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一.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 什么是人工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完全参照了正常人膝关节的解剖形状,是一种仿生设计制品。

模仿人体膝关节的结构及活动方式,人工膝关节由四个部件组成:股骨部分、胫骨部分、髌骨部分以及聚乙烯衬垫。

表面人工膝关节

股骨和胫骨部分主要是用坚强耐磨的钴铬钼合金铸造后经复杂的工艺进一步加工而成,胫骨和髌骨衬垫是由超高分子聚乙烯用高精密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成。

股骨部分和衬垫的关节接触面非常光滑,均可达到镜面效果,这样是为了模仿正常人关节内光滑的软骨面,使关节在活动时灵活自如。

表面人工膝关节安装在关节表面模拟正常人的关节

四个部分安装好后就组成了一副完成的人工膝关节,有时髌骨部分可以不用置换而利用病人自身破坏较轻的髌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工膝关节,如单髁和铰链膝等,都是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而加以选择。

2. 适用病人是谁

人工膝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因为各种疾病造成膝关节严重破坏的病人。这种病人都伴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包括坐位站起时、行走时、上下楼梯时或夜间休息时不易忍受的疼痛,需要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才能缓解一部分疼痛以维持一定的日常生活,长期

用止痛药物治疗不仅对控制膝关节病变的帮助不大,反而常造成胃肠道的并发症,如胃痛,甚至胃溃疡、胃出血等。

有些病人除了疼痛,膝关节还常有被卡住的现象,甚至有些病变严重的病人出现膝关节的变形乃至严重畸形,有些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内感染晚期等均可使膝关节完全畸形僵直。

