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风湿性心瓣膜病护理常规
由于急性风湿性心脏炎症遗留的慢性心瓣膜病称为风湿性心瓣
膜病。
临床上常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易合并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栓塞等并发症。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风湿活动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坐卧位;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有心衰者,应
限制摄入钠盐和水分。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劳累。
5、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心力衰竭、脑栓塞、心房颤动等并发症。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6、出院指导:注意居住环境条件和抗链球菌感染,女性注意经期卫生,育龄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妊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肌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原来光滑、纤薄、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瓣膜经过反复发炎后,瓣膜增厚、粘连、变形及腱索缩短变粗,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本病以年轻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追问病史约有67%患者患过典型的风湿病。
1 病因和发病患者一般先患有风湿病。
目前认为风湿病是一种慢性而有复发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病变累及心脏称风湿性心肌炎,常遗留心脏瓣膜永久性损害,并随着风湿病的经常复发面进行性加重,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衰,危及生命和健康。
2 患者表现由于瓣膜损害的程度和部位不同,患者表现亦不相同,最常见的损害部位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分述如下。
2.1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不畅,左心房内血液增多、压力增高,造成左心房肥厚与扩张,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也随时之增高,产生扩张和淤血,形成慢性阻塞性肺充血,体力活动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呈端坐呼吸或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常伴有咯血、发绀和肺水肿(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此时已成为左心房衰竭。
病情持续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因负担加重而肥厚扩大,最后导致右心衰竭,引起体静脉淤血、肝脏肿大胀痛、皮下水肿和腹水等。
心脏听诊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X线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扩大。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左心房和右心室肥大等异常。
2.2 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血容量因血液返流而增多,左心房扩大与肥厚。
左心房过多的血液在心室舒张时流回左心室的量也增多,引起左心室扩大与肥厚,并逐渐失去代偿功能,继而肺淤血、肺动脉压增高,使右心室肥厚扩张。
若心脏代偿功能良好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若失去代偿能力,患者可有乏力、心悸、劳累后呼吸困难等左心衰表现。
最后可出现水肿、腹胀等右心衰竭表现。
心脏听诊可有明显的收缩期杂音。
X线检查左心房、左心室可扩大。
心电图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由于风湿性炎症引起的心瓣膜结构和功能损害的一种心脏疾病。
在护理患者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1. 定期观察患者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结果,评估心功能,监测病情变化。
2.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
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愉快。
3. 饮食调理,限制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积极引导患者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4.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5. 给予患者预防风湿热的治疗,如吃药预防继发感染等。
教育患者定期进行咽拭子培养,及时治疗感染。
6. 定期检查血液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帮助判断病情。
7.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治疗、抗凝治疗、利尿剂等。
根据医嘱给予定期服药、药物剂量的调整。
8. 鼓励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紧张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9. 提供患者相关的教育信息,教育患者注意休息、饮食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提醒患者定期复诊和检查。
以上护理措施的效果观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缓解,如气短、胸闷、心悸等症状的改善程度。
2. 观察心功能的变化,如心率、心律的稳定情况,心功能的改善程度。
3. 观察超声心动图结果是否有改善,如心脏瓣膜的开闭情况,舒张期及收缩期容积的变化等。
5. 观察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如药物副作用、药物疗效的情况。
6.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否有改善,如焦虑、紧张情绪是否减轻。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期观察、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饮食调理、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判断护理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脏瓣膜病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风湿性心脏病史、风湿热史、过敏史、家庭史、先天性心脏病史。
2、评估患者近期是否有感染的发生。
3、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咯血、咳嗽、二尖瓣面容或心衰的体征等。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1、发热的护理:与风湿活动并发感染有关。
定时测量体温,高热患者每 4小时测量一次,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注意饮水量、尿量及治疗效果。
2、药物治疗与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抗风湿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可导致胃肠道反应,牙龈出血、血尿、柏油样便等不良反应,宜饭后服药并观察有无出血。
3、饮食与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步增加活动。
4、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每天温水擦浴,勤换衣服和床单,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与舒适。
5、避免潜在并发症的发生:(1)避免心衰的发生: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等诱因。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少尿、水肿等症状,一旦发生则按心衰进行处理。
(2)避免栓塞的发生: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附壁血栓形成和栓塞。
