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和处理以及水肿分级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3
了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急性处理方法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心脏的功能和整体健康。
这种病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了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急性处理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一、心力衰竭的症状心力衰竭的症状可以分为两类——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症状主要涉及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喘息等。
患者可能感觉气短,行走时容易感到疲劳。
这是因为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体内液体在肺部积聚,导致呼吸困难。
右心衰竭的主要症状涉及到体液积聚,患者腹部可能出现水肿,腿部可能出现肿胀。
由于血液无法顺利回流到心脏,患者可能感到疲劳和没有精神。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心力衰竭的急性处理方法在出现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缓解症状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1. 静坐休息: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休息。
这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缓解症状。
2. 坚持服用药物:对于已经被诊断出心力衰竭的患者,定期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非常重要。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病情。
在急性发作时,患者应根据医嘱继续服用药物。
3. 氧疗:如果症状严重,患者可以尝试氧疗来提供额外的氧气。
这可以增加血氧含量,减少呼吸困难。
4. 维持平静情绪:心力衰竭病发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慌和焦虑,这可能会加重症状。
因此,保持冷静和镇定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深呼吸和其他放松技巧来缓解精神压力。
5. 寻求医疗帮助:在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寻求紧急的医疗帮助至关重要。
只有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提供相应的治疗。
及早就诊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总结: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病症复杂多样。
了解其症状对于我们认识疾病、早期发现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
在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静坐休息、坚持服药、氧疗、维持平静情绪和寻求医疗帮助是急性处理的关键步骤。
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包括:
1.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到气短,需采取深呼吸以获取足够的氧气。
2.咳嗽:咳嗽可能是由于喉咙或肺部水肿引起的。
3.浮肿:通常出现在双腿、脚踝和腹部。
这是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引起液体在身体组织中积聚。
4.疲倦和虚弱: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导致患者感到疲倦和虚弱。
5.胸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不适或疼痛,可能是由于心脏缺血引起的。
6.心率不规律:心律不齐或快速的心跳,可能是由于心脏负荷加重引起的。
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包括:
1.给氧:给予患者吸氧,以提供足够的氧气。
2.卧床休息: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3.利尿剂:利用利尿剂来减少体内水分量,减轻水肿和液体积聚。
4.镇静剂:使用镇静剂来减轻焦虑和不适感。
5.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来减轻心脏负荷。
6.心脏庇护性药物:使用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来保护心脏。
7.紧急外科手术: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紧急外科手术来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
请注意,临床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并在监护下进行。
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建议,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内科学》第七版—急性左心衰一、临床表现:增添了胸部X线的表现——早期间质水肿时,上肺静脉充盈、肺门血管影模糊,小叶间隔增厚;肺水肿时表现为蝶形肺门;严重肺水肿,为弥漫性大片阴影。
同时把Killp分级引入到AHF中;——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做到心里有数,向家属交代的一个依据,目前的医疗环境就是这样,病人与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不可忽视!二、治疗方面:1,关于吸氧:去掉了“使用抗泡沫剂、酒精”,增加了“双水平气道正压给养(BiPAP)”方式;——体现了对AHF治疗给养的重要性。
