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 学习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7
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第一部分毒理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以发展为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毒物:指较低的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3、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4、二巯基丙醇(BAL)可用于治疗砷化物中毒,硝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解磷定(2—PAM)可用于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5、安全系数(SF):6、毒理学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7、根据化学物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某些生物学活性,即SAR,则可初步预测其潜在的危害性或致癌性。
8、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生命科学史上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9、系统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整体研究生物系统(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的一门学科。
10、系统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应激因子对生物系统的干扰作用,检测分子表达和毒理学参数的变化,反复整合各种数据和资料以描述生物体更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性:指化学物引起毒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毒效应:指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二者是有区别的: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2、中毒:生物体收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注射器等。
特点:各种更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集体稳态能力下降,对环境中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等。
3、任何一种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
化学物的毒效应总是与一定的剂量联系在一起的的。
剂量是决定化学物毒性的根本指标4、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生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导第一篇: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导<<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导毒理学基础是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既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虽然每个领域都有其明显的特征,但三者互为关联。
它是预防医学、环境医学、临床营养、妇幼卫生等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本技能和研究手段。
根据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意义,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预防为主的观点,使学生深入理解外来化合物、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为以后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运用毒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
力求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复习要求同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一致,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
掌握、熟悉的内容属必考范围,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比重较小。
第一章绪论1、掌握毒理学的概念:毒理学、卫生毒理学。
2、了解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史以及毒理学展望。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掌握:外源化合物、毒物、毒性、毒性作用、危险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致死剂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观察到损害效应的最低剂量、未观察到损害效应的剂量、阈剂量)、毒作用带、剂量、效应、反应、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形式及其转换;损害作用的特点。
2、熟悉: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及研究方法;毒性作用分类;选择毒性和靶器官,生物学标志;非损害作用的特点和正常值的概念。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1、掌握:生物转运的基本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的特点;影响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主要因素;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的概念、反映类型、参与的代谢酶的种类,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一外源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
3.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化学物的剂量越大, 所引起的量反应强度应该越大, 或出现的质反应发生率应该越高。
这俩关系被视为受试物与机体损伤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重要证据。
4.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
(1)直线(2)抛物线(3)S形对称非对称(4)U形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的比较曲线量反应质反应应用个体群体基础毒理与分子生物作用统计学理论中段斜率机制相似的斜率相等易感性分布斜率位置个体易感群体性中位易感性(5)低剂量兴奋效应一些有毒物质, 在高剂量时产生有害效应, 而在低剂量时却具有某些兴奋效应, 一些非营养性的有毒物质, 在高剂量时产生有害效应, 而在低剂量时却具有某些兴奋效应, 也会使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呈U形、倒U形、J形等。
(二)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的意义①确认该效应是化学物的毒性反应②剂量-反应的信息可确定平均(中位数)反应③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提示危害程度和有效剂量范围④剂量-反应曲线左侧的形状可能表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极易感的亚人群。
⑤以特定的终点反应的平均值和范围可对不同化学物进行定量比较, 特别是如果在类似条件下收集的信息。
⑥从剂量-反应数据可能得到未观察到效应水平(NOEL)或未观察到有害效应水平(NOAEL), 也可得到基准剂量。
这些参数可用于安全性评价和危险评定。
