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2016年10月下半月刊浅谈汪曾祺作品中“以水述情”的表现手法□周丽妤对于汪曾祺作品的水性研究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其作品中常见的关于水的描写,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二是其作品本身的水性特征,有人管这种特征称作是“水意”,这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其体现。
汪先生的作品,行文如水,简单铺白而开,逐字逐句去读,总有一种喝茶观景的感觉。
读汪先生的作品,就像泛舟于山山水水之间,所见所闻都是山水之间的风情凡物,但又深深体现这一种真善美的意思,于平凡之间透露着人性质朴善良的本质,这种性质,也符合老子上善若水的理论。
汪曾祺是善于写水的,他能将各种质朴简单的美丽,于字里行间渗透其中,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文章中是看不到大篇幅的、直接描写的句子,通过聊聊数语将我们引入到一个带水的环境当中去。
比如在《受戒》中对于荸荠庵的描写:“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
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
门前是一条河。
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这样短短几句就将画面解释得很清楚,让读者在后面整个故事的推进过程中都放在这样一个场景当中去。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景物框架的话,那么在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对于故事背景的一个详细描述了,都是简单的句子将景物、人物、关系都一一介绍个清楚,介绍个通透,如果有怕作者不清楚的,还会详细介绍,这样如同一笔一笔填充具体景物的描写,完全是散文式的,比如在《大淖记事》中详细的描写了大淖从春季到冬季的代表景色,虽然句句没有水的影子,但读者却处处看到了水的景色,如果要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的这么详细,我觉得应该是作者对水乡有着浓烈的热爱,如果没有这么深切的喜欢和眷恋,作者也不愿意花大篇幅去细细的写水边的一景一物,在作者一笔一划勾勒这幅山水画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作者每丝每毫的恋水情结。
读过汪曾祺作品之后,有这样一种文章充满水的气息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写的平淡如水,读后却又有一种被某一种情感之水淹没的感觉,特别是在《大淖记事》中有一种文章处处不见水,但又处处是水的感觉。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汪曾祺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间的联系陈茜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院文学风格具有独创性与稳定性,它使各个作家之间产生了较强的区分度,也贯穿于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成为作家的“标志”。
汪曾祺一向以平淡质朴、从容洞彻的创作风格著称,而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本文将简要阐述汪曾祺的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并试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汪曾祺;创作风格;人生经历;小说中图分类号:I2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5-000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5.001一、引言人们常说,“文如其人”。
一个人的思想品行、性格倾向、过往经历,都会内化于心,构成独特的自我,又通过笔尖流露在语言文字之中。
因而每位作家都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
从横向来看,每个人的创作风格都不尽相同,呈现出差异性和独创性;从纵向来看,一个人的创作风格又具有稳定性,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和延续,存在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汪曾祺是京派的代表人物,文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却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带给读者持久的感动和影响,如一道道波光在心底荡漾,久久不散。
本文将试述汪曾祺的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浅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二、汪曾祺的人生经历1920年,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这种耕读传家的传统气氛深刻影响了他。
汪曾祺的生母有严重的肺病,因此很少与他接触,在他三岁时离开人世。
1935年,他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开始高中生活。
然而1937年,在日本人的侵占下江北告急,汪曾祺只好离开南菁中学,先后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盐城临时中学,就这样勉强读完了高中。
后来,汪曾祺曾跟随祖父和父亲到一个村庄的小庵中避难半年,这就是后来小说《受戒》所描写的那个庵。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
城乡对照的文化审视———论汪曾祺小说《河上》的叙事艺术作者:卢军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11期摘要:短篇小说《河上》是汪曾祺创作于西南联大时期的作品,因其当时选修了沈从文的写作课程,《河上》在叙事风格上受沈从文乡土文学影响很大,具体体现在城乡对照的叙事模式、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鲜活的语言艺术等方面。
小说从整体风格上就是一首抒情的散文诗,通篇洋溢着明快欢乐的情感基调。
关键词:汪曾祺《河上》沈从文叙事风格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河上》发表于1941年7月《中央日报·文艺》第71期,《河上》书写了一种内在生命的欢乐情绪,也暗含着汪曾祺初恋的生命体验。
时年二十一岁的汪曾祺正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选修了沈从文讲授的两门写作课程:个体文习作和创作实习。
因此,《河上》从构思行文到人物塑造都打上了鲜明的沈从文小说的印记,小说从整体风格上就是一首抒情散文诗。
一、城乡对照的叙事模式城乡对照的叙事模式是沈从文常用的,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社会道德理想及价值评判标准来审视城乡两个世界,描写了湘西人自然、纯朴的生命形式;另一方面则通过对腐化堕落的都市生活的描绘,揭示出城市是病态文明的滋生地。
汪曾祺也采用这种叙事模式,《河上》描写了一个患神经衰弱症的城里少爷去乡下疗养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逐渐对乡下生活方式产生的依恋之情。
小说的表层情节构成是“城里少爷到乡下——回城买东西——再次回到乡下”,但如果从少爷内心情感的变化来说,内在的叙事模式则为“不习惯乡下生活——逐渐喜爱乡下生活——不愿离开乡下”。
小说通过来乡下养病的城里少爷“他”的视角,将城乡生活相连接。
小说开头交代了少爷之前是不习惯乡下生活的,“说这是乡下,将就着过去”,这句话说明之前“他”是排斥乡下的,压根没打算在乡下长住。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因为“他不断在掘发一些更美丽的”事物。
