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作物的轮作和连作
(一)轮作、连作的概念 轮作:同一块田地上有次序的轮换种 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连作: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 物或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也叫重茬
(二)轮作的作用与类型


1.作用:(1)均衡利用土壤养分,使土地用养结合。 (2)减轻作物的病虫害为害:如土壤污染性,根系分泌物 抑制等。 (3)减少田间杂草为害:稗草(稻田)、莎草(棉田)、 野燕麦、看麦娘(麦田)、菟丝子(大豆)等杂草,其生长 发育习性、生态条件与伴生作物或寄生作物相似,连作利于 杂草孳生。 (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残茬、落叶、根系补充有机质, 根系分泌物影响影响其分布
(1)选择耐连作的作物或品种。 根据作物耐连作的程度把作物分为三种: ①.忌连作的作物:豆类、花生、瓜类、烟 草、麻类、向日葵,应间隔2-4年再种; ②.耐短期连作的作物:豆科绿肥、薯类作 物。可连作1-2年,再间隔1-2年种植。 ③.耐长期连作的作物:水稻、麦类、玉米、 棉花等,可连作3-4年或更长。
4.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包括自给性和商品性两方面的需求。 自给性可预测性大,商品性风险性大,应尽 可能确定长期的销售地区和对象,签订长期 的供销合同,以确保市场和经济效益。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 ①自然条件:热量(≥10℃积温,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最低气温、无霜期)。水分条件(降雨及分 布,其它水源)。光照(日照时数、辐射量等。) 耕地条件(面积、水旱地比)、土壤(土壤类型、 质地、肥力、酸碱性)。 ②社会经济条件:肥料、机械、能源、交通、科技 等。


1.连作的必然性: ①社会需求。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大宗的粮粮食作物 和重要的经济作物的需要。②自然资源制约。③经 济效益(大型农场、机械化程度高地区) 2. 连作的危害:①土传性病虫害严重;②伴生性、 寄生性杂草危害;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 率下降;④土壤积累有毒物质,发生自我毒害等。
3.连作的技术:
2. 轮作类型:(北方)




(1) 一年一熟轮作:粮食―豆类―休闲-粮食(东北、 西北大部分地区)。 (2)旱地粮食作物轮作或粮经作物复种轮作:一 年二熟、二年三熟、三年四熟。 (3)水旱轮作:水稻(3-5)- 旱作(1-2);一 旱一水(年内熟) (4)绿肥轮作:短期绿肥和粮食作物轮作。
(三)连作的危害及连作技术
第三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3-1 作物栽培制度 §3-2土壤培肥及整地技术 §3-3播种育苗技术 §3-4水肥调节技术 §3-5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 §3-6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7收获防灾技术

§5源自文库1 作物栽培制度
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
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 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包括作物布 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 复种等。
作物布局的意义
合理的作物布局,有利于解决作物争地、争 肥、争水、争劳力的矛盾。使土地用养结合, 实现各种作物持续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2.作物布局的依据
(1)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即作物对一定环境的适应程度。作物布局 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现因地制宜,即根据 生态适应性将相关作物组合在一起,形成 一个优化的作物布局方案。

(2)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烧田熏土,激光处理、高频电磁波辐射处理 土壤; 新型高效低毒农药、除草剂等,进行土壤或 作物残茬处理; 及时补充养分(农肥、化肥);合理灌溉、 冲洗土壤。

三、作物的间混套复种
(一)复种 1.概念:复种是指同一块地上一年内连接种植两季或两季 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数:指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也叫 种植指数。复种指数的高低实际上表示出耕地利用程度的 高低。复种指数<100%表示有休闲;>100%有复种、 =100表示无复种。 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休闲:指耕地在一定时间内不耕不种或只耕不种的方式, 可分为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撩荒:指耕地连续两年以上不耕种的方式。




(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选择最适应的作物和 种类,但不能过分单一,以免增加风险。 (4)确定作物的配置:粮、经、饲比例;春、秋 作比例;主导作物、辅助作物比例。 (5)进行可行性鉴定:资源是否能合理利用,经 济效益是否合理;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 平衡;各方面需要是否满足;加工储藏、市场、贸 易交通等是否可行;科技、生产者素质是否可行; 农林牧工商是否协调发展。 (6)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2) 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因素
①自溶性社会需求。即生产者本省对粮食、 饲料、燃料、肥源、种子等的需要; 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定购的商品粮 及农副产品、自己出售的商品粮及农产品。 我国商品粮比例一般为35%,粮食生产应 首先满足生产者自给性。
(3).社会发展水平。

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教等各方面因素。 随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作物生产区域化、 专业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尤其是经 济作物。
一、作物布局及品种布局

(一)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和重要性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 位(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及其 配置方式。而作物布局想要解决“种 什么、种多少。种在那。”
作物构成
主要是指各种作物种植的面积比例。 在作物栽培中,作物布局主要指粮 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 等。有时也包括蔬菜、果树等。作 物布局范围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 短,即指作物 。也可指 作物、品 种的布局
3.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大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二是坚持

发挥比较优势,三是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力。 具体原则:(1)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 时基本生存的需要。(2)发挥资源优势与 经济优势 应在其生态适宜区种植经济效益 较高的作物。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 成化的产业带或产业区。(3)提高经济效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