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306.85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通史记录片观后感1. 看完中国通史纪录片,我脑袋里像放电影一样,停不下来。
我跟爷爷说:“爷爷,以前的人可真厉害,能创造出那么多伟大的东西!”爷爷笑着说:“那都是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啊。
”就像上次我们全家一起搭积木城堡,费了好大劲才搭出个模样,可古代人造长城,那得多难呀!他们是不是有魔法,能把一块块大石头变成坚固的城墙?难道我们现在的努力就比不上古人吗?2. 纪录片里打仗的场面好激烈,我心里“砰砰”直跳。
我对爸爸说:“那些士兵不怕死吗?”爸爸严肃地说:“他们为了家国,有信念支撑着。
”我想起学校运动会上的接力赛,我们班的同学为了班级荣誉,拼命往前跑,摔倒了都立马爬起来。
古代的士兵是不是也怀着这样的心情冲向战场,他们的信念是不是比我们的更强大,像一团燃烧的大火,永不熄灭?3. 看到古人穿着漂亮的汉服,我眼睛都直了。
我跟妈妈说:“妈妈,汉服真好看,像仙女的衣服。
”妈妈说:“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姐姐穿着汉服拍照,她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仙女,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古代人天天穿着这么美的衣服,是不是走路都带风,感觉自己像在画里一样?4. 纪录片里讲古代的文人墨客,我可羡慕了。
我自言自语:“他们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的诗?”我就像一只想变成凤凰的小麻雀。
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憋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可李白杜甫他们,出口成章。
难道他们脑袋里装了个写诗的小精灵,一直在给他们灵感?5. 古代的宫殿建筑太壮观了,我拉着小伙伴说:“你看那宫殿,像不像巨人住的地方?”小伙伴说:“肯定比巨人的房子还华丽。
”我去参观故宫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小蚂蚁,在大大的宫殿里穿梭。
古代工匠是不是都是神仙的徒弟,能把木头和石头变成金碧辉煌的宫殿,他们的手是不是有魔力?6. 我看到古人的医术也很神奇,我问奶奶:“奶奶,他们没有现在的机器,怎么治病呀?”奶奶说:“他们靠的是经验和对药材的了解。
”就像我们家种的花病了,爷爷凭经验给它浇水施肥剪枝就治好了。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篇1)自从看了《中国通史》这个100集的电视纪录片后,我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越来越有所了解了。
这个纪录片从我们中国的古猿人开始讲起,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觉它里面讲的都是正史,没有一个地方与民间神话扯上关系。
在看到世人都称赞的孔子那一集时,我才知道,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夫。
在“六艺”中,孔子非常尊崇“礼”。
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时,孔子很伤心,为了不让他一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他连忙让家里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倒掉。
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火了那一段时,孔子一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火伤到了人没有。
可见,孔子还是一个无比爱民的一位学者。
在他的弟子们看到了一个苦女子在坟墓旁哭的时候,弟子们问那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悲伤?可怜的女人说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相继被林间的老虎咬死后吃了。
”那这位受够了老虎的苦的女人,为什么不离开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比老虎还凶的卿大夫专权。
孔子便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记住了,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
”孔子这句话说得非常对!看了这集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读读《论语》这一本书了。
因为我想多领悟一点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们给后人们的那些人生哲理。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篇2)吕思勉是一位具备史才、史德和史识的历史学家。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第二部通史著作,由于成书于国难当头、日本侵略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所以《中国通史》在很大程度上肩负起了吕思勉期望的宣扬民族文化、砥砺民族士气的重任。
在本书的出版序和绪论中,我了解到吕思勉先生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
在那个民族生死攸关的年代,在漫天硝烟中,先生为满足大学历史教学需要,呕心沥血编写此书,留下了堪称经典的通史。
与同时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中国通史》在内容和思想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备受世人关注。
中国通史观后感600字(优秀7篇)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非常值得看。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六在《中国通史》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感受到了在长江与黄河的孕育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怎样诞生的。
中国文化的魅力是随处可见的,比如你吃饭用的筷子,过年长辈给你的红包、压岁钱,你在课本上见到的汉字……它们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离不开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离不开我们的传承,它丰富多彩而又高深莫测。
在《官制》一章,吕思勉先生提到:“人的见解,总是较时代落后一些的,时代只有新的,而人之所知,却限于旧。
“我感触颇深,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越来越兴旺发达,很多老人却还认为:女人就应该好好待在家里。
可是女人不是一样能够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吗?这只是有的人不能与时俱进罢了。
我觉得《语文》一章十分有趣:“中文构字,旧有六书之说,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又说:“转注是增加字的一种方法,假借是减少字的一种方法。