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活动下肢、按摩及用温水泡脚或下床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的病因和病程进展特点,有手术适应症者劝患者尽早择期手术、提高生活质量,以免失去最佳手术时机。
2、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日常生活中适当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炎患者接触,一旦发生感染立即用药治疗。
3、避免诱因: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4、指导合理用药: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1、育龄妇女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妊娠和分娩时机。
2、坚持服药,坚持门诊随访。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讲稿)一、风心病的病理生理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病累及心脏,侵犯心脏瓣膜,在瓣膜上形成赘生物,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发血液流通障碍,无法供应全身血液需求而引起的疾病。
风心病最常侵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少见,肺动脉瓣罕见。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
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
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
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
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
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一)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1例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同期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文淑娟,杨 磊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置换;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6.068文章编号:1674-4748(2012)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2C-0574-02 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尽管诊疗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但瓣膜病晚期及身体条件差时手术风险依然很大。
术后病人常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瓣周漏、出血、血栓、肺不张、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导致呼吸机脱机困难和多器官功能不全[1,2]。
我院2011年6月成功救治1例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同期置换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46岁,20余年前多于体力劳动时出现胸闷、气喘,无胸痛、出汗,无黑蒙、晕厥,休息10min后可减轻,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胸闷症状减轻;20年来病人胸闷反复加重,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平时口服“卡托普、地高辛、地塞米片、异山梨酯、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因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治疗;1周来病人胸闷、气喘症状加重,间断出现平卧位呼吸困难,坐起后减轻,伴咳嗽,无咳痰,食欲差,饮食明显减少,无腹痛、腹泻、反酸、胃灼,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收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查体:体温36℃,脉搏72/min,呼吸20/min,血压137/79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精神稍差,双肺呼吸音粗,来闻及干湿啰音,叩诊心界明显扩大,心率77/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3/6级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8cm及剑突下10cm可触及,质硬,边缘光滑,无结节,轻触痛,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摘要】。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首先介绍了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背景。
接着详细阐述了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日常护理措施、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与随访的重要性。
最后对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风湿性心瓣膜病、护理、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效果观察、数据分析、有效性评价、未来展望1. 引言1.1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重要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是一种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护理在这些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监测,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措施、定期的药物治疗以及复查和随访。
护理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规律药物的使用,遵循医生的嘱咐,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定期复查和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的重视。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风湿性心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于风湿性心脏炎症引起,导致心瓣膜的损害和狭窄,使心脏功能受到限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生存率逐渐提高,但是对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依然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旨在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案例引导病人女性,36岁,因反复发作心悸、气促12年,加重3周入院。
3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心悸、乏力、呼吸困难明显,休息时亦感气促。
护理体检:T 36.8℃,P 100次/min,R 24次/min,BP 120/80 mmHg,消瘦,二尖瓣面容,听诊HR 126次/min,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心电图检查示心房颤动。
临床诊断:风心病、房颤。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粘液样变性、缺血坏死、先天性畸形、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包括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
病变可以累及一个瓣膜,也可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称为多瓣膜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病,而瓣膜粘液样变性和老年人的瓣膜钙化在我国也日益增多。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炎症过程所至的心瓣膜损害。
