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位置的表示方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9.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本课时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进行理解和运用。
但是,对于位置的相对性等较抽象的概念,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2.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物体的位置。
2.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对位置的理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或者幻灯片,呈现一些物体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答案。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位置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相对性。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找出答案。
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和巩固。
板书(5分钟)教师通过板书,总结和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图形运动、坐标系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表示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表述不清、理解不深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位置概念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位置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师生互动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位置概念和数对表示方法。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型,用于表示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公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数对表示位置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示例讲解公园场景中各个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即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个“找位置”的游戏,让学生在公园场景中,根据数对找到相应物体的位置。
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数对,让学生在公园场景中找到相应物体的位置。
完成后,让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给予评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位置》指物体某一时刻在空间的所在处。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时,可取这一直线作为坐标轴,在轴上任意取一原点O,物体所处的位置由它的位置坐标(即一个带有正负号的数值)确定。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五班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五班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老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老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阅历,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爱好,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老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老师给予肯定。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五年级上册的《位置》这一章节。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以及能够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教室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们用数对来表示图中不同的位置。
2. 复习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我会提问学生们:“我们之前学过,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时,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对吗?”然后我会让学生们举例说明。
3. 复习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我会拿出两张相同的平面图,让学生们观察并回答:“如果我们在图中选取一个点A,那么点B在A的左边,点C在A的右边,这个说法对吗?”4.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我会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在图中一个点的位置,然后我会提问:“如果你站在点D,前方5米处有一个点E,左边3列有一个点F,你能找出点E和点F的位置吗?”5.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题目:“在图中,点G在点H的右下方,点I在点H 的左上方,请问点G和点I的位置分别在哪里?”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们一起解答。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几份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列,行)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左边、右边、上面、下面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数对表示下列点的位置:(1)图书馆在第3列,第5行。
(2)食堂在第8列,第2行。
答案:(1)(3,5)(2)(8,2)2. 确定物体的位置:小华站在操场的东南方向,前方5米处有一个篮球架,后方10米处有一棵大树,请问篮球架和大树的位置分别在哪里?答案:篮球架:(5,0)大树:(15,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惑。
教案:《位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位置、方向、距离的概念,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它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
(3)板书课题:《位置》。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要描述物体位置,需要知道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3)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4)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标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5)引导学生总结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小组展示成果,交流经验。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解答。
5. 总结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它们的位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方向和距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或者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表示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如(3,4)表示物体在第3列第4行。
2. 位置的应用: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表示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演示新课: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表示方法。
4. 练习新课: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中点的个数、位置与形状;
–熟练掌握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位置的直观感知;
–通过游戏、趣味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实践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图中点的位置关系;
•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坐标描述位置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班级黑板
•学生练习册
•学生教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通过地图、教室布局等实例来回顾描述位置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解
1.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
2.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给定的坐标,在平面上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
1.讲解基本坐标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坐标的基本表示形式。
2.出示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上标注相应的点。
四、课堂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调坐标描述位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周围环境,尝试用坐标描述几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位置的描述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位置》第4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
2. 教学用具,如图片、模型等,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如何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2. 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互相交流。
3. 总结并讲解如何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练习题,强调解题方法和步骤。
3.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提高(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如何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P83《位置的表示方法》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的教学内容。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的划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主要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
从知识的结构化出发,纵向梳理沪教版各年级涉及“位置”的内容,包括“几个与第几个”“左与右”“上中下左中右”“东南西北”“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材编排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逐步掌握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中物体位置的确定的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的重要基础。
横向比较人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的相关内容,虽然将本课内容编排在不同的年级,但是各种版本选用的素材和教学内容大致相同,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会确定“一维空间”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二维空间”内用数对确定位置,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与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通过小丁丁等四个小伙伴去动物园游玩的具体情境,将动物园看作一个平面,直接给出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用有序数对(a,b) 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能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 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符号意识与空间观念。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用“第几个”表示在一维线形空间中人或物体的位置。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通过学习“左与右”“上中下左中右”,对位置的认识从一维扩展到了二维, 也认识到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 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方位词加序数描述具体位置。
