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631.00 KB
- 文档页数:13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一、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
围护结构顶水平及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立柱沉降、坑内、外地下水位、沉降变形、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等。
1、围护结构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为及时监控整个围护结构体的位移、沉降变形情况,拟在基坑围护结构桩顶(压顶圈梁、暗梁)上间隔10~15米左右布置一个桩顶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监测点。监测点按均匀、对称性设置在压顶圈梁上。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掌握围护墙顶的水平位移变形和竖向位移量。
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用测斜仪通过测量预先埋置于墙体内侧的特别套管的变形,从而获得基坑支护结构及外侧土体在不同深度的各点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向基坑内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围护结构内,孔间距15~20m,管深同支护桩长。在孔深范围内每隔0.5m 为一测点。
3、支撑轴力监测
为了及时掌握支撑轴力随施工工况变化的情况,在每个钢筋砼支撑断面上、下各焊接、安装内力监测应力计,钢支撑上安装反力计。监测随着基坑土方的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的进行,支撑内力的大小
及变化发展情况。
4、立柱沉降监测
掌握由于基坑开挖,坑内土体卸荷后支撑立柱的沉降或回弹变形量,为给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分析提供可供参考的有益信息。在立柱桩顶设沉降观测点,布置的总数不少于立柱总数的20%。
5、地下水位监测
为了解围护结构的止水情况,以防止由于止水措施渗漏而引起坑外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破坏。在了解基坑内水位下降情况是否到位的同时,可根据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协同分析、判断坑外水、土压力的大小和发展变化情况。在基坑周边,孔间距15~25m进行水位孔的布设,坑外水位孔需进行钻孔埋设水位管,水位管应进入透水性好的②层新近沉积土中。
6、沉降监测
该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建构筑沉降、管线沉降等。在基坑开挖和施工降水过程中,常引起周围地面的下沉,从而造成地表、建筑物、管线等沉降,为此,在基坑施工期间必须对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以2倍基坑开挖深度为宜,在此范围内的每一栋建筑物、管线、地表需布设适当的监测点。从而了解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化情况,是否会产生因基坑施工造成周围建筑物、地表产生沉降、倾斜或开裂的不均匀沉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
7、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监测
在基坑开挖前,对周边的建(构)筑物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其结构及基础形式,相关勘察、设计资料等,对裂缝情况进行整理并做记录。
二、基准点及监测点的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注:n 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1、基准点按上表的二等水准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每次沉降观测时对工作点进行检核,基准网定期检测,每隔3个月检测一次
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桩体或土体的深层位移监测方法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组等进行观测。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
应用。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方法:
(1)极坐标法
使用极坐标法直接在工作基点上观测变形点到测站的距离和该方向与某一基准方向的夹角,直接计算变形点的坐标。通过坐标变化量来反映监测点的位移量。
(2)小角法
该方法适用于观测点零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如下图1所示。在离基坑2倍开挖深度距离的地方,选设测站A ,若测站至观测点T 的距离为S ,则在不小于2S 的范围之外,选设后方向点A’。用经纬仪/全站仪观测β角,一般测2~4测回,并测量测站点A 到观测点T 的距离。为保证β角初始值的正确性,要2次测定。以后每次测定β角的变化量,按下式计算观测点T 的位移量: S T ⨯∆=∆ρβ
式中:Δβ——β角的变化量(”);
ρ——换算常数,ρ=3600*180/π=206265;
S ——测站至观测点的距离(mm )。
水平变形控制点测量的等级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桩体或土体的深层位移监测,一般通过活动式测斜仪进行。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滑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止孔底,记下深度标志。当触及孔底时,应避免过分冲击。将测头在孔底停置约5分钟,使测斜仪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
2)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作为测读起点,每0.5m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测斜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止读数不稳。
3)将测头调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测头滑到孔底,重复上述步骤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通常采用正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导轮在正反向滑槽内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小传感器的零偏和轴对称所造成的误差。
在正式开挖前至少测2遍初值。监测过程中,放入带有导轮的测斜仪沿导槽滑动,由上述步骤测斜仪能反应出测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位置测管在土体作用下的倾斜度为θi,换算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d:
△d=L²sin θi
式中,L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自下而上相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
d=∑Lsinθi
与初次位置测值相减既为各点本次量测的水平位移。如图2所示。
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管口的实际位移。为取得监测管底及管口的位移量,在地面建立一个三角平面控制网,用坐标法测量管口的位移,用来修正测斜仪采集的管口位移数据。
通过埋设在支撑断面位置的钢筋应力计所测数据经率定系数计算,可得出断面位置上的主筋受力Pg,一般每断面应埋设不少于4只传感器,埋设于角点或中间位置的主筋上(见图3)。假定同一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