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的组成,区别血浆、血清、血细胞及纤维蛋白。

2、测定红细胞比容。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用品]:

兔手术器械、动脉插管、试管、小烧杯、离心机、抗凝剂(肝素钠等)。

[方法与步骤]:

1.兔颈动脉采血,徐徐注入试管A、B、C、D (肝素处理),F(未经肝素处理),封口膜封闭试管口,3000r/min离心30min。取出,读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柱刻度及全血刻度;再次离心5min,若血细胞柱刻度不变,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压积的平均值,即为此家兔的血细胞压积值。

血细胞压积=血细胞柱刻度/全血刻度

2.观察A、B、C、D、F试管中血液,分析其不同。

[实验结果]:

1. A、B、C、D试管上层为

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一

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而试管F中,上层为血清。

2.家兔血细胞比容测定:

编号血细胞柱长度(cm) 全血柱长度(cm) 红细胞比容(%)

A

B

C

D

此家兔红细胞比容为

[分析讨论]:

血液、血浆、血细胞比容

血清、血浆

[结论]:

1、2

[思考题]:

1.测定红细胞比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2、学会兔颈部手术的基本操作。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动脉插管、动脉夹、气管插管、注射器、小试管8支、小烧杯2个、竹签、恒温水浴槽、冰块、棉花。

[药品]:

25%乌拉坦溶液、石蜡油、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

[实验步骤]:

1.麻醉与固定

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用1%普鲁卡因溶液局部麻醉。

2.手术

颈动脉插管

3. 观察项目

(1) 观察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将8支试管准备好(1,对照管;2,放棉花少许;3,蜡油润滑内表面;4,置于37℃水浴槽中;5,置于冰水浴槽中;6,加肝素8单位;7,加草酸钾1~2mg;8,加肺浸液1ml),打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即刻开始计时(6,7,8号试管加入血液后轻轻摇匀,使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合),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至血液不再流动为止。依次将结果填入下表。

(2)纤维蛋白原与血液凝固

取小烧杯2个,各放入血液10ml,其中一杯用竹签不断搅动,另一杯静止,比较两杯凝固情况,用水洗净竹签上的血,观察纤维蛋白。

[实验结果]:

1、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min)分析

1 对照管

2 放棉花少许

3 石蜡油润滑内表面

4 置于37℃水浴槽中

5 置于冰水浴槽中

6 加肝素8单位

7 加草酸钾1~2mg

8 加肺浸液1ml

2、用竹签不断搅动,用水洗净竹签上的血,。另一杯静止,。

[分析讨论]:

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过程示意图

[注意事项]:

1.判定血凝的标准要力求一致。

ABO血型鉴定

[实验目的]:

1、学习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2、了解ABO血型的分型依据。

[实验步骤]:

1、取一块清洁双凹玻片,用记号笔标上记号。

2、左侧滴一滴抗A 血清,右侧滴一滴抗B血清。

3、以穿刺法自左手环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采血针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采血针,切勿混用。

4、静置室温下10—15min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并据此判断血型。

[实验结果]:

本人血型:

[分析讨论]: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ABO血型的鉴定结果

[结论]:

产后出血的计算方法

产后出血的计算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业务学习 日期:2015-12-02 地点:A6区示教室 参加人员:周竞奋、张晶晶、钱春红、刘晓艺、盛霞、陈渊,陈娇、周婷 主持人:周竞奋 主讲人:钱春红 内容:产后出血的计算方法 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失血量超过400ml,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在产科死亡原因中排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 2.席汉综合征(失血性休克):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 3.典型表现为:在产后大出血休克后产褥期,长期衰弱乏力,最早为无乳汁分泌,然后继发闭经,即使月经恢复,也很稀少,继发不孕。性欲减退,阴道干燥,交媾困难。阴毛、腋毛脱落,头发、眉毛稀疏,乳房、生殖器萎缩,精神淡漠、嗜睡、不喜活动、反应迟钝,畏寒、无汗、皮肤干燥粗糙,纳差食少、便秘,体温偏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面色苍白、贫血。多数有水肿、体重下降,少数有消瘦恶病质。 及时正确而科学地测量产后出血量显得尤为重要,是防治产后大出血的首要条件。 4.产后出血常用测量方法包括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目测法、休克指数法等,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应联合应用测量方法.测量过程中对于产后2小时的产妇和高危产妇应重点监测,对于少量持续的出血亦应提高警惕,以便为产后出血的救治提供依据。 计算方法

