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01.00 KB
- 文档页数:29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
(一)、症候诊断
1、肾虚证:
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
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
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
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
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
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方药:胎元饮加减。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二)、其他疗法:神阙穴或涌泉穴保胎散穴位贴敷。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难点分析
中医药在治疗先兆临产上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保胎效果好,相对而言副作用低,可针对个人体质差异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对于免疫因素所致流产常需辅以主动免疫治疗和其他措施,由于环境因素等导致的胚胎基因突变仍难以预防。
(二)、解决措施
1、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从“治未病”角度出发,筛选优化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孕前进行中医药治疗,调整体内内分泌和免疫状态。
2、加强医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中注意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体质调理,进一步挖掘整理中医药传统疗法,尤其是单方、验方的疗效验证。
五、疗效评价
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有所减轻。B超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
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不能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甚至流产。B超查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异位妊娠病。
西医病名:异位妊娠。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停经史。
(2)症状:或有下腹疼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3)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或可触及包块,有压痛。
(6)或伴有腹腔移动性浊音,或伴有休克。
2、影像学检查
盆腔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或腹腔内存在无回声暗区或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3、实验室检查
(1)β-HCG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2)或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未见妊娠组织。
4.诊断标准
1.疾病分期:
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流产):
①多有停经史,无明显下腹疼痛,或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
②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或可触及包块。
③β-HCG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④盆腔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
2.症候诊断:
未破损期:辨证分为两证。
①胎瘀阻络证:短暂停经后下腹一侧隐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伴恶心,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血B-HCG升高;B超证实输卵管妊娠但未破损;舌暗红或正常,苔薄白,脉弦滑。
②瘀结成癥证:输卵管妊娠破损已久,腹痛减轻或消失,可有小腹坠胀不适,妇检或可触及盆腔有局限性包块;血B-HCG 持续下降或阴性;舌质暗,脉弦细或涩。
三、中医诊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①.胎瘀组络证(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杀胚消徵:宫外孕Ⅱ号方加紫草、蜈蚣、水蛭、天花粉。
②.瘀结成癥证(包块型):活血化瘀,消徵散结:宫外孕Ⅱ号方加土鳖虫、水蛭、炙鳖甲。
(二)外治法侧柏叶25g、黄柏25g、大黄20薄荷10g、泽兰20g,打粉后混合,水蜜调敷下腹痛处,一日一次。适用于胎瘀组络证。
(三)西医治疗
甲氨蝶呤针50mg/m²,单次应用,或0.4mg/(kg.d),米非司酮50mg,每日二次,口服。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中医药在治疗异位妊娠上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促进盆腔包块的软化及盆腔积血的吸收,减少或预防积血吸收后所形成的盆腔粘连。但是急性阶段采取单一中医治疗仍存在一定困难,①异位妊娠急性期,手术为首选,中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②对于血B-HCG值较高,胚胎活性强,甚至见到胎芽,胎心博动者,中药杀胚作用微弱,仍以西医为主。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异位妊娠病中的作用,采取以下措施:根据中国异位妊娠发病的特点,在中医辩证分型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五、评价标准
治愈: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β-HCG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B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1/2以上。
有效: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β-HC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B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不到1/2或无增大。
无效:腹痛加剧或伴失血性休克;β-HCG持续阳性且有增高趋势;妇科B超检查妊娠包块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