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及其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带动了工业的发展,然而,工业的大量发展,伴随着的是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一、酸雨的定义:1、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3、我国酸雨形势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
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二、酸雨的形成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种方法是减少排放污染物。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来自于工业、交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可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等。
第二种方法是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酸雨的发生。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三种方法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酸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渐进的,因此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例如,可以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
第四种方法是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防治酸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对,才能有效地减少酸雨的危害,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初中化学: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 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酸雨的发生与防治近年来,酸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
它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有关。
首先,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物质来自于燃煤、工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等活动,它们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性降水。
其次,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和植物代谢也会释放出一定量的酸性物质,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酸雨对环境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危害。
首先,酸雨对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
当酸性降水落到湖泊、河流和海洋中时,会导致水体酸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引发生态链的崩溃。
其次,酸雨对土壤的侵蚀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酸性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使得土壤贫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酸雨还会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腐蚀,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威胁。
为了防治酸雨,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的监管,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减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建立酸雨监测和预警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酸雨的分布和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除了上述措施,国际合作也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由于酸雨的形成和传输具有跨国界的特点,单一国家的努力往往难以奏效。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共同应对酸雨问题。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酸雨的形成机理和影响,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酸雨的形成和传输。
酸雨的防治措施
酸雨是指降水中的酸度大于等于5.6的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重要结果,它对水体、植物、动物、土壤、建筑物及人类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针对酸雨的防治,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控制和减少污染源。
要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源,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的作用,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切实防止污染源的污染排放。
二是科学规划经济发展。
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放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框架内,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双赢的格局。
三是推动清洁生产。
建立清洁生产机制,逐步形成清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清洁生产要求,把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要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把生态农业开发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减少污染排放,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五是积极改善有害气体排放技术。
要加强有害气体排放技术研究,积极改进排放技术,发展低污染、低耗能的技术,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防止酸雨污染。
六是提高环境意识。
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关心环境保护,注重环境质量,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融入社会发展规划。
以上是关于酸雨的防治措施,预防酸雨污染,一定要控制和减少污染源,科学规划经济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改善有害气体排放技术,提高环境意识,以便有效防止酸雨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防治酸雨措施
酸雨是指降雨中含有酸性物质的一种自然现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排放酸雨源:包括降低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行业的排放量,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加强污染物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4. 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森林保护,扩大造林面积,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推进全球环境治理。
6. 宣传教育:加强酸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以上措施可以综合采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1/ 1。
酸雨的防治
酸雨是由于大气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排放后与雨水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而产生的。
下面是一些酸雨的防治方法:
1.减少排放:通过控制和减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废气排放,如使用更清洁的燃料或设备,可以减少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排放量。
2. 清洁能源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3.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建设和改进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如烟气脱硫和脱氮装置,以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4.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5. 促进循环经济:通过循环利用和回收废弃物,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6.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
7. 提升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问
题的认识和理解,并鼓励民众采取个人行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酸雨的危害及污染治理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
酸雨的名词解释和现状: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气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雨水的种酸。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硫约1亿吨,二氧化氮的5000万吨,所以,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
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世界上另两个酸雨区是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和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
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大约1000多万平方公里,降水的pH值小于0.5,有的甚至小于0.4。
酸雨对生态及人类的危害: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
大气环境中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酸雨是指自然降水或人工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雨水。
它是当大气中的污染物被气体或颗粒物所吸附后形成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中酸雨的成因以及相关的防治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 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氧化性污染物。
它们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以及工业排放等活动,这些活动将大量氧化性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2. 大气湿度和温度大气湿度和温度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相对湿度高的环境中,氧化性污染物容易与水蒸汽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从而形成酸雨。
3. 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大气中的颗粒物会吸附氧化性污染物,使其更容易进入云雾、降水等形成酸性降水。
二、酸雨的影响1.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反应,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导致土壤酸化。
这会破坏植物的根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体污染酸雨会使得水体中的酸度升高,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境。
同时,酸雨中的氧化性物质还会引起水体中重金属的释放,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
3. 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腐蚀和损坏。
