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精华版
- 格式:doc
- 大小:509.50 KB
- 文档页数:9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绪论1、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1、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是地球浅部层圈和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4、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单位为g/m3;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5、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r(%)=e/E×100%=m/M×100%式中,f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隶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6、蒸发: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
7、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现象。
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8、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9、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10、分水线(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现场)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3)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1)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2)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3)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可在大范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分阶段进行。
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段冶金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建设部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JJ16-86 地矿部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资源调查阶段规划阶段前期论证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初勘阶段详查阶段详勘阶段详勘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1.一般要分阶段进行;2.要采用综合手段进行:3.要按一定程序进行:4.要参5.要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工作; 6.必须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水文循环的定义:大气水、地表水、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循环2 、水文循环的分类: 1、按循环路径不同: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2、按时空尺度不同: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3 、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汽量基本平衡4、影响水文循环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绝对湿度(m或e) 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g/m3相对湿度(r):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r=(e/E)×100% 或 r=(m/M)×100%降水量(x):单位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量(mm);降水强度:每分钟内的降水量,暴雨>0.5mm/分;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孔隙的总称。
孔隙: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是纵向延伸长、横向延伸短的“饼状空隙”,单个裂隙是独立的。
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三种空隙的特征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也称为介质场。
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隙含水介质、溶质含水介质)不同,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1 、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2、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3 、孔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4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当地下水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持水度:重力释水后单位体积岩石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水体积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如下: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水文地质重点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地下水的功能:(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
(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
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重力水、6.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水文地质学基础重点1、地球上的水及其水循环,掌握水文循环的概念和作用;概念: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作用:地壳浅表部水分如此往复不已的循环转化,是维持生命繁衍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一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水作为资源可以不断的更新再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2、地下水的赋存:掌握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岩石的空隙性;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及空隙类型(根据空隙形状特征与发育岩类,分成三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非可溶性岩石中的裂隙;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重点掌握三种类型的空隙的特点、大小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及不同空隙之间的差异掌握空隙中地下水的存在形式,了解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的特点,重点掌握岩石的四种水理性质(概念及他们的关系);掌握包气带与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定义;掌握地下水划分依据与划分类型,掌握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的概念,特征,划分与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3、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掌握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与方式,大气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掌握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4、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基本的物理性质,掌握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来源,掌握酸碱度,硬度,矿化度的概念,掌握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分析方法。
5、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达西定律及其表示方法,理解渗流、渗透流速、水力梯度、渗透系数的概念和物理含义,掌握流网的绘制方法及流网在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6、不同含水介质的地下水:孔隙水——重点掌握洪积物及冲积物、黄土中的地下水赋存与分布特点;裂隙水——重点掌握构造裂隙水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岩溶水——掌握岩溶发育条件,岩溶水的赋存和运动特征。
掌握三种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的特征及不同点。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循环、水文循环、大循环、小循环、地质循环、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容水度、持水度、给水度、渗透系数、贮水系数、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埋藏条件、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潜水位渗透、渗流、稳定流、非稳定流、层流、紊流、水力坡度(水力梯度)、流线、等水位线、流网、溶滤水、沉积水、内生水、矿化度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的排泄、降水入渗系数、越流、泉、上升泉、下降泉、侵蚀下降泉、接触泉、溢流泉、侵蚀上升泉、接触带泉、断层泉、泄流、系统、裂隙水、裂隙含水系统、岩溶、岩溶水、地下水的功能、浅部层圈水与深部层圈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及存在状态、水文循环的过程、空隙的水文地质意义及空隙性、孔隙度的影响因素、给水度的影响因素、持水度的影响因素、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包气带的结构及水份分布特征、划分含水层、隔水层注意的问题,含水层的形成条件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及意义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特征分类及意义潜水的特征潜水位等值线图的作用承压水的特征潜水含水层与承压含水层对水量增减的反应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换方式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给水度的大小关系稳定流流网的作用?地下水中的物质成分?主要气体成分?气体成分的意义地下水中CO2 的作用,来源,主要来源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它们在地下水中随矿化度的变化规律地壳表层的温度分带及各带的特征简分析、全分析的分析项目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含水系统与坚硬基岩构成的含水系统二者的分布特征?洪积扇的水文地质特征冲积扇的水文地质特征裂隙水的类型?风化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下形成的风化裂隙的水文地质意义?构造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裂隙含水系统的发育特征及脉状裂隙含水系统的裂隙组成?裂隙水流的基本特征?断层导水性的影响因素?导水断层、阻水断层的水文地质作用?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岩溶水的特征?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绘制潜水、承压水的流网?。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组成地球水圈的水(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是在原始地壳形成以后,在整个地质时期内从地球内部不断逸出而起源的。
