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案

利用

【过

表格

生根据

归纳总结。培养学生

分子,用

【指导】学生实验分析总结羊毛线

有机合成材料与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 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 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 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 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 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 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 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烃 1.甲烷的氯代(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 解释:生成卤代烃 2.石油的分馏(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 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 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 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 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乙烯的性质实验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CO2。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如下: 1.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2.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3.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4.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5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5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一)科学领域 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种植)。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能用不同形成表现四季的特征。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塔、交通、通讯工具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二)数的概念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安排表: 1.学习6-10的加减法和组成 2.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含答案)

化学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 1.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不能使用的方法有:( A) A.蒸馏;B.升华;C.重结晶;D.色谱分离; 2.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时,一般杂质含量不超过:( B ) A.10%;B.5%;C.15%;D.0.5%; 3.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不超过:( B ) A.10%;B.5%;C.15%;D.0.5%; 4.重结晶时的不溶性杂质是在哪一步被除去的? ( B ) A.制备过饱和溶液;B.热过滤;C.冷却结晶;D.抽气过滤的母液中; 5.用混合溶剂重结晶时,要求两种溶剂;( C) A.不互溶;B.部分互溶;C.互溶; 6.测熔点时,若样品管熔封不严或加热速度过快,将使所测样品的熔点分别比实际熔点:( B ) A.偏高,偏高;B.偏低,偏高;C.偏高,不变;D.偏高,偏低; 7.如果一个物质具有固定的沸点,则该化合物:( B ) A.一定是纯化合物;B.不一定是纯化合物;C.不是纯化合物; 8.微量法测定沸点时,样品的沸点为:( B ) A.内管下端出现大量气泡时的温度;B.内管中气泡停止外逸,液体刚要进入内管时的温度;C.内管下端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 9.利用折光率能否鉴定未知化合物? ( A ) A.能;B.不能;C.不一定; 10.下面哪种干燥剂不适用于干燥N,N,N’,N’-四甲基乙二胺:( CD ) A.MgSO4;B.CaH2;C.P2O5;D.CaCl2; 11.用下列溶剂萃取水溶液时,哪种有机溶剂将在下层? ( BD ) A.二氯甲烷;B.乙醚;C.乙酸乙酯;D.石油醚; 12.乙醇中含有少量水,达到分离提纯目的可采用:( C ) A.蒸馏;B.无水硫酸镁;C.P2O5;D.金属钠; 13.搅拌器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 B ) A.均相反应;B.非均相反应;C.所有反应 14.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馏出液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作用是除去:( A ) A.碳酸钠;B.乙酸;C.硫酸;D.乙醇 15.手册中常见的符号n D20,mp和bp分别代表:( B ) A.密度,熔点和沸点;B.折光率,熔点和沸点;C.密度,折光率和沸点;D.折光率,密度和沸点 1.遇到酸烧伤时,首先立即用( 大量水洗),再用3-5%的( 碳酸氢钠) 洗,然后涂烫伤膏。 2.顺-丁烯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反-丁烯二酸( 大),因为前者( 极性大)。 3.固体化合物中可熔性杂质的存在,将导致化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 增长)。 4.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彼此接近时,可以利用( 分馏),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并利用( 沸点-组成曲线or相图)来测定各馏分的组成。 5.在加热蒸馏中忘记加沸石,应先将体系( 冷却),再加入沸石;中途因故停止蒸馏后,重新加热蒸馏时要( 补加)沸石。 6.减压蒸馏装置包括蒸馏、( 减压)、( 检测) 和保护四个部分,为防止损坏抽气泵,保护部分常使用氯化钙、氢氧化钠、石蜡等干燥塔,它们的功能分别是:( 吸收水分)、( 吸收酸性气体)、和( 吸收烃类溶剂)。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

