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讲 圆周角定理与圆的切线【高考会这样考】考查圆的切线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复习指导】本讲复习时,牢牢抓住圆的切线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和弦切角等有关知识,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基础梳理1.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 (2)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①同弧(或等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②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圆的切线(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交点的个数 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r 的关系 相交 两个 d <r 相切 一个 d =r 相离无d >r(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①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②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3.弦切角(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切,另一边与圆相交的角.(2)弦切角定理及推论①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所夹弧的度数的一半.②推论:同弧(或等弧)上的弦切角相等,同弧(或等弧)上的弦切角与圆周角相等.双基自测1.如图所示,△ABC 中,∠C =90°,AB =10,AC =6,以AC 为直径的圆与斜边交于点P ,则BP 长为________.解析 连接CP .由推论2知∠CP A =90°,即CP ⊥AB ,由射影定理知,AC 2=AP ·AB .∴AP =3.6,∴BP =AB -AP =6.4. 答案 6.42.如图所示,AB 、AC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 、C ,D是优弧BC 上的点,已知∠BAC =80°, 那么∠BDC =________. 解析 连接OB 、OC ,则OB ⊥AB ,OC ⊥AC ,∴∠BOC =180°-∠BAC =100°,∴∠BDC =12∠BOC =50°. 答案 50°3.(2011·广州测试(一))如图所示,CD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点A 、B 在圆O 上,BC =1,∠BCD =30°,则圆O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 连接OC ,OB ,依题意得,∠COB =2∠CAB =2∠BCD =60°,又OB =OC , 因此△BOC 是等边三角形,OB =OC =BC =1,即圆O 的半径为1, 所以圆O 的面积为π×12=π. 答案 π4.(2011·深圳二次调研)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B =90°,AB =4,以BC 为直径的圆交AC 边于点D ,AD =2,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连接BD ,则有∠ADB =90°.在Rt △ABD 中,AB =4,AD =2,所以∠A =60°;在Rt △ABC 中,∠A =60°,于是有∠C =30°. 答案 30°5.(2011·汕头调研)如图,MN 是圆O 的直径,MN 的延长线与圆O 上过点P 的切线P A 相交于点A ,若∠M =30°,AP =23,则圆O 的直径为________.解析 连接OP ,因为∠M =30°,所以∠AOP =60°,因为P A 切圆O 于P ,所以OP ⊥AP ,在Rt △ADO 中,OP =AP tan ∠AOP =23tan 60°=2,故圆O 的直径为4.答案 4考向一 圆周角的计算与证明【例1】►(2011·中山模拟)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AC 、BD 交于点P ,若AB=3,CD =1,则sin ∠APB =________.[审题视点] 连结AD ,BC ,结合正弦定理求解. 解析 连接AD ,BC .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DB =∠ACB =90°.又∠ACD =∠ABD ,所以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CD sin ∠DAC =AD sin ∠ACD =AD sin ∠ABD =AB sin ∠ABD sin ∠ABD =AB =3,又CD =1,所以sin ∠DAC =sin ∠DAP =13,所以cos ∠DAP =23 2.又sin∠APB=sin (90°+∠DAP)=cos∠DAP=23 2.答案23 2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寻找∠APB与∠DAP的关系以及AD与AB的关系.【训练1】如图,点A,B,C是圆O上的点,且AB=4,∠ACB=30°,则圆O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连接AO,OB.因为∠ACB=30°,所以∠AOB=60°,△AOB为等边三角形,故圆O的半径r=OA=AB=4,圆O的面积S=πr2=16π.答案16π考向二弦切角定理及推论的应用【例2】►如图,梯形ABCD内接于⊙O,AD∥BC,过B引⊙O的切线分别交DA、CA的延长线于E、F.已知BC=8,CD=5,AF=6,则EF的长为________.[审题视点] 先证明△EAB∽△ABC,再由AE∥BC及AB=CD等条件转化为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求解.解析∵BE切⊙O于B,∴∠ABE=∠ACB.又AD∥BC,∴∠EAB=∠ABC,∴△EAB∽△ABC,∴BEAC=ABBC.又AE∥BC,∴EFAF=BEAC,∴ABBC=EFAF.又AD∥BC,∴AB=CD,∴AB=CD,∴CDBC=EFAF,∴58=EF6,∴EF=308=154.答案15 4(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可求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线(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画圆周角或作弦切角.【训练2】(2010·新课标全国)如图,已知圆上的弧AC=BD,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1)∠ACE=∠BCD;(2)BC2=BE×CD.证明(1)因为AC=BD,所以∠BCD=∠ABC.又因为EC与圆相切于点C,故∠ACE=∠ABC,所以∠ACE=∠BCD.(2)因为∠ECB=∠CDB,∠EBC=∠BCD,所以△BDC∽△ECB,故BCBE=CDBC,即BC2=BE×CD.高考中几何证明选讲问题(二)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圆的切线的有关知识是重点考查对象,并且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示例】►(2011·天津卷)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点F,E是AB 延长线上一点,且DF=CF=2,AF∶FB∶BE=4∶2∶1.若CE与圆相切,则线段CE的长为________.。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核心考点与典型例题知识点8:圆內接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性质定理1: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性质定理2: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推论: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常考题型:证明多点共圆,角度相等或互补方法详述:证明多点共圆,当它们在一条线段同侧时,可证它们对此线段张角相等,也可以证明它们与某一定点距离相等;如两点在一条线段异侧,则证明它们与线段两端点连成的凸四边形对角互补.例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G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GCD 是⊙O 的割线,过点G 作AG 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E ,交直线AD 于点F ,过点G 作⊙O 的切线,切点为H .(1)求证:C ,D ,E ,F 四点共圆;(2)若GH =6,GE =4,求EF 的长.(1)证明:连接DB ,∵AB 是⊙O 的直径,∴∠ADB =90°,在Rt △ABD 与Rt △AFG 中,∠ABD =∠AFE ,又∠ABD =∠ACD ,∴∠ACD =∠AFE ,∴C ,D ,E ,F 四点共圆.(2) ⎭⎪⎬⎪⎫C ,D ,E ,F 四点共圆⇒GE ·GF =GC ·GD GH 切⊙O 于点H ⇒GH 2=GC ·GD ⇒GH 2=GE ·GF ,又GH =6,GE =4,∴GF =9,EF =GF -GE =5.高考试题精析【2014·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 是O的内接四边形,AB 的延长线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且CB CE =.(Ⅰ)证明:D E ∠=∠;(Ⅱ)设AD 不是O的直径,AD 的中点为M ,且MB MC =,证明:ADE ∆为等边三角形.解析:(I )由题设知,,,A B C D 四点共圆,所以D CBE ∠=∠.由已知得E CBE ∠=∠,故D E ∠=∠.(II )设BC 的中点为N ,连接MN ,则由MB MC =知MN BC ⊥,故O 在直线MN 上.又AD 不是O 的直径,AD 的中点为M ,故O M A D ⊥,即M N A D ⊥.所以//AD BC ,故A CBE ∠=∠.又CBE E ∠=∠,故E A ∠=∠.由(1)知,D E ∠=∠,所以ADE ∆为等边三角形.【2015·湖南理】如图,在圆O 中,相交于点E 的两弦AB ,CD 的中点分别是M ,N ,直线MO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F ,证明:(1)180MEN NOM ∠+∠=;(2)FE FN FM FO ⋅=⋅解析:(1)如图a 所示, ∵M ,N 分别是弦AB ,CD 的中点,∴OM AB ⊥,ON CD ⊥, 即90OME ∠= , 90ENO ∠= ,180OME ENO ∠+∠= ,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故180MEN NOM ∠+∠=;(2)由(I )知,O ,M ,E ,N 四点共圆,故由割线定理即得FE FN FM FO ⋅=⋅。
本章小结-人教B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引言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几何证明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几何证明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和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本文档旨在回顾人教B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总结教案中的知识重点和教学方法,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教学重点几何证明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以下为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特点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2.熟练掌握各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勾股定理、边角关系等;3.掌握三角形的相似性质,能利用相似关系进行证明;4.熟练掌握各种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同时还要掌握长方形、菱形、梯形等概念的定义和特点;5.熟练掌握圆的性质,包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还要掌握切线定理、弦长定理等;6.掌握三角形和圆的关系,能够运用勾股定理、相似性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切线定理等进行相关的证明。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以下为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相结合。