最常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
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近年我国风心病的患病数有所下降,但其仍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病人的起病年龄、居住环境及有无咽峡炎及扁桃体炎病史。
二、身心状况(一)二尖瓣狭窄知识链接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正常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
当瓣口减小一半即出现狭窄的相应表现。
瓣口面积1.5cm以上为轻度狭窄,1~1.5cm为中度狭窄,小于1cm为重度狭窄。
当二尖瓣中、重狭窄时,左房压力开始升高,致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升高,肺顺应性减低,从而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
心率增快时舒张期缩短,左房压升高,故任何增加心率的诱因均可促使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如房颤、妊娠、感染或贫血等。
由于左房压和肺静脉压升高,引起肺小动脉反应性收缩,最终导致肺小动脉硬化,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升高。
风湿性心瓣膜病病人的护理一、A1型题1、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反复感染有关的心脏病是★★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B、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C、冠心病D、高血压性心脏病E、细菌性心内膜炎2、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是★★A、心力衰竭B、心律失常C、感染D、栓塞E、出血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腿部适当活动,目的是★★A、减轻心脏负担B、预防风湿复发C、防止附壁血栓形成D、防止动脉栓塞E、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患者,女性,32岁。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4年。
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A、左心耳附壁血栓脱落致脑栓塞B、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不足C、室颤D、高凝状态,脑血栓形成E、房颤5、患者,男性,50岁。
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
入院时出现气促、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乏力、出汗较多。
体检:口唇发绀,两侧肺底部可闻及湿罗音。
该患者出现乏力的原因是★A、心排血量减少B、血容量负荷过重C、压力负荷过重D、肺循环淤血E、体循环淤血6、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常见心律失常是★★A、窦性心动过速B、窦性心动过缓C、阵发性心动过速D、房颤E、室颤7、预防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根本措施在于★★A、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B、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C、防止复发,卧床休息D、增加营养,避免过劳E、居室要防寒避湿8、导致二尖瓣狭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栓塞B、肺部感染C、心肌梗死D、心力衰竭E、呼吸衰竭9、下列哪项是二尖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体征★★A、二尖瓣面容B、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C、二尖瓣开放拍击音D、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E、心尖部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10、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病人突然抽搐、偏瘫,首先考虑★★A、心力衰竭加重B、洋地黄中毒C、低钾血症D、脑栓塞E、蛛网膜下腔出血11、二尖瓣狭窄患者面容特征是★★A、两颊部蝶形红斑B、两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C、两颊黄褐斑D、午后两颊潮红E、面部毛细血管扩张12、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最常并发哪种心律失常★★A、心房颤动B、房性期前收缩C、室性期前收缩D、阵发性心动过速E、房室传导阻滞13.临床上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是★★A.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狭窄D.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关闭不全E.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狭窄1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表现是★★A.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的f波B.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C.P波变窄,P波宽度<0.12秒D.二尖瓣型P波,P波宽度>0.12秒E.P波提早出现,形态与窦性不同15.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水肿B.咯血C.劳力性呼吸困难D.咳嗽E.端坐呼吸34.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A.二尖瓣B.三尖瓣C.肺动脉瓣D.主动脉瓣E.静脉瓣16.联合瓣膜病的最常见类型是★★A.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狭窄C.肺动脉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肺动脉瓣狭窄伴三尖瓣关闭不全E.主动脉瓣狭窄伴三尖瓣关闭不全17.二尖瓣狭窄患者痰中带血丝的可能原因是★★A.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B.急性肺水肿C.肺梗死D.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E.支气管小动脉破裂18.不属于周围血管征表现的是★★A.脉压增大B.大动脉枪击音C.毛细血管搏动征D.水冲脉E.细迟脉19.二尖瓣关闭不全最有意义的体征是★★A.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B.心尖部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C.第一心音减弱D.第一心音增强E.心尖部舒张期叹气样杂音20.主动脉瓣狭窄最重要的体征是★★A.细迟脉B.主动脉瓣区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C.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D.主动脉瓣区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E.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21.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易发生晕厥的病变基础是★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三尖瓣关闭不全22.周围血管征多见于★★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三尖瓣关闭不全23.下列哪种瓣膜病变可出现水冲脉★★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三尖瓣关闭不全二、A2型题24、患者,女性,38岁。
风心病,心功能Ⅲ级。
长期服用地高辛0.25mg,1次/天,自觉尚好,复诊时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分,P—R间期0.20s,ST段呈鱼钩形下降。
对该患者的处理应为★★A、停用地高辛,观察病情B、加大地高辛用量C、加服氯化钾D、改用利多卡因E、继续用原剂量维持25、女性,30岁,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6年,今晨突感右侧肢体活动不便,不能下床,护士发现其口角歪斜,应考虑★★A、脑出血B、脑栓塞C、蛛网膜下腔出血D、脑肿瘤E、脑血栓形成26、女性,25岁,因咳嗽、发热3天,咯鲜红色血痰而入院。
平时劳动后出现心慌、气短,既往有风心病病史。