1.称重法:事先称重产包、手术包、敷料包和卫生巾等,产后再称重,前后相 减所得结果的重量按血液比重换算成毫升数。【即失血量≈(有血敷料重-干敷料重)÷】 2.容积法:量杯测量留于弯盆内的血液。 3.称重法和容积法: 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羊水排清后将带有刻度的集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胎盘娩出后,阴道放置有尾纱再行伤口缝合,缝合结束后,将集血盆中的血量登记在卡片上,即刻为其换上有手秤的产后计血量纸至产后24h,于产后2h、4h、6h、24h分别称量产妇集血纸,记载卡片上,再将尾纱和渗血纱布进行称重,一块有尾纱为40ml,一块渗血纱为15ml,也进行登记,最后算出24h 出血总量,并同时记载血压、脉搏及一般状况,专人、定时收集血块称重,保证测定的出血量准确。 剖宫产者:失血量=(液体总量-羊水量)+胎盘出血+术后清理阴道积血+术后纱布渗血。术后进入病房,记量方法同顺产者。 4.面积法:先用10ml血液浸染敷料,纱布得出浸染面积,再根据生产时及产后的纱布或敷料的浸染面积,计算产后出血量。(失血量≈血湿面积,即1c㎡折合1ml血量) 5.目测法:失血量≈目测法x2,目测估计不仅仅要估计在产房分娩和观察期间的出血量,更要观察产妇回病房休息后的出血量。 6.休克指数法(SI):SI=脉率/收缩压(mmHg) SI=为正常;SI=1时则为轻度休克;<SI≤时,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 20%~30%;<SI ≤时,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30%~50%,若SI>,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50%以上,属重度休克。 护士长提问 周竞奋:产后出血有哪些计算方法 提问回答周婷 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目测法、休克指数法 未参加人员签名