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他”的思想转变的原因及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论汪曾祺乡土小说中的“水”意象分部: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入学时间:2016年9月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 2018 年10 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徐婷婷日期:2018 年10 月20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日期:2018年10 月20 日目录摘要 (4)引言 (5)一、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意象群 (5)(一)流淌于小说文字之中的“江湖” (5)(二)江湖”可渡,水意象的净化功能 (6)二、水意象具化出的乡民形象 (7)(一)纯真善良的儿童形象 (7)(二)健康净朗的女性形象 (7)(三)淡泊随性的匠人形象 (8)三、汪曾祺乡土小说中“水”意象的审美体现 (8)(一)风俗画卷构建出的和谐之美 (8)(二)“上善若水”的人格之美 (9)四、水意象的形成原因 (10)(一)客观环境的影响 (10)(二)主观的自我选择 (11)五、水意象对于汪曾祺个性及文风的影响 (12)(一)水意象对汪曾祺个性的影响 (12)(二)水意象对汪曾祺文风的影响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5)摘要在汪曾祺的乡土小说中,水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意象,它既可以是承载故事的实体,也可以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象征。
2008/1166 中国散文化小说中的水情结黄春慧 韩伟表摘 要: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
纵观散文化小说,它们无不体现出一种“水性”。
这种“水性”在表层表现为“水的背景”,在深层上却表现为文本中弥漫着的阴柔气质,表现为单纯美善的人物和散化随意的结构。
本文透过对散文化小说“水情结”的剖析,透视散文化小说诗性世界的文学魅力和艺术感召力。
关键词:散文化小说;水情结;水式结构中图分类号:I 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8)1-166-03作 者:黄春慧,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浙江,温州,325025/韩伟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62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
自鲁迅《社戏》、《故乡》始,经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汪曾祺、何立伟一脉相承。
散文化小说以近乎散文的形式与诗的语言,使小说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情节叙事的依赖,获得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的审美空间。
纵观散文化小说,他们大都无不体现出一种“水性”。
这种“水性”在表层表现为“水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水边,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戏》以水为背景,“左右都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小伙伴们划着小船,在水中看戏;废名《桥》架在水上;《边城》人家的房子“一半着陆,一半在水”;《荷花淀》(孙犁)“芦花飘飞,水光荡漾”;《大淖记事》(汪曾祺)的“淖”是一片大水;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以“护城河”开头,以“河边的人影”结束。
散文诗的这种“水性”,表层表现为“水的背景”,在深层上却表现为文本中弥漫着的阴柔气质,表现为单纯美善的人物和散化随意的结构。
一 散文化小说家的“水情结”在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水被列为五行之首。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
水被看成是创生万物和万物得以生存的凭借,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管子・水地》篇中论述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受戒》和“水性”汪曾祺【摘要】小说《受戒》写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小镇上荸荠庵里发生的美好爱情。
小说用朴实自然清新的语言把浮图世界世俗化,世俗生活理想化,美好爱情自然化,描绘了一幅桃花源式的生活美景。
作者对人物倾注的丰富情感,对平民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殷切关注,对美好人性、纯朴自然、温馨仁爱生活方式的肯定和赞美,无不体现了汪曾祺和谐圆融、博大仁爱的水性特质。
【关键词】水性僧俗自然仁爱圆融诗意水滋养万物,孕育文明。
水的文化意义源远流长,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①象征水的品质,孔子论水,有“智者乐水”《孔子集语》所引《说苑.杂言》:子贡问孔子说:“君子看到大水必定观看,不知有何讲究?”孔子答“君子用水比喻自己的德行。
水遍及天下,没有偏私,好比君子的道德;水所到之处,滋养万物,好比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好比君子的仗仪;水浅则流行,深则不测,好比君子的智慧;水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好比君子的勇敢;水性柔弱活灵,无微不至,好比君子的明察;水遭到恶浊,默不推让,好比君子的包容;水承受不法,终至澄清,好比君子的善化;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好比君子的正直;水过满即止,并不贪得,好比君子的适度;水历尽曲折,终究东流,好比君子的意向。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滋润万物包容一切,讲究有德、有义、有勇、守法、正直、明察、适度的美好品德。
扬州古有广陵潮,里下河四下纵横,水网交错,这一方水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坛才俊。
从高邮湖畔走出来的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他的作品中浸满了“水性”,汪曾祺曾自报家门,他从小便与水结缘,他说:“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
”小说《受戒》,更是体现了汪曾祺的“水性”特质。
一.包容性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士大夫世家,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童年,虽然此间有过六岁丧母的惨痛,但这似乎并没有对他的成长造成太大的伤害,因为,他的家是一个带有浓厚儒道文化色彩的开明地主之家。
浅谈汪曾祺《受戒》中的恋水情结作者:张峥来源:《神州》2011年第32期摘要:现代小说的创作中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这一风格的小说清新舒缓,意境唯美,带给读者一种“水性”的感受。
作为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其小说中的水性体现在作者对水的特殊依恋,被称为“恋水情结”。
《受戒》是其“恋水情结”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部作品,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散文化小说《受戒》恋水情结人性前言散文化小说融合了小说与散文的特点,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单纯叙事写作,提升了传统小说的审美范围。