即在给出相关的定理和公式的同时,注重通过图形演示的方法来进行直观的说明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2.创设不同形式的学习环境和情境,如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应用案例分析等,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富有挑战的学习氛围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3.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知识框架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体系化的呈现和总结,让学生更清晰有序地理解和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4.通过探究式学习、课堂体验、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5.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但也不宜过度依赖于这些教学工具和手段,更要注重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高考专题训练二十八 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1)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总得分_______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1·陕西)如图,∠B =∠D ,AE ⊥BC ,∠ACD =90°,且AB =6,AC =4,AD =12,则BE =________.解析:由∠B =∠D ,AE ⊥BC ,知△ABE ∽△ADC ,∴AE AC =AB AD ,∴AE =AB AD ·AC =6×412=2,∴BE =AB 2-AE 2=32=4 2.答案:4 22.(2011·湖南)如图,A 、E 是半圆周上的两个三等分点,直线BC =4,AD ⊥BC ,垂足为D ,BE 与AD 相交于点F ,则AF 的长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A 、E 是半圆周上两个三等分点,∴△ABO 和△AOE 均为正三角形.∴AE =BO =12BC =2.∵AD ⊥BC , ∴AD =22-12=3,BD =1.又∠BOA =∠OAE =60°,∴AE ∥BD .∴△BDF ∽△EAF ,∴DF AF =BD AE =12. ∴AF =2FD ,∴3AF =2(FD +AF )=2AD =23,∴AF =233. 答案:2333.(2011·深圳卷)如图,A ,B 是两圆的交点,AC 是小圆的直径,D 和E 分别是CA 和CB 的延长线与大圆的交点,已知AC =4,BE =10,且BC =AD ,则DE =________.解析:连接AB ,设BC =AD =x ,结合图形可得△CAB 与△CED 相似,于是AC EC =CB CD. 即4x +10=x 4+x⇒x =2. 又因为AC 是小圆的直径,所以∠CBA =90°,由于∠CDE =∠CBA ,所以∠CDE =90°.在直角三角形CDE 中,DE =CE 2-CD 2=122-62=6 3.答案:6 34.(2011·佛山卷)如图,过圆外一点P 作⊙O 的割线PBA 与切线PE ,E 为切点,连接AE 、BE ,∠APE 的平分线分别与AE 、BE 相交于点C 、D ,若∠AEB =30°,则∠PCE =________.解析:由切割线性质得:PE 2=PB ·PA ,即PE PA =PB PE, ∴△PBE ∽△PEA ,∴∠PEB =∠PAE ,又△PEA 的内角和为2(∠CPA +∠PAE )+30°=180°,所以∠CPA +∠PAE =75°,即∠PCE =75°.答案:75°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DC ∥AB ,CB ⊥AB ,AB =AD=a ,CD =a 2,点E ,F 分别为线段AB ,AD 的中点,则EF =________.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析:连接BD 、DE ,由题意可知DE ⊥AB ,DE =32a ,BC =DE =32a ,∴BD = ⎝ ⎛⎭⎪⎫a 22+⎝ ⎛⎭⎪⎫32a 2=a ,∴EF =12BD =a 2. 答案:a 2二、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6.如图,已知△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AD 和CE 相交于H ,∠B =60°,F 在AC 上,且AE =AF .(1)求证:B ,D ,H ,E 四点共圆;(2)求证:CE 平分∠DEF .证明:(1)在△ABC中,因为∠B=60°,所以∠BAC+∠BCA=120°.因为AD,CE是角平分线,所以∠HAC+∠HCA=60°,故∠AHC=120°.于是∠EHD=∠AHC=120°.因为∠EBD+∠EHD=180°,所以B,D,H,E四点共圆.(2)连接BH,则BH为∠ABC的平分线,所以∠HBD=30°.由(1)知B,D,H,E四点共圆,所以∠CED=∠HBD=30°.又∠AHE=∠EBD=60°,由已知可得EF⊥AD,可得∠CEF=30°,所以CE平分∠DEF.7.如图所示,⊙O为△ABC的外接圆,且AB=AC,过点A的直线交⊙O于D,交BC的延长线于F,DE是BD的延长线,连接CD.(1)求证:∠EDF=∠CDF;(2)求证:AB2=AF·AD.证明:(1)∵AB=AC,∴∠ABC=∠ACB.∵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CDF=∠ABC.又∠ADB与∠EDF是对顶角,∴∠ADB=∠EDF.又∠ADB=∠ACB,∴∠EDF=∠CDF.(2)由(1)知∠ADB =∠ABC .又∵∠BAD =∠F AB ,∴△ADB ∽△ABF ,∴AB AF =AD AB,∴AB 2=AF ·AD . 8.(2011·辽宁)如图,A ,B ,C ,D 四点在同一圆上,AD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E 点,且EC =ED .(1)证明:CD ∥AB ;(2)延长CD 到F ,延长DC 到G ,使得EF =EG ,证明:A ,B ,G ,F 四点共圆.证明:(1)因为EC =ED ,所以∠EDC =∠ECD .因为A ,B ,C ,D 四点在同一圆上,所以∠EDC =∠EBA ,故∠ECD =∠EBA .所以CD ∥AB .(2)由(1)知,AE =BE ,因为EF =EG ,故∠EFD =∠EGC ,从而∠FED =∠GEC .连接AF ,BG ,则△EFA ≌△EGB ,故∠F AE =∠GBE .又CD ∥AB ,∠EDC =∠ECD ,所以∠F AB =∠GBA ,所以∠AFG +∠GBA =180°,故A ,B ,G ,F 四点共圆.9.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G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点,GCD 是⊙O 的割线,过点G 作AB 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过G 作⊙O 的切线,切点为H .求证:(1)C ,D ,F ,E 四点共圆;(2)GH 2=GE ·GF .证明:(1)连接CB ,∵∠ACB =90°,AG ⊥FG ,又∵∠EAG =∠BAC ,∴∠ABC =∠AEG .∵∠ADC =180°-∠ABC =180°-∠AEG =∠CEF ,∴∠ADC +∠FDC =∠CEF +∠FDC =180°,∴C ,D ,F ,E 四点共圆.(2)由C ,D ,F ,E 四点共圆,知∠GCE =∠AFE ,∠GEC =∠GDF ,∴△GCE ∽△GFD ,故GC GF =GE GD,即GC ·GD =GE ·GF .∵GH 为圆的切线,GCD 为割线,∴GH 2=GC ·GD ,∴GH 2=GE ·GF .10.(2011·课标)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不与△ABC 的顶点重合.已知AE 的长为m ,AC 的长为n ,AD ,AB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14x +mn =0的两个根.(1)证明:C ,B ,D ,E 四点共圆;(2)若∠A =90°,且m =4,n =6,求C ,B ,D ,E 所在圆的半径. 解:(1)证明:连接DE ,根据题意在△ADE 和△ACB 中,AD ×AB =mn =AE ×AC ,即AD AC =AE AB.又∠DAE =∠CAB ,从而△ADE ∽△ACB . 因此∠ADE =∠ACB .所以C ,B ,D ,E 四点共圆.(2)m =4,n =6时,方程x 2-14x +mn =0的两根为x 1=2,x 2=12.故AD =2,AB =12.取CE 的中点G ,DB 的中点F ,分别过G ,F 作AC ,AB 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H 点,连接DH .因为C ,B ,D ,E 四点共圆,所以C ,B ,D ,E 四点所在圆的圆心为H ,半径为DH .由于∠A =90°,故GH ∥AB ,HF ∥AC .从而HF =AG =5,DF =12(12-2)=5.故C,B,D,E四点所在圆的半径为5 2.11.(2011·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第一次联考)已知四边形PQRS是圆内接四边形,∠PSR=90°,过点Q作PR、PS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H、K.(1)求证:Q、H、K、P四点共圆;(2)求证:QT=TS.证明:(1)∵∠PHQ=∠PKQ=90°,∴Q、H、K、P四点共圆.(2)∵Q、H、K、P四点共圆,∴∠HKS=∠HQP,①∵∠PSR=90°,∴PR为圆的直径,∴∠PQR=90°,∠QRH=∠HQP,②而∠QSP=∠QRH,③由①②③得,∠QSP=∠HKS,TS=TK,又∠SKQ=90°,∵∠SQK=∠TKQ,∴QT=TK,∴QT=TS.12.(2011·河南省教学质量调研)如图,已知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DA交△ABC的外接圆于点F,连接FB、FC.(1)求证:FB =FC ;(2)求证:FB 2=FA ·FD ;(3)若AB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EAC =120°,BC =6 cm ,求AD 的长.解:(1)证明:∵AD 平分∠EAC .∴∠EAD =∠DAC .∵四边形AFBC 内接于圆,∴∠DAC =∠FBC .∵∠EAD =∠F AB =∠FCB ,∴∠FBC =∠FCB ,∴FB =FC .(2)证明:∵∠F AB =∠FCB =∠FBC ,∠AFB =∠BFD ,∴△FBA ∽△FDB ,∴FB FD =FA FB, ∴FB 2=FA ·FD .(3)∵AB 是圆的直径,∴∠ACB =90°.∵∠EAC =120°,∴∠DAC =12∠EAC =60°,∠BAC =60°. ∴∠D =30°.∵BC =6 cm ,∴AC =23cm ,∴AD =2AC =43cm.。
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学问点总结(精简版)高中数学选修4-1学问点总结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学问点总结(精简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假如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理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理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相像三角形的判定: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像三角形。
相像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像比(或相像系数)。
由于从定义动身推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像,需考虑6个元素,即三组对应角是否分别相等,三组对应边是否分别成比例,明显比较麻烦。
所以我们曾经给出过如下几个判定两个三角形:相像的简洁方法:(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像;(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像;(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像。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三角形相像。
判定定理1: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像。
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像。
判定定理2: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像。
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像。
