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炭作为主导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煤矿开采是山西省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环境影响1. 土地破坏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破坏和失去。
挖掘煤矿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和人工操作,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地表塌陷、植被破坏等问题。
2.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尾矿,其中含有矿石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硫化物等。
这些废水和尾矿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空气污染煤矿开采会释放大量的粉尘、烟雾和尾气,其中含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污染。
煤炭的燃烧也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二、治理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要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应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并制定具体的煤矿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
同时,加强对煤矿开采过程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开展工作。
2. 推行绿色采矿推行绿色采矿,是解决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绿色采矿包括采用清洁煤炭技术、节能减排措施、资源循环利用等,以降低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3. 强化环境修复对已经进行开采的煤矿,应强制要求进行环境修复工作。
通过重新植被、土地整治等手段,恢复煤矿开采前的生态环境。
同时,监测煤矿开采区域的水质和土壤质量,确保修复工作的效果。
4. 提倡煤矿技术改造煤矿开采技术的改进也是治理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并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管,推行绿色采矿,强化环境修复,提倡技术改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开采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煤炭的开采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如何?一、煤炭开采对就业形势的影响煤炭开采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煤炭开采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采矿到物流运输,从矿工到工程师,煤炭产业涉及的就业岗位众多,直接拉动了当地的就业形势。
其次,煤炭开采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不仅满足了工业生产的能源需求,还促进了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就业机会。
二、煤炭的开采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煤炭的开采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可忽视。
一方面,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税收和利润分成,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煤炭的开采还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繁荣,如餐饮、物流、旅游等,这些产业的兴旺也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煤炭开采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煤炭开采对区域经济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煤炭的开采对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缺乏多元化产业的地区,煤炭产业可以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其次,煤炭开采对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到多元化的产业经济,地方经济得到了良性发展。
四、煤炭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然而,煤炭开采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
矿井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土地破坏和覆土问题,都成为了制约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因此,加强煤炭开采的环境治理措施十分必要,通过推进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措施等,降低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煤炭的开采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煤炭开采不仅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调整了经济结构,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然而,煤炭开采也带来了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推动煤炭开采的同时,要注重解决环境问题,寻找更加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案,建设绿色低碳的区域经济。
2022年山西煤炭行业简析山西省是国内的产煤大省,自国家加大对煤炭行业的调整后,2022年,山西省煤炭行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进展。
2022年前11个月山西省原煤产量超过7.8亿吨,全年估计达到8.6亿吨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92,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受益于煤炭行业规模化进展的影响,11月份山西省原煤产量突破8000万吨,创月产历史新高“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前11个月,从不同经济指标来看,原煤产量、出省销量、销售收入、上缴税费、工业总产值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同比大幅增长,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素养得到跨越提升,转型跨更加展步伐明显加快。
1、在产销方面,2022年1至11月,山西省完成原煤产量78968万吨,增幅为18.58%;全年估计煤炭产量8.6亿吨,同比增加1.2亿多吨,增幅16.2%左右。
而在销售方面,煤炭出省销量持续增长:累计完成出省销量53559万吨,同比增加6197万吨,增幅为13.09%。
从运输方式来看,铁路出省销量完成41773万吨,同比增加3924万吨,增幅为10.37%;大路出省销量完成11787万吨,同比增加2274万吨,增幅为23.90%。
全年估计出省销量5.8亿吨,同比增加0.7亿吨,增幅13.73%。
2、在收入方面,2022年前11月山西省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累计完成7100亿元,同比增加2113亿元,增幅为42.37%。
其中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累计完成4953亿元,同比增加1623亿元,增幅为48.73%;3、在利税方面,全行业上缴税费连续增长:11个月完成1050亿元,同比增加302亿元,增幅为40.37%,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50%。
其中省属五大集团累计完成498亿元,同比增加106亿元,增幅为26.97%;全年全行业估计完成1100亿元,同比增幅35%。
4、在产值方面,煤炭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全省1至11月煤炭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619亿元,同比增加1347亿元,增幅31.5%;全年估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200亿元,同比增加1436亿元,增幅30%。
风雨后的华丽转身——山西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枕戈待旦,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2011年5月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宣布,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基本结束,全面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