学生在学习准备期就开 始接触和使用数射线, 在第一学段已经逐步建立了数(正数) 与数射线上的点之 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这为学生认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一一对应做了铺垫。
教案:《位置》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册别: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位置的表示方法。
2. 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位置概念的深入理解。
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位置卡片、坐标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你的位置吗?”2. 学生尝试描述,教师总结并引入位置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用数对表示位置。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4. 讲解位置的相对性,如上、下、左、右等。
三、课堂练习1. 发放位置卡片,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卡片上的位置。
2. 教师选取几个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并验证。
3. 学生互相提问,用数对表示对方的位置。
四、实际应用1. 讲解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停车场等。
2. 出示坐标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指定位置。
3.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位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家中各房间的位置。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位置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地图上事物的位置;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幅简单地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位置概念。
2.学习新知(15分钟)
–讲解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以及方位词的使用。
3.小组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指定位置,自由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4.课堂讨论(10分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地图位置概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信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位置的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表示方法2.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概念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数对表示位置的用法。
3.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从而引出位置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讲解数对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教室内不同物品的位置,并互相交流。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表示位置的重要性。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设计1. 教学活动:通过数独游戏,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对,感知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2. 教学活动:利用教具,如小动物模型,让学生实践用数对表示位置。
3. 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如商场购物,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能正确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同伴互相评价。
八、教学反馈1. 反馈内容:学生对数对表示位置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反馈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3. 反馈处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年级数学教案《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位置表示法。
2.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表示方法。
3.通过绘制平面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及应用位置表示法。
4.发展大脑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2.知道基于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点的位置、相对位置和方向的表达。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坐标系•坐标轴•坐标•点、线段、直线、角的表示法实际解决问题通过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位置表示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例如:* 菜市场内部地图绘制 * 山区救援队员抵达失踪人员的位置 * 绿化小区的草坪划分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讲授。
2.学生参与: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1.引入:带领学生看一张为什么说是“镜像世界”。
2.示范: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点、线段、直线、角、图形的表示方法进行示范。
3.实操: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操。
4.集体讨论:学生观察彼此的思考和操作,交流感受和经验。
5.发展与拓展:将知识与面向生活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发散思维,设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案。
6.监督与检查:运用课后小组合作学习、自我检查来查缺补漏,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渐进式授课,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知识。
2.通过设计与生活实际有关的课后习题,教师能够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够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玩正相关应用的能力。
总结本堂课通过正确的引入、示范和实操的组合,使学生正确理解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点、线段、直线、角和图形的表示法。
在应用环节中,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真实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综合素养。
在教学评价方面,既考察了学生的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察。
位置的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教学内容:
1. 复习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如:上、下、前、后、左、右、中等。
2. 教学词汇:东、南、西、北等方位词。
3. 引导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如:盒子在桌子上方、门口在教室的左边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猜测物体的位置,并引导他们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书包在椅子的哪一边?白板在教室的哪一个角落?
3. 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如:小鸟飞向哪个方向?花瓶放在桌子的哪个位置?
4. 拓展: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地图,并用方位词描述地图上的物体位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方位词,并让学生总结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反思: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授课进度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同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方位词的概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位置 |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探索位置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相对性2. 数对的表示方法3. 方格纸上的位置表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排列,引导学生发现位置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 位置的相对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位置的相对性。
(2) 数对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座位排列,发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解数对的含义,如(列,行)。
(3) 方格纸上的位置表示分发方格纸,让学生在纸上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位置的概念、相对性以及数对的表示方法。
5. 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家中的物品摆放,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位置的概念、相对性以及数对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中的“数对的表示方法”。
这是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对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还为学生日后学习坐标系、函数等高级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位置
年级:一年级
主题:位置
教学目标:
1. 理解方位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 能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3. 能够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1. 方位词的认识和运用。
2. 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方位词的图片,并让学生猜测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方位词。
2. 讲解方位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10分钟):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方位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并强调方位词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 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15分钟):
让学生自由选择物体,通过描述该物体的位置,运用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例如:书
在桌子的下面。
4. 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15分钟):