判定定理3: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像。
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像。
高中数学选修4-1学问点总结引理:假如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第十一章⎪⎪⎪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1)第一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平行线的截割定理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推论: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2)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它们相似. (3)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5.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小题体验]1.(教材习题改编)如图,AB ∥EM ∥DC ,AE =ED ,EF ∥BC ,EF=12 cm ,则BC 的长为________ cm.解析:由⎭⎪⎬⎪⎫AB ∥EM ∥DC AE =ED ⇒E 为AD 中点,M 为BC 的中点, 又EF ∥BC ⇒EF =MC =12 cm. ∴BC =2MC =24 cm. 答案:242.(教材习题改编)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且ADDB=2,那么△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是________.解析:∵DE ∥BC ,∴△ADE ∽△ABC , ∴S △ADE S △ABC =AD 2AB 2. ∵AD DB =2,∴AD AB =23,∴S △ADE S △ABC =49,故S △ADE S 四边形DBCE =45. 答案:451.在使用平行线截割定理时易出现对应边的对应顺序混乱,导致错误. 2.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应用时易出现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对应失误.3.射影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其实质就是三角形的相似.但要注意满足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结论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所以要搞清楚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不能乱用.[小题纠偏]1.(2016·鞍山模拟)如图,在▱ABCD 中,E 是BC 上一点,BE ∶EC =2∶3,AE 交BD 于点F ,则BF ∶FD 的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AD =BC ,BE ∶EC =2∶3, 所以BE ∶AD =2∶5,因为AD ∥BC , 所以BF ∶FD =BE ∶AD =2∶5, 所以BF ∶FD 的值为25.答案:252.如图,在Rt △ABC 中 ,∠BAC =90°,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AB ∶AC =2∶1,则AD ∶BC 为________.解析:设AC =k ,则AB =2k ,BC =5k , ∵∠BAC =90°,AD ⊥BC , ∴AC 2=CD ·BC , ∴k 2=CD ·5k ,∴CD =55k , 又BD =BC -CD =455k , ∴AD 2=CD ·BD =55k ·455k =45k 2, ∴AD =255k ,∴AD ∶BC =2∶5. 答案:2∶5考点一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D 与AC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于E ,F ,且EF ∥BC ,若AD =12,BC =20,求EF 的值.解:∵AD ∥BC , ∴OB OD =BC AD =2012=53, ∴OB BD =58.∵OE ∥AD ,∴OE AD =OB BD =58.∴OE =58AD =58×12=152,同理可求得OF =38BC =38×20=152,∴EF =OE +OF =15.2.如图,在△ABC 中,点D 是AC 的中点,点E 是BD 的中点,AE 交BC 于点F ,求BFFC 的值.解:如图,过点D 作DM ∥AF 交BC 于点M . ∵点E 是BD 的中点,∴在△BDM 中,BF =FM . 又点D 是AC 的中点, ∴在△CAF 中,CM =MF , ∴BF FC =BF FM +MC =12.[谨记通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应用的一个注意点及一种转化(1)一个注意点: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计算或证明,首先要观察平行线组,再确定所截直线,进而确定比例线段及比例式,同时注意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的运用.(2)一种转化:解决此类问题往往需要作辅助的平行线,要结合条件构造平行线组,再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转化比例式解题.考点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D ,E ,F 分别在AB ,AC ,BC 上,AE =13AC ,BD =13AB ,且CF =13BC .求证:(1)EF ⊥BC ; (2)∠ADE =∠EBC . 证明:设AB =AC =3a , 则AE =BD =a ,CF =2a . (1)CE CB =2a 32a =23,CF CA =2a 3a =23. 又∠C 为公共角, 故△BAC ∽△EFC ,由∠BAC =90°,得∠EFC =90°, 故EF ⊥BC .(2)由(1)得EF =FC AC ·AB =2a , 故AE EF =a 2a =22,AD BF =2a 22a =22,∴AE EF =AD BF, ∴△ADE ∽△FBE , 所以∠ADE =∠EBC .[由题悟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2)若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再判定这个角的两邻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角对应相等,就要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即时应用]如图,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且AD =AC ,DE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1)求证:△ABC ∽△FCD ;(2)若S △FCD =5,BC =10,求DE 的长.解:(1)证明:因为DE ⊥BC ,D 是BC 的中点,所以EB =EC ,所以∠B =∠BCE .又因为AD =AC ,所以∠ADC =∠ACB.所以△ABC ∽△FCD.(2)如图,过点A 作AM ⊥BC , 垂足为点M .因为△ABC ∽△FCD ,BC =2CD , 所以S △ABC S △FCD =⎝⎛⎭⎫BC CD 2=4.又因为S △FCD =5,所以S △ABC =20. 因为S △ABC =12BC ·AM ,BC =10,所以20=12×10×AM ,所以AM =4.因为DE ∥AM ,所以DE AM =BDBM . 因为DM =12DC =52,BM =BD +DM ,所以DE 4=55+52,解得DE =83.考点三 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所示,CD 垂直平分AB ,点E 在CD 上,DF ⊥AC ,DG ⊥BE ,F ,G 分别为垂足.求证:AF ·AC =BG ·BE . 证明:因为CD 垂直平分AB , 所以∠ADC =∠BDC =90°,AD =D B.在Rt △ADC 中,因为DF ⊥AC , 所以AD 2=AF ·AC . 同理BD 2=BG ·BE . 所以AF ·AC =BG ·BE .[由题悟法]对射影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解决问题首先确定直角边与其射影.(2)要善于将有关比例式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有时还要将等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或将比例式转化为等积式,并且注意射影定理的其他变式.(3)注意射影定理与勾股定理的结合应用.[即时应用]在Rt △ACB 中,∠C =90°,CD ⊥AB 于D ,若BD ∶AD =1∶9,求tan ∠BCD 的值. 解:由射影定理得CD 2=AD ·BD , 又BD ∶AD =1∶9, 令BD =x ,则AD =9x (x >0). ∴CD 2=9x 2, ∴CD =3x .Rt △CDB 中,tan ∠BCD =BD CD =x 3x =13.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F ∥BC ,FG ∥AD ,求EF BC +FGAD 的值.解: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EF BC =AF AC ,FG AD =FC AC ,故EF BC +FG AD =AF AC +FC AC =AC AC =1.2.如图,等边三角形DEF 内接于△ABC ,且DE ∥BC ,已知AH ⊥BC 于点H ,BC =4,AH =3,求△DEF 的边长.解:设DE =x ,AH 交DE 于点M ,显然MH 的长度与等边三角形DEF 的高相等,又DE ∥BC ,则DE BC =AM AH =AH -MH AH , 所以x4=3-32x 3=2-x 2,解得x =43.故△DEF 的边长为43.3.如图,M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直线l 过点M 分别交AD ,AC 于点E ,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N .若AE =2,AD =6,求AFAC的值. 解:∵AD ∥BC , ∴△AEF ∽△CNF , ∴AF CF =AE CN , ∴AF AF +CF =AEAE +CN.∵M 为AB 的中点,∴AE BN =AMBM =1,∴AE =BN , ∴AF AC =AF AF +CF =AE AE +BN +BC =AE 2AE +BC. ∵AE =2,BC =AD =6, ∴AF AC =22×2+6=15.4.如图,AD ,BE 是△ABC 的两条高,DF ⊥AB ,垂足为F ,交BE 于点G ,交AC 的延长线于H ,求证:DF 2=GF ·HF .证明:在△AFH 与△GFB 中, 因为∠H +∠BAC =90°, ∠GBF +∠BAC =90°,所以∠H =∠GBF .因为∠AFH =∠BFG =90°, 所以△AFH ∽△GFB , 所以HF BF =AF GF , 所以AF ·BF =GF ·HF .因为在Rt △ABD 中,FD ⊥AB , 所以DF 2=AF ·BF . 所以DF 2=GF ·HF .5.(2016·大连模拟)如图,已知D 为△ABC 中AC 边的中点,AE ∥BC ,ED 交AB 于G ,交BC 延长线于F ,若BG ∶GA =3∶1,BC =8,求AE 的长.解:因为AE ∥BC ,D 为AC 的中点, 所以AE =CF ,AE BF =AG BG =13.设AE =x ,又BC =8, 所以x x +8=13,所以x =4. 所以AE =4.6.(2016·大连模拟)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交BC 于F .(1)求BFFC 的值;(2)若△BEF 的面积为S 1,四边形CDEF 的面积为S 2,求S 1∶S 2的值. 解:(1)过点D 作DG ∥BC ,并交AF 于点G ,因为E 是BD 的中点,所以BE =DE . 又因为∠EBF =∠EDG ,∠BEF =∠DEG , 所以△BEF ≌△DEG ,则BF =DG , 所以BF ∶FC =DG ∶FC .又因为D 是AC 的中点,则DG ∶FC =1∶2, 则BF ∶FC =1∶2,即BF FC =12.(2)若△BEF 以BF 为底,△BDC 以BC 为底, 则由(1)知BF ∶BC =1∶3,又由BE ∶BD =1∶2,可知h 1∶h 2=1∶2, 其中h 1,h 2分别为△BEF 和△BDC 的高, 则S △BEF S △BDC =13×12=16, 则S 1∶S 2=1∶5. 故S 1∶S 2的值为15.7.如图,在△ABC 中,AB =AC ,过点A 的直线与其外接圆交于点P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PC AC =PDBD ;(2)若AC =3,求AP ·AD 的值.解:(1)证明:因为∠CPD =∠ABC ,∠PDC =∠PDC , 所以△DPC ∽△DBA ,所以PC AB =PD BD . 又AB =AC ,所以PC AC =PD BD. (2)因为∠ABC +∠APC =180°,∠ACB +∠ACD =180°, ∠ABC =∠ACB , 所以∠ACD =∠APC .又∠CAP =∠DAC ,所以△APC ∽△ACD , 所以AP AC =AC AD. 所以AP ·AD =AC 2=9.8.