”我有些不明白,去百度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转注”是有相同意义的几个字,“假借”是有多个意思的一个字,我恍然大悟,原来语文有着如此大的学问。
诸如此类……吕思勉先生用自己毕生的学问,写出这本《中国通史》,把中国文化展示给了每一位读者,他让我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敬佩之情。
让我在不同朝代看到了祖国大地的风光,让我在战场上看到了战士的勇敢与坚强,让我在京城看到了儒生们穿着长袍,下棋、评茶、奏琴,聊着更多的往事……中国通史观后感500字左右篇七风轻轻吹过广阔无垠的沙漠,一支商队正在缓缓前进,留下一串悠扬的驼铃声……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一条极具历史意义的路。
中国通史第1集观后感《中国通史》是一部全面展示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纪录片,第一集主要以“文明的曙光”为主题,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以下是我观看第一集后的感想。
---中国通史第1集观后感:在观看《中国通史》第一集“文明的曙光”后,我深感震撼。
这部纪录片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叙述方式,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娓娓道来,让我对我国的悠久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纪录片从考古学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史前文明的代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文化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早期文明提供了丰富实物证据。
通过这些遗址,我们可以想象到远古时期,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场景。
其次,纪录片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
从黄河、长江流域的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每一个阶段都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新篇章。
此外,纪录片还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正是这些领域的进步,为中华文明的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
例如,农耕文明的兴起,使先民们逐渐摆脱了游牧生活,开始有了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中华民族的伟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民们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文明。
这让我为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之,《中国通史》第一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热推3篇)1.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第1篇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看一本历史方面的书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在别人面前会闹出笑话。
市面上的历史书太多了,但是极品的却很少,这部《中国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三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三位史学大家的史书的编写各有优点,集成一套,给看者们带来深刻轻松愉快的阅看。
张荫麟,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
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看物。
蒋廷黻,字绶章,笔名清泉。
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最早开始了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著有《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等。
吕思勉,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
汉族,江苏常州人。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等。
一个民族开始有它的形成的起源,太古的社会文明开始是混乱的,在后面结合各类不同的民族的文化,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经历长久的时间,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
本书通过的各个朝代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科学,思想等等来讲述了各个朝代的精彩的社会文明,古代的强大的帝国和帝王们之间的纷争,一个朝代崛起,一个朝代的灭亡,农民的起义推翻暴政的朝代,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近代史的封建社会注定要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是非常悠久,历史的岁月总在不断流失,年轮刻下历史的印记,各个朝代的帝国的辉煌和腐败。
中国通史观后感范文1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
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辏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
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
〞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冲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未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中国通史观后感范文2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他不但善于打仗,而且善于用人。
他勇猛杀敌,武艺高强,有一次他带着500骑兵在阵地上巡视,被王世充带的一万多步兵骑兵突围上来,李世民杀了王世充的大将,和自己的一位将领又带着骑兵,转过身在敌人阵地来回冲杀,吓得敌人不敢阻挡。
李世民通过玄武之变,夺得帝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在唐代建国之初,全国民户少之又少,在几千里的土地上,人烟稀少,满目荒凉。
再加上灾荒不断,社会经济十分萧条。
李世民既亲身经历了打江山的。
《中国通史》读后感《中国通史》读后感(精选33篇)按照周一良先生的说法,其人“于史学最致力中国上古史及清初史地”,趣味博大似钱大昕,注意修史方法及史学史如章学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通史》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1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