研究散文化小说我们发现其中仿佛有“水”在静静流淌,使读者置身于一种清新和美的意境之中。
沿着散文化风格寻源下流,我们发现汪曾祺作品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
他生于江南,长于江南。
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
这种水样的清新文风正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也深深影响和促进了后人对现代散文化小说的创作。
1. 以水作为故事背景——恋水情结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玄学的东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文化背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玄学中的五行——水、火、木、金、土,被人们所使用,所尊崇。
水被认为是五行之首,是万物生存的根本。
管子在水地篇中论述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人们对水极其迷恋,而这种迷恋也逐渐深入到文学创作领域。
汪曾祺对水便有一种特殊的迷恋,他早年长期生活在水乡高邮,水滋润了他的生命,灌注了他的生活,扎根在心里的恋水情结在其作品中体现最为明显,以水为其故事叙述背景的创作风格也就成为必然。
法国作家安妮·居里安曾问他为什么他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而汪曾祺的回答简单直接:“是这样的,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浅谈汪曾祺受戒中的恋水情结摘要: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纵观散文化小说,它们无不体现出一种“水性”。
在汪曾祺小说中这种水性表现为一种恋水情结。
本文试以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来透视其中的恋水情结。
关键词:汪曾祺恋水情结人性至真至纯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而汪曾祺的创作则开创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在新时期的小说中,他的散文化小说可谓独树一帜。
散文化小说以近乎散文的形式与诗的语言,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情节叙事的依赖,获得了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的审美空间。
纵观散文化小说,它们无不散发出一种“水性”。
汪曾祺的散文化小说也不例外。
这种水性外在表现为以水为背景,即故事发生在水边,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层上表现为至真至纯的人性美。
一、恋水情结——以水为背景“在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水被列为五行之首。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
水被看成是创造万物和万物得以生存的凭借,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管子·水地》中论述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水是万物的本源,人的生命亦来之于水。
对水的迷恋也就是对生命本源的迷恋。
”[1]汪曾祺对水的迷恋也是如此。
汪曾祺的故乡高邮是个典型的水乡,水灌注了他的童年。
他从小看运河,行船,湖上撒网,也曾耳闻目染水患肆虐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那灵魂深处的刻骨铭心的水乡情结总会自然而然地纷涌而至,以水为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法国人安妮·居里安女士也问过他为什么他的小说里总有水?为什么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这个问题连作者本人以前也没有意识到过。
汪曾祺是这样回答的:“是这样的,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2]而在《受戒》中,这份似乎与生俱来的恋乡恋水情结得到了释放。
汪曾祺《大淖记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曾祺《大淖记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生。
汪曾祺《看水》赏析
《看水》是汪曾祺的一篇小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探讨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自然的破坏与对待自然的态度。
本文将对《看水》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汪曾祺的创作意图。
首先,小说以作者对水的关注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汪曾祺以一颗敏锐的心灵观察着水的变化,用生动的笔触将水的形态和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对水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种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珍惜之意。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水的变迁描写了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微妙关系。
汪曾祺巧妙地将人类与自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水的描述,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与对环境的无视。
他以水的变化为线索,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种种破坏行为,揭示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盲目追求和对自然的忽视。
这种对比使读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小说呈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
作者通过对水的描写,倡导人类应该珍视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他反复强调自然的伟大和微妙之处,希望人们能够更加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看水》这篇小说,汪曾祺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珍惜和保护自然的呼唤。
综上所述,汪曾祺的《看水》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探讨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自然的破坏与对待自然的态度。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思考,他向读者传递了珍惜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这使得《看水》成为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感人情感的作品。