这标志着山西在中国率先终结“小煤窑时代”,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以崭新的阵容在国际能源的版图中精彩亮相,高碳地区实现低碳发展不再是纸上谈兵!“保护了生命,保护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保护了干部,保护了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条件,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绿色、持久、安全的能源保障。
”借用中央领导概括的“五个保护”,来形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恰如其分。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外国的记者就曾说过,山西这个省的行政长官工作难做呀,一面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百姓的生命权,煤矿不整合老百姓不同意;一面是煤老板的金饭碗一整合要失去,拼死保矿、到处告状,不让整合,也许告得连乌纱帽也难保。
这两面都是雷区,不能碰但又不能不碰。
要保官就只能纸上谈兵,要保民就是和既得利益唱对台戏。
资源整合工作难开展呀!这位国外记者的话一点也不夸张。
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实际就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博弈,既是一场办矿体制的大变革,又是一场标本兼治的大战役。
国外记者看到的难,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所涉及的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考虑。
煤炭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100多万,财政收入贡献率位居第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这次的整合兼并重组将积极推动山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山西省推进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是抓住时机,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坚持优进劣退、强进弱退,实现从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转变的战略措施。
在整合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兼顾各方利益,使整合煤矿、地方政府、合作伙伴、当地群众组成了责任和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和谐的整合环境,实现了和谐整合。
山西省煤炭产业再升级分析一、山西发展煤炭产业具有多种优势(1)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稀缺煤占比高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省国土面积的40.4%;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
山西省2000米以浅煤炭预测资源储量6652亿吨;探明保有资源储量2674.3亿吨,约占全国的1/4。
山西省2000米以浅含气面积35796.86平方公里,煤层气资源总量83097.8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3。
山西省从低级别的长焰煤至高级别的无烟煤均有分布,但以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所占比例较高,上述7种煤类的煤炭资源占山西省煤炭资源的90%以上。
煤炭种类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
山西北部,特别是大同煤田、宁武煤田东北部和河东煤田北部以弱粘结煤和气煤为主,是重要的动力煤基地。
河东煤田中部、霍西煤田、太原西山煤田和宁武煤田西南部多为炼焦煤,是重要的焦煤基地。
中国焦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27.65%,山西、安徽、贵州、山东四省的焦煤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43%,其中,以山西最多,焦煤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主要分部在中南部。
山西省主要煤炭分部地区沁水煤田的东北部阳泉和晋东南晋城、阳城以无烟煤为主,是民用煤和化工用煤的重要产地。
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无烟煤年产量约占全国29%左右。
公开资料整理(2)国家在山西布局煤炭、煤电和煤化工基地中国十四大煤炭基地中有晋北、晋东、晋中三大基地在山西,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电基地。
其中晋中基地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面向全国供应炼焦煤资源。
(3)煤炭产业发展优势1.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中国经济发展和煤炭消费的区域区别显著,在煤炭消费集中的中东部地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中东部地区,以占全国37.70%的国土面积,产生了近71.28%的经济总量,消费了66.84%的煤炭。
浅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产业优化意义及其积极影响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2-000-02摘要煤炭行业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探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实现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及时掌握煤炭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新动向、新情况和新问题,缓解煤炭资源供需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优化积极影响煤炭素有“工业粮食”之称,一直以来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开采技术相对落后,企业规模小对煤炭资源的开采长期处于粗放状态下。
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这就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生存危机凸显。
可以说没有山西煤炭的支持,全国许多地方的经济都无法快速发展,因此山西的能源地位决定了山西必须加强能源安全建设,确保供需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是山西煤炭行业在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行业发展制约因素过多的问题。
如何从长远着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的建设山西能源基地,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成为了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山西煤炭资源状况分析山西作为全国煤炭储量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山西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目前拥有大同、阳泉、潞安、晋城、霍州、华晋、平朔和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山西焦煤等十大煤炭生产、供应基地,以及各类小煤矿4200多个,总体产能突破5亿吨,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3、1/4和70%以上。
山西煤炭资源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献,但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也造成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等严峻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
由于历史原因,煤炭开采形成了多、小、散、乱的局面,小煤窑所占比例较大,其无序开采严重冲击着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山西煤炭产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山西煤炭经济发展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
煤炭也是山西省主要产业中表现最好的行业,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消极影响:一是给外面的人留了一定坏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破坏了山西的生态环境,二是因为煤炭造成山西依煤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其它产业发展的并不好。