膝关节病变晚期变性致严重畸形伴疼痛和行走困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一.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 什么是人工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完全参照了正常人膝关节的解剖形状,是一种仿生设计制品。 模仿人体膝关节的结构及活动方式,人工膝关节由四个部件组成:股骨部分、胫骨部分、髌骨部分以及聚乙烯衬垫。 表面人工膝关节 股骨和胫骨部分主要是用坚强耐磨的钴铬钼合金铸造后经复杂的工艺进一步加工而成,胫骨和髌骨衬垫是由超高分子聚乙烯用高精密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成。 股骨部分和衬垫的关节接触面非常光滑,均可达到镜面效果,这样是为了模仿正常人关节内光滑的软骨面,使关节在活动时灵活自如。 表面人工膝关节安装在关节表面模拟正常人的关节 四个部分安装好后就组成了一副完成的人工膝关节,有时髌骨部分可以不用置换而利用病人自身破坏较轻的髌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工膝关节,如单髁和铰链膝等,都是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而加以选择。 2. 适用病人是谁 人工膝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因为各种疾病造成膝关节严重破坏的病人。这种病人都伴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包括坐位站起时、行走时、上下楼梯时或夜间休息时不易忍受的疼痛,需要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才能缓解一部分疼痛以维持一定的日常生活,长期用止痛药物治疗不仅对控制膝关节病变的帮助不大,反而常造成胃肠道的并发症,如胃痛,甚至胃溃疡、胃出血等。 有些病人除了疼痛,膝关节还常有被卡住的现象,甚至有些病变严重的病人出现膝关节的变形乃至严重畸形,有些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内感染晚期等均可使膝关节完全畸形僵直。 膝关节病变晚期变性致严重畸形伴疼痛和行走困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发表时间:2016-01-11T14:31:37.1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作者:林润华[导读]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林润华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湖北孝感 432900) 【摘要】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分别采取术前指导、术后当天至3个月指导康复训练。结果:7例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疼痛消失;2例膝关节活动时轻度疼痛,关节活动基本正常;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康复训练,可获得手术预期的疗效。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379-02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其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自2012年以来,我科收治了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10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耐心细致、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4月至今,本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9-76岁,平均65岁;退行性关节炎8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左膝关节4例,右膝关节6例;住院时间平均为17天。假体均采用德国LINK公司提供的人工全膝关节假体。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因为长期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优点以及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在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时,尽可能耐心,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用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对胃纳差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机体抵抗能力提高。同时告知患者戒烟,指导患者适当做一些深呼吸,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咳嗽的作用,从而使患者在术中、术后能够很好的配合,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抗生素。 2.1.3术前康复指导 (1)体位指导,告诉患者正确的体位可有效避免术后假体脱位,让患者避免侧卧,正确体位包括:平卧位以及半卧位、将三角形海绵垫放于两腿之间、患髋屈曲<45°、患肢外展30°以及保持中立等,同时患者应卧于带有拉手的病床方便日常锻炼,具体锻炼方式:指导患者将双手吊入拉环,之后让整个身体抬高,使臀部离开床面,之后停顿6~10s左右放下。(2)训练床上排便当患者在使用便盆时,应将臀部抬高并确保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3)指导下肢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训练,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4)指导正确使用助行器。将助行架置于患者前约一步距离,患肢先行健肢跟上并重复以上步骤。2.2 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嘱患者禁食禁饮6h,并给予常规吸氧以及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严密的观察。固定引流管、导尿管并保持通畅,同时将患肢抬高,其高度应高于心脏15°左右,并将膝关节屈曲至15°,对患者切口引流液的形状、量以及颜色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引流血液搞到400ml以上则立即告诉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对患者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进行观察,即: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以及温度,若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出现消失以及减弱的情况则立即告知给医生。检查伤口包扎松紧度,过松可引起关节腔内积血,过紧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2.2.2术后康复在患侧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30~45°,指导患者家属做患肢自足背至大腿的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10分钟,每2小时一次,进行踝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以后每天减少屈曲角度10~15°,2~3天后置入伸直位放置,注意防止腓总神经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同时减少原来屈曲的软组织牵拉引起的疼痛,对于术前屈曲大于6°的患者,术后5天即开始进行膝关节伸直功能锻炼,降低膝关节屈曲的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术后4~7天体力逐渐恢复,切口疼痛减轻,患者可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并逐渐增加持续被动运动(CPM)[2],起始角度为0°,终始角度为30°,在1~2min内完成一次屈伸活动,每天2h,上午、下午各一小时,每天增加10°,争取一周内达到90°,患肢能完全伸直,且可坐凳以及站立。术后9~15天,依照患者的自身情况可适当加强锻炼,将CPM练习角度增大至90°~100°;卧床直腿抬高练习时,患者仰卧健膝屈曲,患肢伸直抬高约为30°,并保持5~7s,但禁忌健侧卧位患肢的直腿抬高及髋外展;扶栏杆下蹲练习,蹲下后坚持5~7s,逐渐增加下蹲幅度;在陪床人员辅助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负重约10kg。通过本阶段练习,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或超过90°,可主动伸直,患者可坐便,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 小结,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部分,精湛的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参考文献】 [1] 吴端兰,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6):78-79 [2]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528-530. [3] 张丹,中外健康文摘,2012,20(4):56-5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会的发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TKR不但能接触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还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备受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锻炼,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康复需向制度化、标准化、进而个体化发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一.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

