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1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一、语言活动《小熊的生日派对》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的能力。
2、引导幼儿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3、让幼儿感受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1、故事《小熊的生日派对》的图片或手偶。
2、一些小礼物或玩具,用于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过生日呀?生日的时候是不是很开心?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故事。
”2、讲述故事结合图片或手偶,生动地讲述《小熊的生日派对》的故事。
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停顿,引导幼儿思考和提问。
3、提问与讨论(1)“小熊邀请了哪些好朋友来参加生日派对?”(2)“朋友们给小熊带来了什么礼物?”(3)“小熊是怎么招待朋友们的?”(4)“大家一起玩得开心吗?为什么?”4、学说礼貌用语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礼貌用语,如“谢谢”“不客气”“请”等。
5、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体验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6、总结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强调与朋友分享和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二、数学活动《认识图形》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的卡片和实物,如圆形的盘子、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积木。
2、绘制有不同图形的图画。
活动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带有不同图形的物品,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好玩的东西?”2、认识图形(1)依次拿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卡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哪些东西是圆形、方形、三角形的。
3、游戏环节(1)“图形配对”:将图形卡片打乱,让幼儿进行配对。
(2)“图形找家”:在地上画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区域,让幼儿将相应的图形卡片放进对应的区域。
4、绘画活动让幼儿用不同的图形创作一幅画。
5、总结回顾所学的图形,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图形。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教材《幼儿多元智能发展课程》第三册,第十一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简单的物理现象,如浮力、摩擦力等;2.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为什么肥皂泡会破、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等;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原理;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浮力实验器、摩擦力实验器等)、教学PPT、实物(如肥皂、船等);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浮力实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物理现象和科学原理。
4. 交流: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肥皂泡破灭的原理,让幼儿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制作小船,观察船在水中的浮力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2. 内容:浮力、摩擦力、表面张力等物理现象;实验步骤和科学原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描述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示例:观察到的现象:吹肥皂泡时,泡泡会越来越大,然后突然破灭。
原因:肥皂泡内的气体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不断向外扩张。
当泡泡扩张到一定程度,表面张力无法承受内部压力,导致泡泡破灭。
2. 作业要求:用画笔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解释清晰表达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幼儿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常见特征、分类方法以及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常见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对动物进行归类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物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动物特征的掌握及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动物模型、PPT课件。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动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动物的常见特征和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类方法2.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设计一份关于动物的科普宣传单。
2. 答案:(1)奇妙的动物世界(2)内容:介绍动物的常见特征、分类方法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形式:图文并茂,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世界。
3.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评价。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动物分类的方法和技巧,这是因为分类需要学生对动物特征有深入理解,并能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归纳。
学前教育幼儿教学活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认识天气”。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幼儿能够了解基本的天气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天气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天气现象。
重点:认识和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挂图。
学具:画纸、水彩笔、天气预报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认识并学会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描述所了解的天气现象,教师进行指导。
4. 小组活动(10分钟)每组选择一种天气现象,用画纸和水彩笔进行创作,制作天气预报表。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现象和描述方法,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2. 天气符号:对应上述天气现象的符号3. 描述方法:简单句子或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画晴天,描述为“太阳高高挂,天空蓝蓝的,小鸟在飞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天气现象。
