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抓住特征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2.文章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 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 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 1912年2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 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 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 救国救民,但后来 却弃医从文了,我 们在本课的学习中 会认识到作者思想 变化的原因。
——这不是反语,只是一种愤激之辞。这个推理, 省略了一个中间环节——弱国的人是低能儿(小前提) 正是这个环节判断失误,正是这种浅薄,偏狭的认识, 才导致了结论的荒唐。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遭受 诬陷和人格受辱时极大的愤怒。
(2)“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 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 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 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 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 “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 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弃医从文--救国救民
暗线 感情线索
课文研读,合作探究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 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 “只不过”的意思 看,如何呢?”“我就往
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 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 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 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预习检测
fēi hóng jiàn
pōu jī jié zé huì
鲜红
yù gěng luò dì bú xùn
yǎo piē
yì yáng dùn cuò
wù 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识记重点字词。 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3、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 落层 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4、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围绕什么选材的?
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 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 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 夕拾》《呐喊》《彷徨》《坟》 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 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 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 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年8月 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2)
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彩的看客。(3) 被刺痛了的人(我)。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 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 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他们疑惑.”这句话?
没 正治有 直学民
关心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热严族 诚谨偏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见
严谨的治学态度
小结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这是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3.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 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小组交流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依次写了哪 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匿名信”事件; E.看电影事件。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忧国忧民
Baidu Nhomakorabea
爱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国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4.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 野先生?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 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 结合历史背景,及文章内容)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 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 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 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 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选材: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 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人物刻画: 要写好一个人,可以从侧
面、正面去描写,在事件 中更好地表现、刻画人物。
1.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阅读课文,并勾画出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藤野先生的。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 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 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 “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 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 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精读第5自然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 “物以希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 替代吗?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作者在日本变换了几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见藤野前,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 :与藤野 (主体部分)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36~38) :对藤野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