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30.42 KB
- 文档页数:10
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授予的必要条件。
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毕业论文工作包括选题(含命题、审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简称“查重”)、答辩、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抽检等主要环节。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条毕业论文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教务处总体负责毕业论文的组织协调与统筹管理工作。
学院具体负责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的制定及组织实施、过程监控、条件支持、质量保障等工作。
第四条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应安排在本专业本科学习最后一个学年,原则上不少于12周。
第三章责任要求第五条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助理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原则上不超过6名。
2.指导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全过程,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
3.毕业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要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对毕业论文研究及撰写过程的指导,准确掌握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严格把控毕业论文质量。
凡因指导教师把关不严或指导不力而出现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按相关法律、法规或制度处理。
4.需要联合校外其它单位(境内)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可聘请该单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第六条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应刻苦钻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2.学生应尊重指导教师,定期汇报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虚心求教并接受指导。
3.学生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附件1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业余)教育毕业论文格式及要求一.毕业论文要求使用统一封面(详见格式示例,可下载打印),并且一律用计算机排版,A4纸张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二.毕业论文(设计)编写的要求论文应采用汉语撰写(英语专业除外),毕业论文(设计)的排序依次为:(1)封皮(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3)目录(4)正文(5)参考文献(6)致谢1.中文摘要(内容提要)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左右,简要介绍研究的课题内容、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
中文摘要要有关键词,关键词另起一行,一般为3〜5个。
格式如下:摘要(“摘要”二字中间空两格、小二号字、黑体、居中)本文…(内容为四号字、宋体)关键词:(“关键词”三字加粗,各关键词之间要有空格)2.目录的要求“目录”二字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一格。
目录的各章节应简明扼要,内容用小四号字、宋体。
目录里包括正文层次的标题序号、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等标题和页码。
3.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说明和论述、结语三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连续排印,不需重新起页。
文史类正文文字一般不少于8000字,理工类正文文字一般不少于10000字。
应用型论文章前空一行,层次采用格式按各专业具体要求执行。
一级标题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及以下标题用小四号字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
正文章节、段落之间排版按各专业范文要求。
4.致谢“致谢”二字中间空一格、三号字、黑体、居中。
内容限1页,采用小四号宋体。
5.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参考文献作者最多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参考文献(五号、黑体、顶格)格式:[1] 作者. 文题. 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仿宋体、五号)例:参考文献[1] 王传昌. 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7三打印规格编辑文字统一使用Windows平台下的Word软件打印,一律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 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设计)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核,是对本科学生毕业和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基本依据,对提高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管理部门与职责第三条教务处是学校主管毕业论文(设计)的部门,职责是:(一)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问题;(二)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章制度、工作表格、电子模版等;(三)组织检查、监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四)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考核、总结,组织经验交流等;(五)负责毕业论文(设计)档案管理;(六)负责组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
第四条各系(部)主任是本系(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负责人,职责是:(一)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有关工作;(二)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对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要求及工作进度等作出规定;(三)组织落实本系(部)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1、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组织学生选题;2、审定指导教师资格;3、组织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和质量;4、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5、负责本系(部)毕业论文(设计)材料整理、归档工作;6、推荐本系(部)专业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参加评选;7、组织本系(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经验交流。
8、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并上报教务处。
第五条各教研室主任负责本教研室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工作,职责是:(一)组织教师拟定选题并进行审核;(二)确定指导教师名单;(三)检查、督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四)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第三章教学要求第六条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一)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综合分析和正确利用各种信息资料的能力;(四)理论分析论证、制定设计或实验方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五)语言文字运用、工程制图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等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第二条我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
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二十五人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由具有教授职称的学校主要领导担任。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应包括我校各学科门类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或教学、研究骨干人员,委员必须具有教授或与教授相当的职称.委员会成员的人选由各学院教授委员会推荐,校长办公会议审核,报教育部批准,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学位评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由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按相近学科或学院组成.分委员会成员人数为七至十一人,每届任期三年.分委员会设正、副主席各一名,主席必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分委员会成员应由各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中遴选,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批准。