【例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卫生毒理学研究任务A.对外源化学物进行毒理学评价和危险评定B.研究机体中毒机制C.保护高危险人群D.为制定有关安全限值提供科学依据E.研究预防和治疗化学物中毒的措施[答疑编号700846010201]【正确答案】C【例题】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引起损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是A.毒效应谱B.毒素C.毒物D.毒性E.中毒[答疑编号700846010202]【正确答案】D【例题】毒效应谱包括A.负荷增加B.亚临床变化C.死亡D.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E.以上都是[答疑编号700846010203]【正确答案】E【例题】以下关于靶器官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B.毒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靶的浓度C.甲基汞的靶器官是脑组织D.靶器官中毒物的浓度一定最高E.骨骼不是铅的靶器官[答疑编号700846010204]【正确答案】D【例题】以下不是毒理学研究方法的是A.数理统计法B.整体实验法C.体外实验法D.人体观察法E.流行病学研究[答疑编号700846010205]【正确答案】A【例题】气溶胶包括A.气体、蒸汽、烟B.蒸汽、烟、雾C.雾、烟、尘D.气体、雾、尘E.雾、烟、蒸汽[答疑编号700846010206]【正确答案】C【例题】吸收入血的外源化学物的量为A.暴露剂量B.潜在剂量C.应用剂量D.内剂量E.靶剂量[答疑编号700846010207]【正确答案】D【例题】关于剂量-反应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确认化学物毒性B.可确定平均反应, 给出易感性范围C.对不同化学物进行定量比较D.确定基准剂量, 为危险度评价收集资料E.确定何种暴露途径危害更显著[答疑编号700846010208]【正确答案】E四、时间-反应关系在毒理学中, 时间-反应关系涉及多个方面, 如在某一固定剂量时, 毒效应发生的时间过程, 或对于相同的效应,时间与剂量的关系。
毒理学基础笔记与考试指南电子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毒理学基础笔记与考试指南电子版一、毒理学基础概念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及其机制的科学。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毒理学辅导资料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说明剂量一效应(反响)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下面是为大家搜索了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急性毒性是指机体因一次或在24小时内屡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而产生的毒效应及死亡。
“一次”接触在经口、经静脉途径染毒时,是指将受试物瞬间给予实验动物。
而当经皮肤与呼吸道染毒时,那么是指在一个规定期间内使实验动物持续接触外源化学物。
24小时内分屡次给予,<3次。
(二)急性毒性试验目的与常用参数1.试验目的(1)获得急性毒性参数(LD50最重要),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2)观察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死亡情况,说明剂量-反响关系和毒效应的特征,估计对人危害性。
(3)为亚慢性、慢性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4)为急性中毒治疗和中毒机制提供线索。
2.常用参数①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对受试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主要依据;②绝对致死剂量(LD100)、最小致死剂量(LD01)、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原那么:反响与人近似;操作方便;易于饲养;易于获得。
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
啮齿类动物多项选择择大鼠。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使用刚成年的动物: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狗10~15kg。
体重变异范围不得超过平均体重的20%。
要求每组10只,雌雄各半。
检疫适应期一般为5~7天。
2.染毒途径的选择一般根据实验目的、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人类接触该物质的实际途径和方式选择染毒途径。
灌胃针或导管染毒。
灌胃体积应一致,以ml/kg体重或ml/g 计。
具体为:小鼠0.2~1.Oml/只,大鼠<5ml/只,家兔和狗<5ml/kg体重。
卫生毒理学讲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a. 了解卫生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b. 掌握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 熟悉卫生毒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培养学生对卫生毒理学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保健意识;c. 培养学生对环境卫生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a. 卫生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b. 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 卫生毒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a. 卫生毒理学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b. 卫生毒理学在环境保护和健康保健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和毒理学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卫生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5分钟)。
a. 介绍卫生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b. 介绍卫生毒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毒物的种类、毒物的吸入途径、毒物的作用机制等。
3. 探讨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0分钟)。
a. 介绍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毒性学、毒物代谢学等;b. 介绍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动物试验、细胞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等。
4. 分组讨论卫生毒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5分钟)。
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卫生毒理学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b.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a.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卫生毒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b.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存在的卫生毒理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a.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b. 展望卫生毒理学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卫生毒理学的应用。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毒理学知识点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毒理学知识点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的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毒理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一、生物转运的机制(一)生物转运的概念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是外源化学物通过一系列生物膜的过程。
