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 《游园不值》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的诗意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 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 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 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古诗《游园不值》译文 扣了好久的门, 也没有人来应门, 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 苔吧。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 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游园不值的诗意鉴赏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 闭, 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 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 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 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 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 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 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
1/6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 拟人化, 不仅景中含情, 而且景中寓理, 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受到哲理的启示: “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 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 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 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 此诗就是记录这种 精神奇遇的, 它是一首无法成游、 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首句又作“应 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 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 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 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 fēi)而久久不见打开。“嫌”是 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 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 无缘进门的诗题。 无缘 进得园门, 游赏的愿望受阻, 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 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 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 失望后的意 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 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 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从某 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 的 《马上作》 一诗: “平桥小陌雨初收, 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 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 命力度, 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 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 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迹。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 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 可是诗人却由此 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 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吧。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 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 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 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 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 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 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 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古诗《游园不值》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 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 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
2/6

相酬唱。
3/6

4/6

5/6

6/6

《游园不值》古诗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游园不值: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应:应该。怜:爱惜。屐齿:木屐(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苍苔:青苔。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 古诗(一)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古诗(二)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古诗(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古诗(四)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古诗声声慢·清漪衔苑翻译赏析

古诗声声慢·清漪衔苑翻译赏析 《声声慢·清漪衔苑》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朱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赏析】《声声慢》,此调有平仄两体,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漱玉词》所用仄韵格最为世所传诵。双调,九十七字。仄韵格,前后片各五仄韵。《梦窗词》系平韵格,前后片各四平韵。按句逗不同分为两格:一为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为上片十句,下片八句。“畿漕”,运粮入京师的官员。“尹梅津”,即尹焕。此词可与《凤池吟·庆梅津自畿漕除右司郎官》词互相参照。“清漪”三句,述畿漕官署园中景。言官署园中的小河清波涟漪,外面与御河连接在一起,而御河流到这儿后开始分流而去。园中新建楼阁的台阶西北面红花绿叶相映成趣。“朱拱”两句,写庆“建新楼”。“朱拱”,朱红色的高大的系马桩;“碧窗”,指畿漕署内厨房。此言畿漕建成新楼,官署外朱红色高耸入云的系马桩上,系满了马缰绳,官署厨房的碧纱窗中透出一阵阵白茫茫的蒸汽,里面正在连夜准备着庆贺酒宴。“璇题”两句,贺友建新楼,“璇”,闺房美称曰“璇闺”,这里指新建小楼,含有楼中住女眷之意。此言小楼的题额横断秋空,小楼亦是拨地而起,楼后显露出一抹蓝天。如今时令已到秋季了,可笑向南飞去的大雁,因新

楼高耸害怕得不敢从此飞过。此以夸张手法形容楼高。“延桂影”三句,楼中望月。言登上“新楼”,可以看见月中桂树影子投射进楼中,还可隐约望见嫦娥正在广寒宫中梳洗打扮,并且在碧空中缓缓而行。三句系望中幻想也。上片描述官署新楼及其四周环境。“城外”三句,楼中远眺。“罨画”,即杂色彩画。此言从此望去可见城外风景秀丽的广阔湖山。料想楼中将会时刻打开这些雕花的窗户,卷上彩色的珠帘,以备不时观赏湖山美景之需。“暗柳”两句,楼中所见湖景中的细节。言从楼窗上望去柳荫下的曲折长堤似乎就在眼前,所以再也不用系上金狨鞍骑马跑去费时劳力地实地观赏了。“莺花”两句,是夸张句也是倒装句。言词人登楼观景后意兴盎然诗兴大发,就用彩笔如天风海雨般地奋笔疾书,瞬时间就能写成了莺啼花艳般的千句诗词。“凤池上”两句,为尹夫人着想,含规劝老友之意。“凤池”,即凤凰池,为中书省的办公处。此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梅津你受皇上宠爱值宿中书省,那末希望你记住,居住在这小楼上的尹夫人,将会因春夜孤衾独眠,而对你相思不已。下片登楼远眺及楼中感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高鼎《村居》原文、译文、赏析【word版】.doc

高鼎《村居》原文、译文、赏析 原文 村居①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⑤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 这首诗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 高鼎代表作品:《村居》、《早行》、《怀李啸云》、《虚堂》、《偶书》、《秋宵怀湖上》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