锻炼后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运动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 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比较敏感的,可用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 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二.康复目标 1.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2.通过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通过行走和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4.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5.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 三.功能锻炼 ( 1)手术后 1-3天 ⒈持续被动活动,每 2小时按摩10分钟。恢复膝功能外,还有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作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小腿按摩大腿按摩 抱大腿屈膝活动(视病情确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流程 一、术前指导与训练 1.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保持10秒/ 次,10次/组,5-10组/天 2.指导卧位排便 3.控制训练量,避免患腿过度负重及过大关节活动 4.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助行器行走,为术后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训练禁忌:术后高热,感染,安静时心率大于100次/分钟,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 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计划要结合实际,在锻炼时应注意适量休息,消 除患者的精神紧张。 2、强调注意安全性,避免损伤,并加以保护 3、不要过度使用暴力,尽量减少痛疼,去的患者的主动配合 4、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 5、每天训练前询问患者,检查患者下肢痛疼,肿胀和伤口情 况 第1阶段—卧位及坐位训练 康复的重点是: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焦虑紧张,克服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仰卧位:双膝间垫枕,使其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患肢内收、内旋。侧卧位:健侧在下,患肢在上,也应在双膝间垫枕,以防患肢内收、内旋。 (2)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10秒,20次/组,每日2~3组。 (3)CPM的使用:术后第2天引流管拔除后,可使用膝关节CPM。注意角度,逐渐增加,不宜过大,禁止内收、内旋。(4)辅助物理因子治疗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第3-5天 平卧位以下每组动作完成10次。 (1) 腓肠肌训练: 先让患者踝关节跖屈,足跟向后拉,然后再让踝关节呈背屈位,使足跟向前推,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 (2) 股四头肌训练: 放一个小圆枕头(或纸卷)在膝关节下,膝部用力下压,小腿向上抬起,使膝关节伸直维持5秒。 (3) 股二头肌训练: 患者下肢呈中立位,足后跟往下压,膝关节不能弯曲,保持5秒,放松5秒。 (4) 臀大肌训练: 臀部收紧5秒,放松5秒。 (5) 髋关节屈曲训练: 患肢脚沿床面向上移动,使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但应保持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 (6)半卧位先将患者床头逐渐抬高,使患者取半卧位,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逐渐延长时间。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令狐采学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患者要学会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可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锻炼,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行屈膝活动,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

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康复指导 1、体位: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使用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2、功能锻炼 ①第一阶段(术后0 - 3天)运动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 端关节的运动为主。 【踝泵练习】缓慢的跖屈和背伸踝关节;患者应每隔5-10min重复几次;该训练可术后即 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收紧大腿肌肉的同时将膝关节的背面压向床面;患者应尽力保持 膝关节伸直;保持5s,每10分钟重复该练习10次;患者应坚持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②第二阶段(术后4-7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练习】收紧大腿肌肉,保持膝关节在床面充分伸直;同时抬高患肢至距床面几英寸的高度;坚持5s;缓缓放下;重复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屈髋、屈膝练习】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病人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问题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些常见问题集锦,可以作为临床手册,供参考~~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腰腿活动能恢复正常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即生活中各种活动都可以做。但取得这样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 第一,导致患者置换髋关节的疾病不是一些特殊的病。如果患者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而需要换髋关节,那么,该患者即便在换完关节后,也可能因为这些疾病术前即存在或继续发展而出现多处关节畸形,部分患者甚至会伴有脊柱畸形,如脊柱前弓、后凸、侧弯等。而这些脊柱和关节畸形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工髋关节的使用,进而让患者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 第二,如果是因为普通的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导致的髋关节病变,这些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要保证六周内不发生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髋关节脱位,需要进行及时复位、限制活动,如果反复脱位还需考虑二次翻修等问题,即便之后经过康复训练,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才能达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 对于以上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点因为疾病的性质,患者术后无法改变,所以无能为力。但对于第二点,患者是有能力做到的。为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患者在术后六周之内,虽然坐、站等动作都可以做,但尽量不要坐矮凳子或较矮的沙发,六周之后才可以坐。此外,6周之内不要做跷二郎腿或者盘腿的动作,每次翻身如果患侧在上面时,两腿之间需要夹枕头。对于下蹲这个动作,一般建议在术后三个月或半年以后再做,术后六周内尤其不能做。