2.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示例。
一、教学难点解析1. 幼儿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发展中,因此,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天气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认识天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了解基本的天气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天气情况,并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晴天、阴天、雨天等基本的天气现象,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2. 培养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天气情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天气情况。
重点: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和符号,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教学挂图、黑板。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2. 讲解天气现象(10分钟)(1)教师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各种天气的名称。
(2)教师用教学挂图讲解晴天、阴天、雨天等天气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天气符号,让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对应的天气情况。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对应的天气。
(2)小组间进行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谈谈对天气的认识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黑板正中央写“认识天气”,旁边分别贴上晴天、阴天、雨天等天气符号,下方写上对应的描述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天气,并简单描述。
2. 答案示例:我喜欢晴天,因为晴天阳光明媚,可以出去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天气现象和描述词语。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天气的认识和感受。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含多款)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一、前言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优质的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本文精选了多套优质课教案,旨在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启示。
二、优质课教案案例1.大班语言领域《猜猜我有多爱你》(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感受爱的美好。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技能目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爱的美好。
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发展想象力。
(3)教学过程①导入: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②讲述故事: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③互动环节: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④情感升华: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关爱他人,将爱的情感传递给身边的人。
⑤总结与拓展:总结故事主题,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
2.中班科学领域《认识植物》(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认知目标: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技能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难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3)教学过程①导入: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②讲解:介绍常见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
③实践环节: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④总结与拓展:总结植物的生长特点,鼓励幼儿在家中养护植物。
3.小班艺术领域《美丽的彩虹》(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喜爱和审美情趣。
认知目标:认识彩虹的颜色,了解彩虹的形成。
技能目标: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彩虹的颜色,了解彩虹的形成。
难点:运用不同颜色进行创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教学过程①导入: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彩虹的颜色。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第5节“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探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观察和实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探索。
教学重点:认识动植物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动植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自然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奥秘。
4.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会下雨?”为例,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并进行实验验证。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观察任务,要求幼儿记录观察到的动植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特点2. 自然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3. 观察、思考、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2. 答案:要求幼儿用文字、图片或绘画形式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科学主题活动,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在学前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每一堂优质课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孩子们成长的道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精彩的教案,感受学前教育的独特魅力!一、《有趣的图形宝宝》(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常见图形。