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
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
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2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
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
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
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
中国通史观后感,六百字《中国通史观后感》篇一看了《中国通史》,我就像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旅行,那感觉,真的是超酷的。
以前,历史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满满的都是年代、事件和人物,就像一堆乱麻,让人摸不着头脑。
可是这部《中国通史》就不一样了,它像是一把神奇的梳子,把那些乱麻似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
从远古时代的部落纷争开始,那时候的人类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努力地生存着。
他们靠着简单的工具,追逐着猎物,那画面就像一群原始的“探险家”在未知的世界里闯荡。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篝火旁欢呼雀跃,庆祝一天的收获,也许他们还会一边吃着烤得半生不熟的肉,一边互相比划着今天的冒险经历呢。
再到封建王朝的更迭,那可真是一场场大戏啊。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那气势就像一阵狂风席卷大地,把所有的割据势力都吹得七零八落。
他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一定觉得自己像个超级英雄,能掌控天下的一切。
可是,他也许没有想到,他的王朝就像一个被吹得太大的气球,很快就爆了。
汉朝呢,就像是一个稳重的长者,一步一步地发展着经济和文化。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就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匈奴的心脏,那场面,就像电影里的超级大片一样热血沸腾。
不过,历史可不全是辉煌的时刻。
也有让人觉得很无奈的时候,像宋朝,经济那么发达,文化也繁荣得不像话,可是在军事上却老是被欺负。
就像一个文弱的书生,虽然满肚子学问,可是被一群恶霸围着打,只能忍气吞声。
这时候我就在想,难道文化和经济发达还不够吗?也许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武力才是真正的话语权吧。
看这部《中国通史》,我就像是一个在历史长河里游泳的人,有时候被浪头打得晕头转向,有时候又能在平静的水面上欣赏两岸的风景。
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的生活就像是站在无数古人的肩膀上。
如果没有他们的奋斗、失败、再奋斗,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这就好比是接力赛,我们现在拿着历史传给我们的接力棒,可不能掉链子啊,得跑得更快更远才行。
《中国通史观后感》篇二《中国通史》,这可真是一部让我看得“爱恨交加”的片子。
《中国通史》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通史》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通史》观后感篇1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
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辏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
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
”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激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未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中国通史》观后感篇2中国通史共有十本,是从史前一直到清代的一些故事和文物。
第一本先概括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又说了想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和尧舜禅让等史前神话故事。
接下来是夏、商和西周中的一些事,我感触最深的是残暴的商纣王和烽火戏诸侯。
商纣王为了一个爱妃不理国家大事,还心胸狭窄,连别人为自己叹口气都要坐牢。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精选6篇)《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篇1自从看了《中国通史》这个100集的电视纪录片后,我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越来越有所了解了。
这个纪录片从我们中国的古猿人开始讲起,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觉它里面讲的都是正史,没有一个地方与民间神话扯上关系。
在看到世人都称赞的孔子那一集时,我才知道,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夫。
在“六艺”中,孔子非常尊崇“礼”。
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时,孔子很伤心,为了不让他一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他连忙让家里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倒掉。
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火了那一段时,孔子一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火伤到了人没有。
可见,孔子还是一个无比爱民的一位学者。
在他的弟子们看到了一个苦女子在坟墓旁哭的时候,弟子们问那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悲伤?可怜的女人说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相继被林间的老虎咬死后吃了。
”那这位受够了老虎的苦的女人,为什么不离开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比老虎还凶的卿大夫专权。
孔子便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记住了,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
”孔子这句话说得非常对!看了这集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读读《论语》这一本书了。
