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单片机总线与系统扩展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0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1. 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要设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CPU与外设进行数据传输的桥梁。
外设输入给CPU的数据,首先由外设传递到输入接口电路,再由CPU从接口获取;而CPU输出到外设的数据,先由CPU 输出到接口电路,然后与接口相接的外设获得数据。
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实际上是与I/O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交换。
2. 简述输入输出接口的作用。
I/O接口电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单片机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匹配;(2)实现输出数据锁存;(3)实现输入数据三态缓冲;(4)实现数据格式转换。
3.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输数据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在计算机系统中,CPU与I/O接口之间传输数据有3种控制方式:无条件方式,条件方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在无条件方式下,只要CPU执行输入/输出指令,I/O接口就已经为数据交换做好了准备,也就是在输入数据时,外设传输的数据已经传送至输入接口,数据已经在输入接口端准备好;输出数据时,外设已经把上一次输出的数据取走,输出接口已经准备好接收新的数据。
条件控制方式也称为查询方式。
CPU进行数据传输时,先读接口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判断接口是否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就绪,CPU将继续查询接口状态,直到其准备好后才进行数据传输。
在中断控制方式下,当接口准备好数据传输时向CPU提出中断请求,如果满足中断响应条件,CPU则响应,这时CPU才暂时停止执行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进行数据传输。
传输完数据后,返回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即DMA方式,它由硬件完成数据交换,不需要CPU的介入,由DMA 控制器控制,使数据在存储器与外设之间直接传送。
4. 采用74LS273和74LS244为8051单片机扩展8路输入和8路输出接口,设外设8个按钮开关和8个LED,每个按钮控制1个LED,设计接口电路并编制检测控制程序。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第9章 AT89S51单片机的I/O扩展思考题及习题91.I/O接口和I/O端口有什么区别?I/O接口的功能是什么?答:I/O端口简称I/O口,常指I/O接口电路中具有端口地址的寄存器或缓冲器。
I/O接口是指单片机与外设间的I/O接口芯片;I/O接口功能:(1) 实现和不同外设的速度匹配;(2) 输出数据缓存;(3) 输入数据三态缓冲。
2.I/O数据传送由哪几种传送方式?分别在哪些场合下使用?答:3种传送方式: (1) 同步传送方式:同步传送又称为有条件传送。
当外设速度可与单片机速度相比拟时,常常采用同步传送方式。
(2) 查询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又称为有条件传送,也称异步传送。
单片机通过查询得知外设准备好后,再进行数据传送。
异步传送的优点是通用性好,硬件连线和查询程序十分简单,但是效率不高。
(3) 中断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是利用AT89S51本身的中断功能和I/O接口的中断功能来实现I./O数据的传送。
单片机只有在外设准备好后,发出数据传送请求,才中断主程序,而进入与外设进行数据传送的中断服务程序,进行数据的传送。
中断服务完成后又返回主程序继续执行。
因此,中断方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AT89S51单片机对扩展的I/O口芯片的基本要求是:输出应具有功能;输入应具有功能;答:数据锁存,三态缓冲4.常用的I/O端口编址有哪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AT89S51单片机的I/O端口编址采用的是哪种方式?答:两种。
(1) 独立编址方式:独立编址方式就是I/O地址空间和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开编址。
独立编址的优点是I/O地址空间和存储器地址空间相互独立,界限分明。
但却需要设置一套专门的读写I/O的指令和控制信号。
(2) 统一编址方式:这种方式是把I/O端口的寄存器与数据存储器单元同等对待,统一进行编址。
统一编址的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I/O指令,直接使用访问数据存储器的指令进行I/O操作。
第8章单片机系统扩展1. 什么是AT89C51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答:所谓最小应用系统是指能维持单片机运行的最简单配置系统。
AT89C51芯片外加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就构成了一个简单可靠的最小应用系统。
其在简单应用场合,可满足用户的要求。
2. 在AT89C51扩展系统中,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共用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为什么两个存储空间不会冲突?答:AT89C51在片外扩展RAM的地址空间为0000H~FFFFH,共64KB,与ROM地址空间重叠。
但因各自使用不同的指令和控制信号,因而不会“撞车”。