是处置的环节之一(处置包含生物转运——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代谢两个环节)。
(二)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三种。
1.简单扩散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指外源化学物从浓度高侧直接穿过生物膜向浓度低侧进行的扩散性转运,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
不耗能,无载体。
扩散速率浓度梯度正比,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1)脂溶性:可用脂/水分配系数表示。
该系数越大,越易溶于脂肪,转运的速率越快。
(2)解离状态:非解离态的极性弱,脂溶性好,容易跨膜扩散。
弱有机酸、有机碱解离态或非解离态的比例,取决于其本身的解离常数pKa和体液的pH。
2.滤过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溶性孔道的过程。
借助于流体静压和渗透压使水通过膜上的微孔,化学物随之转运。
只能通过分子量小于100、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水、乙醇、尿素、乳酸等水溶性小分子和O2、CO2等气体分子。
3.易化扩散又称载体扩散,系指利用载体由高浓度侧经生物膜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不需消耗能量。
(三)主动转运指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膜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
具有下列特点:①需载体;②耗能;③特异选择性,只有具备一定结构的物质才能被转运;④载体可饱和;⑤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又合称为载体中介转运。
(四)膜动转运膜表面张力改变,流动性、变形运动,引起外包或内凹1.胞吞入胞作用:①吞噬作用;②胞饮作用;2.胞吐出胞作用。
二、吸收、分布和排泄(一)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1.吸收的概念是指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如皮肤、消化道粘膜和肺泡)的生物膜转运至血液循环的过程。
2001级预防医学本科《卫生毒理学》教学大纲卫生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和检测专业必修课之一,为考试课程。
通过以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和学生自学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或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扩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一、本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了解卫生毒理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和单位。
2.掌握或熟悉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有关基本理论与常用方法,了解有关化学物管理的基本知识。
3.熟悉或了解化学物的生物转运、生物转化、毒作用方式与机理,以及毒作用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卫生毒理学的研究目的、内容和任务。
卫生毒理学研究方法。
外来化合物、毒物。
生物学效应与生物学反应。
它们在概念和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或反应)曲线关系的几种形式。
与毒性有关的几个概念:危险性、危害性、安全性。
专业英语名词:毒理学toxicology, 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 毒物toxicant, poison 毒性toxicity 危险性risk 危害性hazard 安全性safety 效应effect 量效应graded effect 质效应qualitative 反应response第二章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膜孔道滤过作用)和特殊转运(简单扩散和膜孔道滤过作用)和特殊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和其他)。
外来化合物溶解度与脂、水分配系数。
外来化合物的吸收: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和其他途径的吸收。
外来化合物的分布、蓄积与贮存,贮存库生物学作用的两种性外来化合物的排泄专业英语名词:生物转运biotransport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蓄积accumulation 贮存storage 排泄excretion第三章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I相反应即降解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作用),П相反应即结合反应(主要包括葡萄糖醛酸结合和谷胱甘肽结合作用等)。
1、最常用的急性毒性参数是:半数致死量(LD50)。
2、由慢性阈浓度到急性阈浓度之间的距离:慢性毒作用带。
3、一次染毒所得的阈浓度:急性阈浓度。
4、多聚甲醛为白色固体,含甲醛91%~99%。
5、无阈值化合物是指遗传毒性致癌物。
6、使个别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最低致死剂量(MLD)。
7、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命过程的延长,
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的作用为:生物蓄积。
8、某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为10天,每天经口服养小鼠,经测定
小鼠每天摄入量为1mg,连续喂养100天,则动物体内该污染物的最大蓄积量为14.4mg。
9、毒作用机制研究需要:毒理学知识。
10、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摄入量、生物半
衰期、作用时间。
11、毒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
12、毒伞毒素作用较鬼笔毒素迟缓,毒性也比鬼笔毒素小。
(错)。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卫生毒理学课程编码:1002527020课程类别:专业课所属学科:预防医学实验总学时:28学时一、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吉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卫生毒理学》课程,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进行简单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又要掌握实验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操作。
同时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方法,如:大、小鼠的性别判定,捉拿,固定,灌胃等毒理学常用技术。
2.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结果判定。
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D50。
3.掌握Ames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4.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标本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微核标本分析技术,能对畸变类型进行判定。
5.掌握精子标本制备及畸变类型分析技术6.掌握皮肤刺激实验操作技术及判定标准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课学时数为28学时,占总学时的48%。
教学文件:《卫生毒理学》第三版课后实验指导。
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