因为我想多领悟一点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们给后人们的那些人生哲理。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篇2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
寒假期间,朱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中国通史》。
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心中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历史的需求。
它让我看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
《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每看完一集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触,每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都是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造成的。
中国通史前两集观后感《中国通史前两集观后感篇一》看了《中国通史》的前两集,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神秘世界的大门,里面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真的是超级震撼呢!第一集一开场,那宏大的画面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就把我给抓住了。
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起,说真的,宇宙这玩意儿,我以前就觉得它特神秘,像个超级大谜团。
就像那些科学家说的,宇宙可能是从一个超级小的点爆炸出来的,这听起来就很科幻,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砰”的一下,啥都有了。
然后镜头就慢慢拉近到地球,再到咱们中国这片土地。
这就像是在玩缩放游戏,从超级宏观的宇宙一下子缩小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真的是太酷了。
看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我就有点懵了。
他们住在山洞里,穿着那些用树叶或者兽皮做的衣服,也许那时候他们还没有“时尚”这个概念吧。
不过我在想,他们整天打猎、采集野果,生活虽然简单,但肯定也很充实。
说不定他们晚上围着火堆的时候,也会像我们现在这样,讲讲故事,乐一乐呢。
我还看到他们制作那些粗糙的石器,那时候的工具可真简陋啊,和我们现在的高科技简直没法比。
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就是用这些简单的石头,他们也能生存下来,还慢慢发展起来了。
第二集讲到了文明的起源。
那时候有了农业,就像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
人们开始种庄稼,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打猎和采集。
我就在想,第一个发现种子可以种出粮食的人,那得有多聪明啊,简直就是个天才!也许他就是在偶然间发现的,比如说一只鸟吃了什么东西,然后把种子拉在了地上,结果就长出了新的植物。
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个小提示,而人类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有了农业,人们就开始定居下来,慢慢地就形成了村落。
这就像一个个小家庭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不过我也有一些疑惑的地方。
比如说,在那么久远的年代,没有文字记录,这些历史是怎么被研究出来的呢?是靠那些考古学家一点点挖掘出来的吗?那得费多大的劲儿啊。
我还在想,那些远古人类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有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喜怒哀乐?也许他们看到一场大雨,就觉得是老天爷生气了;看到猎物很多,就觉得是祖先在保佑他们。
《中国通史》观后感作文700字《中国通史》观后感作文5篇700字优秀看纪录片《中国通史》,我们能了解到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史,知道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那看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心得感悟700字有哪些呢?下面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通史》观后感作文700字,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通史》观后感作文700字优秀【篇1】上学时总是学历史,但那时候不能静下心来理解,遂看不懂其中的含义。
不知道精彩在哪,也就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了,所以长大后对历史没有什么认知。
这人上点岁数很多认知和观念都会发生变化,兴趣爱好也是。
内心中慢慢的对中国历史这块未知的领域感到挺好奇,可是还是贪玩所以也只是好奇而已。
近几个月,因为在公司旁边的员工宿舍住,所以每天中午可以在宿舍吃饭,还能在宿舍午休。
吃饭期间喜欢看个视频,于是在哔哩哔哩上看中国通史纪录片。
刚开始觉得太远的那些历史先民们肯定愚昧无知,没啥意思。
看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些贼精彩的影视剧,折服于这些充满智慧、贤明睿智的千古一帝,所以就怀着崇拜的心情从明清开始看。
看到英明的君主亦或开国的英雄时不禁惊呼伟大,看到屈辱到底的宋朝不禁叹息,看到闭关锁国刚愎自用的清朝晚期不禁怒骂。
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史就是这样调动着我的情绪,带给我满足好奇时的愉悦感,炒鸡开心。
可是慢慢的这些近代史还是在我的不舍中给看完了。
看完‘近代史’后中午饭间百无聊赖,于是不情愿的开始看远一点的历史。
先从有点好奇的战国七雄开始,倒着看春秋时期、然后商周时期。
中间找到了乐趣,又开始补秦汉历史。
怀着鄙夷的态度看战国七雄时发现,哇塞,我确实是个傻子!我们的先祖在那么远古的时期就已经充满智慧了,根本就不是我认知中的愚昧无知、尚未开化。
春秋战国时各个诸侯国此消彼长、相互学习,求贤若渴、千金买马骨,各个厉兵秣马、改革图新,异常精彩。
有能取得辉煌进步而不骄傲奢淫的诸侯国如秦国,有失去一切跌入低谷但不放弃卧薪尝胆的诸侯如越王。
春秋初期,当时的中原一霸齐国旺极一时。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中国通史》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录片,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使观众领悟到中国历史的伟大和深远影响。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纪录片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从远古时代的夏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的灭亡。
通过讲述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炎黄时代的部落社会,到夏、商、周的奴隶制度,再到秦汉时期的封建制度,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和历史进程中的不同特征。