古诗词诵读 游园不值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解题、简介作者。 1.师述:春天来了,人们总喜欢在春天里外出游玩、踏青。有一位诗人也乘着大好春光去游园,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咱们常说的公园吗? 诗题中的“值”是什么意思?(值:遇到)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3.作者简介: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二、读通古诗。 1.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地朗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学生读通、读顺。 三、理解诗意。 1.应:大概,表示猜测;怜:怜惜;屐齿:指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苍苔:青苔;小扣:轻轻地敲。 2.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大概是主人顾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鞋在青苔留下印迹。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都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3.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四、感悟诗情。 1.原来是诗人趁着春意正浓,兴致盎然地来拜访一位友人。可是乘兴而来,却吃了“闭门羹”,那么诗人的心情怎样? 预设:扫兴、失落、不甘心。那么哪个字体现了诗人的“不甘心”呢?(“久”字) 2.的确,诗人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来诗人看到了什么呢?心情怎样? 预设:“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惊喜。 情感线索:扫兴、失落、不甘心——惊喜 3.启发想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古诗《游园不值》赏析

古诗赏析《游园不值》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光辉灿烂。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我们亲近蒙学经典,其乐融融,我们诵读诗词经典,书声琅琅。 春天带着崭新的气息一路走来,盛开了万紫千红。春天随着阳光的节拍一路走来,催绿了山山岭岭。春暖花开,我们讲述一个春天的故事,春暖花开,我们寄托一个崭新的希望。我是景洁,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他尤擅七言绝句,属于江湖派诗人,他的诗意境高远,用语新颖,非一般江湖派诗人之作。其《游园不值》一诗,脍灸人口,成千古绝唱。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这首诗从冷寂中写出繁华,从访友不遇感悟到意

外机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今古名作。 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色。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这首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时,诗人仿佛看到了满树的花朵被多情的蜜蜂亲的躲躲闪闪,花枝乱颤。池边的垂柳竖起细细的眉毛,悠闲的荡着绿色的秋千。水中的小鱼频繁的变换着游泳的姿势,不时地向水草打探雨水的消息。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在园中蜿蜒穿梭。薄薄的绿意哪里抵挡得住美丽的诱惑,最后被拥

《村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村居 清代:高鼎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

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翻译赏析

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翻译赏析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前言】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翻译】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 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b/245htm。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小学古诗词原文与译文

小学古诗词原文与译文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鹅,鹅,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欢快地唱歌。曲项向天歌。它雪白的羽毛,飘浮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轻轻地白毛浮绿水,地划动着清澈的水波。 红掌拨清波。 画 无名氏 远看山有色,从远处看山,可以清楚看到山的颜色,走到溪流近近听水无声。旁,却听不到水流的声响。春天已经过去了,但花春去花还在,儿还照样开放着,人走近时,树上的小鸟却并不惊人来鸟不惊。慌飞去。 静夜思 [唐] 白 床前明月光,皎洁的月光洒照在床前,我还以为是地上降了霜。疑是地上霜。抬头看着高洁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起家乡。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悯农(积累) [唐] 绅 锄禾日当午,烈日当空,正当中午,农民还在地里锄草,又累又汗滴禾下土。热,汗水不停地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上。哪个知道谁知盘中餐,碗里的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经过辛辛苦苦的劳动粒粒皆辛苦。换来的啊! 春晓(课文)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春夜一觉睡到天亮,刚刚醒来,就听到鸟儿到处啼处处闻啼鸟。叫,才知道已是清晨。一夜风吹雨打,不知道有多 夜来风雨声,少花朵被打落了! 花落知多少。 村居(课文)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农历二月里,春草茁壮地生长,黄莺儿快乐地飞翔,拂堤柳醉春烟。柳柔软的枝条飘动,轻佛着堤岸,似乎醉在浓 儿童散学归来早,浓的春烟中。一群儿童放学早归,赶忙趁着吹来的忙趁东风放纸鸢。一股暧和的东风放风筝。

所见(课文)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放牧的儿童骑着黄牛,一边走,一边唱歌,响亮的歌声振林樾。歌声在树林里振荡.他想要捕捉在树上鸣叫的知了, 意欲捕鸣蝉,就立即停止唱歌,紧闭着嘴,悄悄地站在树旁。忽然闭口立。 小池(课文) [宋]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泉水,好像很爱惜这涓涓细树阴照水爱晴柔。流,不愿多流一点,树荫倒映在池水里,让人多么小荷才露尖尖角,喜爱这晴天的柔美风光。池中荷叶那尖尖的角儿才早有蜻蜓立上头。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头了。 赠景文(课文) [宋]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叶儿凋零,唯有那枝干斗风傲霜。一年中最美一年好景君须记,好的光景,请您一定要记住,还是在橙黄橘绿的初正是橙黄橘绿时。冬时节。