红细胞压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红细胞压积 导语:红细胞压积的现象可以帮助人们去了解红细胞在身体上的增多和减少的状况,当不一样的原因所引起的红细胞本身的绝对值增高的时候,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的现象可以帮助人们去了解红细胞在身体上的增多和减少的状况,当不一样的原因所引起的红细胞本身的绝对值增高的时候,红细胞压积其实也是会发生了相应的增加。可是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之后,究竟需要怎么样进行治疗呢。 红细胞压积处理后,其实也是经过了离心的模式,将血液分为两大部分,这就是血浆、血细胞两种类型。要是我们将血液放在了一个十分特殊的试管之内的话,且此时按照规定的时间以及规定的速度进行离心,最终的结果,就是会将红细胞完全压实在人们的试管底端。 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会全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红细胞压积,即压实的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数(或百分比),也叫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压积还可用毛细管法和血细胞计数仪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通常缩写为HCT或Ht,测定单位现在多用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占有多少升来表达(L/L)。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 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 /L,血液中为65×109/L 。当 骨髓 Ret 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 Ret 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皿型约占20%?30% ,W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I型和H 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 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 Ret 可达 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 /L。急性失血后,5? 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 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 Ret 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 15×10 9 /L。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 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 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 *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 /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 / 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4、网织红细胞生成 指数( 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 Ret 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 Ret 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 Ret 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 RPI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 【正常参考值】 【异常结果分析】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 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 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Ret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RPI来反映Ret生成速率。计算公式为: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较准确。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pdf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 有三种方法: 1、头颅CT 成像后,资料导入电脑,计算每一层面积后,叠加面积得出体积,此为体积金标准,但很少用 到。 2、将血肿模拟为椭球体,体积公式为V=4/3 π(A/2)*(B/2)*(C/2) =(A*B*C)/2 说明如下: A:最大血肿面积层面血肿的最长径 B:最大血肿面积层面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长径 C:若层厚为1cm ,则厚度计算为各层面系数的叠加。血肿面积<25%, 系 数计为0,25%< 血肿面积<75%, 系数计为0.5 ,血肿面积>75%, 系数计为1 3、“ Cavalieri direct estimator 方法:由电脑”计算完成。 以上方法来源于neurosurgery 2006 脑外伤手术指南: 每层1cm 根据CT,血肿最大横径X 长径X 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2 若为0.5cm 则为血肿最大横径X 长径X 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4 谈点个人理解,公式π/6*长(cm)* 宽(cm )* 层数(最大血肿层面)是计算血肿最常用公式,但是同一 个血肿在不同层厚的ct 扫描下出现的层数不同,层厚越小则出现的层面越多,计算可能就存在误差。计算 一例理想状态下球形血肿量,则长和宽均为血肿直径,层面数为血肿直径除以层厚1cm, 即π/6*2r( 长)(宽)*2r (层数)=4/3π*r, 是不是很很熟悉,这就是初中几何计算球形体积的公式了。所以层数应该是层 厚为1cm 扫描下的层数,若层厚不是1cm 应适当转换,如8mm 层厚共 5 层,则在公式应用中应该是按 照层厚为4(cm) 计算,否则计算血肿量应偏大。 脑出血?外伤还是高血压脑出血?因为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的计算与脑内血肿不同。高血压脑出血(脑内) 的血肿量计算常采用日本的多田明公式: 若CT 扫描层厚为10mm ,层数为血肿厚度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选编) 目录 第一章血常规检验 第一节红细胞系统检验 1、红细胞计数 2、红细胞压积 3、平均红细胞体积 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5、血红蛋白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浓度第二节白细胞 1、白细胞计数 2、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

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 4、嗜硷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 5、淋巴细胞计数、百分率 6、单核细胞计数、百分率 第三节血小板 1、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压积 3、平均血小板体积 4、血小板分布宽度 第二章血液生物化学检验第一节肝功能检验 1、谷丙转氨酶 2、谷草转氨酶 3、γ-谷氨酰转肽酶 4、硷性磷酸酶

5、总胆红素 6、直应胆红素 7、间应胆红素 8、总蛋白 9、白蛋白 10、球蛋白 第二节血脂 1、总胆固醇 2、甘油三脂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第三节肾功能检验 1、肌酐 2、尿素氮 3、尿酸

第四节糖类检验 1、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 3、糖化白蛋白 第三章肿瘤标志物检验 1、甲胎蛋白(AFP) 2、癌胚抗原(CEA) 3、糖类抗原 ( CA-19-9 ) 4、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 第一章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血红蛋白

、白细胞及血小板等项目。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标有“↑”,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超过高值则可能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 血小板与凝血有关。 第一节红细胞系统检验 1、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 4.3~5.8×1012 /L 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

红细胞压积测定

红细胞压积测定 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规定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沉下的红细胞体积 与全血体积之比,即为红细胞压积。 ●仪器型号: Sysmex KX-21型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器 Sysmex XE-2100型多项目自动血球分析装置 ●检测原理: 一、Sysmex KX-21:根据红细胞脉冲波峰值检测法求出。 二、Sysmex XE-2100:根据红细胞脉冲高度检测法计算RBC压积。 ●试剂: 一、Sysmex KX-21 ⑴稀释液 ⑵WBC/HGB用溶血剂 ⑶2%EDTA二钾溶液 二、Sysmex XE-2100 ⑴CELLPACK(EPK) ⑵2%EDTA二钾溶液 ●标本吸入量: 一、Sysmex KX-21: 全血模式50lμ 二、Sysmex XE-2100:⑴手工模式130 lμ

