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实际上,定语后置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学过的现代文中便有这种现象。请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再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此处的“蓊蓊郁郁的”和“空的”便是定语后置。要按正常的语序,“蓊蓊郁郁的”应该放在“树”的前边,“空的”应该放在“破碗”的前边。将它们后置有什么作用呢?仔细品味便可发现,如此后置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韵味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更是屡见不鲜。《考试大纲》虽然仅仅提出“宾语前置”这一种倒装句,但在阅读文言文和翻译文言文时,还是经常碰到“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扩大学习范围。常见的定语后置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子孙荷担者”即“荷担之子孙”。“子孙”是中心词,“荷担者”是后置定语。

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后置定语。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者”是后置定语。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马”是中心词,“千里者”是后置定语。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爪牙”和“筋骨”是中心词,“利”和“强”是后置定语。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宇宙”和“品类”是中心词,“大”和“盛”是后置定语。

4.中心词+后置定语。例如:

①复为羽声慷慨。(《史记·刺客列传》)

——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羽声”,古代音乐的调名,是中心词,“慷慨”是后置定语。

②吏皆送奉钱三。(《史记·萧相国世家》)

——官吏都奉送三枚钱。“钱”是中心词,数词“三”是后置定语。

③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

——孟尝君给封谖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金。“车”和“金”是中心词,数量词“五十乘”、“五百斤”是后置定语。

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伐檀》)

——不种不收,为什么获取三百廛地里的稻谷呢?“禾”是中心词,数量词“三百廛”是后置定语。“廛”,一亩半地。

小结:常见的定语后置的形式就那么4种,只要记住它的形式,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用“者”煞尾是某些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也可以从这一点上去辨识定语后置。还有一点应该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示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提升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A.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

B.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A.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C.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D.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3.翻译句子,并说明句中有无定语后置现象。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2013年高考重庆卷。原题只要求翻译句子)

【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定语后置的辨识能力。D项是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来攻逆夷者”是“乡民”的后置定语;“还者”是“战士”的后置定语;“能不易其志者”是“缙绅”是后置定语。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定语后置的辨识能力。B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是被动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判断句。

3.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说明: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必修一《鸿门宴》)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必修二《兰亭集序》)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必修三《劝学》) 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过秦论》)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必修三《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河北张运娇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

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三、“中心词+之+定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四、“中心词+定语”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

(完整版)中学教材中定语后置句的辨析

中学教材中定语后置句的辨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节选了荀子的《劝学》,对于其中的一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理解,所有教学参 考资料和网络资源,都作了同样的解释: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 序应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笔者以为,本处完全可以理解为主谓短语之间加上“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充当整个句子的宾语成分,而非定语后置。此处“蚓”为主语,“无”为谓语,“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为 宾语;此结构类型的还有“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涉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等。 定语后置现象 定语后置这一特殊语法现象,最早见于杨伯峻的《文言语法》(195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文言的特点是简洁流畅,较长的形容语加在中心词伤势不习惯的。如果有较长的形容语, 一般是移在中心词之下,用一个“者”字来联络。 到1979年,“定语后置”这一说法开始被中学教材采用,从而逐渐被语文教学参考书所采用。总而言之,它不是古已有之,因此对于很多文言语句,能不采用此说法则不要采用。 比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楚人有涉江者。

郑人有欲买履者。 以上三句中,“有”是动词,其前面的成分可以充当状语,表示范围起限制作用,分别理解为:客中有个吹洞箫的,楚人中有个过江的,郑人中有个要买鞋子的,完全说得通。 笔者经过整理归类,把中学课本中常见的定语后置句作如下分类: 1、中心语+定语+者 如:求人可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可报秦者”修饰“人”。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有: ⑴约与食客门人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阶(《史记?平原君列传》) ⑵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⑶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⑷人马冻死者相望。(《雪夜入蔡州》) ⑸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史记?赤壁之战》) 而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这样形式相似的句子,可根据语境理解为:然而天子读书的有几个? 而不必说成定语后置。再如: ⑴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⑵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总结定语后置的总结