2、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区分不同的图形。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认识并能准确说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名称和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图形。
2、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图形的概念,区分不同图形之间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各种颜色和大小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
2、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图画若干,如房子、花朵、机器人等。
3、一个魔法袋,里面装有各种形状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图形王国,那里有好多好多有趣的图形宝宝,你们想不想去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想!”)我拿出魔法袋,故作神秘地说:“这个魔法袋里藏着好多宝贝,谁来摸一摸,猜猜里面是什么?”小明小朋友自告奋勇地跑上来,把手伸进魔法袋里,摸了摸,说:“好像是一个圆圆的东西。
”他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红色的圆形玩具。
“哇,小明真棒,一下子就猜到了!那还有谁想来试试?”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2)认识图形我把魔法袋里的物品一一拿出来,展示给小朋友们看,有圆形的盘子、三角形的积木、正方形的手帕等。
“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东西,它们都有什么不一样呀?”我引导小朋友们观察物品的形状。
“这个盘子是圆圆的。
”“积木是三角形的。
”“手帕是正方形的。
”小朋友们纷纷回答。
我接着说:“那我们来仔细看看,圆形有什么特点呢?”我拿着圆形卡片,让小朋友们观察。
“圆圆的,没有角。
”小朋友们回答。
“那三角形呢?”我又拿起三角形卡片。
“有三个角,三条边。
”“正方形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认识春天》一、活动目标1.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知道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2.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1.教具:春天的图片、树木、花草、动物模型等。
2.环境布置:在活动室内布置春天的景象,如花草、树木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春天景象,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春天的见闻和感受。
2.主题活动(1)观察春天的图片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树木、花草、动物等,说出它们在春天的变化。
(2)认识春天的花草树木教师展示春天的花草树木模型,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体验春天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昆虫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春天的美好。
3.游戏活动(1)春天猜谜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春天的谜语,让幼儿猜谜底,猜中的幼儿可以获得小奖品。
(2)春天歌曲演唱教师教唱《春天在哪里》等歌曲,让幼儿在歌曲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鼓励幼儿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观察春天的变化,用画笔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分享。
2.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共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春天知识的掌握情况。
2.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3.收集幼儿课后作业和家园共育的反馈,了解活动效果。
《认识动物》一、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教具:动物图片、模型等。
2.环境布置:在活动室内布置动物园的场景。
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动物园场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
2024年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教材》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如光影、声音、磁力等,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自然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影盒、声音玩具、磁铁、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光影盒,引导幼儿观察光影的变化,引发幼儿对自然界光影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声音玩具为例,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磁力的作用。
5. 创意手工(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彩纸、剪刀等学具制作简单的科学小制作,如小风车、小船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光影现象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磁力的作用4. 科学小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
答案示例:太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形成波光粼粼的现象,这是光的反射。
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个科学小制作,如小风车、小船等,并介绍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自然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前教育幼儿教学活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册,第十一章“生活中的数字”,详细内容为认识数字3和4,学习通过数数、比较、排序等基本数学技能,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3和4,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培养幼儿通过数数、比较、排序等技能,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数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3和4的书写,以及数字排序。
教学重点:数字3和4的认识,数数、比较、排序等基本数学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教学挂图、故事书。
学具: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数字3和4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出现的数字,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3和4,并讲解数字的书写方法。
同时,通过比较、排序等操作,让幼儿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引导幼儿完成数字3和4的书写、数数、比较、排序等任务。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数字排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数字3和4的认识、书写。