另外,我被许多历史人物深深吸引。
例如,商朝的商纣王代表着贪婪和荒唐的统治,而周朝的商鞅和黄老学派的理念则代表了变法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的统一思想和权力集中使得中国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纪元。
汉朝时期,刘邦和他的政策使得中国社会达到了繁荣的巅峰,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时很多历史书记载的情节。
纪录片的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中世纪的历史故事,包括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宗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
佛教的传播使得多元文化的交流得以实现,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与中国文明融为一体。
同时,我也了解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重要性,这两个河流成为中国历史上繁荣和衰败的象征。
纪录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描述。
我看到了辛亥革命的运动,民主改革的倡导者孙中山和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等英勇战士的事迹。
这些人在他们各自的时代中奋斗,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然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最为艰难和分裂的时期,战乱和内战使无数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以鲜活的画面和生动的文化元素,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的历史。
从石器时代开始,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事件和故事。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并深思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奋斗。
观看《中国通史》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100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400字七篇2022《中国通史》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中华文明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完整发展历程。
那《中国通史》观后感400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400字七篇2021,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中国通史》观后感400字篇一李老师推荐的100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到今天为止我终于看完了。
从2021年1月20日开始看,到今天2月27日截止,历时了一个多月。
整体感觉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呀!泱泱华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泪史,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奋发图强史。
在每一个历史截点,总会有仁人志士站出来,站在历史大潮的洪流当中,奋不顾身,博击风浪,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鸿儒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舍身取义,正是他们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我们屹立数千年而不倒!通过看这100集的《中国通史》我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对祖国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层。
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
有些地方理解的还不太透彻,需要返回去重看,这真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呀。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呀,要想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学习知识,增长学问,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呀!感谢我学习的领路人一一李老师!《中国通史》观后感400字篇二最近,我看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国通史》。
一打开《中国通史》这本书,就见到这么一段话: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
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之路。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心灵有了极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时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著,都等着我们后人去一一品读,把这文明传承下来,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可以把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断了代呀!《中国通史》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华夏起源文明开始——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三国乱争——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两朝的大概的历史过程。
七年级《中国通史》观后感七年级《中国通史》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中国通史》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中国通史》观后感1这个暑假我看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一部百集纪录片从第一集中华道路,第二集中华祖先,第三集农业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
从远古社会到封建帝国的败落,一集集,一段段,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
这部纪录片堪称一本完整的中国历史。
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历史的需求。
