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7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特点
a、受保人不缴任何保险费 。 b、社会保险待遇偏高 (退休金占工资的 70%以上)。 c、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 而与劳 动贡献挂钩。 d、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 会保障事宜。
(5)评价


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 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 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但是,这种模式过分强调公平,使国 家财政负担过重,而且企业办社会,使企 业负担也过重,企业竞争力下降,劳动力 缺乏合理流动,职工个人也缺乏自我保障 意识

1956年国务院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 条例(草案)》,禁止使用女工担任特别繁重或有 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女工在怀孕7个月后和在 哺乳未满6个月内,不从事夜班工作和加班加点。 理办法的规定》
1957年国务院颁布《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

至此,中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香港
(a)强制性公积金制度 (b)由雇主与雇员分担缴费之责; (c)私人机构管理方式;
4、国家保险型模式
(1)又称国家统包型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统 包”为核心,由政府对福利进行直接分配,社会 保障事务由国家统一办理,社会保障费由国家和 企业负担,职工个人不必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它 主要是根据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要在个人分配之 前扣除社会保障费用的理论确立的模式。 (2)代表国家:前苏联、东欧各国 (3)该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
2、福利国家模式
(1)福利国家的起源与特征 起源: 1920年,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福利经济学 理论,为福利国家的建立奠定理论依据。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交 《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勾勒了福 利国家模型。 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2)特点:
累进税制和高税收 普遍覆盖和全民共享 政府负责与全面保障 法制健全 充分就业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共性:为特定风险补偿;风险分担; 基金是基础 (2)区别:性质不同;目标与经营主体不同; 经营方式与管理体制不同;保险责任主体和 所有者权益不同;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不同; 被保障对象与保障水平不同 (3)关系:互为冲突;互为补充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相关主体
本课程要点


1. 社会保障的含义及框架; 2. 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3. 社会保障的一些热点问题。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含义及框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相关主体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含义及框架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2、调整时期(1958—1965)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 (1)1958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 《关于工人、 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规定参保年龄,男为 20年,女为15年。 (2)1965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 《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极大地 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基础:集体经济。 建立基金:集体公益金。

1.各国定义不同 2. 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 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 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 活的制度。 3.本质:各种社会制度的安排 4.目的:解决社会问题
二、中国社会保障的框架
1.社会救助 涵义: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 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 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 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系 统。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沿革
(一)慈善事业 1、时间:从出现救灾济贫活动出现到立法 介入社会保障 2、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 助活动

3、三种形式: 宗教慈善事业 官方慈善事业 民办慈善事业
(二)济贫制度
1、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是社会保 障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2、1834年《新济贫法》 3、此后,欧洲各国相继颁布《济贫法》
结果:1883年德国制定《疾病保险法》,之后又制
定《工伤保险法》和《老年和残疾保险法》,社会 保险制度产生。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发展线索 西欧:



1883年产生 1935年由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保障制度发展 二战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步 入成熟 20C70D社保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闫培林
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相 关理论


第二篇 实务篇
第三章 失业保险 第四章 工伤保险 第五章 医疗保险 第六章 养老保险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八章 社会福利 第九章 社会优抚 第十章 补充社会保障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基金运行 与管理
三、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历程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模式:
发展阶段: 初创阶段(1949-1957) 调整时期(1958—1965) 挫折时期(1966—1977) 修补时期(1978—1986) 改革时期(1986年代以来) 发展模式: 以国家为责任重心→以单位为责任重心→ 三方共担
东欧:国家保险制度(二战后) 亚洲:强制储蓄制度(20C50D)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 目的: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使社会和谐 项目完备化 社会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标志着社 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2、1883年德国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 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的诞生。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社 会保障”一词产生并被应用。
特点:



雇主与雇员为责任主体,而政府基本上不 直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公积金采取完全积累制,全部存入个人账 户。 政府成立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与运营全 国的公积金,并保证其增值。
智利

智利和新加坡的区别在于: (a)雇主不缴费而只由劳动者个人缴费 (b)由私人机构管理养老金的运营 (c)个人帐户上的强制性储蓄只能用于 养老,而不能像新加坡那样可以用于医疗 保健与住房开支。
家庭保障