给学生发放一些简单的图画,让学生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并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5. 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在教室或学校中寻找指定位置的物体。
2. 让学生画一幅图,描述其中物体的位置,并用方位词标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次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以加深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位置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第几组第几排……)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举例……)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位置10-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意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位置的意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对表示位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对表示位置。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某个同学的位置。
然后提问:“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个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
2. 探索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座位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表示方法,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强调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数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使学生理解了位置的意义,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方位词的认知:上、下、前、后、左、右、中间等;
2. 探索不同位置的数学世界;
3. 游戏活动:方位词找数字、方位词找朋友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老师出示一张有不同位置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并引入方位词;
2. 学习方位词:通过游戏或歌曲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各种方位词;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教室或操场上寻找物体的具体位置,并用方位词描述;
4. 游戏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方位词找数字、方位词找朋友等游戏,加深理解;
5. 总结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对方位词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互相交流,看看是否能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3.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看看是否能准确使用方位词描述。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关于方位词的游戏,并与同学分享;
2. 带领学生去校园或家庭周围探索不同位置的数学世界,让他们用方位词描述;
3. 制作一个迷宫游戏,让学生通过使用方位词来指导别人找到出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游戏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下一节课可以继续围绕方位词展开,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一、教学内容:位置。
(教材第19-2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的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在大型的会议室开会的图片,足球场看比赛的图片)2、谈话导入:在这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作为,人们是怎样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每张票上都写着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了。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位置的内容。
(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19页例1.(1)教师:同学们,张亮是这个班的班长,你能根据老师这话找到张亮吗?(出示:老师问话的情境图)板书:班长张亮坐在第几列第几行?(2)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出示:介绍图)小结: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学生按列报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学生按行报数。
【设计意图:由原来的两个条件迁移到两个数据。
直奔难点。
让学生明白怎样确定列和行,为用数对表示数的正确写法奠定基础。
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列”“行”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2、认识数对。
(1)教师:老师用“张亮坐在第二列第三行”这样表示你觉得方便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一下,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符号。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从不同的方法中寻求相同的方法。
(3)介绍数对的方法: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
这就是数对(4)教师:那你们能用数对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吗?(2,3)你还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5)联系教室实际: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且说一说。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简析:
教材利用有趣的情景,渗透通过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b a 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渗透“数形结合”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并传播丰富的数学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初步介绍直角坐标系的思想,教学中不出现直角坐标系、x 轴、y 轴、x 坐标、y 坐标等名词。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等方位,并在一年级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接触、使用数射线,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了“东西南北”,认识了东、南、西、北等方位,为本课学习做了一些铺垫。
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本节课结合具体问题,学习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平面上某一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为初中进一步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在方格纸上表示点的位置。
2.理解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3.观察比较数对中数据的共同特点,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对中的数与平面中点的位置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建立平面上的二维空间感。
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验“位置表示”的丰富现实意义以及历史渊源,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在方格纸上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探究、观察、比较数对中数据的共同特点,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体会价值
(学生座位排列方式:秧田式排列)
【猜人游戏】学生体验确定一位同学的位置,需要两个条件。
【揭题】位置的表示方法。
【快速记录】学生经历文字描述——简洁表达——数学记录的过程,体验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表示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反映学生建立概念的历程。
策略解析:通过猜人游戏,利用学生的上课座位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验在平面上确定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条件。
同时通过快速记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由繁琐到简洁”、“由生活语言到数学表达”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体会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并逐步逼近数对简约、凝炼的特质,领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和形成过程,对数学“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形成有意义的认识。
二、自学辨析,探究新知
【历史介绍】
*大约五百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利用数对,把这些平面上的点明确地表示出来。
【自学、观察、归纳】
出示坐标图,介绍数对(a、b)
观察思考:
(1)一组数对中几个数?
(2)观察A点,数对(2,3)中
的“2”表示,“3”表
示。
(3)观察B点,如何在平面上确
定数对(3,2)所表示的点的位置?
小卖部帆船开心岛魔法城太空堡瀑布快乐洞
奥运城七彩桥
炮台
椰树林
(1)找出数对(4,5)所对应的点的位置。
(2)写出图中的点所对应的数对(图略)。
【辨析、拓展】
小丁丁、小巧等四人去海岛游玩,船就要靠岸
了,他们拿出地图,认真研究景点的位置,景点的
位置在地图上用“★”标出。
观察、辨析并思考:
(1)请用数对表示以下景点的位置: 魔幻城( ) 大瀑布( ) 椰树林( )
(2)【探究】横轴上的点与纵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
对中数据的特点。
(3)数对(2,9)与(9,2)所对应的点的位置相同吗?请在图中具体说明。
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有序的,它按照先横后纵的
方法来表示点的位置。
【问题解决】五子棋棋谱
*如果你执黑棋的话,下一步棋下在哪个位置上?
*在棋盘中把你想下的那步棋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嵌四划三
【找生活实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两个条件或者数对确定位置?(介绍电影票、经纬线)
三、拓展应用,内化迁移
【找位置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如果这位同学站着的地方为原点,他的两条手臂分别是横轴和纵轴。
(1)老师站的位置是(1,0)
(2)你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站一站
(1)请(1,1)(1,2)(1,3)(1,4)位置的同学站起来。
有什么特点?
(2)想让第一横排的同学站起来,口令怎么下?有什么特点?
(3)在对角线位置上的数对又有什么规律?(机动)
【根据已知点的数对,说其他点的数对】(机动)
如图:如果点E的位置为(7,4),说出其它点的位置
A() B() C()
D() F() G()
策略解析:通过游戏在生活实景中巩固“用数对表示平面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数对中数据的特殊性与平面中点的位置的特殊性间的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平面二维空间感。
通过“根据已知点的数对说其他点的数对”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坐标图概念,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
四、传播文化,总结归纳
笛卡尔——蜘蛛网——直角坐标系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对,你有什么收获?
策略解析:通过笛卡尔从蜘蛛网的观察与思考继而创造直角坐标系的故事中,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五、布置作业
操作:在图中画一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
角形,并把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思考:按要求,多画出几个这样的等腰三
角形,你发现些什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