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审计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收账款审计案例分析

学生:

系别: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课程:案例审计分析

得分:答辩得分(满分20分)

论文得分(满分60分)2012 年 11月

摘要:应收账款是活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对外赊销商品、材料、提供劳务以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收取的款项。它固然也属于资产类账户,但它同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不一样,并没有实物形式,很轻易成为某些单位或者个人虚构业务,弄虚作假,贪污国家资产,进行各种舞弊活动的工具。这就需要用审计的相关及手段对企业信息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确定其业务是否正当,并违法违规的原因,将错账、假账进行更正和调整。

关键词:应收账款审计核算规范坏账损失

一、应收账款项目审计说明 (4)

二、应收账款存在的常见问题 (5)

(一)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节收入和利润,谋取非法利益 (5)

(二)利用应收账款可计提“坏账准备”这一规定,人为调节资产、费用、收益或转为账外资产 (6)

(三)利用应收账款放贷,利息转入“小金库”,延期承兑应收票据,索取酬金 (6)

三、应收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7)

(一)审计目标 (7)

(二)审计程序 (7)

四、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审计案例 (8)

(一)案例背景及过程 (8)

(二)案例分析 (10)

(三)应对的策略 (12)

五、启示 (12)

参考文献 (14)

一、应收账款项目审计说明

应收账款为单位销售产品所产生的货币性资产,其业务发生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余额的准确性及减值损失计提的合理性为其主要的审计目标,实际业务中,一般基于以下思路进行审计:

应收账款的发生及余额与单位销售政策及收款政策相关联,所以,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其生产经营特点、销售政策(包括: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收款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收账款账面发生记录及余额反映,判断它总体合理性,并为下一步确定审计重点打下基础;

一般来说单位应收账款记录发生较多,不可能逐笔进行审计,所以,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通过对明细进行分析,选择余额、发生额较大、账龄较长、与单位的销售政策、收款政策相背离的客户及关联方客户作为审计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执行账面业务发生记录与索取的销售合同进行核对及函证等主要的审计程序进行确认。

那么应收账款项目审计目标有哪些呢?

1.确定应收账款发生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确定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及减值损失计提是否合理;

3.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减值损失是否已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

下面再来看一下进行应收账款审计涉及的知识点及需索取的资料

应收账款科目审计涉及的知识点

1.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方法

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单项金额重大应收账款的标准,将应收账款分为金额重大和非重大两部分,并按下述方法确定其减值损失: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或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账款,按账龄特征评估其信用风险,划分为不同组合,

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索取被审计单位的坏账核算政策,尤其是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坏账政策做相关的坏账测试,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情况,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明明是1年以内按10%,1~2年按20%,2~3年按50%,3年以上100%,而复核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底稿中测算的比例是10%、20%、30%、50%,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我们调整分录的错误及审定表的错误。

二、应收账款存在的常见问题

根据对企业审计时发现应收账款核算中比较常见的虚假手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调节企业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二是企业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利用“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把应收账款转为帐外资产;三是企业有关负责人或业务人员利用放贷等方式,挪用公款谋取私利。具体形式表现如下:(一)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节收入和利润,谋取非法利益

1.无中生有,虚列应收账款,虚增销售收入;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虚列应收账款造成当期销售收入虚增是企业操作利润常见的手段之一。应收账款反映的内容应真实、正确地记录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向购货方收取的货款、增值税款和各项代垫费用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账户往往成为企业有效调节收入营私舞弊的“调节器”,成为掩盖各种不正常经营的“防空洞”。

如:有的企业为了体现经营业绩,领导为了表现政绩,就通过虚开发票、虚假工程结算等手段虚增利润,以完成经营考核指标。或者有些建筑单位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在年底结账时,人为地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账、虚增利润,待下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冲掉。

2.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购销双方彼此渔利;

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从理论上讲本来是变现能力最强的流动资产之一,其回收期不能过长,应及时收回。但在实际中常常存在迟迟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根本没有建立专人专款催收制度;二是存在款项收回后某些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私分的情况;三是销售企

业的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利益而共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3.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不实。

存在现金折扣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核算有总价法和净价法两种形式。根据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允许采用总价法核算。审计中发现,有的企业仍存在按净价法入账的情况,以达到推迟纳税或将正常销售收入转为营业外收入的目的,造成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不实,为一些不法分子制造贪污的机会。

(二)利用应收账款可计提“坏账准备”这一规定,人为调节资产、费用、收益或转为账外资产

1.坏账损失不作处理,有意制造潜亏;

有的企业经济效益欠佳,为了确保完成利润目标,对应处理的坏账损失不上报不处理,人为造成大量陈账、呆账长期挂账,以掩盖企业亏损真相。

2.人为扩大计提范围;

如将“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金额一起计入计提基数,虚列应收账款的余额,以达到多提坏账准备,多列费用,减少当期损益的目的。

3.未按坏账损失的标准确认坏账的发生;

如将预计可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以换取个人的利益。

4.随意调整坏账计提比例和应收账款余额;

有的企业要么改变应收账款余额,要么提高或降低提取坏账准备比例的手法,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当期利润。

5.收回已核销的坏账,不增加坏账准备。

企业收到外单位归还的欠款后,直接从银行提取现金转入企业“小金库”,不在银行日记账上反映,而是作为“营业外收入”或“应付账款”入账。

(三)利用应收账款放贷,利息转入“小金库”,延期承兑应收票据,索取酬金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间可以互相拆借资金,但有些企业却利用应收账款放贷,将利息收入转入“小金库”;有的企业将收回的还款,直接转借给其他单位,并将取得的利息收入转入“小金库”。当企业收到外单位还来欠款时,不记银行日记账,而是签发相同金额的转账支票,有偿转借给另一个单位,对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