以前我认为历史十分乏味,无趣,但现在《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
在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
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
因而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让用“穿越”去了解历史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变成了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
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
看完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
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
在看到《中国通史》的最后几集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评论,观看量也很少。
但其实每一段历史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份独特的感受,一份别样的体会,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段历史,别让它被埋没,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国历史的辉煌。
七年级《中国通史》观后感2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
寒假期间,朱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80集观后感《中国通史》纪录片的内容简介《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从看了《中国通史》这个100集的电视纪录片后,我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越来越有所了解了。
这个纪录片从我们中国的古猿人开始讲起,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觉它里面讲的都是正史,没有一个地方与民间神话扯上关系。
在看到世人都称赞的孔子那一集时,我才知道,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夫。
在“六艺”中,孔子非常尊崇“礼”。
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时,孔子很伤心,为了不让他一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他连忙让家里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倒掉。
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火了那一段时,孔子一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火伤到了人没有。
可见,孔子还是一个无比爱民的一位学者。
在他的弟子们看到了一个苦女子在坟墓旁哭的时候,弟子们问那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悲伤?可怜的女人说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相继被林间的老虎咬死后吃了。
”那这位受够了老虎的苦的女人,为什么不离开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比老虎还凶的卿大夫专权。
孔子便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记住了,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
”孔子这句话说得非常对!看了这集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读读《论语》这一本书了。
因为我想多领悟一点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们给后人们的那些人生哲理。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
寒假期间,朱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观后感300字5篇《中国通史》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纪录片,它以宏观的视角,详实的内容,带领观众领略了华夏文明的瑰丽与辉煌。
以下是五篇观后感,每篇约300字,试图以有限的文字表达对这部纪录片丰富内涵的感悟。
观后感一:《中国通史》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人震撼。
从夏商西周的传说时代,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再到秦汉的统一大业,每一段历史都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豪,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观后感二:观看《中国通史》,我被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的英雄人物深深打动。
无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志,还是唐太宗开放包容的胸襟,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观后感三:《中国通史》不仅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更是一部艺术作品。
它巧妙地将历史与美学结合,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和生动的叙述,将那些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触手可及。
它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更是对未来的启迪。
观后感四:通过《中国通史》,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特别是对那些转折时期,如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宋元明清的兴衰更迭,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些历史变迁教会我,时代在变化,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智慧是永恒的。
观后感五:《中国通史》让我认识到,历史是连续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这部纪录片不仅增进了我对历史的了解,更激发了我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情感。