除此之外,患者术后行走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术后六周之内,患者可以每天早、中、晚三次扶习步器散步慢走,但每次只需走15~20分钟左右就需要坐下休息;等到术后六周之后,这个时间可延长至每次半小时左右。如果患者每次散步的时间过长,短时间内会增加人工髋关节的压力。同时容易出现患肢水肿的情况,也会因为活动时间长导致肌肉酸痛,影响术后的恢复的过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康复训练:六周是分界线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要急于进行康复训练。因为髋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当装上人工髋关节后,它有一个稳定的过程。为了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原则上,在术后六周之内不要做太多活动,真正的康复锻炼应该在术后六周以后开始。 那么术后六周之内就躺着不动了吗?当然不是。患者在术后六周之内需要进行的康复内容包括: 术后六周内,如何防血栓? ①使用足底静脉泵(一般在医院进行):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开始使用足底静脉泵,坚持一周,即可有效预防血栓。因为术后患者虽然可以很快下地,但仍然需要限制活动,而在患者没有下地活动时,足底静脉泵可以帮助患者做收缩活动,挤压静脉,增加血液回流,进而预防血栓,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收缩训练。 ②小腿肌肉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具体的训练方法为:患肢放在床上尽量伸直,脚趾均往头侧背伸到最大限度,将腿上的肌肉尽量绷紧,坚持5~10秒种,然后放松,再继续练习,每次进行20组,每天进行2~3组。这是预防血栓的一种主动收缩训练。 ③轴线的屈伸活动训练,主要包括主动的坐床边重力自然下垂以及被动的CPM 机器辅助训练等。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患者要学会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可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锻炼,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行屈膝活动,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康复指导 1、体位: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使用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2、功能锻炼 ①第一阶段(术后0 - 3天)运动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 【踝泵练习】缓慢的跖屈和背伸踝关节;患者应每隔5-10min重复几次;该训练可术后即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收紧大腿肌肉的同时将膝关节的背面压向床面;患者应尽力保持膝关节伸直;保持5s,每10分钟重复该练习10次;患者应坚持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②第二阶段(术后4-7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练习】收紧大腿肌肉,保持膝关节在床面充分伸直;同时抬高患肢至距床面几英寸的高度;坚持5s;缓缓放下;重复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屈髋、屈膝练习】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病人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小于45° ③第三阶段(术后8-14天)以离床训练为主,循环序渐进地活动,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1、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 2、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min; 3、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且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的负担。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人工关节手术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达到安全可靠的程度。据报道,90%以上的人工关节术后20年都很成功。现代的人工关节已经达到耐磨、耐用,入体不会发生排斥。原来走路一跛一跛的病人,手术后行动自如,甚至忘了它的存在。但人工关节中的聚乙烯仍有磨损问题,所以手术后患者不要过分活动,当动则动,应穿低跟的软底鞋,适当野外散步,郊游和室内工作,而不应过多爬山、上下楼、跑步,最好采用不会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和体操等。 术后康复要点 手术当天: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仰卧位双膝间垫枕、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髋内收内旋。当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应尽早采用半坐位;嘱病人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以减轻疼痛,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术后第一天: (1)踝关节背屈: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抗阻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组,每日2~3组。 (2)股四头肌训练: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5秒,每20次/组,2~3组/日;同时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5秒左右的滞空时间;缓慢屈膝屈髋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足尖保持向上,防止髋内收内旋。

(3)抗阻肌力训练:可进行抗阻内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组,2~3组/日。 术后第2~3天:应多活动,同时加强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和股四头肌训练。 术后第4~14天: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出院时髋关节屈曲达70°~90°,外展15°,外旋10°。教会病人用双拐行走,安排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此期间,还应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训练。并加强体位转移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第2~3周:除以上训练外,加强屈髋、外展、外旋运动,训练方法一定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训练病人用单拐行走。 术后第4周~3个月:应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教会病人如何入厕、穿脱鞋袜、坐车、上下楼梯,没有做大转子切骨的病人应在6周左右弃拐行走。同时应嘱病人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坐位:术后第一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部,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弯身不要超过90度,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 (2)入厕: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 (3)取物: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