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幼儿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幼儿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纸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尝试活动——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教学总结: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从法律角度认识有害塑料和白色垃圾对人类的威胁。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 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 的确良、尼龙、腈伦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今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 课题3 在机合成材料 [过渡] 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 一、有机化合物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 [投影下表,请学生完成,可请学生直接填写,也可由生答教师填写]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光》 活动意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地成长。平时的户外活动中,经常看到有孩子在阳光下玩“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已经对光产生了兴趣。相信他们会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带领我们的孩子来一个初步的实验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和用途; 2、培养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体验动手实验、发现现象的快乐。 活动重点: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和用途; 活动难点:发现光的特性 活动准备:知识铺垫:已经了解常见的各种光;物质准备:人手一个手电筒,一面镜子;课件:光的用途的图片和有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激发兴趣 活动室里拉上窗帘:“小朋友,教室里怎么变暗了?”拉开窗帘:“教室 里怎么又变亮了呢?” 二、结合经验,进行分类 1、你知道哪些光? 2、小结:像太阳光、月光、星光、闪电光、火光、萤火虫发出的光叫“自 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荧光棒叫“人造光”。 三、观察发现,探索特性 实验(一):将活动室的窗帘拉上,让小朋友打开手电筒,观察发现手电 筒的光是怎么走路的?老师小结:这叫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将活动室的窗帘拉开,请小朋友到有阳光的地方玩镜子,观 察发现光有什么变化?老师小结:这叫光的反射性。 四、扩散思维,了解用途 1、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的光,你知道这些光都有什么用吗?比如:太阳光, 它有什么用?激光,有什么用? 2、观看课件,一一介绍光的用途。 3、小结:人们不仅发现了各种光,还用各种光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请家长跟孩子在家继续探索光,帮助孩子了解光还有哪些特性。 并用图画、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来与大家共同分 享。 活动评价:及时表扬、肯定在活动中敢于发现、大胆探索的孩子;鼓励其他孩子大胆地尝试。

有机化学教案及说明

有机化学教案及说明

第64期岗前培训《大学教学技能》作业 有机化学教案 学号:姓名: 单位:

有机化学教案

学 们的用途;苯环的结构来历? 教师讲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一些化合物的性质,再补充一些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介绍苯环结构的来源: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关于苯的结构的构想。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形式互相连接,构成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内角为120度。每个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 一、苯的结构 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仅从苯环的分子式判断,苯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苯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 二: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及其同系物一般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相对密度小于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苯和甲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烷基苯的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高。 三:芳烃的化学性质(穿插芳烃的化学反应视频演示) 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侧链的卤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四:非苯芳烃 休克尔(E.Hückel)规则:①在环状共轭多烯烃分子中,组成环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或接近同一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讲解