体检:T:39.6℃、P:100次/分、R:22次/分、BP:正常,精神紧张,咽充血,两颊及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尖搏动明显,心脏轻度扩大,HR:100次/分,心律齐,可闻及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此病人最大的可能是★★A、肺结核B、大叶性肺炎C、二尖瓣狭窄D、心力衰竭E、支气管扩张27、患者,女性,55岁。
有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房颤病史,此次因受凉后气促不能平卧,入院。
此时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恰当的是★★A、避免受凉B、半卧位休息C、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D、早期加强锻炼E、适当活动下肢防止血栓形成28、患者,男性,36岁。
心悸气促,反复咯血,心尖部闻及低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底可闻及罗音,现又大量咯血,颜色为鲜红色,血压150/90mmHg,诊断应是★★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肺水肿B、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并肺水肿C、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肺水肿D、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肺癌E、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肺癌29、患者,男性,62岁。
患风湿性心脏病10年,近1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A、需严格卧床休息B、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C、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活动量D、可起床轻微活动,需增加活动间歇时间E、可不限制活动,充分休息,适当增加午休及夜间睡眠时间30.患者女性,59岁,风心病伴二尖瓣狭窄6 年,伴心房颤动5年,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A.发生室颤B.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C.心房血栓脱落,脑栓塞D.高凝状态,脑血栓形成E.发生房颤31.患者男性,56岁。
体检发现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胸片提示左虏、右室增大,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该患者属于A.左房代偿期B.左房失代偿期C.左室代偿期D.肺动脉高压期E.右心受累期32.患者女性,85岁。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用地高辛、双克治疗过程中出现气促加重,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下列治疗错误的是★★A.停用地高辛B.补钾C.加用利多卡因D.加用呋塞米E.停用氢氯噻嗪33.患者女性,59岁。
风心病伴二尖瓣狭窄6年,伴心房颤动5年,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A.发生室颤B.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C.心房血栓脱落,脑栓塞D.高凝状态,脑血栓形成E.发生房颤34.患者女性,35岁,患有风湿热10年,常有扁桃体炎发生,经医生诊断为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腹胀B.咯血C.劳力性呼吸困难D.肝区疼痛E.下肢水肿35.患者女性,30岁。
因患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收入院。
患者近来症状严重,医生要求护士观察心律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心房颤动B.窦性心动过速C.窦性心动过缓D.室性期前收缩E.房室传导阻滞36.患者女性,18岁,诊断为风湿热一年,医生考虑此患者病变已侵犯到心脏,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充血性心力衰竭B.贫血C.心源性休克D.室性心律失常E.下肢静脉血栓37.患者女性,50岁因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尿少就诊,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考虑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诱发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因素是★★A.摄入高钠食物B.呼吸道感染C.严重脱水D.劳累过度E.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38.患者女性,50岁因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尿少就诊,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考虑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在饮食护理上患者要低盐饮食,其原因是★★A.提高心肌收缩力B.减轻肾脏负担C.减轻肺水肿D.减少液体潴留E.避免肝脏受损39.患者女性,50岁,因咳嗽、咳痰、尿少、呼吸困难加重,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力衰竭。
医生考虑患者有急性左心衰,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利尿剂的最佳使用时间是★★A.早晨B.中午C.下午D.傍晚E.夜间40.患者女性,70岁,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反复住院治疗。
此次住院治疗效果不佳。
病情不稳定而死亡。
风湿性心瓣膜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是★★A.充血性心力衰竭B.心律失常C.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D.栓塞E.急性肺水肿41.患者女性,50岁,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与此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的细菌是★★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表皮葡萄球菌D.革兰阴性杆菌E.大肠杆菌42.患者。
女性,36岁,患风湿性瓣膜病10年,今晨突然出现右侧上下肢活动不便,不能下床,口角歪斜,应考虑★★A.脑栓塞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血栓形成D.脑出血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3. 患者。
女性,3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5年,近日肺部感染后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乏力、稍微活动后就心慌、气促,被诊断为“心功能三级”,护士应如何知道病人休息★★A.活动不受限制B.从事轻体力活动C.增加睡眠时间,可起床做轻微活动D.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体力活动E.严格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三、A3/A4型题(44~47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8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10余年。
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伴发热,体温最高为38.3℃,伴胸闷、心悸气短,上5层楼梯需中间休息5分钟,自服感冒药后未见改善,急诊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收入院。
44、引起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A、原发性的心肌损害B、继发性心肌代谢障碍C、心室后负荷过重D、心室舒张充盈受限E、心室前负荷过重45、导致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是★★A、肺部感染B、心律失常C、过度劳累D、气候变化E、用药不当46、该患者目前的心功能分级属于★★A、心功能Ⅰ级B、心功能Ⅱ级C、心功能Ⅲ级D、心功能Ⅳ级E、心功能Ⅴ级47、护士应给予该患者的吸氧方式是★★A、持续低流量吸氧B、间断低流量吸氧C、高流量吸氧D、低流量20%乙醇湿化吸氧E、高流量20%乙醇湿化吸氧(48~50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