(完整版)为什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夜间会有疼痛或酸胀

为有关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成功的可能有多少? 答:成功没法用量化的评分来衡量,而可以用对以下三个问题能否说“是”来回答。1)你对这次手术满意吗?2)是不是达到您的期望值?3)假设您没做过这个手术,你现在愿做这个手术了吗?手术后一年约98%的病人会对所有这三个问题回答“是”。 问:康复时间有多长? 答:术后每名病人的康复时间不同。但对大多病人来说,术后1个月需扶拐或使用助行器。接下来的几周可以扶着手杖出门,也可以不用任何帮助在室内或小区内走动。一般来说,3个月,也可能稍长一点时间后,就能逐渐恢复正常人一样的功能状态,而不需任何辅助工具。 问:出院后我是应该去康复机构还是回家呢? 答:该问题因人而异,大多说病人能出院回家。因国内专门的康复机构不健全,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大部分还是有主治医生指导。在出院时,主治医师会同你交代有关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和康复技巧。 问:何时我可以恢复工作? 答:这取决于您的职业。如上班主要是坐着的话,那么大概1个月就可以恢复上班。如果工作体力要求较高,则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工作。有时病人的恢复时间差别较大,更长或者更短都可能。 问:术后可以做哪些活动? 答:只要可以承受,您可以恢复大部分的活动,包括行走、园艺和打高尔夫球。最好的一些活动,比如游泳、骑固定自行车,