第四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审批申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名单;2.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3.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人员名单;4.审核申报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重点学科等情况;5.审批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6.做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7.评估学位授权点及研究生指导教师;8.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他有关事宜。
第五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有效。
第六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其职责是:1.审核申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名单;2.确定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名单,确定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负责组织学位论文的评议、答辩等工作;3.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关于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建议;4.做出修改论文重新答辩的决定、不授予学位的决定等;5.审核申报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专业、重点学科等情况;6.遴选硕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增补博士生指导教师情况;7.提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建议;8.研究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有关事宜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教务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宏观管理,学院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毕业论文(设计)包括主修、辅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安排在全学程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0周。
鼓励学院(系)提前启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延长工作时间。
第五条毕业论文(设计)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本人独立完成。
第六条毕业论文(设计)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七条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条理清楚、言之成理、文字通顺,能反映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驾驭资料、仪器设备进行科研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条同一人的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不能相同或相近。
第九条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以中文撰写,经学院(系)同意,学生可用外国文字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第十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一般执行《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学院确有必要可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制定适于本学科的规范,并报教务处备案。
原则上,学院各专业规范应当统。
第三章指导教师第十一条指导教师一般应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安排助教协助。
鼓励学院(系)聘请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校外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但必须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即双导师制)。
指导教师在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向应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或实务经验。
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鼓励和提倡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的积极性,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多出研究成果。
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多样化类型及规范要求为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以下称多样化)管理,各学院(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在多样化类型范围内申请。
各类型毕业论文(设计)所体现的成果,必须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不得随意降低要求,所有成果必须在XX大学就读期间获得,并以XX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各类型具体申请要求和质量规范如下:一、调研报告、商业策划(一)申请要求(1)具有本专业性质;(2)要以校级(含)以上项目为载体或获第三方项目支持,且研究成果被第三方采纳,项目可以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新苗人才计划、学科竞赛项目等,申请者必须为项目第一负责人。
(3)调研报告资料翔实,调查方法科学,分析全面透彻;商业策划可行,具有创新性;(4)调研报告、商业策划的字数均应不少于2万字;(5)需有两位指导教师同时对调研报告、商业策划进行评阅并给出能替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见和结论。
(二)基本质量规范(1)学生须将所做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的电子版提交至XX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2)学生须就参加的项目,特别是本人所从事的项目工作进行相关理论的综述或分析,字数要求在4000字以上。
二、学科竞赛(一)申请要求(1)具有本专业性质;(2)学科竞赛须获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并纳入省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体系的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项、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项,或国家学会级一等奖以上奖项;(3)成果须是本人在学习期间以XX大学的名义所获得的成果;(4)若是团队成果项目,限不超过三位获奖者申请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且申请者必须征得其他合作者的签字同意;(5)特殊类型竞赛取得的成果需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有效。
附件 3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细则毕业论文答辩是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毕业论文真实性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为加强毕业论文答辩的管理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层次参加学位论文写作的各专业学生,东北师范大学对申请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不要求参加论文答辩。
第一条学位论文答辩的组织管理1.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院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主要负责论文答辩方案的设计和论文答辩过程的指导、监督、检查。
2.在答辩委员会的领导下,各专业成立论文答辩小组,该答辩小组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实施论文答辩工作。
3.校外学习中心成立论文答辩工作小组,由校外学习中心主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按东北师范大学的统一部署,组织学生按时有序地参加论文答辩。
第二条学位论文答辩形式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答辩学员原则上从本批次参加学位论文初评成绩为及格以上的学员中由计算机随机抽取,同时接收本批次论文写作学员的个人论文答辩申请和指导教师指定学员的论文答辩申请。
充分考虑学生本人和学生所在区域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论文答辩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采取哪种形式由东北师范大学确定)。
1.答辩组到学习中心答辩:规模较大的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可派出论文答辩小组到学习中心进行定时统一答辩,学习中心负责组织本中心学生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参加答辩。
2.网络远程视频答辩:对偏远地区且规模较小的学习中心,以学习中心为单位,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我校自行开发的“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远程视频答辩系统”进行网络远程视频答辩。
3.委托学习中心组织论文答辩:对条件较好的学习中心,由学习中心聘请指导教师,组织答辩,我校负责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协作管理。