第2期2021年3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2March2021㊃专题研究:书写㊁阅读与情感㊃地域文化视域下 里下河派小说的审美特质马航飞㊀魏梓婧摘要: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具有深刻影响㊂在作品的主题㊁题材㊁内容之外,地域文化对作家的文学观㊁历史观的内在渗透会通过作品的叙事伦理㊁叙事结构㊁审美意蕴等显现出来㊂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汪曾祺㊁曹文轩㊁毕飞宇㊁刘仁前㊁鲁敏等为代表的当代 里下河派 创作方兴未艾㊂ 里下河派 作家将水 性与 土 性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底蕴,并通过作品输出里下河地区如水似土㊁刚柔相济的文化精神㊂他们在创作中以诗性思维把握世界,以诗化的艺术手段如隐喻㊁儿童视角等建构独特的审美风貌㊂里下河地区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品格形成了中和蕴藉的美学风格,在 里下河派 作品中,故事叙述哀而不伤,人物性格瑕瑜互见,凸显出 里下河派 作家对浪漫诗意㊁传统文化㊁人文情怀的弘扬和对文学审美自律性的坚守㊂关键词:地域文化; 里下河派 小说;中和;汪曾祺;曹文轩;儿童视角中图分类号:I24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1)02⁃0100⁃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新文学学术史研究 (20AZW015)作者简介:马航飞,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魏梓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㊂㊀㊀一㊁引㊀言地域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㊂地域文化是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统一,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层次㊁全方位的㊂严家炎在1994年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强调,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决不仅止于地形㊁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例如该地区特定的历史沿革㊁民族关系㊁人口迁徙㊁教育状况㊁风俗民情㊁语言乡音等;而且越到后来,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也越大 ㊂他进一步认为, 即使自然条件,后001马航飞㊁魏梓婧:地域文化视域下 里下河派 小说的审美特质来也是越发与本区域的人文因素紧密联结,透过区域文化的中间环节才影响和制约着文学的 ㊂①比如有学者在研究气候对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后指出, 我国文化的很多方面是由独特的气候孕育出来的㊂我国受季风影响显著,四季更替都是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风的动感㊁活力带给人们的喜悦早已融入传统美学意识之中 ㊂因此, 对于自然美,人们是在所属文化的影响下体验㊁评价的 ㊂②而在作品的主题㊁题材㊁内容之外,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审美情怀㊁文学观㊁历史观的内在渗透也会在作品的叙事伦理㊁结构㊁节奏等方面显现出来㊂因此我们不难发现, 作家总是自觉地或者无意识地在建构着某种程度的地方路径,开辟着地方叙事 ㊂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㊁学者也意识到这种地域文化的内部视野或者说是地方路径对于重构文学史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我们要重视新文学史写作的地方路径,就是要善于发现㊁挖掘和采取地方路径,吸纳 地域文化的内部视野 ㊂③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兴盛,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文化㊁以扬州为中心的淮扬文化㊁以徐州为中心的楚汉文化以及以苏锡常为中心的吴文化等多元区域文化激荡融合,蔚为大观㊂其中,地处江苏省内部的里下河地区 大致包括扬州的高邮,泰州的兴化,扬州的宝应,盐城的盐都㊁东台㊁建湖以及南通的海安等地,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如璀璨的明珠,熠熠发光,影响孕育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施耐庵‘水浒传“㊁吴承恩‘西游记“等古典巨著都曾受其滋养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汪曾祺为首的一批与里下河地域有密切关系,进行 里下河式书写 的作家群体引起文坛㊁学界关注㊂‘受戒“‘大淖记事“等经典作品扛起了当代 里下河派 小说创作的旗帜,石言㊁刘仁前㊁沙黑㊁曹文轩等作家追随汪曾祺的步伐,创作了一批展现里下河水土风貌的优秀小说,为当代 里下河派 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20世纪90年代以后,毕飞宇㊁罗望子㊁刘春龙等从文化层面切入个体生命的精神内核,展示里下河的地域风情,挖掘㊁凸显其厚重的现实人文关怀㊂近年来,在后现代话语㊁消费主义㊁全球化等多维因素构织的新世纪语境中, 里下河派 作家不仅延续着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描摹刻画,更在乡愁的晕染下执着于对新时代人性内核的深层次叩问, 里下河派 小说创作日益成熟壮大㊂基于此,本文拟采用地域文化的内部视野这一角度,厘清 里下河派 小说创作文化思想意识的传承脉络,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 里下河派 小说的审美特质,凸显其对浪漫诗意㊁传统文化㊁人文情怀的弘扬,探究其坚守文学审美自律性的意义㊂㊀㊀二㊁ 水 性与 土 性的文化交融地理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毋庸置疑㊂丹纳曾提出影响文学创作和发展的 三要素说 ,其中之一即环境的影响㊂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开始就有关于此类问题的探讨,‘管子㊃水地篇“明确指出,地与水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要素和条件: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㊂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㊂故曰:水,具材也㊂ ④意在强调水地之性对不同邦国地区民性的影响㊂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101①②③④严家炎:‘区域文化: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第4期,第27页㊂渠红岩:‘ 风花雪月 词语组合的形成“,‘阅江学刊“,2020年第3期,第138页㊂张光芒:‘论地方路径与文学史的重构“,‘当代文坛“,2020年第5期,第114-115页㊂管子:‘管子“,房玄龄注,刘绩补注,刘晓艺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85页㊂阅江学刊:2021年第2期样,高原㊁平原㊁山地㊁盆地㊁江河湖海 不同的地貌环境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文化特质和审美情趣㊂西北多高原㊁少湖泊的水地特征形成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情,其文化多有高亢的阳刚之气㊂多山多雨的西南地区孕育了清丽秀润的文学风格㊂而江南多水的地域环境则孕育出钟灵毓秀㊁人杰地灵的水乡氛围,温柔细腻是江南显著的人文风貌㊂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始苏北灌溉总渠,南止老通扬运河,四条河流环绕形成的里下河地区水网纵横㊁河湖交错㊂同时,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由此形成了河流与平原交织的地域风貌㊂依河流形成的水文化和借平原形成的土文化共同构成了里下河地域的文化特征㊂综观 里下河派 