2024年山西省煤化工市场分析现状1. 简介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省份之一,煤化工是山西省的重要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山西省煤化工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煤化工产业概述煤化工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能源转化和化学转化的过程,包括煤炭加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化肥等。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发展历程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经历了多年发展,起初以煤炭加工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煤制油、煤制气等产业链。
目前,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4. 行业规模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产值也在逐年增长。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煤化工产业的规模得以进一步提升。
5. 产业结构目前,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包括煤炭加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化肥等子行业。
其中,煤制油和煤制气是主要的产业方向,煤制化肥等次要产业也有一定发展。
6. 技术创新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研发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煤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7. 市场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传统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而清洁煤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山西省的煤化工企业应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供更多清洁煤化工产品。
8. 挑战与机遇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
但同时也有机遇,如政府对清洁煤化工产业的支持、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等。
9. 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山西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 加强环保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 加大对清洁煤化工产业的支持。
10. 结论山西省煤化工市场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清洁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环保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给山西带来了什么煤炭,给山西带来了什么所有的一切似乎应该追溯到地球的诞生之日。
那时浑沌初开,地球母亲开始以她稚嫩的躯体孕育生灵。
于是,无数的动植物开始了生存再到死亡的历程。
而当地球母亲历经几亿年的演变,无数的生灵也已深埋地下,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形成了对后世极其重要的资源——煤炭。
现如今,对中国而言,煤炭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构成中占了76.4%的比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 同时又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我来自山西,一个煤炭大省,在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煤炭对于整个山西经济运作的重大影响。
山西煤炭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可厚非。
凭借着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的煤炭,山西已成为我国煤炭产业战略西移的立足点;同时作为全国最主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它也肩负着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对煤炭需求的重大使命。
山西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
全省119个县中有91个产煤县(市、区)。
并且,山西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条件优良。
按中国煤炭国家分类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
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
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国家提出了把山西建设成为强大的能源基地。
“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是当时能源基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时间,乡镇煤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最多的时候,全省合法矿点数达到近11000座,其中,国有大煤矿数量不足1%,乡镇煤矿产量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
我们都知道,在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之前,煤炭将是支持我国能源供应的国内主要品种,是我国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虽然,小煤矿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但也造成了全省煤炭行业“小、散、乱、差”(规模小、布局散、开采秩序乱、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山西矿难频发、生态破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根源。
2024年山西省煤炭市场需求分析引言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主要煤炭产区,其煤炭市场需求分析对于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山西省煤炭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从需求增长趋势、需求结构和需求驱动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需求增长趋势山西省煤炭市场的需求增长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内经济增长、国家政策导向和环保要求等。
首先,国内经济的增长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部门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
煤炭在钢铁、建材、电力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直接影响到了煤炭需求的增长。
其次,国家政策导向对煤炭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煤炭作为一种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逐渐被替代。
因此,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推动对煤炭需求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最后,环保要求也对煤炭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煤炭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关注。
在一些城市,煤炭的使用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也对煤炭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需求结构山西省煤炭市场的需求结构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两方面。
消费需求是指煤炭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
随着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煤炭在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暖等方面的需求仍然很大。
尤其是一些东部沿海城市的煤炭需求较高,因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和人口规模较大。
出口需求是指煤炭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中国的煤炭出口一直占据较大比重。
山西省作为中国主要的煤炭产区,其煤炭出口需求也较为突出。
然而,随着国际对煤炭需求的下降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煤炭的出口需求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3. 需求驱动因素山西省煤炭市场需求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政策支持等。