二年级下册古诗和译文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 古诗(一)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古诗(二)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古诗(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薛法根《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薛法根《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 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 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 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第一位读后,评价: 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 第二位读后,再评: 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 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比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情绪饱满。 师:谢谢夸奖,不过,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古诗《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行踪,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全诗的精华,作者由露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联想到园内的满园春色,这种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春光烂漫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2.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自渎全诗 a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生自渎 c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 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 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 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 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 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 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 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 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 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 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 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 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 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 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 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 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 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 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 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 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 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 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 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 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 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 1

《游园不值》 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教学难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遇)“不值”呢?(不遇)游园不值呢?(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C: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汇报 2、读古诗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4、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生比赛读。

6、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7、老师读得怎么样?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8、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B(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柴扉”就是指柴门。“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1、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2、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3、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4、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C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生读。 生:什么是屐齿?(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应怜”“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D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古诗《游园不值》

姚集小学 四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主备教师王兴华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古诗《游园不值》课型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

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二、创作背景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三、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四、古诗大意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五、古诗赏析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绿绿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

古诗岁晏村居翻译赏析

古诗岁晏村居翻译赏析 《岁晏村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石介。其古诗全文如下:岁晏有馀粮,杯盘气味长。天寒酒脚落,春近臛头香。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梁。【前言】《岁晏村居》是宋代诗人石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石介的这一首诗,写来豪不费力,即景生情,触处生春,近景远景,浮于纸上。有色有香,生机弥漫,于平淡中寓真精神。可以看出,诗人是受了陶渊明、韦应物诗的影响。【注释】①岁晏:年终。娶,晚。②杯盘:酒杯菜盘。这里指酒菜。长:美好。③洒脚落:指酒喝得多,壶快尽了。(宋)陆游“秋夜歌》:“架上敝嶷破见时,床头残酒倾到脚。”④臛:肉莛。膳.疑为“藿”之误。藿头,指菜头。 ⑤膏粱:精美的食物。“国语·晋语*:“失膏粱之性难正也。”注:“膏,肉之肥者;梁,食之精旨。”这里指富贵人家的生活。【鉴赏】石介是以反对“西昆体”而著名的。他以儒家道统自居,作《怪说》上、中、下三篇,反复申明自己的为文主张。他反对杨亿等为文的“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怪说》中篇);他痛心“今天下有杨亿之道四十年矣。今人欲反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盲,不见有杨亿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有杨亿之道”(《怪说》中篇)。实际上,《西昆酬唱集》的结集行世,石介尚在孩提之时。他在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二十六岁时登进士第,与欧阳修为同

榜,共有改革当时文风的志向。不过石介更为偏激,更喜以维护儒家道统而标傍。在作诗方面则认为:“歌颂吾职,其可已乎?”(见《宋史》卷四三二本传)他的五、七言诗,如《汴渠》、《麦熟有感》、《读诏书》、《西北》、《蜀道自勉》、《闻子规》等,均能写当时重大事件,以抒发一己的忧国之感。而其《岁晏村居》、《访田公不遇》等,写农村幽居生活,颇为清新,富有韵味。此诗一起即点题,“岁晏有余粮”,年终了,家有余粮,这是农村中丰收后的乐事。由于家有余粮,引起下句,“杯盘气味长”,其含意是杯中有酒,盘中有肴,气香味美,耐人品嚼。颔联又是从首联申展开来,两句首两字皆点节令,“天寒”自“岁晏”出来,冬天是冷,而冬关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颔联下句又以“春近”开头,则道出真情,而又崛强见意。时令变化如此,而人的生活,则是“天寒酒脚落”,天虽冷而酒可御寒,寒则不足畏。“春近臛头香”,是想象,也是感觉。臛指肉羹,“酒脚”对“臛头”,精妙而又自然。“酒脚落”看起来十分可爱,一“落”字,显出杯中已满。“臛头香”则是从嗅觉而又感到味美可口。这一联,是对首联第二句的具体铺写。颈联“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是“春近”的大地生机,又是从室内写到室外,大自然中的“菜”、“茶”等植物,均冲破寒冷的地面,而来迎接春天,然而菜色则青而仍短,茶芽则嫩里带黄。这是幼嫩的,却是充满活力、前途无限的。诗句也含有无穷的生机,寄有无穷的希望,并寓有深邃的哲理。如此时节,如此环境,如此生活,如此情景,作者处此境界,尾联如同脱口而出,顺理成章,“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这里的“深趣”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