指导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法,对实验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强调,并明确注意事项,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由学生自行完成,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
试验课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操作及出勤情况,经综合评定后给出。
对缺实验课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六、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学时适用专业预防医学1 实验动物一般操作技术 4必修2 急性毒性实验 4 必修3 鼠伤寒沙门菌恢复突变实验4 必修4 精子畸形 4 必修5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标本制备 4 必修6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4 必修7 皮肤刺激实验 4 必修《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项目表1.课程名称:卫生毒理学实验课2.课程编码:10025270203.实验课开课学期:全年4.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5.实验依据:统编教材,自编教材6.成绩考核: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
二、填空题2;焦虑、抑郁、恐怖、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纵向测量、横向测量、重量测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早熟型、晚熟型、一般型。
三、名词解释赶上生长:也叫追赶性生长。
儿童总是沿着一定的轨道生长,(患病)儿童在克服阻碍其生长的因素后会出现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叫做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或追赶性生长。
气质:是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在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疲劳:因脑力工作时间或/和时间超负荷,导致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度,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现象。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多动症,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学习困难为特征的综合征。
四、简答题1、①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②各内脏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臻成熟;③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④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增快并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能力;⑤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男女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别更为明显;⑥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2、功能性改变,过近距离读写习惯、学习时间过长、光照不良等因素,可使眼常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形成近视。
此时为调节紧张性近视,属功能性改变。
器质性改变,调节紧张性近视未及时缓解,可引起眼球充血、眼压增高,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属器质性改变。
3、以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目标是保障正常生长发育,体重适度增长,增进身心健康;建立以学校为基础,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防控模式;采取饮食调整、身体活动指导、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等综合防控措施。
4、(1)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期望,甚至违背法律、法规;(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具有一定的聚集性;(4)多通过后天生活中模仿和学习习得;(5)可以预防和控制。
第一单元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毒理学的职能主要有二:①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性质;②评价有害作用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发生的机会。
目的:为制订防止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一)概念1•外源化学物、毒物和毒性(1)外源化学物、毒物外源化学物是存在于人类的环境中,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并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外源化学物、化学物和外源化学毒物在此具有相同的含义。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
Paracelsus说:化学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
毒性还与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途径和频率有关。
按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毒成分与添加剂、农用化学物、嗜好品与日用化学品、天然毒素、医用药物、军事战剂、放射性核素等。
(3)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中毒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2•有害作用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又称为毒效应或损害作用,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损害作用具有下列特点:(1)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2)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或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3)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
(4)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二)研究方法1. 体内试验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
实验多采用哺乳动物,常用8种:大鼠、小鼠、家兔、豚鼠、仓鼠、狗、雪貂(白鼬)和猴等。
其结果原则上可外推到人。
卫生毒理学――第一章绪论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定义毒理学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但近年来,随着客观的需要,毒理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各种有害因素如放射性、微波等物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不只限于化学物质。