第三条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1.学生首先应了解论文答辩的具体规则和要求,提前写好答辩提纲。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教育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培养思路,保证和促进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适应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我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
为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生取得学校规定的毕业学分要求即可毕业。
为此,学校规定以四年为标准本科学制,并以此制定课程计划。
但学生的实际修业年限,可根据其获得学分的不同情况在3至6年内浮动。
无论提前或延迟毕业,颁发毕业证书时均填写标准学制年限。
6年期满,仍未修满课程计划规定的毕业学分者,作结业或肄业处理。
第三条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可以自主选择授课教师(限于开设平行课堂的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所有学生均可以修读副修专业或第二学位课程。
部分优秀学生还允许转专业。
第四条学校实行每学年三学期制,即“两长一短”三个学期。
长学期为19周,考试2周;短学期一般为3—4周。
第二章课程结构与学分分布第五条学校对各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统一要求,各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出各专业的课程计划,并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
第六条学校构建“模块化、多样化、网状多向”的课程体系,方便学生自主选课。
学校本科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教师资格教育课和任意选修课四大模块构成。
其中,教师资格教育课是为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的一个课程模块。
学校各专业课程计划中的所有课程均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
必修课是指依据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选修课分为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性选修课是指按照课程计划规定,学生必须从若干门(模块)课程中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模块);任意选修课是指学生在修满课程计划中规定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学分要求之外修读的所有课程,课程计划中只作学分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修。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要求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
1.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所撰写的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见解,反映作者具有的科研能力和学识水平。
2.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进行实践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第三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设计、调研等实践过程)、撰写论文、答辩五个阶段。
第五条各院系应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各题目教学要求,确定学生选题。
第六条各院系应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的3周内完成开题报告,落实选题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步骤和进度等,学生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
有条件的院系可指导学生在第八学期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七条中期检查。
第八条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
第九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抽查与复评。
第四章选题原则与要求第十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符合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的训练内容,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
选题应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选择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附件 2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及要求一、毕业论文撰写形式毕业论文是是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或总结性的独立作业)。
毕业论文属于实践性论文,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教育教学实践报告:教育教学实践报告是针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学员的实际情况,特殊设置的一种论文形式,是学员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历过或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后形成的报告。
教育教学实践报告要求统一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报告的领域、专业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例如XXX的教育实践报告。
2.序言:简明扼要地说明教育教学实践报告针对的学校、专业层次、学生以及报告本人的教育教学经历等情况,方便指导教师了解教育教学实践的背景情况。
3.正文:撰写教育教学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其次是把教育教学实践情况、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报告出来。
撰写教育教学实践报告要有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取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育教学实践报告要有事实、有分析、有理论、有自己的见解。
4.结尾:明确教育教学实践报告的主要观点及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改进及发展的方向等。
(二)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对某个问题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进行调查,在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基础上,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的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无固定格式,一般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标题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公文标题;第二,正副式标题,正标题揭示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第三,文章式标题。
2.序言: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人物、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一、写作要求1. 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研究性学术论文,严禁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
2.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3. 毕业论文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4. 毕业论文应严格按照学院或导师制定的格式要求进行撰写。
5. 毕业论文的语言应准确、简练、明确,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6. 毕业论文应具有清晰而完整的内容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等部分。
7. 毕业论文应认真注重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严禁盗用他人成果。
8. 毕业论文应力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避免出现内容重复或冲突的情况。
9. 毕业论文应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并对研究方法和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10. 毕业论文应重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力求将研究结果与理论框架统一起来。
二、管理办法1. 毕业论文的选题管理(1)学生在选题时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与导师商讨确定。
(2)选题应与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相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性。
(3)选题过程中应注意综合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做到原创性和专业性的结合。
2. 毕业论文的撰写管理(1)撰写毕业论文前,学生应详细阅读并熟悉学院或导师给出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要求。
(2)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资料。