概念: 指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包括 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内容 在内的生活保障机制。 在中国,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三、社会保险与转移支付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1.社会保险与转移支付的区别 (1)社会保险是发生风险与没有发生风 险的人之间的转移,转移支付是高收入人 群向贫困人群之间的转移。 (2)社会保险的贡献与收益对称,转移 支付的贡献与收益不对称
一、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1、社会保险型模式 (1)社会保险型模式的起源与特征 亦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或自 保公助型模式,19C80D产生在德国,是 最早出现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代表国家:德、美
(2)特点:
(a)以劳动者为核心 (b)责任共担:个人与雇主投保+国家资助。 (c)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给付以缴费为基础。 (d)互济互助,共担风险。 (e)基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
特点: 资金来源:财政、捐款 权利与义务是单向的 保障对象:特殊弱势群体 保障目的:帮助贫困人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救助要求:自愿提出申请 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2.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概念: 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特点: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责任分担; 互助共济 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 保险、生育保险、遗属保险、死亡抚恤、残障 保险、护理保险
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评论


1、施舍型:人格上的不平等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的反抗:灭火器
3、保障项目及其有限
4、保障水平极端低下
5、保障效果不良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1)产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促使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 以往个人或家庭的风险被社会化。 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传播,德国工人运动高 涨
企业年金



概念: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 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包括:雇主退休金计划、利润分享退休金 计划、员工股权退休金计划、企业团体寿 险。 作用:调和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福利
商业保险



概念:保险人与投保人通过保险合同建立 保险关系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 原则:自愿、等价交换 项目: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健康 保险、车险等 目的:追求利润
(3)1952年政务院颁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 党派、团体及所属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 费医疗预防指示》。至此,公费医疗建立。 适用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革命残废军人、大学 生。 资金来源:财政支付,个人不缴费。
(4)1955年国务院颁布4部法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 人员的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相似,补充将女 干部退休年龄延长至55岁。 (5)1956年人大会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 范章程》,建立“五保”制度,对无法定抚养义务 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者的保吃、保穿、保 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

1、初创阶段:1949年至1957年
(1)1949年新中国建立,颁布《共同纲领》, 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规定:“实行劳 动保险制度 ”,并保障战争中革命军人及烈士家 属的生活。
(2)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 例》,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适用人员:城镇企业职工。 内容涉及职工伤残、疾病、生育、年老、死亡等项目及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有关规定。 各种保险项目的经费一般由企业和国家提供,个人不缴 费,各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按工资总额3%缴费,建立劳动 保险金,职工退休后再从基金中支取退休金,伤残津贴也从 基金中支付。 规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按其本企业工龄的长短, 付给养老补助费,其数额为本人工资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 之六十 。 医疗保险全额报销,造成“一人劳保,全家吃药”局面。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的含义: 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 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 特点: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障项目广泛化;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水平弹性化 内容: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 童福利;其它福利。
4.军人保障


源自文库
概念:以现役军人为保障对象的一个综合性保障 系统。 保障对象:现役军人;武装警察烈士家属;退伍、 复员、转业军人;因公致残军人等。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保险项目:军人保险、军人抚恤、军人福利、转 业安置或补偿等。
5.补充保障

慈善事业 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一种民办 社会救助事业。 它以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为道德基础; 以社会各界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 间公益事业团体为组织基础;以大众参与 为发展基础。

社区服务 概念:指政府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 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 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 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特点:自主性、社会性、多样性 服务对象:老年人、残疾人、贫困户、烈 军属、荣誉军人、劳模
3、强制储蓄型模式
(1)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基本特征 强制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完全积累 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主要是养老保障 政府主要是监督者
(2)强制储蓄模式的代表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由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18.5%+21.5%), 国家担保利率; 会员的个人账户 : a、普通帐户(30%工资):购房、教育、投资 b、保健帐户(6%):住院医疗费、重病医疗保 险 c、特别帐户(4%):养老、特殊情况下的紧急 支付
二、社会保障的相关主体

1.政府 2.企业和各种组织 3.社会成员个人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阶段划分
1、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按政府介入程度
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时代、现代社 会保障制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