△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B ,AC 上的点,AD ,EF 交于点P ,若BD =DC ,AE =AF .求证:AB AC =PF PE .证明:过F 作MN ∥AD 交BA 的延长线及DC 于M ,N .对△MEF ,有PF PE =AMAE ,因为AE =AF ,所以PF PE =AM AF. 对△MBN ,有AB AM =BDDN , 因为BD =DC ,所以AB AM =DCDN . 对△ADC ,有AC AF =DC DN ,所以AB AM =ACAF . 所以AB AC =AM AF ,所以AB AC =PF PE .第二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周角(1)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推论1: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推论2:①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②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圆的切线(1)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2)推论: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4.圆中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小题体验]1.(教材习题改编)如图,已知AB ,BC 是⊙O 的两条弦,AO ⊥BC ,AB =3,BC =22,则⊙O 的半径等于________.解析:设垂足为D ,⊙O 的半径等于R , ∵AB ,BC 是⊙O 的两条弦, AO ⊥BC ,AB =3,BC =22, ∴AD =1,∴R 2=2+(R -1)2, ∴R =1.5.故⊙O 的半径为1.5. 答案:1.52.如图,AC 为⊙O 的直径,OB ⊥AC ,弦BN 交AC 于点M .若OC =3,OM =1,则MN 的长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 CM =CO +OM =3+1, AM =AO -OM =3-1, BM 2=OB 2+OM 2=4,BM =2, 根据相交弦定理有CM ·AM =BM ·MN ,代入数值可解得MN =CM ·AM BM =(3+1)(3-1)2=1.答案:13.如图,⊙O 的直径AB =6 cm ,P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过P 点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连接AC ,若∠CPA =30°,PC =________ cm.解析:连接OC ,则OC ⊥PC .又OC =3,∠CPA =30°, ∴CP =OCtan 30°=3 3.答案:3 31.解决圆周角、圆心角及弦切角问题时,角之间关系易于混淆导致错误.2.使用相交弦定理与切割线定理时,注意对应线段成比例及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小题纠偏]1.如图所示,CD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点B 在圆O 上,BC =2,∠BCD =30°,则圆O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设圆O的半径为r,过B作⊙O的直径BA,连接AC,则∠ACB=90°.又由弦切角定理得∠CAB=∠BCD=30°,∴AB=2BC=4.∴r=2,∴S=πr2=4π.答案:4π2.如图所示,已知⊙O的割线PAB交⊙O于A,B两点,割线PCD经过圆心,若PA=3,AB=4,PO=5,则⊙O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设⊙O的半径为r.由割线定理得PA·PB=PC·PD,3×7=(PO-r)(PO+r),即21=25-r2,∴r2=4,∴r=2.答案:2考点一圆周角、弦切角和圆的切线问题(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2016·黄冈模拟)已知点C在圆O的直径BE的延长线上,直线CA与圆O相切于A,∠ACB的平分线分别交AB,AE于D,F两点,求∠AFD的大小.解:因为AC为圆O的切线,由弦切角定理,得∠B=∠EAC.又因为CD平分∠ACB,则∠ACD=∠BCD,所以∠B+∠BCD=∠EAC+∠ACD.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ADF=∠AFD.因为BE是圆O的直径,则∠BAE=90°,所以△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F=∠AFD=45°.2.(2015·广东高考改编)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AB=4,EC是圆O的切线,切点为C,BC=1.过圆心O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EC和AC于点D和点P,求OD的长.解:由题意得OP =12BC =12,OA =2,于是PA =CP =22-⎝⎛⎭⎫122=152. 因为∠DCP =∠B =∠POA ,又∠DPC =∠APO ,所以△DCP ∽△AOP , 故PD PA =PCPO, 即PD =15212×152=152,所以OD =152+12=8.[谨记通法]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可求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作圆周角或弦切角.考点二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2016·昆明模拟)如图所示,已知D 为△ABC 的BC 边上一点,⊙O 1经过点B ,D ,交AB 于另一点E ,⊙O 2经过点C ,D ,交AC 于另一点F ,⊙O 1与⊙O 2的另一交点为G .(1)求证:A ,E ,G ,F 四点共圆;(2)若AG 切⊙O 2于G ,求证:∠AEF =∠ACG . 证明:(1)如图,连接GD ,四边形BDGE ,四边形CDGF 分别内接于⊙O 1,⊙O 2, ∴∠AEG =∠BDG , ∠AFG =∠CDG ,又∠BDG +∠CDG =180°, ∴∠AEG +∠AFG =180°,∴A,E,G,F四点共圆.(2)∵A,E,G,F四点共圆,∴∠AEF=∠AGF,∵AG与⊙O2相切于点G,∴∠AGF=∠ACG,∴∠AEF=∠ACG.[由题悟法]证明四点共圆的常用方法(1)若四个点到一定点等距离,则这四个点共圆.(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3)若一个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4)若两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同旁,并且和这条线段的两端连线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圆.[即时应用](2016·吉林实验中学)如图,圆周角∠BAC的平分线与圆交于点D,过点D的切线与弦AC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交BC于点F.(1)求证:BC∥DE;(2)若D,E,C,F四点共圆,且AC=BC,求∠BAC.解:(1)证明:因为DE为圆的切线,所以∠EDC=∠DAC.又因为∠DAC=∠DAB,∠DAB=∠DCB,所以∠EDC=∠DCB,所以BC∥DE.(2)因为D,E,C,F四点共圆,所以∠CFA=∠CED,由(1)知∠ACF=∠CED,所以∠CFA=∠ACF.设∠DAC=∠DAB=x,因为AC=BC,所以∠CBA=∠BAC=2x,所以∠CFA=∠FBA+∠FAB=3x,在等腰△ACF中,180°=∠CFA+∠ACF+∠CAF=7x,则x≈25.7°,所以∠BAC=2x≈51.4°.考点三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2015·陕西高考)如图,AB 切⊙O 于点B ,直线AO 交⊙O 于D ,E 两点,BC ⊥DE ,垂足为C .(1)证明:∠CBD =∠DBA;(2)若AD =3DC ,BC =2,求⊙O 的直径. 解:(1)证明:因为DE 为⊙O 的直径, 所以∠BED +∠EDB =90°.又BC ⊥DE ,所以∠CBD +∠EDB =90°, 从而∠CBD =∠BED.又AB 切⊙O 于点B ,得∠DBA =∠BED , 所以∠CBD =∠DBA . (2)由(1)知BD 平分∠CBA , 则BA BC =ADCD=3. 又BC =2,从而AB =3 2. 所以AC =AB 2-BC 2=4, 所以AD =3.由切割线定理得AB 2=AD ·AE , 即AE =AB 2AD =6,故DE =AE -AD =3, 即⊙O 的直径为3.[由题悟法]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解题思路(1)见到圆的两条相交弦就要想到相交弦定理. (2)见到圆的两条割线就要想到割线定理. (3)见到圆的切线和割线就要想到切割线定理.[即时应用]1.(2015·天津高考改编)如图,在圆O 中,M ,N 是弦AB 的三等分点,弦CD ,CE 分别经过点M ,N ,若CM =2,MD =4,CN =3,求线段NE 的长.解:由题意可得CM ·MD =AM ·MB , 则2×4=2AM 2,AM =2. 又CN ·NE =AN ·NB , 即3NE =4×2,解得NE =83.2.(2015·湖北高考改编)如图,PA 是圆的切线,A 为切点,PBC 是圆的割线,且BC =3PB ,求ABAC的值. 解:因为PA 是圆的切线, A 为切点,PBC 是圆的割线,由切割线定理,知PA 2=PB ·PC =PB (PB +BC ), 因为BC =3PB ,所以PA 2=4PB 2,即PA =2PB. 由弦切角定理,得∠PAB =∠PCA , 又∠APB =∠CPA ,故△PAB ∽△PCA , 所以AB AC =PB PA =12.1.(2015·重庆高考改编)如图,圆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E ,过点A 作圆O 的切线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若PA =6,AE =9,PC =3,CE ∶ED =2∶1,求BE 的长.解:由切割线定理,知PA 2=PC ·PD , 即62=3PD , 解得PD =12,所以CD =PD -PC =9, 所以CE =6,ED =3.由相交弦定理,知AE ·EB =CE ·ED ,即9BE =6×3,解得BE =2.2.(2016·兰州双基测试)如图,在正△ABC 中,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且BD =13BC ,CE =13CA ,AD ,BE 相交于点P .求证:(1)P ,D ,C ,E 四点共圆; (2)AP ⊥CP .证明:(1)在正△ABC 中,由BD =13BC ,CE =13CA ,知:△ABD ≌△BCE ,∴∠ADB =∠BEC ,即∠ADC +∠BEC =180°, ∴P ,D ,C ,E 四点共圆.(2)连接DE ,在△CDE 中,CD =2CE ,∠ACD =60°, 由正弦定理知∠CED =90°,由P ,D ,C ,E 四点共圆知,∠DPC =∠DEC , ∴AP ⊥CP .3.(2016·陕西一检)如图,设AB 为⊙O 的任一条不与直线l 垂直的直径,P 是⊙O 与l 的公共点,AC ⊥l ,BD ⊥l ,垂足分别为C ,D ,且PC =PD.(1)求证:l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OA =5,AC =4,求CD 的长.解:(1)证明:连接OP , ∵AC ⊥l ,BD ⊥l , ∴AC ∥BD.又OA =OB ,PC =PD , ∴OP ∥BD ,从而OP ⊥l .∵点P 在⊙O 上,∴l 是⊙O 的切线. (2)由(1)可得OP =12(AC +BD ),∴BD =2OP -AC =10-4=6. 过点A 作AE ⊥BD ,垂足为E , 则BE =BD -AC =6-4=2. ∴在Rt △ABE 中,AE =AB 2-BE 2=102-22=4 6. ∴CD =4 6.4.(2015·全国卷Ⅰ)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BC交⊙O 于点E .(1)若D 为AC 的中点,证明:DE 是⊙O 的切线; (2)若OA =3CE ,求∠ACB 的大小. 解:(1)证明:如图,连接AE ,由已知得AE ⊥BC ,AC ⊥AB. 在Rt △AEC 中,由已知得DE =DC ,故∠DEC =∠DCE . 连接OE ,则∠OBE =∠OEB. 又∠ACB +∠ABC =90°, 所以∠DEC +∠OEB =90°,故∠OED =90°,即DE 是⊙O 的切线. (2)设CE =1,AE =x .由已知得AB =23,BE =12-x 2. 由射影定理可得AE 2=CE ·BE , 所以x 2=12-x 2,即x 4+x 2-12=0. 解得x =3,所以∠ACB =60°.5.(2015·沈阳一模)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C ,D 是圆O 上的两个点,CE ⊥AB 于E ,BD 交AC 于G ,交CE 于F ,CF =FG .(1)求证:C 是劣弧BD 的中点; (2)求证:BF =FG .证明:(1)∵CF =FG ,∴∠CGF =∠FCG . ∵AB 是圆O 的直径,∴∠ACB =∠ADB =π2.∵CE ⊥AB ,∴∠CEA =π2.∵∠CBA =π2-∠CAB ,∠ACE =π2-∠CAB ,∴∠CBA =∠ACE .∵∠CGF =∠DGA ,∠DGA =∠ABC , ∴π2-∠DGA =π2-∠ABC , ∴∠CAB =∠DAC , ∴C 为劣弧BD 的中点.