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自然条件对作家心境及其创作风格的影响日益显现㊂首先,里下河特殊的地域环境直接影响了作家的创作品性㊂该派作家往往长期生活在这里,像毕飞宇㊁鲁敏等,抑或一直坚守在里下河的大地上书写,如刘仁前㊁庞余亮等㊂在这方水土的滋养下,他们的创作基底都呈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审美风格㊂一方面,受 水 的影响,他们的文字富有灵性,干净纯澈,节奏缓慢而悠远㊂另一方面,受 土 的影响,他们质朴坚韧,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曲意迎合市场,坚守自己的写作方式,构建心灵栖息的精神世界㊂正如 里下河派 的核心人物汪曾祺,他的创作一直秉承着温润如水的风格,他说: 我愿意悄悄写东西,悄悄发表,不大愿意为人所注意㊂ ①新时期以来,大批 里下河派 作家延续着汪曾祺的艺术追求,在自己的文学领地中进行着个性化的创作㊂走出里下河的作家们仍然继续书写着里下河,字里行间依旧充溢着浓厚的里下河气息,究其根本,因为 精神故里 的 文学母题 和 文学情节 在他的创作生涯里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㊂②其次, 里下河派 小说的创作中蕴含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符号化元素㊂第一,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出现了 河流 和 土地 这两个重要意象㊂比如在汪曾祺的 高邮系列小说 中随处可见 水 的意象, 水 构成了汪曾祺的小说世界㊂他将情感孕育于水中,借水这一意象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同时建构了自我的宁静世界和精神家园㊂在‘大淖记事“中,故事发生在大淖,是一片大水㊂‘受戒“中小英子和明子的相遇㊁相识㊁相处以及感情的升温都发生在水上㊂ 里下河派 另一位代表作家毕飞宇则对土地更为偏爱,他在‘平原“中多处描绘苏北大地的广阔风貌,尽管如此,水依旧经常出现在其作品的叙事中, 在村庄与村庄之间还有河流,说是河流,其实也就是苏北大地上的路 ㊂水与土是里下河地区的基本风貌,作家在作品中充分还原里下河的风貌,并保留其独特韵味㊂第二,依傍河流与土地而生的里下河人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及耕作方式, 里下河派 作家对此进行了细腻描绘㊂‘大淖记事“中的赵大伯不仅精通田地耕作,还会罩鱼㊁修水车㊁修船;赵大娘擅长 编蓑衣,织芦篚 ,这些都是水乡特有的生产方式㊂在刘仁前的‘香河“中,香河人利用香河水质肥美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 下菱 的劳作方式,家家户户进入水草泥沙多的乌金荡罱泥㊁罱渣㊂除了水上的劳作,刘仁前还描述了香河人在土地上的耕作方式,如 打场 ㊂第三,水网纵横㊁无船不行的地域交通条件造就了里下河独具特色的民俗201①②汪曾祺:‘晚翠文谈“,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28页㊂朱小如:‘漫谈里下河文学流派小说创作的精神故里“,‘小说评论“,2015年第4期,第110页㊂马航飞㊁魏梓婧:地域文化视域下 里下河派 小说的审美特质风情㊂‘香河“讲述的轿子船迎亲就是香河村以水为路而形成的婚嫁风俗㊂轿子船迎亲 抢上风 的风俗也是由地形而生发来的㊂‘平原“(毕飞宇)中红粉出嫁,‘出嫁时你哭不哭“(庞余亮)中冬梅出嫁等相关情节均描摹了类似的风俗㊂除此以外,毕飞宇的小说还写了 歇夏 咬秋 等与耕作有关的时令习俗,这是庄稼人以土为生而形成的民俗风情㊂最后, 里下河派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兼具水的柔软灵性与土的朴实坚韧㊂水土滋养的人物与其他地域的人物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不像北方平原上的人们那么粗犷热情,也不似西部大山里的人们那么豪爽沉稳㊂水土交融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里下河人既柔且刚的秉性㊂刘仁前的‘香河三部曲“跨越了半个世纪,讲述了几代人的命运变迁㊂我们从刘仁前笔下的人物身上闻到了厚重的泥土气息:柳安然是香河村的道德典范,坚守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不改士人的价值追求;作为知识分子,柳成荫在官场中独善其身,凭一腔热血努力干出实绩;柳永虽然远离乡土,但他在城市的商业战场上孤军奋战,在一次次挫折中奋勇前行㊂他们倔强刚毅,为了人生理想和心中的坚守而顽强拼搏㊂同时,我们也感受到香河人身上温润的水韵气息:柳春雨深陷琴丫头和杨雪花的爱情漩涡无法抉择,他不愿伤害其中的任何一个;哥哥柳春耕在得知介绍给自己的杨雪花看上了弟弟后,选择离开来成全柳春雨;琴丫头因被陆根水强奸而主动离开了她深爱的春雨哥;柳永为了心爱的田月月遍寻她的踪迹 在爱情故事中,每一个人尽管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大都柔情似水,温婉似月㊂在群体中发展的个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相似的气质与品格, 水 性与 土 性的交融正是里下河地域环境影响的结果㊂作家将 水 性与 土 性内化为自身内在的精神品格,并通过笔下的作品输出里下河地区如水似土㊁刚柔相济的文化精神㊂㊀㊀三㊁ 水乡的诗学 及其诗性之思千古文人梦,最忆是江南㊂ 水乡 则是江南的眼神,是江南最明亮动人的所在㊂ 因为它有独特的诗学特质,体现在文学上就是一种超功利的创作追求,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气质,正如胡晓明在‘江南诗学:中国文化意象之江南篇“中所说的, 水乡之美,具有无言而殊胜的抒情特质 ㊂在他看来,水乡的画面与文字 就是本然的抒情符号 ,我们应该从美学的角度,整体研究水乡,研究其 艺文通性,美感经验,诗学奥秘,经典谱系 ,等等㊂①从根本而言,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水乡风貌以一种 集体无意识 的方式影响着江南文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品格,也影响了 里下河派 作家的写作风格和美学追求㊂张若虚凭借一首‘春江花月夜“获誉 孤篇盖全唐 ,诗风澄澈空明㊁清丽自然;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文丽思深,婉约淡雅中蕴含爽朗之气和沉郁之情;清代 扬州八怪 以书画著称,其题画诗风格鲜明㊁疏放不羁㊁风骨绝伦 当代 里下河派 作家深受诗词浸染,在创作中以诗性思维把握世界,以诗化的艺术手段建构独特的审美风貌㊂㊀㊀(一)隐喻的诗学之美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隐喻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内在关联营造叙事审美效果,阐发①胡晓明:‘江南诗学:中国文化意象之江南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第69㊁85页㊂301阅江学刊:2021年第2期独特的意蕴㊂ 里下河派 作家擅于运用隐喻这一修辞手法,他们的作品具有含蓄蕴藉㊁言微旨远的诗性特质㊂刘仁前在‘香河三部曲“中常常借隐喻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变化㊂‘香河“的故事以香河村柳安然的葬礼作结: 香河中间,一支吹奏着乐曲的送葬船队,沿香河向垛田驶去 小说中的柳安然代表礼教传统,柳安然的离世隐喻乡间传统秩序的瓦解,埋葬了香河村古朴的风俗人情,送葬者吹奏的乐曲为香河村已逝的美好人性奏响了最后一曲挽歌㊂里下河地区的地形四周高㊁中间低,是典型的洼地㊂兴化处于最低洼的地方,俗有 锅地洼 之称㊂‘浮城“中的 楚县 县城就是刘仁前以家乡兴化为原型构建的, 楚县 县城因为地形导致积水而像漂浮在水面上的 浮城 ,洪灾之后的 楚县 县城成为一座真正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城㊂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透过漂浮变化的时代深入人的生存境遇, 浮城 更是隐喻着生活在这座 浮城 中的人内心漂泊不定的感觉㊂以柳成荫为代表的这一代人既背负着上一代人的期许,又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但身处社会转型期,种种挑战使得这代人在探寻中历经沉浮㊂在‘残月“中, 残月 的凄惨意象多次出现,每一次出现都给作品增添了一分悲凉的色彩,影射出消费主义横行导致当下世俗社会发生的变异㊂都市中的男男女女被欲望折磨得遍体鳞伤,人性发生裂变㊂残缺的不仅是天上的明月,还有复杂的人心㊂刘仁前借 