《中国通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为观众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看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心得感悟700字5篇看纪录片《中国通史》,我们能了解到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史,知道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那看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心得感悟700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心得感悟7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中国通史》观后感心得感悟700字篇一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它的名字叫《中国通史》的第27集《丝绸之路》。
当时在汉朝的时候,皇帝打算派一位使臣去远方的西部,可是,没有人敢主动出来,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人,他却主动站了出来,并要求自己可以去西藏,为东西两部的友谊作出贡献。
就这样,张倩带着一个大部队,前往去西部的路上。
可是当时的地理位置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况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而且要前往去西部的路上,还必须经过一条必经之路,这条路就是匈奴的领地,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的,要不然就得被匈奴抓住了。
他们还是没有躲过难关,被匈奴抓住后,流放到了一处十分寒冷的地方,当天和他的团队。
靠着坚强的意志,成功摆脱了这次难关,他们还是没有来到西部,而是来到了一个很临近西部的一个小国家,名叫大菀,这儿的皇帝十分欢迎张骞一行人,好好的招待了他们,这里的皇帝十分乐意能与汉国建立好友情。
但是张骞他们还是没有找到西部,所以只能无功而返。
第一次前往区西部的路上,就是12年,但是张骞还是不想放弃,因为他能不能在历史上名垂千古,就靠这一次,第一次去西藏十分顺利,但是在他回来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班固的弟弟班超,十分像第二个张骞,他们翻过崇山峻岭,像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叫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的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因为当时一些国家之间的交易都是用一些名贵的布匹,也就是丝绸,所以这条路就叫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通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情意,丝绸之路能使我国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让我国变得更加出色。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
第1集
开头是山川、各种历史情境和雄壮的音乐,场面宏大,浑厚深沉的男声配以解读,庄严肃穆。
第一集那个弓箭射出,带着能量波的特效,我看了有点神话的感觉。
这部片子在许多经典取景,拍的十分美,也动用了许多群众演员,邀请了许多专家学者来解说,要用到大量道具,拍这部片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部片子先从中国的百家争鸣讲起,不是从原始社会讲起,似乎别有用意,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应该就是百家争鸣发生的时期了。
看第一集的时候,感觉话题的跳转不是很流畅,比较生硬,不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一会说春秋战国,一会说明朝,一会儿说汉朝,一会又说唐朝,给人的感觉有点乱。
后来开了弹幕,才知道,这是前情提要,相当于预告片。
春秋战国时列国君王因为儒学不适应社会形势而不用儒学,刘邦时开始用儒家的礼,片中说刘邦只是想借用儒家的礼仪来彰显和感受帝王的威仪,但我觉得需要补充一点,刘邦晚期对于儒家还是尊重的,儒生叔孙通等人为他制定“太牢礼”,儒生陆贾劝诫他马下治天下要靠守成的儒家,他是重视儒家知识分子的作用的;儒家在汉武帝时全面复兴,成为治世之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等于不用各家思想,此时的儒学是经过董仲舒改良的,吸收了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不完全是孔子的儒学了,也许儒学不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就不会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就不会成为一门治世之学,可见,与时俱进,吸收别人的长处,应时代要求而改变,才能使自己有更好地发展,我们国家现在是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没有原原本本地使用原来的马克思主义。
唐王朝释儒道并重,唐王朝衰落后,儒学也因为战乱陷入低谷,到了宋朝,再一次复苏,发展为理学,理学提倡宗法、孝道、贞节,到了明朝,儒学已经很僵化了,王阳明根据儒学创建了心学,再次发展了儒学。
儒学的发展也是起起伏伏,一波三折的。
片中提到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主体文化,否则就是一盘散沙,中国自古以来的统一主体文化就是儒学,有他的存在,中国像是
有了魂,历史上中国发生过好几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但是这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最后都被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给同化了,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儒学有很大的功劳,儒学大行于世两千年,影响着过去中国人的行为举止、礼仪道德、政治观念,可谓是影响深远,这也是开头第一集就讲儒学的原因,中国过去两千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儒家的发展史,即使今天不尊儒,儒家的许多思想和价值观念依旧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要注意的是,儒家已不是纯粹的儒家,它是包含着佛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博取各家之长。
片中提到秦用法家治国,二世而亡,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还需要靠仁义道德的教化,使得人民用道德自发的约束自己,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更为有效。
封建制度的本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衰落,皇帝本人昏庸的情况下,再好的制度,也难坚持下去,封建王朝没一个能长久的,可见封建制度不行,当今世界上已经没有封建国家了,即使有些国家存在君主,但是其君主的权力不像封建社会的君主那样强大。
所以一个国家元首绝对不能世袭,应该从全体公民中选拔贤能,民主与共和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赵匡胤靠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五代以来的兵变与政变,但是也导致了北宋军事上的弱小,面对辽和西夏屡屡吃败仗,大量的赔款加剧北宋的财政负担,在面对金的攻击时不堪一击。
赵匡胤创造的制度还是有瑕疵,不过也做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结束了五代的战乱,使得中国可以休养生息。