首先,产业结构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山西省的经济以煤炭和相关产业为主导,因此,煤炭需求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山西煤炭产业政策演进研究山西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煤炭产业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探究山西煤炭产业政策的演进过程,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山西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山西煤炭产业政策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下是近年来山西煤炭产业政策的演进现状:产业结构优化:为了提高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山西积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电一体化发展、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产能控制:为控制煤炭产能过剩,山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煤矿数量和产能,淘汰落后小煤矿,推动煤矿大型化、机械化发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环境保护: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也开始环境保护。
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环保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煤炭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山西煤炭产业政策在不断演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政策执行不到位: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部分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产业结构单一:尽管山西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但煤炭产业仍占据较大比重,其他产业的发展尚不够成熟。
产能控制与经济发展矛盾:限制煤炭产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产能控制与经济发展是一大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山西煤炭产业政策的演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煤炭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政策执行力。
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在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
山西煤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山西煤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英文题目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hanxi Coal Industry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设计)题目山西煤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题目来源及意义题目来源:煤炭作为当今社会工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全球各国对煤炭业的开发与利用都相当重视。
尤其是我国煤炭大省??山西煤炭业的发展和现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意义:当今全球能源紧缺,作为能源消耗和产出大国的中国近些年来主要使用的能源仍是煤炭。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在能源开采和使用方面仍存在技术含量低、使用率差等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
因此,对山西煤炭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成为了目前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山西煤炭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国务院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安全生产整治、煤炭经营秩序整顿、采煤方法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山西煤炭的需求以及山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此,本文在描述山西煤炭业现存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题目研究领域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具有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要努力建设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崔庆云在《对山西煤炭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考》中提出: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山西煤炭业发展意义重大,在《关于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中郭文奇指出:多年以来,山西煤炭资源开采消耗、损失浪费严重,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少,后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山西省在推动能源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山西省政府提出了“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油”等一系列的政策,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山西省加大了对煤炭企业的环保管理力度,推进了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山西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山西省加大了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力度,推动了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
同时,山西省也积极发展煤化工和煤电联产等新兴产业,提高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为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煤炭企业的努力。
随着能源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山西省将继续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山西煤炭产业现状分析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以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依托的。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广泛探讨。
由于资源禀赋,山西省能源的问题更直接的表现为煤炭问题,其实质是煤炭产业以何种模式发展的问题。
在石油产业、电力产业逐步呈现寡头竞争态势的今天,煤炭产业的发展更为值得关注,市场与政府、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投资的方式与规模等涉及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取向与定位的问题,都已成为讨论的焦点。