教案设计说明 学号:姓名: 一,教案整体结构说明 (一)课题的引入 前一讲中1,3,5-己三烯烯烃首尾相接为一个环,构成了苯环的结构,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电子的分布不一样,苯环的电子是在真个环上运动的,造成了苯环的特殊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煤、化妆品、医药中都有芳香化合物的存在,引导大家说出一些芳香化合物,并讲解这些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用途,提起大家对芳香烃的兴趣。引出我们今天的讲解内容-----芳香烃。(二)课题的过渡 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讲解芳香烃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化合物----苯。(三)课题的进展 通过课题的引入,提出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即苯的结构;芳香烃的物理性质;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休克尔规则。 第一部分知识点: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仅从苯的分子式判断,苯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关于苯的结构的构想。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形式互相连接,构成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内角为120度。每个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 然而根据苯的凯库勒结构式,苯的邻位二元取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有机化学实验题 浓硫酸 1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 ――CH2===CH 2 H2O,反应时,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 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SO2,有人设计下列实验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填标号):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A ?品红溶液 B . NaOH溶液 C ?浓硫酸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 能说明SO2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确证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应选用浓硫酸、浓硝酸在55C?60C条件下生成。 (1) 实验时选用的加热方式是() A ?酒精灯直接加热B.热水浴加热 C ?酒精喷灯加热 (2) 选择该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已知下表数据: 某学生做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岀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装置图安装好仪器后,在大试管中配制好体积比为 3 : 2的乙醇和乙酸,加热至沸腾,很久也没 有果香味液体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上表数据分析,为什么乙醇需要过量一些,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正确操作重新实验,该学生很快在小试管中收集到了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在图中圆括号表示加入适当的试剂, 编号表示适当的分离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站在第二排的张煜程小朋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胸前来回摆动,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停了下来,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做完操,我把原来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为踩影子游戏。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变大变小、日晷等经验),通过猜测、记录上午9点下午3点之问,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索太阳、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总结所以分享给大家 o(∩_∩)o 化学有机的各种实验 主要有机制备实验 1.乙烯、乙炔的制取 乙烯 乙炔 原理 32222170CH CH OH CH =CH H O 浓硫酸 O C ???→↑+ CaC 2H O HC CH +Ca(OH)222+→≡↑ 反 应 装 置 收集 方法 排水集气法 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实验注意事项 ①酒精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酒精与浓硫酸混合方法:先在容器中加入酒精,再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冷却或搅拌; ③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的液面下; ④应在混合液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 ⑤应使温度迅速升至170℃; ①因反应放热且电石易变成粉末,所以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②为了得到比较平缓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③因反应太剧烈,可用分液漏斗控制滴水速度来控制反应 净化 因酒精被碳化,碳与浓硫酸反应,乙烯中会混有CO 2、SO 2等杂质,可用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将其除去。 因电石中含有CaS ,与水反应会生成H S 2,可用硫酸铜溶液或NaOH 溶液将其除去。 2.溴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①反应原料:苯、液溴、铁粉 ②反应原理: +2 Br Fe ??→ Br +HBr ③制取装置:圆底烧瓶、长玻璃导管(锥形瓶)(如图所示) ④注意事项: a .反应原料不能用溴水。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将溴 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而并不发生溴代反应。

b .反应过程中铁粉(严格地说是溴化铁)起催化剂作用。 c .苯的溴代反应较剧烈,反应放出的热使苯和液溴汽化,使用长玻璃导管除导气外,还兼起使苯和液溴冷凝回流的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 d .长玻璃导管口应接近锥形瓶(内装少量水)液面,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产生倒吸现象。实验过程中会观察到锥形瓶面上方有白雾生成,若取锥形瓶中的溶液加入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HBr ,从而也说明了在铁粉存在下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e .反应完毕可以观察到:在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这是溶解了液溴的粗溴苯,将粗溴苯倒入稀NaOH 溶液中振荡洗涤,可除去溶解在溴苯中的液溴,得到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态纯溴苯。 3.硝基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4. ①反应原料:苯、浓硝酸、浓硫酸 ②反应原理: +2HO-NO ? ???→浓硫酸 NO 2 +2H O ③制取装置:大试管、长玻管、水浴加热装置和温度计 ④注意事项: a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起催化和脱水作用。 b . b .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时,应先将浓3HNO 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24H SO ,同时不断搅拌和冷却。

有机合成材料 优秀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二、加热塑料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展示:服装标签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 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 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 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 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有“离心力”这个概念存在,在理论上“离心力”只是一种与向心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只让孩子感受离心现象,而非离心力。 向心力是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一般来讲以地面为参考系。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如果向心力不足(绳子断了),物体就会越转越离开旋转中心甚至直接被直线甩出去,也就是离心现象。

《有机化学基础》全部教案

【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原子团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 脂肪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OH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3.按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4.按下列要求举例:(所有物质均要求写结构简式) (1)写出两种脂肪烃,一种饱和,一种不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属于芳香烃但不属于苯的同系物的物质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最简单的芳香羧酸和芳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最简单的酚和最简单的芳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 C — = —— C C H —C O H H — O O C2H 2= — =