读ROM时用MOVC指令,由PSEN选通ROM的OE端;读/写片外RAM时用MOVX指令,用RD选通RAM的OE端,用WR选通RAM的WE端。
但扩展RAM与扩展I/O 口是统一编址的,使用相同的指令和控制信号。
这在设计硬件系统和编制软件程序时应注意统筹安排。
3. 利用一片74LS138,用全译码方法,设计一个外部扩展8片6116的扩展电路。
写出各芯片的地址空间。
解:(图7.2 74LS138译码片选8片6116(2K×8)存储电路图(2)各芯片地址空间为:(假定无关位取1)芯片(1):1000 0000 0000 0000B~1000 0111 1111 1111B=8000H~87FFH芯片(2):1000 1000 0000 0000B~1000 1111 1111 1111B=8800H~8FFFH芯片(3):1001 0000 0000 0000B~1001 0111 1111 1111B=9000H~97FFH芯片(4):1001 1000 0000 0000B~1001 1111 1111 1111B=9800H~9FFFH芯片(5):1010 0000 0000 0000B~1010 0111 1111 1111B=A000H~A7FFH芯片(6):1010 1000 0000 0000B~1010 1111 1111 1111B=A800H~AFFFH芯片(7):1011 0000 0000 0000B~1011 0111 1111 1111B=B000H~B7FFH芯片(8):1011 1000 0000 0000B~1011 1111 1111 1111B=B800H~BFFFH4.用串行传送方式,在AT89C51上扩展2片AT24C01A,画出硬件连接图,编程向每片传送100个数据。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1. 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要设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CPU与外设进行数据传输的桥梁。
外设输入给CPU的数据,首先由外设传递到输入接口电路,再由CPU从接口获取;而CPU输出到外设的数据,先由CPU 输出到接口电路,然后与接口相接的外设获得数据。
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实际上是与I/O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交换。
2. 简述输入输出接口的作用。
I/O接口电路的作用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单片机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匹配;〔2〕实现输出数据锁存;〔3〕实现输入数据三态缓冲;〔4〕实现数据格式转换。
3.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输数据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在计算机系统中,CPU与I/O接口之间传输数据有3种控制方式:无条件方式,条件方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在无条件方式下,只要CPU执行输入/输出指令,I/O接口就已经为数据交换做好了准备,也就是在输入数据时,外设传输的数据已经传送至输入接口,数据已经在输入接口端准备好;输出数据时,外设已经把上一次输出的数据取走,输出接口已经准备好接收新的数据。
条件控制方式也称为查询方式。
CPU进行数据传输时,先读接口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判断接口是否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就绪,CPU将继续查询接口状态,直到其准备好后才进行数据传输。
在中断控制方式下,当接口准备好数据传输时向CPU提出中断请求,如果满足中断响应条件,CPU那么响应,这时CPU才暂时停止执行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进行数据传输。
传输完数据后,返回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即DMA方式,它由硬件完成数据交换,不需要CPU的介入,由DMA 控制器控制,使数据在存储器与外设之间直接传送。
4. 采用74LS273和74LS244为8051单片机扩展8路输入和8路输出接口,设外设8个按钮开关和8个LED,每个按钮控制1个LED,设计接口电路并编制检测控制程序。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单片机应用系统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研制开发的用户系统,虽然每个系统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结构和功能各异,但其开发过程和方法大致相同。
这里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确定任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由确定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指标开始。
首先要细致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明确各项任务与要求,综合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成本、经济效益,拟订出合理可行的技术性能指标。
2.总体设计在对应用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时,应根据应用系统提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拟订出性价比最高的一套方案。
总体设计最重要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机型选择根据系统的功能目标、复杂程度、可靠性要求、精度和速度要求来选择性能/价格比合理的单片机机型。
目前单片机种类、机型多,有8位、16位、32位机等,片内的集成度各不相同,有的机型在片内集成了WDT、PWM、串行EEPROM 、A/D、比较器等多种功能以及提供UART、I2C、SPI协议的串行接口,最大工作频率也从早期的0~12MHz增至33~40MHz。