本论文将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山西:煤炭产业;现状分析;对策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背景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1 国外煤炭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1)1.3.2 国内现状 (1)1.4 研究方法 (2)2. 煤炭产业概述 (2)2.1 煤炭产业的界定 (2)2.2 煤炭产业性质 (2)2.2.1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性能源 (2)2.2.2 煤炭产业是成长性产业 (3)2.3 煤炭产业地位分析 (3)2.3.1 煤炭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分析 (3)2.3.2 煤炭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3)3. 山西省煤炭产业现状 (4)3.1 地方煤矿数量较多,先进装备适应性差,采煤机械化程度低 (4)3.2 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生产技术落后 (5)3.3 煤炭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低 (5)3.4 环境保护技术不先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进展缓慢 (5)4. 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5)4.1 制定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 (5)4.1.1 把提高能效作为确保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加快技术引进与开发,使产、学、研的结合更加紧密(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号:本科学年论文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所学专业班级所属院系经济系学习年限2010 年9 月至2013 年11 月二○一三年十月目录内容提要 (2)引言 (2)一、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2)二、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3)(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二)煤炭资源面临枯竭 (3)(三)煤炭企业的社会包袱过重,转型压力大 (4)(四)山西煤炭企业人才资源不足,创新能力是短板 (4)三、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4)(一)治理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1.重点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4)2.大力实施太原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3.积极开展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4)4.全面启动全省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5)(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支柱产业 (5)1.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炭高关联度产业的发展 (5)2.依托旅游业,带动山西第三产业发展 (5)(三)发挥政府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完善资源转型援助政策 (5)(四)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构筑产业转型人才优势 (6)1.是要结合产业需要,重点培养潜力人才 (6)2.是要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战略 (6)3.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 (6)参考文献 (6)英文摘要 (7)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学生姓名:李建行指导教师:杨二霞内容提要了解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分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走出一条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色之路。
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新型的支柱产业,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促进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引言山西省地处内陆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的储量更是突出。
建国60年来,山西省为全国经济建设输出大量煤炭资源。
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随之形成众多资源型城市。
浅析煤炭作为主导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影响摘要: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广泛分布,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等特点,已经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
但是煤炭在给我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煤炭主导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政府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同时将旅游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
山西经济虽曲折发展,但也逐渐呈现着繁荣。
关键词:煤炭,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一、山西煤炭经济发展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
煤炭也是山西省主要产业中表现最好的行业,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储藏量大,煤质优良。
山西煤炭不仅为当地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煤炭还运往南方各地,使资源共享化。
在不断的北煤南运过程中,山西的煤炭资源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资源不断减少,优质煤减少;各煤矿经营也体现出很多的不足,煤炭主业核心竞争力差,煤矿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整体利益流失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煤炭工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安全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仍没有把握;煤矿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山西必须走调整产业结构之路,不断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和大集团战略。
山西煤炭要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持续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
煤炭工业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时山西政府也在极力发掘新兴产业作为山西经济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业就是新兴的产业。
二、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1.煤炭总量依然明显过剩煤炭产量的过剩,主要表现在资源供给过剩。
一方面,小煤矿产量的控制出现漏洞,特别是重点调出地区小煤矿的煤炭,对本地区国有重点煤矿形成挤出效应,迫使重点煤矿向周围市场寻求突围和扩散,挤占其他地区市场,进而把进口煤挤出国内市场,另外一部分优质资源寻求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收购地方煤炭进行销售。
正是这种收购行为,导致当地小煤矿生产的煤炭有了销路和市场,也正是这种行为部分助长了小煤矿的泛滥。
控制资源,加强资源管理,从源头抓起是上策,人为被动疏导市场为下策。
要从生存战略考虑,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长远发展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2.煤炭营销存在体制缺陷煤炭企业要想抵御市场波动必须发展规模经营。
从煤炭企业营销分析,现行体制在市场供大于求情况下难以发挥正常作用,行业管理协调力量相对薄弱,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严重滞后。
3.规模扩张意愿比较强烈具有资源优势的煤炭企业规模扩张意愿比较强烈,新的扩张结果只能导致新一轮重复建设,引发市场供大于求,不利于对煤炭资源的保护,目前应该注重提高和挖掘现有生产潜力。
三、煤炭消费市场的发展在最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煤炭消费增长总体上与宏观经济的波动保持一致。
在1978年—1997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由于轻工业的能耗较低,使得煤炭消费增长在波动幅度上低于GDP的增长。
2000年后,我国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在重工业的带动下,煤炭消费量快速增长,煤炭消费增长高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价格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高于往年的特征。
国际煤炭价格大幅走高,拉动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国际煤炭价格。
2008年四季度煤炭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面对煤炭市场快速下滑、需求疲软的严峻态势,山西煤炭销售企业提出以需定产、以需定运保市场。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内需的措施,将扭转目前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使煤炭产业链下游行业保持平稳的增长,使煤炭行业也保持平稳增长。
