些公司基本上采用卖服务的商业模式,自己获取标本,自己测序和分析。 三技术路线 1 总技术路线

认识HER2-战胜乳腺癌

你可能知道“粉红丝带”,但你是否听说过“粉红丝带上的黑蝴蝶”?时值世界乳腺癌防治宣传月,一部以《相信生命的奇迹》为主题的乳腺癌患者纪实系列正式网络公映,一只名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黑蝴蝶”缓缓飞入了人们的视线。究竟什么是HER2阳性乳腺癌?如何才能发现这只“黑蝴蝶”?如何能够消灭“黑蝴蝶”,找回一线生机? 在粉红丝带运动进入中国的第11个年头,就让我们从认知HER2阳性乳腺癌开始,刷新乳腺癌防治知识,利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武器,守卫自己和所爱的人。 提升认知,了解“黑蝴蝶”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乳腺癌其实并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乳腺癌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可以根据基因分成不同种类。被称为“粉红丝带上的黑蝴蝶”的HER2阳性乳腺癌,便是各种分型中较为凶险的一个亚型,相比其他乳腺癌,它的恶性程度更高,疾病进展更快,更容易复发和转移,给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那究竟什么是 HER2阳性乳腺癌?HER2又代表什么?其实,HER2(音“赫突”)是一种原癌基因,全称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当有过多HER2蛋白出现在癌细胞表面,即称为“HER2阳性”。过度表达的HER2蛋白会刺激癌细胞疯狂地生长和增殖,从而导致疾病进展更加凶险,就好像一只预示着不祥的“黑蝴蝶”一般,肆意播撒着有毒的粉末。 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约占20%-30%。然而

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患者对其知之甚少,因此往往只是隔靴搔痒,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随着我们对乳腺癌了解的逐渐深入,必须尽早认清这只“黑蝴蝶”,知己知彼,打赢生命保卫战。 及早检测,发现“黑蝴蝶” 精准的侦查情报永远是战役的关键,而要取得这场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尽早揪出这只“黑蝴蝶”至关重要。乳腺癌患者必须尽早进行HER2检测,明确乳腺癌类型,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也只有明确乳腺癌类型,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为未来的康复之路“未雨绸缪”。 HER2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及原位杂交(ISH)。如果IHC检查结果是3+或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阳性,该患者就被确诊为HER2阳性;如果IHC结果为0或1+,该患者就被确诊为HER2阴性;如果IHC结果为2+,则需进行进一步FISH检测来确诊。 目前HER2检测在全国三甲医院、肿瘤专科医院以及省级医院都可以进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医院,HER2检测已经属于常规检测项目。因此,建议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主动向医生咨询HER2检测相关信息,以便及时了解自身的HER2状态。 此外,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亡羊补牢,亦不为迟。对于已经就诊却未接受过HER2检测的乳腺癌患者,即使错过了最初的检测机会,也建议尽快进行检测,可能便会为生命带来全新的转机。 靶向治疗,瞄准“黑蝴蝶”

乳腺癌预后评估

乳腺癌预后评估 一、概述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就我国而言,癌症为农村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癌症发病率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高于多数亚洲国家。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但中晚期患者术后生存率很低,故癌症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控及复发监测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预后是指对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在医学上,“预后”是指根据经验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预后主要涉及到三方面,将发生什么结果、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有多大、什么时候会发生。 预后分析是对疾病发病后发展为各种不同结局的预测;是临床非常实用、对临床很有指导作用的临床研究。研究和评价预后的目的,为了便于了解各种疾病对人类危害性的大小、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改善预后的具体措施。特定分子式新的个体化的预后评估,及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一)乳腺癌与Onco type DX 21基因: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以手术为中心,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为辅助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得到长足的发展,使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深入,已发现几个能够比临床病理学指标更能准确预测肿瘤复发的多基因标记物。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21基因检测(Oncotype DX)”已经被证实比临床病理学指标更能准确预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腋下淋巴结阴性且降低服用他莫昔芬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的霍姆斯(Dennis Holmes)教授在第四届欧洲乳癌大会上说,虽然接受乳房肿瘤切除术患者病情复发的危险较高,但长期生存的机会不变。霍姆斯强调,患者必须接受严格的监控,以便在病情复发时尽早发现并治疗。 21基因检测项目: 检测背景: 2005年,获得FDA批准;2007年,ASCO,NCCN联合推荐检测;在美国、欧洲、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近6年,已有超过135000位乳腺癌患者从中获益;6种疗效相关基因检测为乳腺癌患者选择药物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检测目的: 临床和病理学的疾病分期是早期乳腺癌风险预测的基础。疾病分歧对于病情程度的描述虽有限制,但却是目前最为广泛的预测手段。21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从而为个体病例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是临床医师能够选择出真正能够从内分泌或化疗中获益的患者。 21基因的价值: 低复发指数(RS)与最小化疗获益相关; 高复发指数(RS)与较好的化疗获益相关。 (侵袭性乳腺癌患者10年复发风险评估;侵袭性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及他莫昔芬联合化疗疗效预测) Onco type DX复发指数提供了简洁、定量的个体预后信息,是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分期分级无关的独立指标。利用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并不是