2. 数数、比较、排序等基本数学技能。
3. 相关例题和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田字格纸上正确书写数字3和4。
(2)完成练习册上的数数、比较、排序题目。
2. 答案:(2)数数、比较、排序题目答案见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数字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知识。
(2)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2024年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认识昆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常见昆虫的名称。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表达昆虫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图片、实物、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去户外捕捉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
(2)组织幼儿分享捕捉昆虫的过程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昆虫模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基本特征。
(2)讲解昆虫的分类,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昆虫模型。
(2)让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表,描述昆虫的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1)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强调保护昆虫、关爱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认识昆虫2. 内容:昆虫的基本特征:头、胸、腹;三对脚;一对触角;翅膀昆虫分类: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观察家附近的昆虫,记录昆虫的特点和活动环境。
(2)画一幅昆虫主题的画,并简单描述画的含义。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如实记录昆虫的特点和活动环境。
(2)画作:发挥想象力,描绘昆虫的生活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捕捉昆虫、观察昆虫过程中的兴趣点和疑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昆虫馆参观,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开展“保护昆虫,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与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幼儿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教案学前教育教案集锦13篇学前教育教案1一、教学目标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各关节所在的位置。
难点: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及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通过游戏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并认识各关节,知道关节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各关节所在的位置,巩固关节的名称。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结合图片的演示,让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沙包、毽子、皮球等运动器具,糖果,不同形状的标记。
2、人体关节课件,保护关节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手指操1、师:请小朋友先和老师一起做个手指操,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好吗?(师幼一起做手指操)2、师提问:刚才我们做手指操的时候,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呢?(引出指关节)3、出示指关节的图片,教师介绍,让幼儿认识关节师:我们身体上骨骼与骨骼相连接的部位,我们叫它关节。
关节在我们的身体里起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让我们做各种弯曲和伸直的动作。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二)游戏:动起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找出自己身上的关节,并在关节的位置上贴上喜欢的标记。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幼儿在寻找关节的情况。
(准备不同的运动器械:沙包、毽子、皮球)3、游戏结束,师幼互动,找出不同的关节,教师加以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关节(结合人体关节课件进行小结)(三)游戏:拍手歌(师幼一起做,巩固各关节的名称)你拍一,我拍一,转转你的肩关节,你拍二,我拍二,弯弯你的肘关节,你拍三,我拍三,转转你的腕关节,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髋关节,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关节,你拍六,我拍六,转转你的踝关节,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关节。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数学认知”章节,详细内容为“数的分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数的分合概念,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数的分合概念,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分合概念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数的分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分合图示卡片。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分享食物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将食物平均分给小动物们,从而引出数的分合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磁性白板上的数字,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理解数字的分合。
如:数字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幼儿用数字卡片,让幼儿自行操作,尝试将数字进行分合。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交流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交流自己的分合方法,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展示数字卡片,标明分合关系。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分合的数字,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数字5的分合(2)数字6的分合2. 答案:(1)数字5的分合:1和4,2和3,3和2,4和1(2)数字6的分合: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数的分合概念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数的分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的分合,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学前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班的数学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设计的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对学前数学教学进行良好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学前班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范文教学提纲,并分析如何实现良好的学前数学教学。