定语从句总结 一:定语后置的总结 (1)介词短语作定语:the landlady in the bad situation / the way in error / the thief with a gun / th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 The student in sorrow didn’t pass the English exam. (2)表语形容词作定语:the presidents alive in the U.S.A are all male. (3)不定合成代词被修饰:Although I had dinner tonight, I still need something delicious to have. (4)副词作定语:the students here are all come from Shenyang. (5)不定式作后置定语:the destination to go / the cookbook to use / the movie to cast / the match to fire / the classical music to listen / the hammer to use / the task to finish (6)现在分词作定语:the man pronouncing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is a principal. (7)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the service given in the hotel is 5-star. / the signal signed by the students are for cheating in the final exam. (P10-1) 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n all around the world. (P10) In only fifty years,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 (8)定语从句:(P4)The lesson (that) we can learn from Chuck and all others who have unusual friends is that friends are teachers. 二:定语从句的概念和公式特点 (P3-1): 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 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先行词(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 关系词(起连接作用的代词和副词)+(,)定语从句(在句中作成分)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例如: 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乍看句中加点的文字,符合“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句中的“者”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而是用在假设分句后,以提示下文。此句应译作:众武将文官如有敢再提应当迎降曹操的,结果将与这个奏案一样。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加点的文字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此句应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牛刀小试* 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别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出自《孔子世家》,以下出处相同) B、人之不我信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答案】D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实际上,定语后置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学过的现代文中便有这种现象。请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再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此处的“蓊蓊郁郁的”和“空的”便是定语后置。要按正常的语序,“蓊蓊郁郁的”应该放在“树”的前边,“空的”应该放在“破碗”的前边。将它们后置有什么作用呢?仔细品味便可发现,如此后置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韵味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更是屡见不鲜。《考试大纲》虽然仅仅提出“宾语前置”这一种倒装句,但在阅读文言文和翻译文言文时,还是经常碰到“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扩大学习范围。常见的定语后置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子孙荷担者”即“荷担之子孙”。“子孙”是中心词,“荷担者”是后置定语。 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后置定语。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者”是后置定语。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马”是中心词,“千里者”是后置定语。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爪牙”和“筋骨”是中心词,“利”和“强”是后置定语。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宇宙”和“品类”是中心词,“大”和“盛”是后置定语。 4.中心词+后置定语。例如: ①复为羽声慷慨。(《史记·刺客列传》)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之定语后置句(教师版)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掌握定语后置句的特点,能准确识别和翻译定语后置句。 学习过程: 回归课本: (一)形式(划出主谓宾,指出定后形式,翻译句子)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④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促织》 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划出主谓宾,指出定后形式,翻译句子) 1、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4、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5、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带向下拉得紧而又紧。岌:山耸起的样子;亦喻危险,如“~~可危” 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有善长制作防止手龟裂的药物的宋国人。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9、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有平素没有准备好的奇字,马上雕刻。 10、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得平土而居。鸟兽侵害人的(情形)消失了,【侵害人的鸟兽消失了】这以后, 人类找到平整的土地并定居在这。 11、其故人尝与之佣耕者闻之…一位曾经与他(陈胜)被雇佣(给别人)耕地的人听说了陈胜称王这件事 - 1 -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一、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二、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三、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3、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四、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五、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铸以为金人十二

知识讲解_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之 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之马)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之声石) 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 例,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8、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千斤金、万家邑)谓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知识点

所谓定语后置句,就是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与汉语一般的语序相反。现代汉语中,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通常是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组成“定中结构”。但古汉语还可以处理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格式。现代汉语中定语后置现象十分罕见,若有,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如鲁迅的《祝福》中描写祥林嫂:“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而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则是一种语法现象。那么,这种定语后置句有哪些具体的形态呢?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 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 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 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 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 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 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③④就是这样。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高中语文定语后置全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3.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 (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 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 刻的) 8.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9.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10.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 11.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成语) 惟利是图(成语)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12.《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 (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1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

1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17.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 江也(《赤壁之战》) (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18.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

19.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2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 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学习目标:1、回顾已学过的定语后置句,探究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 2、掌握定语后置句的句式特点并学会翻译。 学习重点:归纳小结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并学会翻译句子。 计划学时:1学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子中前置的中心语并在原句中还原为现代汉语语序。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中心语:) 翻译: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语:) 翻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心语:) 翻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7、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语:)翻译:

8、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9、遂率子孙担荷者三夫(中心语:) 翻译: 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以上是定语后置句的几种形式,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 课堂巩固: 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天下官吏趋势利者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楚人有涉江者 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夫晋,何厌之有?

高中语文 文言特殊句式训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之一 (文言特殊句式)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洎牧以谗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 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 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 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 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句读之不知 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D、会于西河外渑池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王语暴以好乐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⑦未可以为信也 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 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 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①⑧/②⑦/③⑤/④/⑥⑩/⑨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⑩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C、①⑧/②⑤/③⑥/④⑩/⑦⑨ 15、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戍卒叫,函谷举 C、断头置城上有碑仆道 D、而今安在哉余是以记之 1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师不必贤于弟子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 B、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总结(必修一至必修五)

语文文言句式总结(必修) 必修一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句中“是”不表判断,作指示代词用,意为“这”;而“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要加“是”)(《烛之武退秦师》)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烛之武退秦师》)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被动句> 皆为戮没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鸿门宴》)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省略句>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宾语“之”)(《烛之武退秦师》) 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购之金千斤(《阿荆轲刺秦王》) 取之百金(《荆轲刺秦王》) 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此句应为“有何厌”,疑问代词“何”却出现在谓语动词“有”的前面。“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为“如何”)(《荆轲刺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应为“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 不然,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 客何为者(《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文言文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请牢记以下汉语句子结构图:(定)主+(状)谓+宾 (补) 。这是讲述一切语法知识的根本! 因本学期我们重点讲解了“宾语前置”,所以网上学堂主要集中于未重点讲述的语法。本期“定语后置”。 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形式变为:主(定)+谓+宾/主+谓+宾(定)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 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数量词如: ⑥(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⑦村中少年好事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灵活的把握了定语后置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形式以及要注意的两点,那么,就能快速辨识定语后置这种特殊句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