(3)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及时向导师请教,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4)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抄袭他人作品,确保论文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3. 毕业论文的审核管理(1)毕业论文完成后,学生应按时提交给导师进行审核。
(2)导师应认真审核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格式,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3)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如发现学生的论文存在抄袭或剽窃行为,导师应及时报告学院,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毕业论文管理实施细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过程,确保学生和导师之间有明确的沟通和指导,并提供一套清晰的评估和审核流程。
2. 选题和导师分配2.1 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前需与导师进行沟通,并确定一个合适的选题方向。
2.2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知识选定论文题目,并在选题申请表上填写相关信息。
2.3 学院根据学生的选题申请和导师的意见进行论文导师分配,确保导师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吻合。
3. 论文进度管理3.1 每位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合理的论文进度计划。
3.2 论文进度计划应包含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截止日期,并经导师审核和确认。
3.3 学生需要定期向导师报告论文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进度计划。
4. 中期答辩4.1 学生在完成论文的一定部分后,需申请中期答辩并提交答辩材料。
4.2 中期答辩由导师和其他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议。
4.3 学生需根据评审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后的论文。
5. 论文撰写规范5.1 学生需按照学院规定的论文撰写格式和要求进行论文写作。
5.2 论文应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5.3 学生应在论文中注明引用的资料和参考文献,并遵守学术道德准则。
6. 论文评阅和修改6.1 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后,学院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
6.2 评阅意见将反馈给学生和导师,学生需根据评阅意见进行修改和改进。
6.3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改,并向学院提交修改后的论文。
7. 最终答辩和论文提交7.1 学生在论文修改完成后,需申请最终答辩并提交答辩材料。
7.2 最终答辩由导师和其他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议。
7.3 学生需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最终修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最终版论文。
7.4 学生须按学校规定的格式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论文。
8. 论文成绩评定8.1 论文成绩评定由导师和评审委员会进行。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综合专业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做好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在分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统一管理与协调,各专业系具体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具体负责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二)各专业系应成立以系主任或分管教学工作主任为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
(三)各专业系以专业为单位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在专业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安排指导教师、下达任务、论文(设计)中期检查与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
(四)教务处负责协调各专业系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布置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等管理工作。
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二)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外文阅读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资料查询与文献检索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研究结果及答辩的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学年进行。
毕业论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选题、安排指导教师、任务下达、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指导、评阅与答辩及成绩评定、归档等阶段。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毕业论文(包括毕业设计、毕业创作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实施及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由学校、学院、系(所)三级机构相互协调共同实施。
教务处作为该项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协调解决有关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问题。
(2)制定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制度。
(3)组织毕业论文工作的检查、评估。
各学院的主要职责是:(1)对毕业论文的规格(论文的字数、中外文资料阅读和翻译量等)、质量(难度)及进度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根据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本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2)督促、检查各系(所)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落实情况。
系(所)的主要职责:(1)配备指导教师,对选题进行论证。
督促教师对学生的考勤与指导。
把握论文撰写的进度、质量以及论文格式、装订、打印等。
(2)组织毕业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
收集、整理、保存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资料。
(3)毕业论文撰写原则上安排在毕业所在学期进行。
在此前一个学期结束前,应完成学生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和指导教师的配备工作,并落实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计划及日程安排。
二、论文选题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能全面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并能使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工作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全面训练的目的。
我校论文可有研究性论文、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三种形式。
1.论文选题要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尽可能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相结合。
2.论文题目应准确,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所选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应适当,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既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又能使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3.论文题目由各学院的系(所)研究确定,供学生选择。
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论文题目,但必须经过系(所)确认。
4.毕业论文必须一人一题。
三、论文指导1.承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具有讲师(工程师)以上职务,并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一定的实际经验,工作认真负责。
同时,也可面向有关单位、部门,聘请理论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热心教育工作的有关专家和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首次独立承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委托富有经验的其他教师协助指导。
2.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
指导毕业论文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指导教师应重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应注重启发引导,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指导教师的具体职责如下:(1)与学生共同确定论文题目。
(2)介绍参考书目,进行文献检索和仪器使用指导。
审阅学生的论文写作提纲或实验设计方案。