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包括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的基础和总称。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外来化合物并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也不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机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毒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采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
就药品和食品添加剂而言,这些信息可能仅限于对人类的影响。
然而,工业毒理学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工业化学物对人类的危险度,而且要研究这些化学物对鱼、鸟等动植物及其他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的潜在影响。
另外,描述毒理学研究还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通过形成假设为发展机制毒理学作出贡献。
机制毒理学研究重点是化学物对生物体产生毒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机制研究结果在应用毒理学的许多领域非常重要。
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南一、前言卫生毒理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阐明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对机体损害作用的一般规律、作用机理及评价和管理损害作用的方法。
卫生毒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各章学习目的和要求及知识点学习要求以每章为单位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为掌握内容,要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为熟悉内容,要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
﹡为了解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或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
第一章绪论(一)目的:掌握毒理学有关概念、任务、目的;熟悉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和卫生毒理学主要研究方法;了解毒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发展趋势。
(二)要求:﹡﹡﹡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目的。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和意义,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毒理学简史,毒理学发展趋势。
(三)知识点:毒理学;现代毒理学;毒理学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毒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学科萌芽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展望:系统毒理学、计算毒理学、表观遗传毒理学、毒理学替代法、转化毒理学;毒理学研究中3Rs原则:优化(refinement)、减少(reduction)和替代(replacement)。
第二章基本概念(一)目的: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熟悉毒性评价指标。
(二)要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的基本概念,选择毒性及其毒理学意义,生物学标志及其分类、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及曲线、毒性常用指标。
﹡﹡安全限值。
(三)知识点:毒物;毒性;中毒;毒效应(毒作用);毒效应谱;剂量;包括暴露剂量、内剂量和靶器官剂量;选择性毒性;选择毒性的毒理学意义;靶器官;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及其曲线;生物标志:分为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和易感生物标志;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水平;阈值;急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安全限值。
第三章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来踪去路;熟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主要转化过程;了解毒物动力学过程及评价。
(二)要求:﹡﹡﹡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生物转化及意义。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过程,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毒物动力学过程及评价。
(三)知识点:生物转运:包括吸收、分布与排泄;生物转化:包括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II相反应(结合反应);生物膜;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吸收:主要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吸收途径;肝脏首过作用;血/气分配系数;分布;蓄积;贮存的双重毒理学意义: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又是慢性中毒发生的条件;排泄:主要包括经肾脏随尿液排出、经肝脏随同胆汁从粪便排出、经呼吸道随同呼出气体排出、其它(汗、唾液、泪水和乳汁等分泌物);生物半减期(t1/2);代谢解毒;代谢活化。
第四章毒性机制(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增毒现象;熟悉外源化学物主要毒性机制。
(二)要求:﹡﹡﹡外源化学物增毒现象。
﹡﹡终毒物如亲电物、自由基、亲核物的形成及解毒过程,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细胞调节和维持功能障碍。
(三)知识点:终毒物;亲电子剂;自由基;解毒;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类型:非共价结合、共价结合、去氢作用、电子转移和酶促反应;非共价结合;共价结合;细胞应激:主要包括热应激、缺氧应激、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遗传毒性应激等;细胞稳态。
第五章毒作用影响因素(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要求:﹡﹡﹡影响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及类型。
﹡﹡影响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知识点:化学物因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不纯物);机体因素(物种、个体间遗传学差异和个体因素对毒性易感性的影响);暴露因素(暴露剂量与内剂量、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暴露频率、溶剂和助溶剂);环境因素(气温、气湿、气压);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脂/水分配系数;分散度与活性关系;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联合作用:分为交互作用和非交互作用,包括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
第六章一般毒性作用(一)目的:掌握一般毒性作用的概念、试验目的;熟悉一般毒性试验方法要点;了解蓄积作用研究方法。
(二)要求:﹡﹡﹡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的概念、试验目的和蓄积毒性概念。
﹡﹡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和注意事项。
﹡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