地球物质的成分和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层圈构造。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层圈为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水圈主要是呈液态及部分呈固态出现的。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水文循环的定义——地球浅层圈的水,即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特点——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水文循环的组成: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水文循环发生的动力条件——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作用:通过循环——水的质量得以净化、水的数量得以再生。
水资源不断更新与再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保证。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1、气象因素:气温、气压、温度、蒸发、降水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分类: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人类活动等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岩石——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孔隙的定义:松散岩石(洪积物、冲积物、黄土等)中颗粒之间的空隙。
2.表示方法:孔隙度n Vn:空隙体积,V:岩石体积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裂隙定义:由于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而使岩石发生破坏的现象的总称1)什么叫孔隙度?孔隙度大与孔隙大有区别吗?结合水:定义:由于静电引力而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水。
毛细力的方向: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弯曲液面的凹侧凹凸弯液面是指相对于液相一侧而言的凹形弯液面—负的毛细压强---如同真空吸力凸形弯液面—正的毛细压强毛细力大小与弯液面的曲率成正比含水量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是某岩样某时的含水状态)又称岩石的天然含水量给水度定义: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宝贵的资源、生态环境因子、致灾因子、重要的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度、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承压高度、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渗流场、水力梯度、渗透系数、流网、流线、迹线、毛细压强、毛细饱和带、总溶解固体、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入渗系数、越流、泉、上升泉、下降泉、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泄流、地下水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动系统、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均衡、正均衡、负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补给资源量、储存资源量二、填空题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4、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5、岩体空隙可分为松散岩土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6、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7、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8、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9、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10、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1、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12、潜水的排泄除了流入其它含水层以外,泄入大气圈与地表水圈的方式有两类,即:径流排泄和蒸发排泄。
13、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上升,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增大。
名词解释:水文循环: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以蒸发、径流、降水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水循环。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给水度+持水度=有效孔隙度储水系数:指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释水机理不同,给水度为重力释水,主要用于潜水含水层之中,储水系数为弹性释水,用于承压含水层中。
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地下水动态:含水层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地下水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支代数和等于该区域内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量。
均衡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含水系统:由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岩土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能够吸附水中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
补给资源: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
储存资源:含水系统在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补给资源可以保持供水的长期持续,储存资源则利用其调节能力保证供水的均衡稳定。
渗透系数:定量描述岩石渗透能力的参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
浓缩作用:在地下水位埋藏不深情况下,地下水的蒸发作用排走地下水中的水分,而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致使地下水溶液逐步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
溶滤水:富含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弱透水层:渗透性能相当差的岩层,这类岩层在供排水中所能提供水量有限,而在发生越流时,由于驱动水流的水力梯度大且发生渗透的过水断面面积很大,因此其越流量相当大。
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包气带的重力水称为过路重力水)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可以自由流动)。
除了重力水,还有结合水、毛细水等。
2. 地下水的功能: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水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重要的地质营力水(尤其是地下水)承受载荷,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水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水还是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第二章1.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层圈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
2.地球上各层圈的水也称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和涉及的圈层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3.自然界的水循环: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a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b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②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叫初生水。
第三章1.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第四纪地质学);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构造地质学);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岩溶地貌学)。
2.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没关系,和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关。
孔隙的最宽部分称为孔腹,最窄部分称为孔轴。