有助于活动关节并锻炼肌肉力量。应该避免关节受到高冲击应力的运动,如跑步、跳跃、单人或双人网球等体力运动。 问:人工关节能使用多久? 答:根据病人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关节置换术后的每一年,您都增加1% 的可能性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举例来说,术后15年大约有10%的病人需要再一次手术翻修。术后20年大约有15%的病人需要翻修 问:手术须住院多久? 答:一般为5~7天(依病情调整,必要时可延长)。 问:手术时间大约多久? 答:手术时间约60分钟(从切皮到缝皮),整个手术过程(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消毒、麻醉及术后恢复)约1.5 ~2小时。 问:多久可以下床? 答:通常术后第3~4天即可下床,但仍会视病患情况决定。 问:手术后助行器需要使用多久? 答:一般术后4~6周内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跌倒。 问:手术后活动有无限制? 答:没有限制,住院期间会有被动运动机器(CPM)协助下让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能达90度以上。一般术后4~6周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之后即可不用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跌倒。出院后所有康复运动须继续,并渐渐增加活动量, 运动后要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力。 问:手术后膝关节的红肿多久会退?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流程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 炼流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流程 1、术后当天:做踝泵练习,即活动足踝关节:最大限度的 将脚尖向上勾起,再最大限度的将脚向下踩,使脚面绷 直,每小时做10次,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2、术后第一天:肌力训练:(1)股四头肌内侧头训练:取 坐位,脚尖往上勾起,伸直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保 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2遍。(2)直腿抬高练习: 取坐位,脚尖往上勾起,伸直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 将下肢抬高离床面20厘米,保持10秒,连续10次,每 天2遍。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1)膝关节足跟紧贴床面滑动, 膝关节主动屈伸10次,每天2次。(2)坐在高椅子或 床边,足踝向后最大限度移动,维持10秒,然后放 松。 3、术后第二天:拔管后若无特殊情况,指导下地活动:下床时术侧先下,也可根据病人情况确定从哪侧下床。 4、指导上下楼梯:“好上坏下”,即上楼时用健侧腿先上,下楼时用患侧腿先下。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流程 1、术后当天:做踝泵练习,即活动足踝关节:最大限度的将脚尖向上勾起,再最大限度的将脚向下踩,使脚面绷直,每小时做10次,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2、术后第一天:(1)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取仰卧位,脚尖向上勾起,伸直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保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2遍。(2)屈髋屈膝练习:取仰卧位,足跟紧贴床面滑动,髋关节和膝关节主动屈伸10次,每天2次。(3)髋关节外展内收: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腿向外平移,与身体中线夹角呈45度角,保持10秒,然后再移回中线,连续10次,每天2遍。(4)缩臀运动:臀部肌肉收缩,保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2遍。 3、术后第二天,拔管后若无特殊情况,指导下地活动:(1)将助行器放在术侧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2)将术侧腿移到床下,防止术侧髋外旋。(3)健侧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 4、(1)站立抬腿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度为限,加强髂腰肌肌力练习。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作者:骨科点击数:687 更新时间:2012-08-15 】 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1~3天: 此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与防止组织粘连为目的。 1、关节被动活动器(CPM)训练 用关节被动活动器(CPM)持续被动活动就是早期膝功能锻炼的主要手段。CPM使关节活动比较容易,防止术后粘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增强病人康复信心。(由于就是机器带着您的腿活动,所以称为"被动活动";相反,如果就是您自己做同样的动作,不用机器,就称为"主动活动"。) 2、股四头肌练习:绷紧您的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两分钟内做10次,休息1分钟再作同样的练习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3、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绷紧膝关节,稍稍抬起并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您也可以在坐位进行此项练习。 4、屈伸踝关节:有节奏的屈伸您的踝关节,每隔1小时练习10次。直到您完全康复为止。 5、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6、膝关节伸直练习:在您的脚跟下放置一小垫子保持脚跟不与床面接触。努力绷紧大腿肌肉并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术后4-14天: 此期的重点就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至少为0°~90°;其次就是肌力恢复锻炼。 在床上屈伸膝关节:保持脚在床上滑动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钟,然后伸直膝关节。重复数次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就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1: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侧脚根放在手术侧的脚背处,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时保持5-10秒钟。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就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2: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直到脚放在地板上。然后使您的上身前倾以增加膝关节的 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钟。完全伸直膝关节。 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就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术后尽快下地活动有助于您的康复,具体什么时候应该下地需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 1、下蹲练习:尽量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地,坚持5-10秒后慢慢站起。 2、站立位屈膝练习:借助助行器或双拐平稳站立,尽量屈髋、屈膝,然后保持5-10秒钟,伸直膝关节。重复练习直到感觉有些疲劳。 3、行走:正确的行走方式有利于您的康复。您要借助助行器或就是双拐行走,您的手术医生或理疗师会告知您何时负重。首先要站稳,将您身体的重量置于助行器或双拐上,先向前移动助行器或双拐,迈出患肢注意伸直膝关节使脚跟首先着地,身体向前弯曲您的膝关节与踝关节使整个脚平稳地落在地板上,然后前足蹬地弯曲您的膝关节与踝关节迈出下一步。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康复评定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2]。 2.体格检查: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 (4)X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髂关节 (5)CT和MRI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的改变、MRI轴位像补充失状位、冠状位和三维影像的不足 (6)核素骨扫描(ECT):ECT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力感染、肿瘤和营养不良性骨病 3.综合功能评定:常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 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坏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髋<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册 当我们的膝关节因为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严重的外伤让膝关节产生变形或疼痛,造成行走及弯曲膝关节困难而影响日常生活时,医生会视情况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是使用人工的关节取代原有的膝关节,外科手术重建连接于股骨及胫骨关节,而使此处关节无痛、稳定而可活动自如;以下介绍常用的康复运动。 1、足踝帮辅运动 动作:脚踝及脚趾同时用力往上翘,维持2秒钟,再用力往下压,停2秒后反复进行10至25下。 功效:可增进下肢循环,减轻水肿。 2、下肢滑行运动 动作:仰卧在床上,一侧的膝盖来回做弯曲、伸直的动作。 功效:维持下肢关节活动度。 3、股四头肌等长运动 动作:脚放在病床上,膝下垫一块毛巾,用力将膝盖往下压,可感觉大腿前面