残月 意象完成了对人的精神叩问㊂在朱辉的长篇小说‘白驹“中, 白马 的意象以及由白马引发的故事情节也具有明显的隐喻色彩㊂白马是日军在溃败之际遗留在白驹镇的战马,被镇上卖烧饼的炳龙捡到㊂炳龙收养了这匹白马,充分发掘白马的价值㊂之后,白马被国民党军队没收,最后成为白驹镇传奇人物达广的逃命工具,与达广一同消失㊂白马见证着白驹镇居民在战争中的生活,它在小说中的反复出现隐喻战争此起彼伏,它的最终消失隐喻战争终将结束,但是,战争带给百姓的伤痛是无法抹去的㊂朱辉在书写战争年代的故事时,并没有聚焦战争本身,而是用笔墨描绘战争阴云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㊂白马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意象将战争与日常生活很好地串联在一起,诗性地诠释了小说的主题内蕴㊂里下河派 作家将真实的情感表达隐藏在作品中,借隐喻将作品的朦胧性发挥到极致,赋予作品浓厚的诗性意蕴,进而引发读者的哲学追思㊂㊀㊀(二)儿童视角的诗性选择儿童视角是以儿童的眼光和口吻来讲述故事㊂中国当代不乏运用儿童视角讲故事的优秀之作,像莫言的‘红高粱家族“㊁余华的‘兄弟“等,作家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从另一个视角呈现故事的另一面㊂ 里下河派 作家诗性表达的手段之一就是借儿童视角淡化丑恶,凸显美好㊂偏爱运用儿童视角的曹文轩曾说, 我的写作选择了儿童视角,它所带来的是特定的美学效果,让我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很不一样㊂我比较向往诗性,儿童文学㊁儿童视角能帮我实现㊁达到我向往的目标,满足我的美学趣味㊂ ①儿童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大相径庭的,大人的世界复杂又残酷,儿童视角下的世界总是天真单纯不含任何杂质的㊂儿童的视①行超:‘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 站在水边的人无法不干净 “,‘文艺报“,2016年4月8日㊂401马航飞㊁魏梓婧:地域文化视域下 里下河派 小说的审美特质野也不同于大人的视野,儿童眼中所看到的往往是大人有意或无意中忽略的内容,跟随儿童的视角可以捕捉到不一样的风景,发现未知的美好㊂在‘草房子“中,曹文轩塑造了一系列儿童形象,包括桑桑㊁秃鹤㊁纸月㊁细马等,从孩子们各自的视角还原了生活的本真㊂在大人的眼里,桑桑是个古怪的孩子,他将碗柜改造成鸽子窝,用蚊帐当渔网捕鱼虾,穿着棉衣在大太阳下暴晒 实际上,桑桑是个善良的孩子㊂他是第一个关注到秃鹤㊁细马㊁纸月这些孩子的不幸并主动去帮助他们的人㊂他主动关心别人眼中的无赖毒妇秦老奶奶,透过他的眼睛,故事还原了秦老奶奶的不幸遭遇,引发读者深深的同情㊂通过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拉开了故事与残酷现实生活的距离,淡化了特殊环境背景的悲剧性气氛㊂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等作品都是借孩子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净化了污浊与悲痛的成分,营造出朦胧诗意的氛围㊂毕飞宇借孩子的口吻对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反思,以达到揭露人性和反讽现实的目的㊂‘地球上的王家庄“以八岁孩子的视角讲述20世纪70年代闭塞㊁无知㊁蒙昧的农村和农村人的故事㊂顾坚的‘元红“借儿童视角建构了一个有生命的苏北水乡村庄,展现童年的自在逍遥㊂ 里下河派 作家对于儿童视角的运用独具匠心,一定程度上诗化了小说创作,使作品带有一种温情的力量㊂㊀㊀四㊁ 中和之韵 与 里下河派 小说的美学表征中和 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㊂‘礼记㊃中庸“言: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㊂ 中和是中正和谐之意,中和之美是一种含蓄委婉㊁平和冲淡的美学内涵,是多种要素达成的和谐统一的平衡,与儒家所信奉的中庸之道相契合㊂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里下河派 小说从根本上呈现出一种中和之美㊂何向阳曾说: 里下河作为南北文化的中间地带,的确有着与北方风骨㊁南方风情不同的风韵,从而成就了它的哀而不伤㊁乐而不淫的不卑不亢与达观从容㊂ ①追溯里下河地区的人文传统可以发现,这里是楚汉文化与维扬文化的交汇地带,楚汉文化的雄浑豪气与维扬文化的韵律风骚同时影响着里下河地区的文化品格,由此形成了哀而不伤㊁乐而不淫㊁中和蕴藉的美学风格㊂这种文化审美气质对 里下河派 作家影响深远㊂㊀㊀(一)故事叙述哀而不伤在小说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 里下河派 小说善于书写悲剧性故事,但是这些悲剧中没有绝望㊂作家怀着悲悯的大爱,在悲伤中透露出希望和温暖,呈现 哀而不伤 的美学风格㊂汪曾祺曾说: 我的作品不是悲剧㊂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㊁悲壮的美㊂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㊂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㊂ ②他的小说创作秉承追求和谐之美的思想意识,没有跌宕起伏的社会背景,没有波诡云谲的形势纠葛,没有大喜大悲的故事情节㊂作家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在叙写人物的苦难与伤痛的同时总会夹杂着美好与希望,透露出浅浅的忧伤和淡淡的温暖㊂‘大淖记事“讲述大淖西头的小锡匠十一子与大淖东头的女孩巧云之间悲伤又温暖的爱情故事,一家要招养老女婿,一家要接当501①②萧雅㊁魏斌:‘关于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几个关键词“,‘文艺报“,2019年9月23日㊂汪曾祺:‘汪曾祺文集㊃文论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208页㊂阅江学刊:2021年第2期家媳妇㊂而后巧云被玷污,十一子被暴打,两个弱小的人变得更脆弱㊂但是到了小说的结尾,从未干过重活的巧云为了养活重伤的十一子和重病的父亲,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成为当地的一名挑夫,她和十一子的爱情终于水到渠成㊂小说以 十一子的伤会好么?会㊂当然会! 作结,这是历经世事浮沉后重燃的希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㊂活跃在里下河地区的作家庞余亮近年来备受关注,他的很多小说聚焦于生活的苦难,展现底层人民的不幸与悲惨㊂但是他的立意并不停留于书写悲剧㊁放大凄惨,而是剥开苦难的表层挖掘其中的温情㊂‘为小弟请安“展现了一个母亲的悲剧命运,母亲经历独自养育孩子的艰辛,承受孩子离世的悲痛,还要遭受丈夫的暴打与折磨㊂然而,表达苦难并不是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悲剧的背后隐藏着人间最真实的爱,这种爱源自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细腻的呵护和最无私的付出㊂‘甘蔗“是一个沉重且悲伤的故事,围绕父母种甘蔗展开,姐姐开蕙因为羊角风而嫁不出去,直到结尾才揭示,父母种甘蔗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收买本村的人,希望他们隐瞒真相,一起合谋搞一个骗婚的局㊂小说用幽默戏谑的口吻讲述了这个悲剧性的故事,带着讽刺和调侃,淡化了故事本身的悲剧气氛㊂长篇小说‘薄荷“讲述了三汊港镇三名女性王丽萍㊁林翠香㊁刘琴的人生故事,这些女性忍受着命运的不公,在生命的旋涡中苦苦挣扎,顽强反抗㊂在经历种种变故后,林翠香选择了沉沦,自杀而亡;刘琴远走他乡;王丽萍则给故事增添了希望,顶住生活的压迫,顽强而坚韧地活着㊂从根本上来说, 里下河派 作家这种哀而不伤的美学风格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是深蕴悲悯的情怀㊂㊀㊀(二)人物性格瑕瑜互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里下河派 