具有石质结构的建筑物和雕塑等文化遗产容易受到酸雨的侵蚀,损毁其外观和结构。
三、酸雨的防治方法1. 减少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燃煤和工业等排放源的管控,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减少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量。
此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也是减少氧化性污染物排放的一种手段。
2. 提升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推动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3. 加强大气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大气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大气环境的变化,加强酸雨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推广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对降低氧化性污染物含量、净化大气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大植被恢复和保护力度,推动森林和湿地的保护与建设,有助于减少酸雨的生成。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摘要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土壤、水体等都会造成损害。
本文介绍酸雨的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探讨推广清洁能源的必要性。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石燃料的使用当人类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在空气中和水蒸气、氧气等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然后随着降水沉淀到地面形成酸雨。
2.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学制品和有害物质,例如电镀废液、废弃油漆、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这些废弃物会排放到空气和水体中,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进而导致酸雨。
3.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车等机动车辆的燃烧排放物会污染大气环境,同时也会排放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影响酸雨是一种有害的气候现象,对人类、生态系统和大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会导致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污染的空气和水源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眼病、皮肤病等。
2.对植被的影响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酸雨对植被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形态,导致植物水分和养分不足,染色体变异,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3.对水体的影响酸雨降到地面后,会与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源结合,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水体中的生物,堆积导致水流缓慢,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会导致氮氧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气体释放,这些有害气体通过水循环进入到深海中,影响大气环境的平衡。
三、酸雨的防治1.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源头对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强监管,加大汽车尾气排放优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
2.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燃料的使用量,都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手段。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酸雨是指在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被氧化形成的酸性物质
被降雨带到地面上的现象,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为
了防治酸雨,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 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通过加强环保管理,推广清
洁能源,提高发电厂和工厂的燃煤效率等手段,可以减少大气中有害
气体的排放,从而降低酸雨的形成。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帮助我们及
早发现并应对酸雨的出现,避免产生更大的环境损害。
3. 开展生态建设:通过加强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恢复等生态
建设,可以增加碳汇和提高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
4. 推广科学耕作:对于农业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应该加强管
理和限制,推广科学耕作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可以降低酸雨的产生。
以上几种方法是目前常用的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也是保护环境
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以下是几种防治酸雨的方法:
1. 减少排放污染物:向大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因此,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关键。
采取措施如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
2. 增加碱性物质:酸雨的酸性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水蒸气反应而成的硫酸和硝酸所致。
因此,将碱性物质加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减少酸雨的影响。
例如,向土壤中添加石灰石、向水体中添加氢氧化钙等。
3.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的形成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解决酸雨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共同降低全球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达到减少酸雨的目的。
4. 加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应加强酸雨的监测与预警,深入研究酸雨的成因和影响机理,寻找更有效的防治酸雨方法。
同时,应推广酸雨防治的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 1 -。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酸雨的防治酸雨的防治总结(一):酸雨的成因及防治当前,酸雨的危害日益严重。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构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分别构成硫酸和硝酸。
在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从酸雨取样分析来看,硝酸的含量只有硫酸的110,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为1亿吨,二氧化氮约5000万吨,无疑,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因此,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减少废气排放,用心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善燃煤技术,改善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
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
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两控区)。
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同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潜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
酸雨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
(2)了解SO2的漂白性及其用途;
(3)了解石膏、硫酸钡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及方法目标
通过收集酸雨资料及对酸雨成因的分析,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酸雨的的危害,认识人类在发展过程对自然界造成的破坏;
通过对酸雨防治的学习,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2、培养学生的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酸雨及其防治
1、酸雨的危害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酸雨造成的严重后果。
2、酸雨的形成原因
[设问]
(1)哪些物质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手”?
(2)硫的氧化物在形成酸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
1、感受酸雨的危害,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
酸雨使湖泊、土壤变酸,森林大面积死亡,建筑物受损严重,渗入地下,污染水源,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1)氮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
(2)写出有关反应
2SO2+O2粉末等催化2SO3
SO3+H2O=H2SO4
SO2+ H2O H2SO3
2H2SO3+ O2= 2H2SO4
3、酸雨的防治
(1)防止酸雨的形成途径?3、(1)从实际情况出发,对
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
改变
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氢能、风能、
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
教师活动
(2)我国发电厂主要是以煤为燃料,而燃烧后会生成SO2等有害物质。
如何防止SO2排放到大气中?
[评价]
方案①-④均为工业已采用的方法。
方案⑤显然不能防止SO2的排放方案⑥中H2S溶液有毒,在生产中尽可能不使用有毒物质,KM n O4中溶液成本高不宜使用。
[交流、研讨]
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
(2)学生展示的解决方案
①在煤燃烧之前将煤进行脱硫处理。
②在烟囱内壁涂抹石灰乳或其他碱性物质,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吸收。
③将煤燃烧后的废气直接通入氨水中,不仅吸收SO2,还可以制得化肥。
④可以将废气通过CaO发生下列反应
CaO+ SO2= CaSO3
2CaSO3+O2=2CaSO4
⑤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⑥将废气通入氢硫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将废气通入KM n O4溶液中。
教师活动
二、SO2的漂白性和用途。
1、SO2漂白原理。
[补充实验]
把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现象,再加热观察现象。
2、SO2的用途。
三、硫酸盐的用途。
[学生自学]
1、石膏的化学式及其变化?
2、石膏与硫酸钡的用途?
学生活动
1、SO2具有漂白作用,能够使品红溶液等有色物质退色,因为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与有色的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无色且不稳定的化合物。
2、杀菌作用,可做消毒剂和防腐剂,杀死霉菌。
作漂白剂。
阅读教材,使学生对化学物质的神奇作用感到神奇。
对生活中的常见情况能够用化学知识解决感到满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幻灯片、使学生感受酸雨的危害,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本为学生设计了较好的自学栏目,教师应减少讲述时间,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