在进行机型选择时应考虑:①所选机型性能应符合系统总体要求,且留有余地,以备后期更新。
②开发方便,具有良好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③市场货源(包括外部扩展器件)在较长时间内充分。
④设计人员对机型的开发技术熟悉,以利缩短研制周期。
(2)系统配置选定机型后,再选择系统中要用到的其他外围元器件,如传感器、执行器件、人机接口、存储器等。
整个系统中的相关器件要尽可能做到性能匹配,例如,选用晶振频率较高时,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就短,应选择存取速度较快的芯片;选择CMOS型单片机构成低功耗系统时,系统中的所有芯片都应该选择低功耗产品。
如果系统中相关器件性能差异很大,系统综合性能将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3)软硬件分工在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对软件和硬件进行分工是一个首要的环节。
原则上,能够由软件来完成的任务就尽可能用软件来实现,以降低硬件成本,简化硬件结构,提高可靠性,但是可能会降低系统的工作速度。
第六章单片机系统扩展通常情况下,采用MCS-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只能用于一些很简单的应用场合,此情况下直接使用单片机内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定时功能、中断功能,I/O端口;使得应用系统的成本降低。
但在许多应用场合,仅靠单片机的内部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系统扩展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设计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在很多复杂的应用情况下,单片机内的RAM ,ROM 和 I/O接口数量有限,不够使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扩展。
因此单片机的系统扩展主要是指外接数据存贮器、程序存贮器或I/O接口等,以满足应用系统的需要。
6.1 单片机应用系统按照单片机系统扩展与系统配置状况,单片机应用系统可以分为最小应用系统、最小功耗系统、典型应用系统等。
最小应用系统,是指能维持单片机运行的最简单配置的系统。
这种系统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常用来构成简单的控制系统,如开关状态的输入/输出控制等。
对于片内有ROM/EPROM 的单片机,其最小应用系统即为配有晶振、复位电路和电源的单个单片机。
对于片内无ROM/EPROM的单片机,其最小系统除了外部配置晶振、复位电路和电源外,还应当外接EPROM 或EEPROM作为程序存储器用。
最小应用系统的功能取决于单片机芯片的技术水平。
单片机的最小功耗应用系统是指能正常运行而又功耗力求最小的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的典型应用系统是指单片机要完成工业测控功能所必须具备的硬件结构系统。
6.1.1 8051/8751最小应用系统MCS-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功能全,系统结构紧凑,硬件设计灵活。
对于简单的应用,最小系统即能满足要求。
8051/8751是片内有ROM/EPROM的单片机,因此,用这些芯片构成的最小系统简单、可靠。
图6-1 8051/8751最小应用系统用8051/8751单片机构成最小应用系统时,只要将单片机接上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即可,如图6-1所示。
由于集成度的限制,最小应用系统只能用作一些小型的控制单元。
单片机系统扩展在由单片机构成的实际测控系统中,最小应用系统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解决系统扩展问题。
单片机的系统扩展主要有程序存储器(ROM)扩展,数据存储器(RAM)扩展以及I/O口的扩展。
MCS-51单片机有很强的扩展功能,外围扩展电路、扩展芯片和扩展方法都非常典型、规范。
本章首先通过实训初步了解扩展的方法及应用,然后详细讨论各种扩展的常见电路、芯片以及使用方法。
实训6 片外RAM对信号灯的控制及可编程I/O口的应用1.实训目的(1) 掌握扩展片外RAM的方法及使用。
(2) 熟悉8155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内部组成。
(3) 掌握8155初始化的方法及I/O口的使用。
(4) 了解8155内部定时器和RAM的编程使用。
(5) 认识片外RAM及8155相关地址的确定。
2.实训设备和器件实训设备:单片机开发系统、微机。
实训器件:实训电路板1套。
3.实训电路图下图为实训电路图,与附录1中的电路图连接完全相同。
图6.1 实训6电路图4.实训步骤与要求1)查阅附录实训电路板原理图及芯片手册,初步认识51单片机扩展片外RAM 所使用的芯片6264的管脚排列,以及与单片机的连接关系;初步分析8155与单片机的连接及三个I/O口与外部LED的关系。
2)将电路板与仿真器连接好。
3)输入参考程序1,汇编并调试运行,观察P1口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状态。
4)输入参考程序2,汇编并调试运行,观察电路板中LED(共阴极)的显示情况。
参考程序1:对片外RAM写入数据并输出,控制P1口的亮灭状态。
ORG 0000HMOV DPTR,#1000H ;指向片外RAM的首地址MOV A,#0FEH ;设置第一个要送入的数据MOV R1,#08H ;设循环次数WRITE: MOVX @DPTR,A ;向RAM中写入数据INC DPTR ;片外RAM地址加1CLR CYRL A ;更新数据DJNZ R1,WRITE ;8次未送完,继续写入,否则顺序执行下一条指令MOV R1,#08H ;再次设置循环次数START: MOV DPTR,#1000H ;指向第一个数据单元1000HREAD: MOVX A,@DPTR ;读出数据到A累加器MOV P1,A ;送P1口点亮发光二极管LCALL DELAY ;延时一段时间INC DPTR ;更新地址DJNZ R1,READ ;连续读出8个数据,送P1口显示SJMP START ;8个数据读完,继续从第一个数据单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