作家笔下没有尽善尽美的人物,好人身上有缺陷,坏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这正是里下河地区中和思想影响而形成的人物秉性特征㊂刘仁前笔下的人物极具代表性㊂他在‘香河三部曲“中塑造的人物无一完美,没有尽善之人,也没有至恶之辈㊂‘香河“中的柳春雨是作家重点刻画的正面人物,他善良淳朴,但是在和琴丫头㊁杨雪花的情感纠葛中犹豫不决,缺乏果断㊂在琴丫头遭遇变故主动离开他后,他虽有不舍与伤心,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杨雪花,并开启他的婚姻生活㊂他既有情又无情㊂村支书香元基本上可以视为刘仁前笔下的反面人物,他以权谋私㊁玩弄女性㊁克扣工分㊂但是,在涉及社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上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也有人性纯良的一面㊂‘浮城“的主人公柳成荫为人正直,对事业有抱负㊁有信念,对家庭有责任㊁有担当㊂但他也会因为私情而失去原则,也会与曾经的恋人陆小英藕断丝连㊂‘残月“中的柳永更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在金钱和情欲的诱惑下他迷失了自我,痴情但不专一,有拼搏的勇气却没有承担责任的魄力㊂这些人物真实而饱满,是有血有肉的个体㊂鲁敏在 东坝 系列小说中以回忆性的笔触温情地回望故乡,作品中的东坝人温柔敦厚,却并不完美㊂在‘逝者的恩泽“中,陈寅冬为了家人的生存牺牲自己,以此换来抚恤金让家人更好地生活㊂他是个至情至性之人,用生命顾全了每一个人,但是他依旧有犯错的时候,有家室的他在西北修筑铁路时难耐寂寞,与荒漠的姑娘古丽结合并有了孩子㊂在‘白衣“中,陈冬生禁不住诱惑,惹下了麻烦,还与妇女英姿暧昧不清,幽会偷欢㊂善良与罪恶㊁纯洁与污浊混杂在一起,真实地展现了人的情欲㊂ 东坝 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美好的胜过丑恶的,体现了作家温柔敦厚的浪漫情怀㊂601。
“水”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东莞市轻工业学校赖超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汪曾祺的小说与“水”的关系。
如“水的存在给人(1),的印象如此深刻,和情节的联系又如此紧密,有时简直起了主角的作用。
”“用‘水’作为汪曾祺小说风格的直观化诠释,真是抓住了关节。
不过除了‘柔软’,‘和平’之外,似乎还应该加上‘明彻’、‘鲜活’以及‘天籁自然’。
”(2)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但是没有人从创作论的角度深入探索汪曾祺小说与“水”是如何发生并融合成风格独特的“汪体小说”的。
下面我试图通过全局观照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和他的人格气质的影响,探讨“汪体小说”的“水”的风格的形成。
(一)法国学者安妮·居里安认为汪曾祺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便没有写到水,也有水的感觉。
这种说法是完全贴切的。
纵观汪曾祺小说,“水”的表现至少有两层特征:其一,显层特征。
主要表现在有关“水”的语言文字。
《大淖记事》写道:“淖,是一片大水。
说是湖泊,似乎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
这是两条水道的河源。
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
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
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许多紫红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
”“挑鲜货是她们的专业。
大概是觉得这种水淋淋的东西对女人更便宜,男人们是不屑去挑的。
这些‘女将’都生得硕长俊俏,浓黑的长发上涂了许多梳头油,梳得油光水滑。
”“一二十个姑娘媳妇,挑着一担担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走成一长串,风摆柳似的嚓嚓地走过,好看的很!”《受戒》结尾写道:“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苇荡。
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鸡鸭名家》里放鸭的白莲湖。
此外,其他小说中提到的高邮湖,泰山庙前的澄河,澄河里的“黄瓜鱼”,隋唐时的临运河,到处都是水的语言和水的意象。
评论家凌宇曾说过:“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
”这种韵味就是语言的流动性。
“语言是活的,滚动的。
语言不像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叠出来的。
”(3)汪曾祺说:“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
”虽然有时“水”对小说的情节、主题并未起多大作用,但我们1所触目之外皆润润的一汪水,苏北水乡的情景萦绕脑海浮现眼前。
在这里,“水”主要起营造一种氛围的作用。
其二、隐层特征。
主要体现在:第一、小说的人物具有“水”的性格特征。
《受戒》中的小英子“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她赤着脚走在柔软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
他觉得心里痒痒的。
”她的一举一动,姿态优美,性格开朗,全身都散发着农村水乡少女的气息。
《大绰记事》中的巧云“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
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
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
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目希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
”活脱脱一个水灵灵的少女。
不仅大绰的女人是水做的,而且水边的男人也浸透出一种特别的灵气来,如十一子“长得挺拔厮称,肩宽腰细,唇红齿白,浓眉大眼。
头戴遮阳草帽,青鞋净袜,全身衣服整齐合体。
天热的时候,敞开衣扣,露出扇面也似的胸脯,五寸宽的雪白的板带煞得很紧。
高抬脚,轻着地、麻溜利索。
”《名士和狐仙》里杨渔隐和水莲子不避世俗,追求自由生活是作者理想中的静态人生体现。
《鉴赏家》里季陶民与叶三是一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千古知己。
其他如《故里杂记》的李三,侉奶奶;《故乡人》中的金大力,钓鱼医生王淡人;《八千岁》中的“八千岁”;《薛大娘》中的“薛大娘”;《桥边小说三篇》中的詹大胖子,都隐约表现出一种恬静如水,与世无争的理想人格来。
第二,小说的结构松散、随便,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受戒》题目是“受戒”,但作者一开始从庵赵庄写起。
介绍这个地方“出和尚”,然后讲荸芥庵,讲和尚可以娶老婆、吃肉、赌博,拉拉杂杂,一直写到明海与小英子朦胧的爱情,最后只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才写明海的受戒。
《异秉》同样是这样,讲王二,扯到源昌烟店,又扯到保全堂,直到结尾才借张汉轩之口讲出“异秉”的缘由。
《大淖记事》简直就是江南水乡风景画和民俗风情画。
“美的形式是自由形式。
”汪曾祺倾向“为文无法”——随便。
他尤其向往苏轼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明袁宏道要求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王国维说:“古今之大文学家无不以自然胜。
”中国优良传统艺术都是鄙视矫情伪饰,推崇真实自然的。
汪曾祺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是不赞成把小说的结构规定出若干公式的。
……我2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
我的《大淖记事》发表后,有人认为小说的结构很不均衡。
小说共五节,前三节都是写大淖的风土人情,没有人物,主要人物到第四节才出现。
……我认为一篇小说的结构是这篇小说所表现的生活所决定的。
生活的样式,就是小说的样式。
”(4)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一文中说:“大概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有一点像山,而散文化的小说则像水。