3.岩土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4.毛细水有三种类型: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①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
水文地质重点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地下水的功能:(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
(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
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10、透水性:是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特性。
决定于空隙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K作为衡量指标。
11、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2、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只能透过和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二、简答:包气带和饱水带运动的区别:(1)饱水带水运动取决于重力势,包气带水运动则取决于重力势和毛细势。
(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一个定值,包气带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2、起始水力坡度I。
:克服结合水的抗剪强度,使之发生流动所具有的水力梯度。
3、根据渗透系数在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可将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为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
4、流网: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成为流网。
二、作图:1、流网作图细则:(1)首先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地表水体的断面一般可看做等水头面;河渠的湿周必定是一条等水头线;平行隔水边界可以汇出流线(平行隔水边界)。
(2)中间内插(注意疏密的变化要符合实际情况)。
2、达西定律作图:参考课本P44第四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的交替能力是决定溶虑作用强度的关键因素。
二、简答:1、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作用:(1)溶虑作用。
溶虑作用使岩石失去一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补充了新的成分。
水的交替能力是决定溶虑作用强度的关键因素。
溶虑作用的总趋势是向低矿化度方向发展。
(2)浓缩作用。
地下水因蒸发失去水分,造成盐类积累浓缩的作用称为浓缩作用。
浓缩作用使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总的趋势是地下水向高矿化度方向发展。
(3)脱碳酸作用。
由于CO2从水中逸出,发生碳酸盐沉淀的作用称为脱碳酸作用。
(4)脱硫酸作用。
在还原环境中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使硫酸根离子减少或消失的作用称为脱硫酸作用。
(5)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当地下水从岩石空隙中流过时,在一定的条件下,颗粒所吸附的阳离子能与地下水中的阳离子发生置换,使地下水成分发生改变,这种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6)混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不同矿化度的地下水混合后,形成一种与原有两种水化学成分或矿化度全然不同的新型地下水作用称为水的混合作用。
2、库尔洛夫表示式(参照课本P84)第五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地下水的入渗方式有活塞式入渗模型和捷径式入渗模型。
2、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必要条件是两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的水位必须高于地下水。
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条件是存在水力联系和水头差。
4、泄流:地下水分散地沿地表水体周界排泄称为泄流。
5、基流:向河流排泄的地下水流量在流量过程线上被称为基流。
二、简答:1、泉的分类按补给水源可分为:(1)下降泉:由上层滞水和潜水补给,流量和水质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
(2)上升泉:有承压水补给,流量稳定,水质一般较好。
按出漏成因可以分为四类:(1)侵蚀泉:当河流、沟谷切割到潜水含水层时,潜水便排出地表形成泉水。
若承压水含水层顶板被侵蚀切穿,则形成侵蚀上升泉。
(2)接触泉:河流、沟谷切割到含水层下面的隔水层,地下水自二者接触处流出地表,形成接触下降泉。
承压水可以沿节理裂隙或溶隙涌至地表,称为接触上升泉。
(3)溢流泉:岩石透水性变弱或是隔水层隆起以及阻水断层阻挡等因素,使地下水运动受阻涌出地表形成溢流泉。
(4)断层泉:承压水含水层被导水断层切割时地下水便沿着断层上升流出地表,形成断层泉。
2、泉的水文地质意义:(1)通过岩层中泉的出露多少及涌水量大小,可以确定岩石的含水性及含水层的富水程度。
(2)泉的分布反应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的分布及补给区和排泄区的位置。
(3)通过对泉水动态的研究,可以判断其补给水源类型。
(4)泉的标高反应当地地下水位的标高。
(5)泉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气体成分,反应当地地下水质特点和埋藏情况。
(6)泉的研究有助于判断隐伏地质构造。
(7)一些大泉水质好,流量稳定,便于开发利用,是重要的供水资源。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地下水的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质、水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称作地下水均衡。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划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按含水层的性质划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4、承压水: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二、简答:1、潜水的特征:(1)潜水因无隔水顶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可以通过包气带直接渗入补给它。
所以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经常是一致的。
(2)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不受静水压力的无压水。
(3)潜水的水量、水位、水质等动态变化与气象水文因素的关系密切。
(4)潜水在重力作用下,始终是由高水位向低水位不断地运动。
2、承压水的特征(1)由于承压水具有隔水层顶板,因此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在承压含水层的广大分布区不能进行补给,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
(2)承受静水压。
(3)由于有隔水顶板的存在,动态变化不显著。
(4)承压水不具有潜水那样的自由水面,是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以水交替的形式进行运动。
三、作图(仅供参考)1、2、参考课本P145 图第八章一、名词解释&填空: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
二、简答:1、洪积物中的地下水(1)洪积扇上部径流带。
此带主要由厚砂层、砾石组成,砂砾石中地下水是埋藏较深的潜水,直接接受降水和河水渗入补给,含水层透水性强、厚度大、地形坡度较大,径流条件良好,水质较好。
(2)洪积扇中部溢出带。
洪积扇中部由粗、细沉积物交错组成,含水层厚度变小,富水性降低,径流变弱,水位埋深也变浅,当潜水运移过程中受到前方粘性沉积物的阻挡,水流被顶托上台,水面逐步贴近地面,形成沼泽或溢出成泉。
(3)洪积扇下部垂直交替带。
此带主要由细粒沉积亚粘土、亚砂土、与细粉砂的互层组成,地下水因为受到蒸发和河流下切影响,埋藏加深,径流缓慢,一般是高矿化度水。
2、黄土中的地下水特征(1)由于降水量小,且包气带及蒸发消耗,且河谷深切,黄土中潜水深埋且补给量不足,水量不丰富。
(2)多为捷径式入渗,地下垂向K大于横向K。
(3)黄土中的地下水矿化度普遍偏高。
水的矿化度随径流流途增长而显著增高。
第九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基岩裂隙水:是指赋存于坚硬、半坚硬岩石裂隙中的重力水。
2、断层破碎带的水文地质意义有储水空间、集水廊道、导水通路、隔水屏障。
3、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有等效多孔介质法、双重介质法、非连续介质法。
二、简答:基岩裂隙水的特点:(1)基岩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
(2)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的形态多种多样。
(3)明显受地质构造因素控制。
(4)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
第十章&第十一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岩溶:是指流动的侵蚀性水流与可溶岩石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由此产生的结果。
2、岩溶水:赋存于各种岩溶空隙中的地下水便是岩溶水。
3、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能力的水及水是流动的。
4、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气候、地质环境和地理条件等。
5、地下热水:指水温高于当地年均气温的地下水。
6、矿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地下水,它以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自由逸出气体,多数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温度等为特征。
二、简答:1、岩溶水的基本特点是:(1)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
(2)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有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
又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
(3)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相互补排运动。
(4)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
(5)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有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
2、岩溶水的运动特征是:(1)层流和紊流并存。
(2)在压流和无压流并存。
(3)统一水流和孤立水流并存。
(4)明流和伏流并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