●静脉血采血方法: 抽取病人静脉血2ml,于EDTA二钾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1.5mgEDTA-K2 /ML)24小时室温保存。 ●操作步骤: 一、Sysmex KX-21 ⑴仪器在全血模式(WB)下 ⑵要在允许空白值内: WBC RBC HGB PLT 0.3?109/L 0.02?1012/L 1g/L 10?109/L ⑶检测质控数值合格。 ⑷标本的测量:将待测标本充分混均,然后将吸液管放进待测标本试 管中并按下开始键。蜂鸣器“笛笛”响两声之后,当LCD画面上显示“正 在测量”状态时可将试管取下。 ⑸结果显示:标本被吸入后仪器将进行自动测量,约1分钟左右测量 结束,被测标本的结果自动显示出来。同时LCD画面自动切换至“准备测 量”状态,此时可进行下一份标本的测量。 二、Sysmex XE-2100 ⑴当机器经过电源接通和一系列自检无误后,在机器左上放状态栏显 示“READY”及确认“READY LED”(准备状态灯)呈绿色时,机器进入准备 测量状态。 ⑵要在允许空白值内: WBC RBC HGB PLT 0.3?109/L 0.02?1012/L 1g/L 10?109/L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15×10 9/L。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

红细胞压积偏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红细胞压积偏高 导语:红细胞压积偏高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般能够引起这一心想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血液的粘稠度增高了,这样的现象是很危险的,能够导致血梗塞的 红细胞压积偏高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般能够引起这一心想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血液的粘稠度增高了,这样的现象是很危险的,能够导致血梗塞的现象,也能够有很大的几率会出现中风的现象,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平时的饮食上就要重视了,一定要以清淡为主,适当的去做一些运动。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人在平时就爱吃肉,特别是男性朋友,经常大吃大喝,就会对身体有影响,血液的粘稠度也会增加,就会引起红细胞压积偏高,如果不重视后果是很危险的。 诊断条件:①有发生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搏快超过100次/min,细或不能触及;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小于30ml/h或无尿;⑤收缩压小于10.64kPa(80mmHg);⑥脉压小于2.66kPa(2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①,以及②、③、④中的二项,和⑤、⑥、⑦中的一项者,即可成立诊断。 (一)休克早期病人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可焦虑或激动。面色及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可有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可偏低或接近正常,亦可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偏高,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减低。尿量亦减少。 (二)休克中期临床表现随休克的程度而异。一般中度休克时,除上述表现外,神志尚清楚,但软弱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肯定不会太过于陌生的吧,其实红细胞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在临床上面的意义是非 相信大家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肯定不会太过于陌生的吧,其实红细胞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在临床上面的意义是非常的重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知识,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英文名称:MCHC。化验介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种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积结果计算出来的,对贫血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大细胞性贫血(MCV)94~160fl(>94fl) ,(MCH)32~50pg(>32fl),(MCHC)32~36% 正细胞性贫血 (MCV)80~94fl ,(MCH)26~32pg,(MCHC) 31~3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72~80fl(<80fl),(MCH)21~25pg(<26fl) ,(MCHC)31~35%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MCV)50~80fl(<80fl) ,(MCH) 21~25pg(<26fl) ,(MCHC)24~30% (<31fl) 正常参考值: 血球计数仪法、人工法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的组成,区别血浆、血清、血细胞及纤维蛋白。 2、测定红细胞比容。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用品]: 兔手术器械、动脉插管、试管、小烧杯、离心机、抗凝剂(肝素钠等)。 [方法与步骤]: 1.兔颈动脉采血,徐徐注入试管A、B、C、D (肝素处理),F(未经肝素处理),封口膜封闭试管口,3000r/min离心30min。取出,读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柱刻度及全血刻度;再次离心5min,若血细胞柱刻度不变,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压积的平均值,即为此家兔的血细胞压积值。