”(二)上面简要分析了汪曾祺小说的中“水”的表现特征,但是“水”这种物质载体是如何和他的小说结合得如此完美而自我一格的,即“水”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究竟有怎样的内在联系?从他的小说创作过程来看,我认为他是有意为之的;同时由于他的人格、气质又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潜意识地靠近“水”。
汪曾祺出生于一个殷实家庭,祖父汪嘉铭中过清朝末科的拨贡,父亲汪淡如也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
“汪家虽然没有出过大官,却还有些文化,家里人大都读过书,书画、字贴之类的物件也不少。
这一点对爸爸走上文学之路不无影响。
”(5)汪曾祺的儿女们如是说。
的确,汪曾祺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以后的人格气质的形成以及对创作的影响都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
汪曾祺说过:“在中国,不仅是知识分子,就是劳动人民身上也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些人尽管没读过老子、庄子的书,但可能有老庄的影响。
一个真正有中国色彩的人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能分开的。
”(6)书香世家的门第以及良好的艺术训练(书法、绘画、戏曲都懂一点),使得以“情趣”、“乐感”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闲游成为汪曾祺更为倾心的境界。
他说:“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
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7)汪曾祺的确是一位淡泊宁静的性情中人,他的这种平和随意的性格得益于他的家庭环境和受父亲的熏陶。
他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指他的父亲)在一旁瞎出主意。
”可见他的父亲是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像亲兄弟般无说不谈的。
汪曾祺后来回忆说:“他的这种脾气传给了我。
不但影响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后辈的关系,而且影响了我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态度。
”他的儿3女们叫他为“老头儿”,“多年父子成兄弟”是老头儿父亲的话。
到了爸爸这儿,不仅“父子成兄弟”,而且父女也成兄妹了。
他把我们当伙伴,当朋友,从不摆“父亲”的架子。
我们叫他“老头儿”,他叫我们“大狗、二狗、小狗!”(8)中国古语“文如其人”,用在汪曾祺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
汪曾祺的这种恬淡和谐的性格气质决定了他不可能像柳青一样写充满阳刚之气的《创业史》,他不具备“对这个世界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拷问和卡夫卡式的阴冷的怀疑”,他只能抒写一种“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的阴柔小品。
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似乎更倾于简淡、空灵、自然一类的阴柔品格,这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因此在艺术形式上更看重“芙蓉出水”的自然风格。
林语堂对此有深刻的见解,他说:“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
‘女性型’这个名词为唯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
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
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
”(9)可见,汪曾祺被定性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正是因为他骨子里就流动着“知者乐水”的士大夫雅趣。
但是汪曾祺一生真正与“水”结下不解之缘还是在碰到沈从文之后。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受沈从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他当时在西南联大读中文系,师承沈从文,与他的关系很密切。
两人经常下饭馆、泡茶馆、吃小吃,情如父子。
无论从人格性情和创作上都直接影响了汪曾祺,当时他发表在一些报刊上的文章大多数是经沈从文这手介绍出去的。
但汪曾祺一开始写作并未受他多大影响,从40年代写的《复仇》、《小学校的钟声》、《鸡鸭名家》等来看,显然更多地接受了从西方引进的意识流手法。
汪曾祺真正继承沈从文的风格并把它发扬光大是在几十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老树开花”,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三)汪曾祺说过,作家所偏爱的作品往往会影响他的气质和创作,并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
“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较深,我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讯、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阿左林。
”(10)相比之下,他还是受沈从文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受他的“水世界”的影响。
他几乎是继承并发展了沈从文的风格,改革开放之后,沈从文就在汪曾祺的血4液里复活了。
请看沈从文有关“水”的叙述:“到十五岁之后,我的生活同一条辰河无从分开……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的性格。
……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是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11)“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波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裂。
我的学校可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12)“在我的一个自传里,我曾经提到水给我种种的印象。
……我学会用小小的脑袋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
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13)“水的德为兼容并包,柔濡中有强韧,从表面看极容易范围,其实则无坚不摧。
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14)汪曾祺也常常提到“水”对他的创作的巨大影响作用。
“我的小说以水为背景,是非常自然的事。
记忆中的人和事多带有点泱泱的水气。
人的性格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
”(15)“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
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16)“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风格。
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17)比较上面文字,沈从文“水”的叙述与汪曾祺“水”的叙述竟是如此的相近,不得不令人相信汪曾祺是有意向沈从文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