(2)∵∠GBC =π2-∠CGB ,∠FCB =π2-∠GCF ,∴∠GBC =∠FCB ,∴CF =FB ,∴BF =FG .6.(2016·贵州七校联考)如图,⊙O 1和⊙O 2的公切线AD 和BC 相交于点D ,A ,B ,C 为切点,直线DO 1交⊙O 1于E ,G 两点,直线DO 2交⊙O 2于F ,H 两点.(1)求证:△DEF ∽△DHG ;(2)若⊙O 1和⊙O 2的半径之比为9∶16,求DEDF 的值. 解:(1)证明:∵AD 是两圆的公切线, ∴AD 2=DE ·DG ,AD 2=DF ·DH , ∴DE ·DG =DF ·DH ,∴DE DH =DF DG , 又∵∠EDF =∠HDG , ∴△DEF ∽△DHG .(2)连接O 1A ,O 2A , ∵AD 是两圆的公切线, ∴O 1A ⊥AD ,O 2A ⊥AD , ∴O 1,A ,O 2共线,∵AD 和BC 是⊙O 1和⊙O 2的公切线, DG 平分∠ADB ,DH 平分∠ADC , ∴DG ⊥DH ,∴AD 2=O 1A ·O 2A .设⊙O 1和⊙O 2的半径分别为9x 和16x ,则AD =12x , ∵AD 2=DE ·DG ,AD 2=DF ·DH ,∴144x 2=DE (DE +18x ),144x 2=DF (DF +32x ), ∴DE =6x ,DF =4x , ∴DE DF =32.7.(2016·沈阳模拟)如图,已知圆O 1与圆O 2外切于点P ,直线AB 是两圆的外公切线,分别与两圆相切于A ,B 两点,AC 是圆O 1的直径,过C 作圆O 2的切线,切点为D.(1)求证:C ,P ,B 三点共线; (2)求证:CD =CA .证明:(1)连接PC ,PA ,PB ,BO 2,∵AC是圆O1的直径,∴∠APC=90°.连接O1O2必过点P,∵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为切点,∴设∠BAP=∠ACP=α,∴∠AO1P=2α.由于O1A⊥AB,O2B⊥AB,∴∠BO2P=π-2α,∴∠O2BP=α.又∠ABP+∠O2BP=90°,∴∠ABP+∠BAP=90°,∴C,P,B三点共线.(2)∵CD切圆O2于点D,∴CD2=CP·CB.在△ABC中,∠CAB=90°,又∵AP⊥BC,∴CA2=CP·CB,故CD=CA.8.(2015·全国卷Ⅱ)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ABC的底边BC交于M,N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交于点G,且与AB,AC分别相切于E,F两点.(1)证明:EF∥BC;(2)若AG等于⊙O的半径,且AE=MN=23,求四边形EBCF的面积.解:(1)证明: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所以AD是∠CAB的平分线.又因为⊙O分别与AB,AC相切于点E,F,所以AE=AF,故AD⊥EF,从而EF∥BC.(2)由(1)知,AE=AF,AD⊥EF,故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又EF为⊙O的弦,所以O在AD上.连接OE,OM,则OE⊥AE.由AG等于⊙O的半径得AO=2OE,所以∠OAE =30°.因此△ABC 和△AEF 都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AE =23,所以AO =4,OE =2.因为OM =OE =2,DM =12MN =3, 所以OD =1.于是AD =5,AB =1033. 所以四边形EBCF 的面积为12×⎝⎛⎭⎫10332×32-12×(23)2×32=1633.。
第1讲平行截割定理与相似三角形【高考会这样考】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及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应用.【复习指导】复习本讲时,只要掌握好教材上的内容,熟练教材上的习题即可达到高考的要求,该部分的复习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主,掌握好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即可.基础梳理1.平行截割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①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②推论: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而且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平分另一腰.(2)平行截割定理及其推论①定理: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段的长度比等于夹角两边长度的比.(4)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2.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判定定理a.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③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判定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该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乘积,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乘积.双基自测1.如图所示,已知a ∥b ∥c ,直线m 、n 分别与a 、b 、c 交于点A ,B ,C 和A ′,B ′,C ′,如果AB =BC =1,A ′B ′=32,则B ′C ′=________.解析 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直接得到答案.答案 322.如图所示,BD 、CE 是△ABC 的高,BD 、CE 交于F ,写出图中所有与△ACE 相似的三角形________.解析 由Rt △ACE 与Rt △FCD 和Rt △ABD 各共一个锐角,因而它们均相似,又易知∠BFE =∠A ,故Rt △ACE ∽Rt △FBE . 答案 △FCD 、△FBE 、△ABD3.(2011·西安模拟)如图,在△ABC 中,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N 、CM 交于点O ,那么△MON 与△AOC 面积的比是________. 解析 ∵M 、N 分别是AB 、BC 中点,故MN 綉12AC , ∴△MON ∽△COA ,∴S △MON S △AOC =MN 2AC 2=14.答案 1∶44.如图所示,已知DE ∥BC ,BF ∶EF =3∶2,则AC ∶AE =______,AD ∶DB =________.解析 ∵DE ∥BC ,∴AE AC =DE BC =EFBF .∵BF ∶EF =3∶2,∴AE AC =EF BF =23.∴AC ∶AE =3∶2.同理DE ∥BC ,得AB ∶AD =3∶2,即AB AD =32. ∴AD AB =23,即AD AB -AD =23-2=2.即ADBD =2.∴AD ∶BD =2∶1. 答案 3∶2 2∶15.(2010·广东)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DC ∥AB ,CB ⊥AB ,AB =AD =a ,CD =a2,点E 、F 分别为线段AB 、AD 的中点,则EF =________.解析 连接DE 和BD ,依题知,EB ∥DC ,EB =DC =a2,∴EBCD 为平行四边形,∵CB ⊥AB ,∴DE ⊥AB ,又E 是AB 的中点,故AD =DB =a ,∵E ,F 分别是AD 、AB 的中点,∴EF =12DB =12a . 答案 a 2考向一 平行截割定理的应用【例1】►(2011·广州测试(二))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2,BC =5,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且EF ∥AD ,若AE EB =34,则EF 的长为________. [审题视点] 把梯形的两腰BA 、CD 分别延长交于一点,利用平行截割定理可求解.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BA 、CD 交于点P ,∵AD ∥BC ,∴P A PB =AD BC =25,∴P A AB =23,又∵AE EB =34,∴AE AB =37,∴P A AE =149,∴P A PE =1423.∵AD ∥EF ,∴AD EF =P A PE =1423,又AD =2,∴EF =237. 答案 237在解题时要注意添加辅助线.【训练1】 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 ,若BC =3,DE =2,DF =1,则AB 的长为________.解析由⎩⎨⎧DE ∥BC ,EF ∥CD ,BC =3,DE =2⇒AE AC =AF AD =DE BC =23,又DF =1,故可解得AF =2,∴AD =3,又AD AB =23,∴AB =92. 答案 92考向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AC ,点D 是垂足. 求证:BC 2=2CD ·AC .[审题视点] 作AE ⊥BC ,证明△AEC 和△BDC 相似即可.证明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 ∴CE =BE =12BC ,由BD ⊥AC ,AE ⊥BC . 又∴∠C =∠C ,∴△AEC ∽△BDC . ∴EC DC =ACBC ,∴12BC CD =AC BC , 即BC 2=2CD ·AC.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注意结合图形的性质特点灵活选择判定定理.在一个题目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能多次用到. 【训练2】 (2011·惠州调研)如图,在△ABC 中,DE ∥BC ,DF ∥AC ,AE ∶AC =3∶5,DE =6,则BF =________.解析 因为DE ∥BC ,所以△ADE ∽△ABC ,所以AE AC =DE BC ,即35=6BC ,所以BC =10.又DF ∥AC ,所以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故BF =BC -FC =BC -DE =10-6=4. 答案 4考向三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的应用【例3】►已知圆的直径AB=13,C为圆上一点,过C作CD⊥AB于D(AD>BD),若CD=6,则AD=________.[审题视点] △ACB为直角三角形,可直接利用射影定理求解.解析如图,连接AC,CB,∵AB是⊙O的直径,∴∠ACB=90°设AD=x,∵CD⊥AB于D,∴由射影定理得CD2=AD·DB,即62=x(13-x),∴x2-13x+36=0,解得x1=4,x2=9.∵AD>BD,∴AD=9.答案9注意射影定理的应用条件.【训练3】在△ABC中,∠ACB=90°,CD⊥AB于D,AD∶BD=2∶3.则△ACD 与△CBD的相似比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在Rt△ACB中,CD⊥AB,由射影定理得:CD2=AD·BD,又∵AD∶BD=2∶3,令AD=2x,BD=3x(x>0),∴CD2=6x2,∴CD=6x.又∵∠ADC=∠BDC=90°,∴△ACD∽△CBD.易知△ACD与△CBD的相似比为ADCD=2x6x=63.即相似比为6∶3.答案6∶3高考中几何证明选讲问题(一)从近两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平行截割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难度不大.【示例1】►(2011·陕西)如图,∠B=∠D,AE⊥BC,∠ACD=90°,且AB=6,AC=4,AD=12,则AE=________.【示例2】►(2011·广东)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4,CD=2,E,F分别为AD,BC上的点,且EF=3,EF∥AB,则梯形ABFE与梯形EFCD的面积比为________.。