血细胞压积=血细胞柱刻度/全血刻度 2.观察A、B、C、D、F试管中血液,分析其不同。 [实验结果]: 1. A、B、C、D试管上层为 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一 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而试管F中,上层为血清。 2.家兔血细胞比容测定: 编号血细胞柱长度(cm) 全血柱长度(cm) 红细胞比容(%) A B C D 此家兔红细胞比容为 [分析讨论]:

血液、血浆、血细胞比容 血清、血浆 [结论]: 1、2 [思考题]: 1.测定红细胞比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2、学会兔颈部手术的基本操作。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动脉插管、动脉夹、气管插管、注射器、小试管8支、小烧杯2个、竹签、恒温水浴槽、冰块、棉花。 [药品]: 25%乌拉坦溶液、石蜡油、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 [实验步骤]: 1.麻醉与固定 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用1%普鲁卡因溶液局部麻醉。

有核红细胞

正常人血片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1],但由于某些疾病的原因,常发生有核红细胞出现于外周血或静脉血的现象[2]、为了解血象分类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与某些疾病的关系,无锡一院中心实验室及血液科对100例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的病例进行观察,探讨其病因及临床意义、 选择无锡一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 门诊或住院病人的血常规分类中发现有核红细胞的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84岁、1、2 检测方法 1)取外周血或静脉血5μL推制厚薄适宜及头、体、尾清晰的血片,待干后用瑞氏、 2)采用姬姆萨复合染液染色10min,用水冲洗染液,待干后选择体尾交界处,在油镜下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3)同时记录检出有核红细胞的个数(即有核红细胞个数/分类100个白细胞)、 2 结果 100例血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的患者,经诊断 分布于12种疾病、该100例均为未经治疗的初诊病人,后经临床、骨髓像、免疫分型、染色体分析及其它有关检查后确诊的患者,见表1、 表1 检出有核红细胞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 Tab、1 Distributionofdiseaseinwhichnuclealedred2cellwas detected 疾病名称例数有核红个数/分类100个白细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6除外)211~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1~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181~10多发性骨髓瘤21~3骨髓纤维化210~35骨髓转移癌41~4恶性组织细胞病51~3溶血性贫血165~28失血性贫血22~15缺铁性贫血112~8巨幼细胞性贫血152~9急性红白血病(M6)1251)由表1可见,血片中有核红细胞检出率较高的疾病依次为骨髓纤维化、溶血性贫血、急性红白血病(M6)、失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等5种,其有核红细胞检出率>10个/分类100个白细胞、其余7种疾病有核红细胞检出率<10个/分类100个白细胞,其中有核红细胞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偶见原红、早幼红细胞,但M6除外、 2)骨髓纤维化时机体可代偿性髓外造血[3],主要为脾脏造血,由于髓外造血缺少屏障,幼稚细胞易进入血循环,故血片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且比例较高,并可见泪滴状红细胞、由于骨髓纤维化,骨髓穿刺经常失败,干抽或仅见少量造血细胞,骨髓活检则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血常规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 锁定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检测原理】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1.温氏法(Wintrobe法)、微量法:属于离心法。是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以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 2.血液分析仪法 【质量控制】 1.手工法 抗凝剂量不准确、混匀不充分、离心速度不够会产生误差。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小红细胞、大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或红细胞增多症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 2.血液分析仪法要注意Hct是否与RBC、MCV相关。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微量法:男性0.47±0.04;女性0.42±0.05。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3.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 4.作为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基础数据。 5.还可作为真红诊断指标之一。 【操作方法】 温氏法:取EDTA-K2或肝素钠抗凝静脉血2ml,加入温氏管中,用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分钟。 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 读取还原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