肌肉(即股四头肌)鼓起来,每次停5-6秒。 功效:维持或增进大腿前方肌肉力量。 4、小腿伸直运动 动作:膝下垫枕头或毛巾,使膝盖弯曲约30度,再将膝盖用力伸直,维持5-6秒。 功效:维持或增进大腿前方肌肉力量。 5、直腿抬高运动 动作:仰卧于床,一侧膝盖弯曲,另一侧将整个膝盖打直,再抬高约30度,且脚趾上翘,维持5-6秒。 功效:训练大腿肌肉力量。 6、侧肢抬腿运动 动作:先侧躺向健侧,并将健侧的髋部、膝关节略弯曲以保持平衡,把患侧腿向上抬高之后,缓慢放下,重复做5分钟。

功效:训练大腿内外侧肌肉力量。 7、坐姿直举腿运动 动作:坐于床沿,于膝下放一小枕头(可用衣服卷起代替),让双膝盖自然垂下,让一侧小腿向上伸直,再缓缓屈膝,尽量下弯重复做5分钟。 功效:训练大腿肌肉力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出院注意事项 ?回家后仍然要做股四头肌运动、抬腿运动等康复运动。 ?早晨起床可先活动双腿关节再下床。 ?使用拐杖上下楼梯的方法:上楼梯时,健腿先上,继而拐杖,再上患腿。 ?下楼梯时,拐杖先下,继而患腿,再上健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要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 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 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 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2mm. 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观察: a)下肢伸直位轴线是否满意; b)胫骨平台试模的中心点是否与胫骨平台中点一致; c)膝关节是否能够完全伸直; d)髌骨轨道是否满意; e)屈曲度位和伸直位手指触摸内侧副韧带是否过紧。 11、按照厂商提供的器械完成胫骨平台的操作,在打桩前要标记胫骨平台中点(胫骨结节中内1/3处)。 四、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 如果试模复位后髌骨轨道不满意,应该在边松解边测试的条件下做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尽量保持滑膜层的完整。 五、清理髌骨下方和上方的软组织,防止手术后的挤压和弹响。 1.双下肢全长X线片 2.应尽量通过股骨,胫骨的X线片测出股骨远端外翻角,确定胫骨轴线相对平台中心是否存在偏移,平台后倾角三个关键参数。 另外,纠正大部分骨科医生在股骨远端髁部截骨第一刀时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导向杆插入股骨髓腔后,调整外翻角时,同时应该对截骨板进行旋转矫正,以使截骨板与髁上线(insall线)平行,或者与whiteside 线垂直,或者与胫骨轴线垂直(该方法仅在软组织相对平衡,无明显后髁骨缺损时使用),这样才可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与股骨力线完全重合。可能比较难理解,这其实是一个空间轴线的对应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平面的垂线)与股骨机械轴完全重合?需要立体感才能想明白,也可以称之为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旋转对线。关于这个要点的强调,纵观多个厂家的膝关节置换操作手册,目前只看到Depuy的操作手册中提到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截骨板旋转对线,其余包括zimmer,Link等均未提及。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术后1~3天: 此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和防止组织粘连为目的。 1. 关节被动活动器(CPM)训练 用关节被动活动器(CPM)持续被动活动是早期膝功能锻炼的主要手段。CPM使关节活动比较容易,防止术后粘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增强病人康复信心。(由于是机器带着您的腿活动,所以称为"被动活动";相反,如果是您自己做同样的动作,不用机器,就称为"主动活动"。) 2. 股四头肌练习:绷紧您的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两分钟内做10次,休息1分钟再作同样的练习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3.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绷紧膝关节,稍稍抬起并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您也可以在坐位进行此项练习。 4. 屈伸踝关节:有节奏的屈伸您的踝关节,每隔1小时练习10次。直到您完全康复为止。 5. 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6. 膝关节伸直练习:在您的脚跟下放置一小垫子保持脚跟不与床面接触。努力绷紧大腿肌肉并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术后4-14天: 此期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至少为0°~ 90°;其次是肌力恢复锻炼。