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叫出数字0-10的顺序并复述;(2)辨识出数字0-10并能够正确书写;(3)学会通过数学符号“<”、“>”、“=”表示数学大小关系;(4)能够辨识出“□”和“○”两个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辨识出不同的图形;(2)提高学生的数学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图形判断大小关系;(3)培养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1.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2)激发学生的思考、创新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数字0-10的顺序和书写;2、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3、图形的名称及其辨识。
三、教学难点1、数字0-10的大小关系;2、图形的名称及其辨识。
四、教学计划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1、热身(5 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和学习内容;(2)通过简单的数量运算题目提高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20 分钟)(1)数字0-10的顺序和书写;(2)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3)图形的名称及其辨识。
3、练习(10 分钟)(1)通过配对等形式进行教学巩固;(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主动参与。
4、总结(5 分钟)(1)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提醒学生调整好状态,做好下次课的准备。
五、教学方法(1)板书法:通过讲解和板书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和书写方法。
(2)游戏法:通过有趣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知识点。
(3)配对法:通过配对等方法进行教学巩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第一节小班教学活动设计:《好玩的布垫》《好玩的布垫》选自主题五《健康歌》次主题一《我运动》活动目标1、乐意尝试用垫子玩各种游戏。
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1、布娃娃家环境创设。
布娃娃家里有一个大型布娃娃,一座精致的小屋,各种形状(圆形、方形等)、各种质地(软质地、硬质地,光滑的、粗糙的),各种颜色的垫子。
2、用绿色、黄色的泡沫垫布置的草地和沙滩,小猪家。
3、课件:下雨场景、火车隧道场景、“划龙舟”场景课件。
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意境):今天,布娃娃邀请小朋友到它家去做客,咱们看它家有没有好玩的东西!听着欢快《健康歌》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布娃娃家。
(设计意图:引起幼儿去布娃娃家找好玩的东西的兴趣。
)二、认识各种形状(圆形、方形等)、各种质地(软质地、硬质地,光滑的、粗糙的)的垫子。
师:(放背景音乐)来,小朋友快来看,布娃娃的家可真漂亮呀,咱们赶紧进去玩一玩吧!1、提问1:在小垫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真暖和。
小朋友在上面坐一坐,滚一滚,躺一躺有什么感觉?提问2: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小垫子拿起来捏一捏什么感觉?(软)抱一抱,放在小脸蛋上亲一亲有什么感觉?(暖和)。
2、找一找。
①找方形。
咦,方方的垫子藏到哪儿去了,小朋友赶快找一找,举起来让我看一下。
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垫子都是用布做的,软软的很暖和,除了这些垫子,还有什么样的垫子,小朋友快找一找。
这是用硬纸板做的垫子,还有用竹块做的,摸一摸,什么感觉?凉凉的垫子,我们夏天可以派上大用场。
(设计意图:①找出圆形、方形布垫。
感觉软软的、暖暖的,冬天使用的。
②师拿不同质地的垫子。
感觉光滑的、粗糙的,夏天使用的。
)师:这些垫子除了坐之外,还可以和我们做游戏呢!师:小朋友,拿起圆形的布垫,开着小火车到郊外去游玩去了。
(放开火车的音乐。
)三、探索布垫各种玩法(设计意图:练习抛、跳、顶、爬、推、拖等动作的的协调能力。
探索一人玩、两人玩、三人玩、多人玩法。
)1、(热身运动)玩“藏猫猫”的游戏,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如:藏住脸、脚、屁股等。
2、探索布垫玩法。
⑴幼儿自由探索玩法。
如:顶布垫、驮布垫爬,推布垫,一人或两人抛布垫,布垫夹在两腿间学小兔跳等。
师:和小布垫做游戏可真有趣,你们还想和小布垫怎么玩呢?幼:幼儿分享交流玩法。
师: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玩的?头顶:把小布垫放在头上,两臂伸直,走到老师这儿来再走回去。
抛接:把小布垫抛起来再接住。
用小屁股学划船,划过来划回去,还可以转一转等等。
3、鼓励幼儿尝试合作游戏师:刚才我们是单独和小布垫做游戏的,如果两个小朋友玩一个布垫可以怎么玩呢?先找到好朋友,拿一个布垫玩。
游戏: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小猫去。
4、情景游戏:给奶奶送布垫(设计意图:①整合巩固布垫几种游戏玩法;②把幼儿手中的布垫收集起来。
)(布娃娃来电话,要求小朋友把布垫送给奶奶做靠背。
)⑴幼儿把布垫夹在两腿中间,学小兔子跳过草地。
⑵幼儿把布垫放在后背上,学小乌龟爬过沙滩。
⑶(放下雨场景课件)下雨了,幼儿把布垫当作雨伞顶在头上平衡走。
⑷(放火车隧道场景课件)幼儿把小布垫排成一排变成火车,穿过隧道。
师:奶奶家到了,把你手中的垫子送给奶奶吧!5、引导幼儿探讨多人玩一个布垫的方法(放“划龙舟”的场景课件)。
引导幼儿说出怎样划龙舟才能划得又快又好?最后小结:要行动一致,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一起用力就会划得很快。
⑴教师出示一个长长的布垫,引导幼儿玩“划船”的游戏,“看谁先到小猪家”。
小朋友尝试进行多人玩一个布垫的玩法。
⑵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队,比赛划龙舟(放划船音乐)。
四、结束部分。
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播放放松音乐《月光水岸》,幼儿和老师一起跟音乐做放松动作(扭扭脖子、敲敲胳膊、捶捶腿、互相捶捶后背、伸个懒腰等)。
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用双手和头、双手和腿、背玩布垫的不同方法。
第二节大班教学活动设计:《好玩的立方体》《好玩的立方体》选自主题五《房子大观》次主题三《特殊的房子》一、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与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并组合造型。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活动准备环境创设:羊村实验室区域环境。
1、“羊村实验室”大门一个。
2、模型平台:像圆柱体、长方体的模型16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若干。
3、魔术平台:8个蓝色筐子、扑克牌、圆形光盘、圆形雪花片若干、长方形卡纸6张、正方形卡纸2张、圆形彩卡4个。
4、设计平台:彩笔2盒、纸若干、像皮泥2盒、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若干、胶水2瓶、双面胶2个。