【检测原理】手工法 【方法学评价】 1.MCV红细胞凝集(如冷凝集综合征)、严重高血糖症(葡萄糖高于6000mg/L)可使MCV假性增高。 2.MCH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可使MCH假性增高。 3.MCHC受Hct(血浆残留或出现异常红细胞)和Hb(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的影响。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分类依据

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

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 在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有很多项目要进行,每种项目对身体都是有很好帮助,使得可以了解自身情况,进行尿液检查的时候,需要积极配合,有很多人在进行尿液检查的时候,都是不怎么配合,这样对自身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那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尿液有红细胞临床意义: 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外伤等。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1.畸形红细胞标准 Birech报告畸形红细胞分类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多样,归为以下7种[6]:①酵母菌样红细胞:在红细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细胞呈霉菌孢子样改变。②炸面包卷样红细胞:红细胞膜

呈明显的内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卷。③古钱样红细胞:形似中国古钱币。④膜缺损红细胞:红细胞膜不完整,部分血红蛋白(Hb)丢失。⑤大红细胞:细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 ⑥小红细胞:胞体小,外膜增厚,折光增强。⑦手镯样红细胞:胞体较大,呈明显内外两层膜改变。 黄锋先等关于畸形红细胞分类①面包圈样红细胞。②古钱样红细胞。③红细胞膜呈颗粒样、串珠样。④红细胞大小不等,大者为正常的1~2倍,小者为其1/2,颜色变浅。⑤残碎红细胞。 ⑥芽孢样红细胞。⑦棘状样红细胞。⑧其他形状,如细胞膜破裂成各种形状,马蹄形、月牙型等。其他如红细胞呈锯齿型、固缩型、大小一致的均称均一型。 2.均一型红细胞标准 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图相在两种以内,多数为正常及桑椹样红细胞,部分可出现影子红细胞。此型多属于非肾小球性血尿。 3.混合型红细胞标准 根据畸形和均一型红细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畸形为主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 产科产妇出血量估算产用的方法: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羊水压积测定法。 1、称重法:带血的湿物品(分娩前后所用辅料、衣、裤、纸巾)减去原物品干重量为出血的重量,每105g=10ml 出血量。 2、容积法:利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聚血盆等)测量。 3、面积法:血液浸湿面积按10×10cm 为10 ml 。即1cm 2为1ml 出血量。 4、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 5、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 休克指数 估计失血量(ml ) 占血容量(%) 0.6~0.9 < 500~750 <20 1.0~1.5 1000~1500 20~30 1.5~2.0 1500~2500 30~50 ≥2.0 2500~3500 ≥50~70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 ) (正常值0.54± 0.02) 6、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 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 ,失血约400~500ml 。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占血容量 (%) 脉 搏 (次) 呼 吸 (次) 收缩压 mmHg 脉压差 毛细血管 再充盈 尿 量(ml/h ) 中枢神经系统 <20 正常 14-2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30) 正常 20-30 >100 >20-30 稍下降 偏低 延迟 减少(20-30) 不安 30-40 >120 >30-40 下降 低 延迟 少尿 (<20) 烦躁 >40 >140 >40 显著下降 低 缺少 无尿 嗜睡或昏迷 注:妊娠末期血容量(L )= 孕期体重(kg )×7 % 或非孕期体重(kg )×10%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 意义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检验科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新方法的公告 我科现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引进了希斯美康配套检验试剂,现发布公告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计数。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1)增多:见于 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 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 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 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常低于,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计数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 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网织红细胞计数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通常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约为 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RPI来反映网织红细胞计数生成速率。计算公式为: 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 较准确。 【贫血的网织红细胞检查标准】 男:Hb