在床上屈伸膝关节:保持脚在床上滑动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钟,然后伸直膝关节。重复数次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1: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侧脚根放在手术侧的脚背处,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时保持5-10秒钟。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2: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直到脚放在地板上。然后使您的上身前倾以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钟。完全伸直膝关节。 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术后尽快下地活动有助于您的康复,具体什么时候应该下地需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 1. 下蹲练习:尽量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地,坚持5-10秒后慢慢站起。 2. 站立位屈膝练习:借助助行器或双拐平稳站立,尽量屈髋、屈膝,然后保持5-10 秒钟,伸直膝关节。重复练习直到感觉有些疲劳。 3. 行走:正确的行走方式有利于您的康复。您要借助助行器或是双拐行走,您的手术医生或理疗师会告知您何时负重。首先要站稳,将您身体的重量置于助行器或双拐上,先向前移动助行器或双拐,迈出患肢注意伸直膝关节使脚跟首先着地,身体向前弯曲您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使整个脚平稳地落在地板上,然后前足蹬地弯曲您的膝关节和踝关节迈出下一步。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股骨头置换或全髋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髋部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第2天便可开始康复功能锻炼,及早恢复患腿的行走、负重功能。在病人开始康复功能锻炼之前,应让患者了解并掌握全髋置换术后的注意点:(1)不要交叉双腿(常规术后病人双腿间置一三角状枕头,以防病人双腿交叉)(见图1);(2)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90°(见图2、3);(3)手术后的髋关节避免内旋及过度外旋。当站、坐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侧,应保持脚尖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见图4、5、图6)。 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 1.1 踝关节跖屈和背屈双脚上下运动;保持膝盖伸直; 1.2 膝盖伸展练习仰卧,绷紧大腿前的肌肉,向下压患侧膝部;保持5s,然后放松; 1.3 膝盖屈曲练习仰卧,轻微弯曲患侧膝部;脚后跟用力往下按,收紧膝盖后大腿 肌;保持5s然后放松;(见图7)。图7 1.4 膝部和髋部屈曲练习仰卧,慢慢弯曲患侧膝部,使脚跟滑向臀部;始终保持脚平贴床面;再慢慢恢复原位;当脚跟上下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膝部垂直于床面,不要左右 摇晃;(见图8)。图8 1.5 臀部外展练习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保持膝部伸直,脚趾和膝盖朝向天花板;在来回滑动过程中,不能让腿部随意向内或向外滚动;不要试着从床上抬起脚;在床面和腿之间可以放一层塑料纸,以减少磨擦;(见图9)。 图9

1.6 臀部和膝部屈曲练习仰卧,提起患腿,在髋部和膝盖处弯曲,并且脚部抬离床面;臀部屈曲不能超过90°;(见图10)。

图10 1.7 髋部伸展练习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s,然后放松: 1.8 臀部屈曲,膝部伸展练习仰卧,弯曲健侧腿,脚放平(这对于有过背部疼痛史的病人特别重要);抬起患腿,但不能高于第一条腿的膝盖位置,慢慢使腿部降回到床面,避 免突然落下;(见图11)。图11以上练习,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练习3遍,理疗师可视病人的术后情况酌减或增加。 2 起床练习 当病人通过上述卧床锻炼后,能主动将髋关节屈曲60°左右时,理疗师即可帮助病人起床、坐立、行走康复锻炼。起床时先以Bridge(桥)方式(即健腿屈曲,臀部向上抬起移动)向健侧移动至床沿,即可用双肘着床用力坐起,坐起时膝关节要低于髋关节,上身不可前倾。起立时可借用助步器的帮助。 3 助步器站位练习 3.1 站位-臀部屈曲练习向上弯曲膝部与助步器的横杆同高,注意臀部弯曲不能超 过90°;重复。见图12。图12 3.2 站位-臀部伸展保持背部挺直,伸直患侧膝并向后移动腿部(腰部不要向前倾); 重复(见图13)。图13 3.3 站位-臀部外展站在离助步器一步的位置,患腿向外侧面移动;保持膝部伸直;上半身不能弯曲或摇晃;重复(见图14)。图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