(3)定期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随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稿件至少进行3次的修改,并填写指导记录单。
(5)论文成绩初评。
4.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数量原则上应不超过6篇,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2学时。
四、论文撰写和成绩评定1.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参见附件)2.毕业论文的评阅论文完成后,学院对论文(包括选题意义、研究成果、问题深度和写作规范性等)应指定一名评阅人进行详细评述,同时评阅人应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指标体系》为论文评定出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定,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除优秀外,被评定为其他等级的成绩即为该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
评阅人可以是指导教师,也可以是校内外同行专家。
3.毕业论文的答辩毕业论文被评阅人评定为优秀的学生必须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各学院可根据情况确定具体的论文答辩时间。
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由系(所)组织确定,由3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可以参加答辩委员会。
论文答辩程序:(1)学生宣读论文的主要内容。
(2)答辩委员会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3)答辩委员会集体讨论并为论文写出详细评语。
(4)答辩委员会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指标体系》评定论文成绩,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定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此成绩为论文最终成绩。
五、其他1.毕业论文需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
否则,将取消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并按考试作弊处理,由此引发的其他后果也将由其本人承担。
2.毕业论文的原件、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第一次、第二次详细指导记录需由各学院存档保留10年。
3.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后,相关的材料应及时交教务秘书保存。
学生对毕业论文内容中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能擅自对外交流或转让。
附:1.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指标体系2.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指标体系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一、一般格式(一)研究性论文: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
题目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30字。
2.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内容摘要。
应说明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要突出本论文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练,一般200字左右。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三至五个)。
3.英文摘要:论文第二页为英文摘要。
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
4.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着重反映论文研究工作范畴,研究方法,并将调查、研究中所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提出论点,要突出创新。
正文一般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问题提出②研究方法(实验方法)③结果④讨论正文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条理分明。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规格》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正文中标题层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编号,例如: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一般不宜超过3级。
编号应左起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编号后空一个字的位置再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
正文内可用上角标的形式加注释,注释内容放置于页角,每页注释单独编号。
5.参考文献:只列主要的及公开发表过的,按中文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
文献是期刊时,其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若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其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术领域中某一时期内科学研究成果、发展动向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从而作出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研究文章。
其特点一是“综”,“综”就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逻辑清晰;二是“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题目:要贴切专题、确切中肯、鲜明简练。
2.摘要:将综述专题加以浓缩,要概括、充实、简短。
一般文献综述可写3—5个关键词,要有专指性。
3.前言:前言的目的是使读者对综述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要扼要说明:第一,综述专题的目的;第二,有关概念的定义;第三,综述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时间范围、(引用文献的起止年份);第四,有关问题的现状或争论的焦点,引出综述的核心主题。
4.正文:综述的正文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从学科的横断面提出问题进行综述;也可根据学科或学科中的某一问题的进展纵向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主体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的引用和评述,要发表自己对该学术问题的看法。
5.总结:总结部分是综述专题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写作时应将前言中的中心思想、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归纳总结出结论性的条文,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6.参考文献(要求同研究性论文)(三)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单位或个人把对某个问题调查的情况向有关部门或群众报告,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然后作认真地分析研究,努力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报告。
调查报告所反应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等。
调查报告的表述无固定格式,一般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标题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公文标题;第二,正副式标题,正标题揭示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第三,文章式标题。
2.序言: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人物、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
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必要性交代清楚,使别人了解情况,初步掌握报告住址,引起关注。
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
序言主要有以下写法:第一,交代调查本身情况。
包括调查的起因、内容、对象、范围等;第二,交代调查对象情况,包括被调查者各方面的概况或有关自然情况;第三,对全文内容做出概括。
包括点出调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或主要经验等。
3.正文: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后,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
各类调查报告的主题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观点材料的组织;第二,布局结构的安排。
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横式结构。
就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采用这种形式要处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二是纵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按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加以阐明;三是综合式结构。
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
(4)结尾:一般说来调查报告的结尾有以下写法:第一,对调查的情况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