选修4系列N1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21.N1[2013·江苏卷]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1-1所示,AB 和BC 分别与圆O 相切于点D ,C ,AC 经过圆心O ,且BC =2OC. 求证:AC =2AD.图1-1证明:联结OD ,因为AB 和BC 分别与圆O 相切于点D ,C , 所以∠ADO=∠ACB=90°.又因为∠A=∠A,所以Rt △ADO ∽Rt △ACB , 所以BC OD =AC AD.又BC =2OC =2OD. 故AC =2AD.N2[2013·江苏卷]B .[选修4-2:矩阵与变换]已知矩阵A =错误! 0,2),B =1,0) 2,6),求矩阵A -1B . 解:设矩阵A 的逆矩阵为a,c) b,d), 则-1,0) 0,2)a,c) b,d)=1,0) 0,1). 即-a,2c) -b,2d)=1,0) 0,1), 故a =-1,b =0,c =0,d =12,从而A 的逆矩阵为A-1=⎣⎢⎡⎦⎥⎤-1 0 0,12))).所以A-1B =⎣⎢⎡⎦⎥⎤-1 0 0,12)))1,0) 2,6)=-1,0) -2,3).N3[2013·江苏卷]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t +1,y =2t (t 为参数),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x =2tan 2θ,y =2tan θ(θ为参数),试求直线l 和曲线C 的普通方程,并求出它们的公共点的坐标.解:因为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t +1,y =2t (t 为参数),由x =t +1得t =x -1,代入y =2t ,得到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2x -y -2=0. 同理得到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y 2=2x.联立方程组⎩⎪⎨⎪⎧y =2(x -1),y 2=2x ,解得公共点的坐标为(2,2),12,-1.N4[2013·江苏卷]D .[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a≥b>0,求证:2a 3-b 3≥2ab 2-a 2b.证明:2a 3-b 3-(2ab 2-a 2b)=2a(a 2-b 2)+b(a 2-b 2)=(a 2-b 2)(2a +b)=(a -b)(a +b)(2a +b).因为a≥b>0,所以a -b≥0,a +b>0,2a +b>0.从而(a -b)(a +b)(2a +b)≥0,即2a 3-b 3≥2ab 2-a 2b. 22.N1[2013·辽宁卷]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1-6,AB 为⊙O 直径,直线CD 与⊙O 相切于E ,AD 垂直CD 于D ,BC 垂直CD 于C ,EF 垂直AB 于F ,联结AE ,BE ,证明:(1)∠FEB=∠CEB ;(2)EF 2=AD·BC.图1-622.解:证明:(1)由直线CD 与⊙O 相切,得∠CEB=∠EAB.由AB 为⊙O 的直径,得AE⊥EB,从而∠EAB+∠EBF=π2.又EF⊥AB,得∠FEB+∠EBF=π2,从而∠FEB=∠EAB.故∠FEB=∠CEB.(2)由BC⊥CE,EF⊥AB,∠FEB=∠CEB,BE 是公共边,得Rt △BCE ≌Rt △BFE ,所以BC =BF.类似可证:Rt △ADE ≌Rt △AFE ,得AD =AF.又在Rt△AEB中,EF⊥AB,故FE2=AF·BF.所以EF2=AD·BC.B.N1[2013·陕西卷] (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1-4所示,AB与CD相交于点E,过E作BC的平行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P,已知∠A=∠C,PD=2DA=2,则PE=________.图1-46 [解析] 利用已知图形关系可得∠BCE=∠PED=∠BAP,可得△PDE∽△PEA,可得PE PA=PDPE,而PD=2DA=2,则PA=3,则PE2=PA·PD=6,PE= 6.22.N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1-6,直线AB为圆的切线,切点为B,点C在圆上,∠ABC的平分线BE交圆于点E,DB垂直BE交圆于点D.(1)证明:DB=DC;(2)设圆的半径为1,BC=3,延长CE交AB于点F,求△BCF外接圆的半径.图1-622.解:(1)联结DE,交BC于点G.由弦切角定理得,∠ABE=∠BCE.而∠ABE=∠CBE,故∠CBE=∠BCE,BE=CE.又因为DB⊥BE,所以DE为直径,∠DCE=90°,由勾股定理可得DB=DC.(2)由(1)知,∠CDE=∠BDE,DB=DC,故DG是BC的中垂线,所以BG=32.设DE的中点为O,联结BO,则∠BOG=60°,从而∠ABE=∠BCE=∠CBE=30°,所以CF⊥BF,故Rt△BCF外接圆的半径等于32.13.N1[2013·天津卷] 如图1-2所示,在圆内接梯形ABCD中,AB∥DC.过点A作圆的切线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AB=AD=5,BE=4,则弦BD的长为________.图1-213.152 [解析] 联结AC.由圆内接梯形的性质得,∠DCB=∠ABE,∠DAB+∠DCB=180°,∠ABC+∠DCB=180°,∴∠DAB=∠ABC,∠DAB+∠ABE=180°,又∵∠ADB =∠ACB,∴∠CAB=∠DBA,又∠ADB=∠ABD,∴∠BAC=∠BCA,∴BC=AB =5.由切割线定理得AE 2=BE·EC=4×(4+5)=36,由cos ∠ABE =-cos ∠DAB ,得-AD 2+AB 2-BD 22AD ·AB =AB 2+BE 2-AE 22AB ·BE,即-52+52-BD 22×5×5=52+42-362×5×4,解之得BD =152.22.N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1-10,CD 为△ABC 外接圆的切线,AB 的延长线交直线CD 于点D ,E ,F 分别为弦AB 与弦AC 上的点,且BC·AE=DC·AF,B ,E ,F ,C 四点共圆.(1)证明:CA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2)若DB =BE =EA ,求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 外接圆面积的比值.图1-1022.解:(1)因为CD 为△ABC 外接圆的切线,所以∠DCB=∠A,由题设知BC FA =DCEA,故△CDB∽△AEF,所以∠DBC=∠EFA.因为B ,E ,F ,C 四点共圆,所以∠CFE=∠DBC,故∠EFA=∠CFE=90°. 所以∠CBA=90°,因此CA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图1-11(2)联结CE ,因为∠CBE=90°,所以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直径为CE , 由DB =BE ,有CE =DC.又BC 2=DB·BA=2DB 2,所以CA 2=4DB 2+BC 2=6DB 2.而DC 2=DB·DA=3DB 2,故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 外接圆面积的比值为12.15.N1[2013·广东卷]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1-3,在矩形ABCD 中,AB =3,BC =3,BE⊥AC,垂足为E ,则ED =________.图1-315.212 [解析] AB =3,BC =3 AC =3+9=2 3,∵AB 2=AE·AC,∴AE=32.又∵tan ∠ACB =AB BC =33,∴∠ACB=π6,故∠EAD=π6.在△AED 中,由余弦定理得ED 2=AE 2+AD2-2AE·AD cos ∠EAD =34+9-2×32×3cos π6=214,故ED =212.N2 选修4-2 矩阵N3 选修4-4 参数与参数方程14.N3[2013·广东卷]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________.14.⎩⎪⎨⎪⎧x =1+cos θ,y =sin θ(θ为参数) [解析] 将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ρ=2cos θ化为普通方程为(x -1)2+y 2=1,则其参数方程为⎩⎪⎨⎪⎧x =1+cos θ,y =sin θ.(θ为参数).11.N3[2013·湖南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直线l 1:⎩⎪⎨⎪⎧x =2s +1,y =s (s 为参数)和直线l 2:⎩⎪⎨⎪⎧x =at ,y =2t -1(t 为参数)平行,则常数a 的值为________.11.4 [解析] l 1:⎩⎪⎨⎪⎧x =2s +1,y =s ,即x -2y -1=0,l 2:⎩⎪⎨⎪⎧x =at ,y =2t -1,即2x -ay -a =0.由两直线平行,得21=-a -2≠-a-1,解得a =4.23.N3[2013·辽宁卷]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C 1,直线C 2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ρ=4sin θ,ρcos θ-π4=2 2.(1)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2)设P 为C 1的圆心,Q 为C 1与C 2交点连线的中点.已知直线PQ 的参数方程为⎩⎪⎨⎪⎧x =t 3+a ,y =b 2t 3+1(t∈R 为参数),求a ,b 的值.23.解:(1)圆C 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4.直线C 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4=0.解⎩⎪⎨⎪⎧x 2+(y -2)2=4,x +y -4=0得⎩⎪⎨⎪⎧x 1=0,y 1=4,⎩⎪⎨⎪⎧x 2=2,y 2=2. 所以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为4,π2,2 2,π4.注:极坐标系下点的表示不唯一.(2)由(1)可得,P 点与Q 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0,2),(1,3),故直线PQ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2=0.由参数方程可得y =b 2x -ab2+1.所以⎩⎪⎨⎪⎧b2=1,-ab 2+1=2,解得a =-1,b =2.23.N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C :⎩⎪⎨⎪⎧x =2cos t ,y =2sin t (t 为参数)上,对应参数分别为t =α与t =2α(0<α<2π),M 为PQ 的中点.(1)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2)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23.解:(1)依题意有P(2cos α,2sin α),Q(2cos 2α ,2sin 2α),因此M(cos α+cos 2α,sin α+sin 2α).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为⎩⎪⎨⎪⎧x =cos α+cos 2α,y =sin α+sin 2α(α为参数,0<α<2π).(2)M 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x 2+y 2=2+2cos α(0<α<2π).当α=π时,d =0,故M 的轨迹过坐标原点.C .N3[2013·陕西卷]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圆锥曲线⎩⎪⎨⎪⎧x =t 2,y =2t ,(t 为参数)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1,0) [解析] 由所给的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为:y 2=4x ,为抛物线,其焦点坐标为(1,0).23.N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x =4+5cos t ,y =5+5sin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1)把C 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2)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23.解:(1)将⎩⎪⎨⎪⎧x =4+5cos t ,y =5+5sin t 消去参数t ,化为普通方程(x -4)2+(y -5)2=25,即C 1:x 2+y 2-8x -10y +16=0.将⎩⎪⎨⎪⎧x =ρcos θ,y =ρsin θ代入x 2+y 2-8x -10y +16=0, 得ρ2-8ρcos θ-10ρsin θ+16=0. 所以C 1的极坐标方程为 ρ2-8ρcos θ-10ρsin θ+16=0.(2)C 2的普通方程为x 2+y 2-2y =0,由⎩⎪⎨⎪⎧x 2+y 2-8x -10y +16=0,x 2+y 2-2y =0解得⎩⎪⎨⎪⎧x =1,y =1或⎩⎪⎨⎪⎧x =0,y =2. 所以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 ⎛⎭⎪⎫2,π4,⎝ ⎛⎭⎪⎫2,π2.N4选修4-5 不等式选讲21.B12,N4[2013·湖北卷] 设a>0,b>0,已知函数f(x)=ax +bx +1.(1)当a≠b 时,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2)当x>0时,称f(x)为a ,b 关于x 的加权平均数. (i)判断f(1),fb a ,f b a 是否成等比数列,并证明f b a≤f ba; (ii)a ,b 的几何平均数记为G ,称2aba +b 为a ,b 的调和平均数,记为H.若H≤f(x)≤G,求x 的取值范围.21.解:(1)f(x)的定义域为(-∞,-1)∪(-1,+∞),f ′(x)=a (x +1)-(ax +b )(x +1)2=a -b(x +1)2.当a >b 时,f′(x)>0,函数f(x)在(-∞,-1),(-1,+∞)上单调递增;当a <b 时,f′(x)<0,函数f(x)在(-∞,-1),(-1,+∞)上单调递减. (2)(i)计算得f(1)=a +b 2>0,f ⎝ ⎛⎭⎪⎫b a =2ab a +b >0,f ⎝⎛⎭⎪⎫b a =ab >0. 故f(1)f ⎝ ⎛⎭⎪⎫b a =a +b 2·2ab a +b =ab =⎣⎢⎡⎦⎥⎤f ⎝ ⎛⎭⎪⎫b a 2,即 f(1)f ⎝ ⎛⎭⎪⎫b a =⎣⎢⎡⎦⎥⎤f ⎝⎛⎭⎪⎫b a 2.