有核红细胞专题报告

外周血检出有核红细胞3例结果分析 1.前言 成熟的红细胞是无细胞核的,成分是蛋白质和铁,有运输氧的功能。但是人体内细胞生长不可能没有细胞核,所以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NRBC)实际上是未成熟的红细胞即幼红细胞。除一周内婴幼儿外,正常成人血涂片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1],但由于某些疾病的原因,常发生有核红细胞出现在外周血或静脉血的现象[2] .有核红细胞主要出现在以下血液系统疾病中:(1)溶血性贫血:RBC被大量破坏,机体相对缺氧,RBC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红系增生,网织红细胞和部分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说明骨髓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2)、造血系统恶性疾病:骨髓充满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幼红细胞提前释放,有核红细胞以中幼晚幼为主。 (3)、慢性骨髓增生疾病:骨髓纤维化使有核红细胞来自髓外造血和纤维化的骨髓。 (4)、脾切除:骨髓中有个别有核红细胞能达到髓窦,当脾被切除后,不能被脾脏扣留从而释放入血 2.现状分析 虽然有核红细胞基本上都出现在血液科疾病中,但是在其他科室住院的病人血涂片中也会发现有核红细胞。但血涂片的复检率却不容乐观,使得不少检验人员过分依赖仪器的结果而忽视了对血涂片细胞形态的观察。在国外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型医疗机构中,血细胞分分析仪分析后涂片复查率约为30%,维持在较高的比率,而在国内医疗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血涂片复查率不足15%,甚至在部分医疗机构中血涂片的复查率为0%,说明我国对血涂片复查的重要意义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准确计数外周血NRBC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血涂片的复检工作,以防漏诊和误诊 3.问题确立和解决办法 本人搜集了三例血液科以外科室血涂片中发现有核红细胞的病例,现将发现过程报告如下: 3.1仪器提示有核红细胞 三份病例中有2份为静脉血,一份为末梢血。静脉血在COULTER GENS上检测,末梢血在ABX仪器上检测。GENS散点图报警一例提示为“NRBCs(有核红细胞)”一例提示为“Variant Lymphs(异淋)”,提示异淋因为有核红细胞在形态上与淋巴细胞相似,仪器不易区分。白细胞直方图“两峰一谷”变化为“三峰”中间峰较小,提示有幼稚细胞存在。ABX直接提示“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冋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 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数量减少或增多 【正常参考值】 男新生儿 4.0 ?5.5 1012/L 女成年 3.5 ?5.0 1012/L 男成年男性 4.2 ?5.2 1012/L 女新生儿 6.0 ?7.0 1012/L 【异常结果分析】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 ?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 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岀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 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痿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v 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v 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 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 L、中度:血红蛋白90?60g/ L、重度:血红 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v 30g/L。 1.生理性减少:3 个月的婴儿至15 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

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试剂盒 [目的] 保证测定凝血项目的正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 血凝仪。 [该SOP变动程序的改动,可有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试剂产地: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上海太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保存温度:2-8C,在有效期内使用 检测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该实验是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本试剂盒式用于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测定。 试剂盒组成及主要成分 1.TT试剂10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2.TT缓冲液:1瓶(内含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3.说明书一份 规格 2.5ml 样本采集与保存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掾酸钠抗凝液(1分抗凝剂+9份全血)的真空采血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min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80度冻存,不宜超过30天。-20度保存不宜超过14天。2-8度保存不宜超过6小时。22-24度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测定。 使用方法 1.试剂重建与保存 每瓶TT试剂加入2.5ml缓冲液,静置5-10分钟,轻摇溶解。得到约5u/ml凝血酶溶液。 注意:试剂溶解后2-8度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度冻存可保存30天。复溶时请于37度迅速融化。 2.半自动血凝仪、手工测定 取37度预温待测血浆0.1ml,加入TT试剂0.1ml,记录凝固时间。 注意:TT试剂不需要37度预温,15-25度室温直接使用。 适用仪器 血凝仪 正常值8-16秒 主要技术指标 1.重复性:CV≤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