片中提到,无论重用文臣还是武将,在中国历代政治中,都避免不了一个顽疾,那就是腐败。
历朝的灭亡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多数都存在一个原因,还是腐败,腐败会削弱国家力量,力量一削弱,面对内忧外患就化解不了,导致更大的危机,慢慢走向灭亡。
后面还提到朱元璋严厉打击贪官,政治清明,但是朱元璋以后,打击腐败的力度就没那么大了,力度一小,腐败又卷土重来,“腐败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是否坚决执行制度的问题”,“腐败是天理与人欲的博弈”,人欲永远存在,腐败是永远无法消灭的,但是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
范围内,这样国家就不会受到一个大的影响,今天我们依旧要严厉的打击腐败。
看到片中的南京明城墙,看到明城墙上满是铭文的砖,顿时觉得好熟悉,18年7月去了南京明城墙上走了一遭(如下4张图),当时还不明白砖上铭文的含义。
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很重要,不然有些东西你看到了,也看不出门道。
片中提到每一块砖上都有制造者、相关责任人的名字,所以明城墙的质量特别好,是经过600年的风雨依旧屹立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执行严格的制度是质量的保证,今天有许多豆腐渣工程,没有执行严格的制度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明朝的崇祯皇帝虽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还是非常有节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郑和船队拥有强大的武力,却不侵略别国,展示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一面,但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国威,还有可能是在寻找建文帝,不是主要为了贸易,所以盈利不能维持船队的开支,这样的壮举也未能一直持续下去,实在令人遗憾。
史书经常夸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但是北魏政权也因此加速灭亡,片子有提到,我才认识到这点。
孝文帝加紧修建孔庙,祭拜孔子,可见儒家与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孝文帝尊孔也是为了减少汉人的抗拒。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量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唐朝衰落后,吐蕃抢了唐朝的西域,安史之乱,吐蕃还洗劫了长安,有时友好换不来友好,只有靠国家强大,外敌才不敢入侵,和平是用强大的国家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换来的。
中华文化有一种向心力,欧洲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个国家,而中国有很多个民族,却只有一个国家,中国无论怎么分裂,最终会走向统一。
第2集
第二集从远古讲开始了“铭记梦归处,不忘来时路”,这解说词
非常好。
考古人员只发现猛犸象遗骸上人类留下的痕迹,却未发现猛犸象周围有百万年以上的古人类化石,我们人类从哪来呢?片中提到女娲抟土造人,中国自古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或许在人类认知有限的情况下,都会认为有超凡的存在创造了自身,并且创造了世间万物,
因为人对自己及世间万物的由来无法解释,只好寄托于神话。
今天科学很发达,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但我也疑惑,这些最初物质和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物理学有能量守恒定律,物质应该也是守恒的,物质和能量不会化为虚无,不会无中生有。
我相信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劳动促进古猿四肢的分化,双手解放出来,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得到加强,人类直立行走,站立起来,视角更高,视野更开阔我觉得上述只是一种推断,或真或假,
按照片中的说法,这种说法也是主流的说法,人类一开始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身体也比其他动物弱小,但是人有智慧,可以创造和使用工具,后来还学会使用火,这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冰川时期人类只能生活在赤道一代,想想今天,中国北方的冬天有多冷,但是我们还是照样活,人类发展的今天,应对各种自然变化的能力真的强。
将来人类会如何发展不得而知,我们今天看过去的人类很落后,未来的人类看今天到的人类想必也很落后,但是也应该看到,发展是一步步的,过去的落后其实是为我们今天的先进打了基础的。
山顶洞人的骨针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缝纫工具,片中说是中国最早的,不太严谨,爱美是人的天性,在山顶洞人那会他们就懂用骨等去制作装饰品,用赤铁矿粉来给装饰品染色
第3集
在农业出现之前,我们人类对自然而言是被动适应,农业出现之后,我们人类就拥有了主动地改造与改良自然的能力。
河姆渡、良渚等遗址出土的各种农具和碳化稻谷,表明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相对发达的农业,走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前面。
“在几千年以前,古文明就已经依托于一些物种和其他载体,在悄悄地进行全球化的过程”,物种就有猪、水稻,载体有各种陶器、
农具。
经常说“五谷”,但是具体是哪“五谷”我也不知道,看了这集,才知道五谷是谷子、糜子、稻谷、大豆、小麦,可以说是五谷不分农业和畜牧业的兴起,对人类摆脱野蛮状态有巨大帮助,它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充足的粮食,可以使人类进行更细致的分工,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基本生活需求的生产劳动,他们有手工艺品生产者、士兵等等。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农业人口远远少于工业、第三产业人口,相信未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农业人口还会进一步减少。
第4集
仰韶的彩陶片与中亚的彩陶片有相似之处,安德森竟然说中国文化西来,我比较排斥这点,所幸后来仰韶有比中亚更早的史前文明,使得他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瓦解了,学习历史时总是难以做到完全不包含民族情感的,总是希望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东西是最优秀的,这点应该警醒。
片中有出土的玉猪、玉人,感觉像是石头的材质,或许是在地下埋久了,变色了。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玉器让人眼花缭乱,玉器种类多,数量大。
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雕刻出许多精美的玉器,十分的了不起。
祖先们似乎很喜欢玉,古代蒙古人、古代契丹人也喜欢玉,我国出土的玉器不计其数,玉可以说承载着大量的中华文明。
良渚古城是万人之力、数年之工、整体规划建成的,墓地与祭坛散布期间,有城墙,有密布的水网沟通农田村落,有水利设施,祖先的智慧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