①所以f(1),f ⎝ ⎛⎭⎪⎫b a ,f ⎝ ⎛⎭⎪⎫b a 成等比数列. 因a +b 2≥ab ,即f(1)≥f ⎝⎛⎭⎪⎫b a ,结合①得f ⎝ ⎛⎭⎪⎫b a ≤f ⎝⎛⎭⎪⎫b a . (ii)由(i)知f ba =H ,fba=G ,故由H≤f (x)≤G , 得f ⎝ ⎛⎭⎪⎫b a ≤f (x)≤f ⎝⎛⎭⎪⎫b a .② 当a =b 时,f ⎝ ⎛⎭⎪⎫b a =f(x)=f ⎝⎛⎭⎪⎫b a =a. 这时,x 的取值范围为(0,+∞);当a >b 时,0<b a <1,从而ba<b a ,由f(x)在(0,+∞)上单调递增与②式,得b a≤x ≤ba,即x 的取值范围为⎣⎢⎡⎦⎥⎤ba ,b a ; 当a <b 时,b a >1,从而ba >ba,由f(x)在(0,+∞)上单调递减与②式, 得b a ≤x ≤b a ,即x 的取值范围为⎣⎢⎡⎦⎥⎤b a ,b a . 24.N4[2013·辽宁卷]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x -a|,其中a>1.(1)当a =2时,求不等式f(x)≥4-|x -4|的解集;(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f(2x +a)-2f(x)|≤2的解集为{x|1≤x≤2},求a 的值. 24.解:(1)当a =2时,f(x)+|x -4|=⎩⎪⎨⎪⎧-2x +6,x≤2,2,2<x<4,2x -6,x≥4.当x≤2时,由f(x)≥4-|x -4|得-2x +6≥4,解得x ≤1;当2<x<4时,f(x)≥4-|x -4|无解;当x≥4时,由f (x)≥4-|x -4|得2x -6≥4,解得x≥5;所以f(x)≥4-|x -4|的解集为{x|x≤1或x≥5}.(2)记h(x)=f(2x +a)-2f(x),则h(x)=⎩⎪⎨⎪⎧-2a ,x≤0,4x -2a ,0<x<a ,2a ,x≥a.由|h(x)|≤2,解得a -12≤x ≤a +12.又已知|h(x)|≤2的解集为{x|1≤x≤2}.所以⎩⎪⎨⎪⎧a -12=1,a +12=2,于是a =3.24.N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a ,b ,c 均为正数,a +b +c =1.证明:(1)ab +bc +ca≤13;(2)a 2b +b 2c +c2a≥1.24.证明:(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ca 得a 2+b 2+c 2≥ab +bc +ca.由题设得(a +b +c)2=1,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 所以3(ab +bc +ca)≤1,即ab +bc +ca≤13.(2)因为a 2b +b≥2a,b 2c +c≥2b,c2a +a≥2c,故a 2b +b 2c +c2a +(a +b +c)≥2(a+b +c), 即a 2b +b 2c +c2a ≥a +b +c. 所以a 2b +b 2c +c2a≥1.A .N4[2013·陕西卷] (不等式选做题)设a ,b∈R ,|a -b|>2,则关于实数x 的不等式|x -a|+|x -b|>2的解集是________.(-∞,+∞) [解析] 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可得|x -a|+|x -b|≥|(x-a)-(x -b)|=|b -a|=|a -b|.又由|a -b|>2恒成立,故不等式解集为(-∞,+∞).14.N4[2013·天津卷] 设a +b =2,b>0,则12|a|+|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14.34 [解析] 12|a|+|a|b =a +b 4|a|+|a|b =a 4|a|+b 4|a|+|a|b ≥a 4|a|+2b 4|a|·|a|b ≥-14+1=34.24.N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2x -1|+|2x +a|,g(x)=x +3. (1)当a =-2时,求不等式f(x)<g(x)的解集;(2)设a >-1,且当x∈⎣⎢⎡⎭⎪⎫-a 2,12时,f(x)≤g(x),求a 的取值范围.24.解:(1)当a =-2时,不等式f(x)<g(x)化为|2x -1|+|2x -2|-x -3<0. 设函数y =|2x -1|+|2x -2|-x -3,则y =⎩⎪⎨⎪⎧-5x ,x<12,-x -2,12≤x≤1,3x -6,x>1.其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当且仅当x∈(0,2)时,y<0,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0<x<2}.(2)当x∈⎣⎢⎡⎭⎪⎫-a 2,12时,f(x)=1+a. 不等式f(x)≤g(x)化为1+a≤x+3.所以x≥a-2对x∈⎣⎢⎡⎭⎪⎫-a 2,12都成立. 故-a 2≥a -2,即a≤43.从而a 的取值范围是⎝ ⎛⎦⎥⎤-1,43.P图1-13.BP [2013·安徽卷] 如图1-1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 ) A.34 B.16 C.1112 D.25243.C [解析] 依次运算的结果是s =12,n =4;s =12+14,n =6;s =12+14+16,n =8,此时输出s ,故输出结果是12+14+16=错误!.1.[2013·漳州五校期末]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α,y =sin α(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π4=2 2. (1)求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2)点P 为曲线C 上的动点,求点P 到直线l 距离的最大值.- 11 - 2.解:(1)ρcos ⎝⎛⎭⎪⎫θ-π4=2 2化简为ρcos θ+ρsin θ=4, ∴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4.(2)设点P 的坐标为(2cos α,sin α),得P 到直线l 的距离d =|2cos α+sin α-4|2, 即d =|5sin (α+φ)-4|2,其中cos φ=15,sin φ=25. 当sin(α+φ)=-1时,d max =2 2+102. 4.[2013·云南师大附中月考] 如图X8-4所示,已知圆O 外有一点P ,作圆O 的切线PM ,M 为切点,过PM 的中点N ,作割线NAB ,交圆于A ,B 两点,联结PA 并延长,交圆O 于点C ,连PB 交圆O 于点D ,若MC =BC.(1)求证:△APM∽△ABP;(2)求证:四边形PMCD 是平行四边形.4.证明:(1)∵PM 是圆O 的切线,NAB 是圆O 的割线,N 是PM 的中点,∴MN 2=PN 2=NA·NB,∴PN NB =NA PN. 又∵∠PNA=∠BNP,∴△PNA ∽△BNP ,∴∠APN =∠PBN,即∠APM=∠PBA.∵MC =BC ,∴∠MAC =∠BAC,∴∠MAP =∠PAB,∴△APM ∽△ABP.(2)∵∠ACD=∠PBN,∠PBN =∠APN,∴∠ACD =∠APN,即∠PCD=∠CPM,∴PM ∥CD.∵△APM ∽△ABP ,∴∠PMA=∠BPA.∵PM 是圆O 的切线,∴∠PMA =∠MCP,∴∠BPA =∠MCP,即∠MCP=∠DPC,∴MC ∥PD ,∴四边形PMCD 是平行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知识点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a cb d=(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⑴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⑵当两个比例式的每一项都对应相同,两个比例式才是同一比例式.⑶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 知识点2: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1)bc ad d c b a =⇔=::;(2)b a c b c c a ⋅=⇔=2::.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cd a b d c b a =⇒=. 合比性质:ddc b b ad c b a ±=±⇒=.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dc dc b a b a c cd a a b d c b a 等. 等比性质:如果)0(≠++++====n f d b nmf e d c b a ΛΛ,那么ban f d b m e c a =++++++++ΛΛ.知识点3:比例线段的有关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梯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 知识点:4: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15-=0.618AB ≈.知识点5:相似图形1、相似图形的定义: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图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定理的基本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表述是:BC DE //Θ∴ADE ∆∽ABC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4: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相似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5、相似直角三角形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线段成比例,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类似)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6、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从一定向一直线所引垂线的垂足,叫做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一条线段在直线上的正射影,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间的线段.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条直角边是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经过归纳和总结,相似三角形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知识点6:与位似图形有关的概念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顶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位似图形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画位似图形⑴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原图形中的关键点和位似中心,并延长(或截取);③根据已知的位似比,确定所画位似图形中关键点的位置;④顺次连结上述得到的关键点,即可得到一个放大或缩小的图形.⑵位似中心的选取:①位似中心可以在图形外部,此时位似中心在两个图形中间,或在两个图形之外;②位似中心可取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③位似中心可取在多边形的某一顶点上.说明:位似中心的选取决定了位似图形的位置,以上位似中心位置的选取中,每一种方法都能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圆的章节知识点总结一、圆的概念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内⇔d r <⇔点C 在圆内;2、点在圆上⇔d r =⇔点B 在圆上;3、点在圆外⇔d r >⇔点A 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d r >⇔无交点;2、直线与圆相切⇔d r =⇔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圆相交⇔d r <⇔有两个交点;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图1)⇔ 无交点 ⇔d R 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d R r =+;AD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R r d R r -<<+;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d R r <-;五、垂径定理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弦.