5、构建平台:各种像长方体的纸盒、酒盒,像圆住体的易拉罐,装饰后像圆柱体的纸筒等物品若干。
6、课件:长方体和圆柱体形成的课件。
7、游戏“爆米花”布料一块。
16块小型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形状的物品。
三、活动过程㈠以参观“羊村实验室”的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游玩“羊村实验室。
”进入后播放课件。
㈡教师与幼儿进入“羊村实验室”,通过“两个平台”的情境帮助幼儿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1、“模型平台”:⑴让幼儿自由操作模型平台的物品,初步感知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师:小朋友,这是羊村实验室的模型平台,拿起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坐在小垫子上看看玩玩,一定要看清它长的什么样子?⑵(引入谈话区)引导幼儿讨论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
提问1:长方体①有几个面?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③哪两个面长的一样?小结长方体定义。
提问2:圆柱体①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②圆柱体的上下粗细一样吗?两个圆面大小相同吗?③能不能滚动?小结圆柱体定义。
⑶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哪一个容易滚动?小结:长方体的物品比较稳固,圆柱体的物品侧面容易滚动,为后边幼儿搭建做辅垫。
⑷启发幼儿自由联想: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像长方体,哪些物品像圆柱体?2、“魔术平台”:⑴幼儿自由操作变魔术材料,通过“变魔术”,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到这边来,这里是羊村实验室的魔术平台,村长让喜羊羊他们用这些材料变出像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来,两个小朋友一组,也来试试吧。
⑵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讨论:请小朋友解说魔术是怎样变出来的?⑶课件演示小结:[1]把一张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扑克牌整齐的叠放在一起,变成的物体就像一个长方体;[2]把一张张大小一样的圆形光盘整齐的叠放在一起,变成的物体就像一个圆柱体。
㈢以游戏“爆米花”的形式引导幼儿对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物品巩固认识,并加以分类。
爆米花儿歌:“爆米花、爆米花、咧开嘴巴笑哈哈。
”第一遍游戏让幼儿巩固认识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
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对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进行分类。
㈣引导幼儿进入“设计平台”、“构建平台”区角进行自主活动,作品留影后讲评。
设计平台:进入设计平台的小朋友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画出来,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粘贴出各种作品来。
构建平台:进入构建平台的小朋友可以用里面的材料搭建高楼大厦、大桥等各种作品来。
“现在开始比赛,看哪个平台的小朋友的作品最多、最精彩”。
3、作品讲评、整理归位后,看课件,播放音乐,列队出羊村实验室。
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利用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搭建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来。
第三节中班教学活动设计:《小老鼠和泡泡糖》《小老鼠和泡泡糖》选自主题五《奇妙的动物》次主题一《本领有多大》活动目标1、能跟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录音机。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3、讲述一个小老鼠的故事。
了解小老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幼儿对小老鼠探索兴趣。
渗透小老鼠天敌是小花猫。
4、小老鼠头饰若干;小花猫头饰一个;四个带洞面板。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模仿小燕子飞进教室,围着教师坐下。
二、闭上眼睛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感知音乐)。
师:刚才这段音乐讲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三、1、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理解音乐)。
①提问:小老鼠悄悄地跑出来玩,跑了几步就会怎样?做动作1:尝试创编小老鼠跑的动作,学习小碎步跑。
六次为一遍,边数节奏边做,练习1-3遍。
做动作2:做左看一下,右看一下的动作。
按“看看”节奏做动作。
练习1-3遍。
②提问:小老鼠是怎样拉泡泡糖的?(引导幼儿拓宽思维,假设泡泡糖粘在了其它不同部位,并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样子。
)做动作3:创编粘泡泡糖动作。
泡泡糖粘在手上、脚上、肚子上、头上、腿上、屁股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可以六拍一个动作,也可以根据音乐情感而做动作),动作可重复,练习1-3遍。
③提问:喵!喵!喵!小花猫来了,小老鼠该怎么做呢?做动作4:模仿滚成雪球的样子,快速地滚到洞里去。
动作可重复,练习1-3遍。
小结:引导幼儿知道垃圾入箱、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听一遍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让幼儿自由表演,教师参与其中。
3、分段欣赏巩固。
有目的地指导表现小老鼠、小花猫音乐形象。
4、幼儿休息,观看教师表演。
四、听音乐师幼共同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游戏(音乐表演)。
1、游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讲清游戏规则:小花猫出现以后,快速地钻进洞里。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1-2遍。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第四节中班教学活动设计:《小小马戏团》《小小马戏团》选自主题五《奇妙的动物》次主题一《动物的本领》活动目标:1、掌握钻、触物跳的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2、体验模仿动物本领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件:①有关马戏团的表演精彩片段;②获得世界冠军的幼儿熟悉的人物。
2、环境创设:马戏团展板:山羊走钢丝、老虎钻火圈、海豚顶球等展板。
3、宽窄不同的平衡木三种,高矮不同的拱形门三个,高矮不同彩球若干个(红、黄、蓝色球三种)。
活动过程:一、导入:听音乐进教室。
师边说边做:两臂伸开,慢慢转一个圈,找一个碰不到别人的地方站好,我们一起动起来(师幼一起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马戏团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马戏团,你们要仔细看一看,马戏团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有什么样的本领?二、参观马戏团(感知过程)1、观看马戏团展板(边看展板边和幼儿个别交流,有什么动物?它们在表演什么节目?)2、放课件①:观看马戏团的表演精彩片段3、谈话师:小朋友们,你在马戏团看到了什么?幼:山羊走钢丝、老虎钻火圈、海豚顶球等。
小结:小动物的本领可真大呀,你们想不想练本领呢?师:那谁来说一说,你想练什么本领呢?幼:顶球、走钢丝、钻火圈。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想练钻的本领,有的小朋友想练顶球的本领,还有的小朋友想练走钢丝的本领,好,我们就一起练本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