最新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 实验大纲和讲义 中药化学及基础化学教研室 2006.05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理论课内容的补充,它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 1.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 3.配合课堂讲授,验证、巩固和扩大基本理论和知识。 4.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二、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略)详见教材 三、实验室的安全 有机化学实验所用试剂多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仪器又多是玻璃制品,此外,还要用到电器设备、煤气等,若疏忽大意,就会发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等事故。但只要实验者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事先了解实验中所用试剂和仪器的性能、用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范,就能有效地维护人身和实验室安全,使实验正常进行。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执行下列事项。 (略)详见教材 四、有机化学实验室简介 为了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室需要配备一些安全装置和实验常用的必要设备,有机实验室必备的装置大致有下列几种。 (略)详见教材 五、有机实验常用仪器及装配方法 详见教材和仪器清单,老师在实验室详细讲解并示范具体装配方法。 六、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准备一本实验预习本(也兼作记录本),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是思考,不仅仅是读!),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做好实验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加入原料的量和颜色,加热温度、固体的溶解情况、反应液颜色的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出现,产品的量、颜色、熔点或沸点、折光率等等。将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以及测得的数据认真如实地记录在记录本上(记录时要与操作一一对应),不准记录在纸片上,以免丢失。也不准事后凭记忆补写实验记录,应养成一边进行实验一边做记录的习惯。记录要简明扼要,字迹整洁。实验完毕后,将实验记录交老师审阅。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纂写实验报告的原始根据,应予以重视。 实验报告是总结实验进行的情况、分析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整理归纳实验结果的重要工作。所以必须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详见教材 实验三 无水乙醇的制备 【目的要求】 (1)掌握制备无水乙醇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回流、蒸馏的操作,了解无水操作的要求。 【反应原理】 纯净的无水乙醇沸点是78.3℃,它不能直接用蒸馏法制得。因为95.5% 的乙醇和4.5%的水可组成共沸混合物。若要得到无水乙醇,在实验室中可以采取化学方法。例如,加入氧化钙加热回流,使乙醇中的水与氧化钙作用生成不挥发的氢氧化钙来除去水分。 CaO Ca(OH) 2 用此法制得的无水乙醇,其纯度可达99%~99.5%,这是实验室制备无水乙醇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步骤】 取一500ml 干燥的圆底烧瓶,放入95%乙醇200ml ,慢慢加入50g 砸成碎块的氧化钙和约1g 氢氧化钠,装上回流装置,其上端接一氯化钙干燥管,在沸水浴上加热回流2~3小时,直至氧化钙变成糊状,停止加热,稍冷后取下回流冷凝管,改成蒸馏装置。蒸去前馏分(约5ml )后,用干燥的吸滤瓶或蒸馏瓶作接收器,其支管接一氯化钙干燥管,使与大气相通。用水浴加热,蒸馏至几乎无液滴流出为止。称量无水乙醇的重量或量其体积,计算回收率。 制得的无水乙醇可用干燥的高锰酸钾进行质量检查。方法为:取一干燥小试管,加入干燥的高锰酸钾一粒,加入1ml 无水乙醇,迅速振摇,应不呈现紫红色,方合格。 无水乙醇的沸点为78.5℃,密度,密度0.7893,折光率n20D 1.3611。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所用仪器,均需彻底干燥。 (2)由于无水乙醇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故操作过程中和存放时必须防止水分侵入。冷凝管顶端及接收器上的氯化钙干燥管就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反应瓶中。干燥管的装法:在球端铺以少量棉花,在球部以及直管部分分别加入粒状氯化钙,顶端用棉花塞住。 (3)回流时沸腾不宜过分猛烈,以防液体进入冷凝器的上部,如果遇到上述现象,可适当调节温度(如将液面提到热水面上一些,或缓缓加热),始终保持冷凝器中有些连续液滴即可。 (4)一般用干燥剂干燥有机溶剂时,在蒸馏前应先过滤除去。但氧化钙与乙醇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加热时不分解,故可留在瓶中一起蒸馏。 (5)所用乙醇的水分不能超过0.5%,否则反应相当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