(三)知识点: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目的;动物分组原则:均衡性和随机;动物实验“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蓄积作用:包括物质蓄积和功能(机能)蓄积;蓄积毒性试验目的;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目的;实验动物分级:分为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慢性毒性试验目的。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熟悉致突变作用评价方法;了解致突变作用的遗传学基础。
(二)要求:﹡﹡﹡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概念、类型、机制及后果,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观察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常用方法及评价。
﹡致突变作用的遗传学基础。
(三)知识点:突变;自发突变;诱发突变;遗传毒理学;致突变作用;致突变物;遗传毒物;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分为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基因突变:分为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碱基置换:分为转换和颠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结构异常(畸变);突变的后果;DNA损伤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BER)、总基因组修复(GGR)、转录偶联修复(TCR)、双链断裂修复(MMR)、交联修复;DNA损伤修复的一般特点;致突变试验目的;Ames 试验;微核;致突变试验与致癌试验的关系。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及其机制;熟悉致癌作用评价方法。
(二)要求:﹡﹡﹡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概念和机制,化学致癌物类型。
﹡﹡观察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的常用方法及评价。
(三)知识点:化学致癌物;化学致癌作用;化学致癌三个阶段:引发阶段、促长阶段和进展阶段;化学致癌机制主要学说:体细胞突变(遗传损伤)致癌学说和非突变致癌学说;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非突变致癌学说:主要包括表观遗传变异、细胞异常增生、免疫抑制、内分泌系统失衡、过氧化酶体增殖剂(POP)激活受体;表观遗传变异;化学致癌的重要分子事件:主要包括体细胞基因突变、基因异常表达、端粒调控异常、细胞周期紊乱和干扰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化学致癌物分类;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剂;评价化学致癌物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的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熟悉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评价方法。
(二)要求:﹡﹡﹡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基本概念、发育毒性终点、各阶段作用特点、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关系、剂量-反应模式、致畸作用机制。
﹡﹡观察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常用方法及评价。
(三)知识点:发育毒理学;畸形;致畸作用;致畸物;影响致畸作用的主要因素;变异;胚胎毒性;发育毒性;母体毒性;母体毒性与胚胎毒性的关系;致畸作用主要机制;三阶段一代繁殖试验:包括I阶段(生育力与生殖功能试验):雌雄性交配前-受孕-雌性受精-雌性着床期间染毒,研究对成年雌雄性生殖功能、配子的发生及成熟、交配行为、受精、着床前的发育和着床的影响;II阶段(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的评定):从着床到硬颚闭合期间染毒,研究对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发育、器官形成期的发育毒性;III阶段(围生期及出生后发育情况试验):从着床到幼仔断乳期间对孕母(及乳母)染毒,研究包括从着床到子代性成熟的母体生殖毒性和子代的发育毒性。
第十章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一)目的:掌握管理毒理学中危险度评价内容和应用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二)要求:﹡﹡﹡管理毒理学及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组成、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及基本内容、安全性评价注意事项。
(三)知识点:管理毒理学;危险度评价程序步骤:包括危害性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危险度;安全性;可接受危险度;实际安全剂量;危险度评定的内容;危险度评价目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目的;参考剂量;安全系数;基准剂量;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四个阶段;人群接触资料。
三、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中国毒理学会编著.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10-2011). 第1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2.彭双清, 郝卫东, 伍一军. 毒理学替代法. 第1版.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3.王心如, 周宗灿. 毒理学基础.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周宗灿. 毒理学教程. 第3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5.夏世钧, 吴中亮. 分子毒理学基础. 第1版.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Casciano DA, Sahu SC. Handbook of Systems Toxicology. John Wiley & SonsLtd., West Sussex, United Kingdom, 20117.Klaassen CD, Watkins III JB. Casarett & Doull’s Essentials of Toxicology, 2nd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108.Ballantyne B, Marrs TC, Syversen T. General and Applied Toxicology. 3rd ed.,John Wiley & Sons, lnc., 20099.Duffus JH, Templeton DM, Nordberg M. Concepts in Toxicology. Royal Societyof Chemistry, 200910.Hayes AW.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oxicology. 5th ed., Boca Raton: CRCPress, 200811.Klaassen CD. Casarett & Doull’s Toxicology-The Basic Science of Poisons. 7th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812.Hodgson A. A Textbook of Modern Toxicology. 3rd ed., John Wiley & Sons, Inc.,New Jersey, 2004.四、托展资源网络1.毒物ACToR数据库:/actor/faces/ACToRHome.jsp2. 不良反应AERS数据库:/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Surveillan ce/AdverseDrugEffects/default.htm3. 美国NIH / NIEHS化学物在生物系统效应CEBS数据库:/cebs-browser/cebsHome.do;jsessionid=E604E0061D6B1 56B29F9525 F1B86BEA84.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测试指南:/ehs/test/testlist.htm5.国际协调会议ICH:/ic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