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AB 是直径;②AB CD ⊥;③CE DE =;④ 弧BC =弧BD ( );⑤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4: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即:在⊙O 中,∵AB ∥CD ∴弧AC =弧BD 六、 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定义:顶点在圆心且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心角.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也称一推三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的1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3个结论也即:①AOB DOE ∠=∠;②AB DE =;③图4图5»»BCBD =»»AC AD =DB AB AOOC OF=;④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推论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推论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七、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圆周角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且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符号语言:①∵在Oe中,C D∠∠、都是弧AB所对的圆周角∴C D∠=∠②∵AOB∠和ACB∠是弧AB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2AOB ACB∠=∠图形语言:推论1: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符号语言:∵在Oe中,AB是直径∴=90C︒∠;或∵=90C︒∠∴AB是直径推论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符号语言:在△ABC中,∵OA OB OC==∴△ABC是直角三角形或=90C︒∠八、圆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如果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一个圆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多边形的外接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BA ED=符号语言:∵在O e 中,四边形ABCD 是内接四边形 ∴180180C BAD B D DAE C ︒︒∠+∠=∠+∠=∠=∠,, 图形语言: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符号语言:∵在四边形ABCD 中,180180C BAD B D ︒︒∠+∠=∠+∠=, ∴A B C D 、、、四点共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符号语言:∵在四边形ABCD 中,DAE C ∠=∠ ∴A B C D 、、、四点共圆 九、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1、切线的定义:当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1)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符号语言:∵MN OA ⊥且MN 过半径OA 外端∴MN 是O e 的切线 图形语言:(2)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经过圆心.2、切线长的定义: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该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该点到圆的切线长.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且该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符号语言:∵PA PB 、是的两条切线 ∴=PAPB 且PO 平分APB ∠图形语言:3、弦切角:顶点在圆上,且一边和圆相交而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弦与切线的夹角叫做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符号语言:∵BAC ∠是圆的一个弦切角 ∴BAC APC ∠=∠4、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 符号语言: ∵在⊙O 中,弦AB 、CD 相交于点P ,∴PA PB PC PD ⋅=⋅ 图形语言: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符号语言:∵在⊙O 中,直径AB CD ⊥, ∴2CE AE BE =⋅5、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符号语言:∵在⊙O 中,PB 、PE 是割线 ∴PC PB PD PE ⋅=⋅6、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符号语言:∵在⊙O 中,PA 是切线,PB 是割线 ∴ 2PA PC PB =⋅图形语言:PO DC BA OE DCBADEC BPAO十、圆内正多边形的计算(1)正三角形:在O e 中,△ABC 是正三角形,有关计算在Rt △BOD 中进行,::2OD BD OB =(2)正四边形:同理,四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E 中进行,::OE AE OA =(3)正六边形:同理,六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B 中进行,::2AB OB OA =十一、圆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 →用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性质2、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 →用到:角的平分线及性质3、圆的对称性。
本章小结建议-北师大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本文主要是针对北师大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的学习总结和建议。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我认为对于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并提出我个人的建议。
一、本章的重点内容1.1 三角形的证明本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解三角形的证明。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证明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及如何找到三角形的特征点以便进行证明。
1.2 直线,角度和线段的证明本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解直线、角度和线段的证明。
这是比较难的一部分,需要学生掌握证明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例如作垂线、异侧角、角平分线等。
1.3 圆的证明本章的第三部分主要讲解圆的证明。
圆的证明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同样需要学生掌握证明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例如圆的切线定理等。
二、我的建议2.1 细心认真地阅读教材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们首先需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教材,并理解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逐步培养学生的证明思维和步骤感。
另外,我们需要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
2.2 多动手实践其次,我们需要多动手实践,经过自己的实践来理解证明过程和方法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证明技巧。
例如,可以自己设计一些证明题目,或者模仿教师或教材的证明过程进行练习。
2.3 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实践中发现,几何证明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例如看到一个问题时,需要有所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答案和别人的帮助。
2.4 多积累例题学习几何证明需要进行大量的例题练习。
通过多做例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证明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三、总结以上就是我对北师大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的总结和建议。
通过阅读本章,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直线、角度和线段以及圆的证明。
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
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理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理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段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
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由于从定义出发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需考虑6个元素,即三组对应角是否分别相等,三组对应边是否分别成比例,显然比较麻烦。
所以我们曾经给出过如下几个判定两个三角形:
相似的简单方法: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1: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
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
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
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
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定理:(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它们相似。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
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
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
圆周定理
圆周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周角的一半。
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
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定理1: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定理2: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圆内接四边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
个顶点共圆。
推论: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
点共圆。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弦切角的性质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割线定理:从园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