我们心内科医生可能都是习惯一上来强心利尿扩血管加吗啡,然后看患者的反应,确实很大一部分心衰的病人就可以得到缓解的(这部分病人可能是轻度心衰),但是另外一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方法缓解不明显,我们见过严重心衰发作病人时喘气的样子,完全是用尽最大的力气来挣扎,本身这个时候呼吸肌肉的做功相当于一直百赛跑冲刺一样(有统计此时呼吸做功占全身做功的80%以上),而心肌缺氧又反过来影响其收缩做功,此时我们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一则可能杯水车薪,2.是起效未必能立竿见影,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能气道立杆见影的作用:1.替代呼吸肌做功,那么有效的机械通气配合适当的镇静可以使心脏负担下降至原来的20%(个别情况的经验估计)。
2.呼气末正压可以减少静脉回流,同事减少心室跨壁压减少心脏负担,在有效减轻心脏负担的情况下再给予强心治疗必能事半功倍。
已经有meta分析表明,在伴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心衰发作的病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以降低病死率。
2,吗啡的使用:由原来“5~10mg静脉缓注”改为“3~5mg静脉注射”;——抢救急性左心衰时,正确及时地应用吗啡能起到神奇的、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应用吗啡也有一定的风险,我的理解:1、2005年的ESC急性左心衰指南中强调:“因严重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吗啡治疗,尤其是对那些伴有焦虑和呼吸困难者。
IIb类推荐,证据水平B级。
吗啡可引起静脉舒张和缓和的动脉扩张并降低心率。
《内科学》第七版—急性左心衰一、临床表现:增添了胸部X线的表现——早期间质水肿时,上肺静脉充盈、肺门血管影模糊,小叶间隔增厚;肺水肿时表现为蝶形肺门;严重肺水肿,为弥漫性大片阴影。
同时把Killp分级引入到AHF中;——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做到心里有数,向家属交代的一个依据,目前的医疗环境就是这样,病人与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不可忽视!二、治疗方面:1,关于吸氧:去掉了“使用抗泡沫剂、酒精”,增加了“双水平气道正压给养(BiPAP)”方式;——体现了对AHF治疗给养的重要性。
我们心内科医生可能都是习惯一上来强心利尿扩血管加吗啡,然后看患者的反应,确实很大一部分心衰的病人就可以得到缓解的(这部分病人可能是轻度心衰),但是另外一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方法缓解不明显,我们见过严重心衰发作病人时喘气的样子,完全是用尽最大的力气来挣扎,本身这个时候呼吸肌肉的做功相当于一直百赛跑冲刺一样(有统计此时呼吸做功占全身做功的80%以上),而心肌缺氧又反过来影响其收缩做功,此时我们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一则可能杯水车薪,2.是起效未必能立竿见影,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能气道立杆见影的作用:1.替代呼吸肌做功,那么有效的机械通气配合适当的镇静可以使心脏负担下降至原来的20%(个别情况的经验估计)。
2.呼气末正压可以减少静脉回流,同事减少心室跨壁压减少心脏负担,在有效减轻心脏负担的情况下再给予强心治疗必能事半功倍。
已经有meta分析表明,在伴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心衰发作的病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以降低病死率。
2,吗啡的使用:由原来“5~10mg静脉缓注”改为“3~5mg静脉注射”;——抢救急性左心衰时,正确及时地应用吗啡能起到神奇的、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应用吗啡也有一定的风险,我的理解:1、2005年的ESC急性左心衰指南中强调:“因严重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吗啡治疗,尤其是对那些伴有焦虑和呼吸困难者。
IIb类推荐,证据水平B级。
吗啡可引起静脉舒张和缓和的动脉扩张并降低心率。
1. 定义:(1)心力衰竭: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出现肺循坏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2)急性心力衰竭: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2.分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右心衰两大类。
急性左心衰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紫绀,尿少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收缩压降至80mmhg,心率快),心脏骤停(室颤,心室停搏,电-机械分离)。
急性右心衰较少见,多因右室梗死大块肺梗死所致。
3.病因及病理机制4.临床特点:(1)症状: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强迫坐位,面色苍白,发绀,烦躁大汗,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重者脑缺氧而神志模糊。
(2)体征:肺部听诊---双肺布满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心脏听诊---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率快,同时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5.辅助检查(1)X线左心衰左室或左房增大,尤以左室增大为主。
(2)心脏彩超闭X线更准确地反映各心腔大小及瓣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3) 血流动力学如测中心静脉压等(4)血气(5)MBI6.药物治疗以下药物为比较常用用得及时可以帮助病人。
7.处理要点发现病人出现急性左心衰症状时至少有一名护士给病人进行(1) 心电监护遥测心电或床边心电监护(可以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养饱和度。
)在我们科室除颤仪必须给病人接上病情变化室颤可以除颤,第一时间抢救。
(2) 建立静脉通道至少2条并保持通畅用空盐水维管,以便随时配合医生用药。
(3) 抽血如血常规、凝血四项、血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立即送标本。
(5)维持气道通畅(准备气管插管)(6)记录每小时尿量(7)病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 深度;观察咳嗽情况.痰的颜色和量,肺内啰音的变化;心率. 心律心音有无异常;病人皮肤的颜色及意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