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

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6-05-25T09:36:22.9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陈燕枝马嫚曹柳洪泰山方义湖[导读]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 BRCA1与BRCA2基因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据此对该病针对治疗并能对其预后做评价。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江西上饶 334000)【摘要】目的探究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1与BRCA2在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变组)、34例乳腺良性病变(良性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ER、HER-2的关系。结果两种基因在两组组织中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基因的表达与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和淋巴转移、ER、HER-2呈负相关(P<0.05)。结论 BRCA1与BRCA2基因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据此对该病针对治疗并能对其预后做评价。 【关键词】易感基因;BRCA1;BRCA2;浸润性导管癌;乳腺乳腺癌是发生在女性乳腺小叶上皮细胞或导管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浸润性导管癌更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如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关注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BRCA1与BRCA2的基因异常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而在散发性乳腺癌和良性病变中其异常突变较少。现对我院不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组织的BRCA1与BRCA2基因表达情况做调查,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进行以下报告: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8例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4例,均为汉族女性,所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所有乳腺癌患者均无放化疗或其他内分泌治疗史,无1或2级亲属有乳腺癌患病史,其中癌变组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47.4±3.6)岁;良性组,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48.2±3.8)岁。所有患者取标本后在30~60min内于-70℃冷冻保存。 1.2 试剂和仪器购自Leica公司的脱水机、染色机、免疫组化仪;购自SantaCruz公司的SP法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Abcam公司的BRCA1、2山羊抗人多克隆抗体; 1.3 实验方法取出标本后全部由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处理,显微镜下观察、拍照。BRCA1、BRCA2稀释度为1:100,对两组易感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具体步骤按照标说明书执行,由专业病理医师读片。 1.4 结果判定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判断结果分为:<5%:0分、5%~25%:1分、26%~50%:2分、>50%:3分;染色程度分为无色:(-),浅黄:(+),棕黄:(++),黄褐色:(+++)也分别评为0~3分。最后根据以上两项综合评分:0~3分定义阴性,4~9分定义阳性。分析患者BRCA1、2的表达与其肿瘤大小、淋巴转移、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关系。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 <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BRCA1、2的表达对比两组经染色均有特异性阳性表达,阳性率比较,癌变组为6 3.16%、65.79%,良性组为67.65%、73.53%,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表达情况对比[n(%),例]

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临床意义 安徽省立医院程广源 提示:为什么不同的人患同样一种乳腺癌,其自然发展史、生物学行为及对治疗 的反应和结果等会有所不同?随着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结合日趋紧密,肿瘤生物学指标为人们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传统的肿瘤解剖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等)对于预测肿瘤复发转移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临床证实,组织病理学看起来一样的乳腺癌,其自然发展史、生物学行为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等会有所不同。随着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结合日趋紧密,肿瘤生物学指标(包括ER、PR、HER-2、增殖指标等)为人们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肿瘤生物学指标不仅能够判断肿瘤的预后,还能够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并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其价值己经超过了解剖分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今将有关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作一概述。 一.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标志物 1.ER(雌激素受体)、PR (孕激素受体):ER、PR的检测实现了内分泌预见性的治疗。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ER、PR均阳性者有效率为60%~70%。ER阳性PR阴性或ER阴性PR阳的乳腺癌患者有效率20%~30%;ER阴性病人有效率仅为5%左右。说明ER、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尤为显著。 ER、PR不仅是一项很重要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预先性标志物,而且也是一项预示预后的标志物。恶性程度较低的高分化乳腺癌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组;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组;ER、PR阴性者预后差。研究表明ER、PR均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的指标。 2.AR (雄激素受体):AR检测水平与孕酮类药物有效率呈正相关,而与PR水平无关。乳腺癌中AR大多与ER、PR同时表达,只有少于10%的癌组织单独表达AR。一般来说,若肿瘤表达AR,预后较好.研究表明原发性乳腺癌中AR的表达水平是预测肿瘤对甲孕酮治疗反应的独立指标。孕酮类药物是通过AR而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AR水平不会因肿瘤转移而下降,因而AR水平是选择孕酮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指标。 3.PS2基因:又称雌激素诱导基因。PS2蛋白是雌激素依赖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为7KD,结构稳定。 PS2蛋白是乳腺雌激素调节系统成员之一。乳腺癌PS2阳性表达率为43%~58%。许多研究证实PS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月经状态相关,绝经前的患者较绝经后的患者PS2阳性率高。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绝经前妇女的血循环中雌激素水平较高所引起。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系列十七)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 应用(系列十七) 17 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基于当前对BRCA1/2在乳腺癌发病、预防、治疗及预后预测中作用认识的深化、检测技术的成熟以及新的靶向药物的应用,参考国外指南,结合我国部分肿瘤中心的数据和临床经验,形成本部分内容。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BRCA基因突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胚系突变,是指来源于精子或卵母细胞的生殖细胞突变,致机体所有细胞都带有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另一种为体细胞突变,是指发生于肿瘤细胞中的BRCA基因突变,为非遗传性突变。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不仅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其他如卵巢癌、输卵管癌、胰腺癌、胃肠道肿瘤及黑色素瘤等发病风险也增加,男性罹患乳腺癌、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BRCA基因编码蛋白通过同源重组参与DNA双链损伤修复,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由于同源重组修复功能缺陷,可能对铂类药物或PARP抑制剂等致DNA损伤药物更为敏感。对于伴有BRCA1/2基因胚系突变或体细胞突变的晚期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制定化疗方案时可以优先考虑铂类药物,也可选择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作为化学治疗的替代药物。 17.3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结合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等国外指南,以及我国现有的临床数据,提出推荐进行BRCA基因筛查的乳腺癌患者特征,具体内容见表8。 表8 推荐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专家共识 家族中有已知的BRCA1/2基因有害突变 乳腺癌病史符合以下条件: 确诊年龄≤45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