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煤炭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2008年,对山西省工业来讲,是波澜起伏的一年。
上半年对山西煤炭的需求前所未有,9月之后对山西产品价格的打压前所未有,山西工业经济发展大幅回落,增速回落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也是多年来波动最大的一年。
面对新情况,国家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省委、省政府也针对经济危机提出实现山西经济的“三个发展”即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加以落实。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但山西省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问题依然存在,坚定地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008年山西省轻工业比重只有4.45%,比上年下降0.67个百分点,正是由于山西省超重的结构导致工业发展脆弱,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发展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省以外),虽然山西省不是外向型经济区,但经济危机对山西省的影响超过外向型经济的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区。
所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是摆在山西省面前的头等大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促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机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重要设备,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实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传统产业产能扩张,利用这次经济回调机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如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
山西有许多优质产品和土特产,汾酒享誉世界,老陈醋香飘万里,冠云牛肉、六味斋、双合成等中华老字号焕发青春,红枣、核桃、苹果、葡萄等健康营养,小米、小杂粮种类丰富,我们要利用这次经济调整,加快山西土特产加工转化,在产品加工上注入绿色、环保、时尚、健康、美容、文化等元素,在产品推销上与山西旅游产品相结合,促进产业互为发展。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单调,且多为外地产品(所有旅游点都可买到的产品),没有山西特色,游客当然不会出手购买,如果我们的酒、龟龄集、醋、枣、核桃等产品做到系统化、多元化、多档次化,小杂粮产品多样化,不仅可磨成粉,还可加工成面条,还可以做成方便食品,便于游客购买和携带,这样既可促进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又可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山西产品的就地消化水平,实现山西产业的真正多元化发展。
2.加快大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安全生产始终是首要任务。
2008年山西省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47,比上年下降37%。
安全生产无小事、人民生命无小事。
三聚氰胺事件对山西省乳制品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液体乳产量同比下降38.8%,对山西省食品安全敲响警钟。
通过大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提高山西省的装备水平,利用大企业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提高产品品牌意识和附加值,坚决杜绝私挖滥采现象,杜绝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开采水平和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山西省优势企业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西部或者国际上资源开发,减少对山西资源的依赖压力。
3.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今年以来,山西省各行业的发展极不平衡,既有传统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又有新兴产业增长低迷。
全省37个行业大类,有13个行业为负增长,占到全省工业行业的1/3强。
全省增加值上百亿元的行业只有6个,全部集中在传统产业,远不及中部与山西省相仿的安徽(11个)、湖南(12个),并且山西省没有接续产业,80-100亿元之间行业几乎没有,支柱产业发展遇到问题,没有能够顶替的行业支撑,造成山西省2008年工业大幅波动。
今后山西省发展思路,一定要突破现有的框框,政策倾斜让资金和技术流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4.组建大集团强化实力。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大多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从战略上考虑,必须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具有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资源、产品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体制为基本结构,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资本运营、技术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我国煤炭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主要控制力量,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骨干。
5.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世界各地的商品、服务、资本、劳动、技术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
这就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首先,稳住国内市场;二是积极扩大产品出口;三是加大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市场开拓力度,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进行;四是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六是探索境外投资。
6.强化营销战略。
面对新的市场坏境,煤炭生产者、经营者要制定生产和营销战略。
煤炭贸易是大宗散货贸易,煤炭营销的第一步就是用户的贸易安全,第二步是内外品质稳定和交货稳定。
货源的多渠道化可使煤炭用户减少因货源过分集中所带来的“受控于他人”的不安全感,也可减少因突发事件或不可抗事件带来的风险。
但作为现代营销,这种交易的完成,只不过是整个营销过程的一部分,卖方还要继续跟踪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煤炭时发生的问题,使煤炭用户从满足需求中更加受益。
煤炭贸易双方,不仅要通晓煤炭生产、煤炭贸易方面的知识,更要通晓煤炭的使用知识。
只有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做到对煤炭生产和贸易了如指掌。
煤炭用户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和壮大,直接关系着煤炭生产和贸易的兴衰。
煤炭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繁多。
但真正属于强粘结煤的煤种却不多。
只有山西省的中部偏西南有一些这类煤炭生产企业。
强粘结煤在生产冶金焦炭中起着“搭骨架”的作用,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资。
像其他商品一样,在煤炭的买卖中也存在着不少掺假、欺骗消费者的现象。
作为煤炭生产者、煤炭经营者必须要以诚信为本,做好煤炭的生产、营销工作。
五、山西经济的新兴主导产业从2008年起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山西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之一。
●全省旅游总收入达739.3亿元,同比增长27.1%,在全国分别排第14位和第5位●山西省旅游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648.4亿元,同比增长29.2%●全省就业岗位中每100人就有12.1人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山西的旅游景观有很多,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悬空寺,恒山,五台山等。
山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很丰富,只是以前山西经济全靠工业发展,对旅游景观不重视,现在政府大力保护旅游资源,维修古迹,重视环境,大力植树造林,将旅游景观发展为生态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