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9
骨伤科医疗规章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骨伤科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医疗活动。
第三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
第四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纪律》等相关规定履行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隐私。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熟悉并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合理、规范、安全。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记录医疗过程和诊疗结果,不得篡改医疗记录,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差错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防止医疗风险。
第十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积极有效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患者投诉得到及时、公正、妥善处理。
第十一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确保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
第十三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益。
第十四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医疗科研,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社区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医疗协作关系,实现多方面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骨伤科医疗机构所有。
以上为骨伤科医疗规章制度,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医疗秩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
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骨科部分)如下:项目名称心肺复苏术脊柱骨关节手术颈1—7椎板肿瘤切除术(后入路)胸椎肿瘤切除术胸椎椎板肿瘤,附件肿瘤切除术前路腰椎肿瘤切除术后路腰椎板及附件肿瘤切除术经腹膜后胸膜外胸腰段椎体肿瘤切除术(胸11-腰2)经腹膜后腰2-4椎体肿瘤切除术骶骨肿瘤骶骨部分切除术骶骨肿瘤骶骨次全切除术腰骶髂连接部肿瘤切除术髂窝脓肿切开引流术髂腰肌脓肿切开引流术颈椎间盘切除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胸椎融合术胸椎腰椎前路内固定术胸椎前路内固定术腰椎前路内固定术胸椎横突、椎板植骨融合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胸腹联合切口胸椎间盘切除术腰椎间盘极外侧突出摘除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管扩大成形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后路腰椎间盘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腰椎滑脱不稳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横突间融合术腰椎骶化横突切除术骨盆骨折髂内动脉结扎术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脊柱半椎体切除术脊柱内固定物取出术滑板椎弓根钉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切除术四肢骨肿瘤和病损切除手术锁骨肿瘤锁骨全切除术肱骨肿瘤切除及骨重建术尺桡骨肿瘤切除及骨重建术髂骨翼肿瘤切除术髌骨肿瘤截除术耻骨与坐骨肿瘤切除术股骨上端肿瘤切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下段肿瘤刮除,骨腔灭活植骨术股骨下段肿瘤切除术胫骨上段肿瘤刮除植骨术骨肿瘤切开活检术胫腓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跟骨肿瘤病灶刮除术内生软骨瘤切除术内生软骨瘤切除术内生软骨瘤切除术四肢骨折手术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内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桡骨头切除术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孟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桡尺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科雷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血管或肌蒂骨移植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干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尺桡骨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胫腓骨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内固定术开放折骨术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尺骨上1/3骨折畸形愈合伴桡骨小头脱位矫正术桡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矫正术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截骨内固定术胫腓骨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踝部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撬拨术距骨骨折伴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四肢关节损伤与脱位手术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关节脱位开放复位术陈旧性肘关节前脱位切开复位术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髌骨半脱位外侧切开松解术髌骨脱位成形术急性膝关节前、后十字韧带破裂修补术经关节镜急性膝关节前、后十字韧带破裂修补术膝关节陈旧性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膝关节陈旧性后十字韧带重建术经关节镜膝关节陈旧性后十字韧带重建术膝关节陈旧性内、外侧副韧带重建术膝关节单纯游离体摘除术经关节镜膝关节单纯游离体摘除术关节滑膜切除术(大)经关节镜关节滑膜切除术(大)关节滑膜切除术(中)经关节镜关节滑膜切除术(中)关节滑膜切除术(小)经关节镜关节滑膜切除术(小)半月板切除术经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术激光半月板切除术膝关节清理术经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踝关节稳定手术腘窝囊肿切除术腘窝囊肿切除术(单侧)腘窝囊肿切除术(双侧)骨骺固定手术骨骺肌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四肢骨切除、刮除手术尺骨头桡骨茎突切除术髌股关节病变软骨切除软骨下钻孔术髌骨切除+股四头肌修补术移植取骨术髂骨取骨术取腓骨术距骨切除术四肢骨截骨术肘关节截骨术腕关节截骨术掌骨截骨矫形术股骨颈楔形截骨术股骨头钻孔与植骨术股骨下端截骨术跟骨截骨术关节融合术肘关节融合术踝关节融合术跟骰关节融合术近侧趾间关节融合术四肢骨骨关节成形术肘关节叉状成形术网球肘松解术尺骨延长术尺骨短缩术血管束移植充填植骨术股四头肌成形术髌韧带成形术胫骨结节垫高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松解术足母外翻矫形术第二跖骨头修整成形术截肢术肩关节离断术肩胛胸部间离断术残端修整术上肢截肢术髋关节离断术大腿截肢术小腿截肢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手部骨折手术手部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本氏(Bennett)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腕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舟骨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术+桡骨茎突切除术舟骨骨折不愈合植骨术月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月骨骨折不愈合血管植入术手部关节脱位手术手部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部关节融合术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指间关节融合术腕关节融合术手部骨切除术掌指骨软骨瘤刮除植骨术掌指结核病灶清除术舟骨近端切除术月骨摘除术月骨摘除肌腱填塞术手部成形手术并指分离术多指切除术其他指再造术手部瘢痕挛缩整形术指关节成形术手部关节松解术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成形术手外伤其他手术指间或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关节囊修补术腕关节韧带修补术手部外伤皮肤缺损游离植皮术手外伤局部转移皮瓣术手外伤皮瓣术手外伤邻指交叉皮下组织瓣术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功能术肩外展功能重建术屈肘功能重建术伸腕功能重建术伸指功能重建术屈指功能重建术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缩窄性腱鞘炎切开术腱鞘囊肿切除术掌筋膜挛缩切除术侧副韧带挛缩切断术小肌肉挛缩切断术手部皮肤撕脱伤修复术手外伤清创反取皮植皮术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术环指岛状皮瓣术肌腱粘连松解术屈伸指肌腱吻合术屈伸指肌腱游离移植术滑车重建术锤状指修复术侧腱束劈开交叉缝合术“钮孔畸形”游离肌腱固定术前臂神经探查吻合术前臂神经探查游离神经移植术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虎口成形术指蹼成形术甲床修补术肌肉、肌腱、韧带手术骨骼肌软组织肿瘤切除术肌性斜颈矫正术骨化性肌炎局部切除术上肢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肱二头肌腱断裂修补术岗上肌腱钙化沉淀物取出术肩袖破裂修补术腕管综合症切开减压术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修复术臀大肌挛缩切除术髂胫束松解术下肢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腓骨肌腱脱位修复术跟腱断裂修补术骨关节其他手术手法牵引复位术皮肤牵引术骨骼牵引术颅骨牵引术颅骨头环牵引术各部位多头带包扎术跟骨钻孔术体被系统手术乳房手术乳腺肿物穿刺术乳腺立体定位肿物穿刺术乳腺肿物切除术副乳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脓肿切开引流术体表异物取出术骨折经皮钳夹复位术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刺(钉)内固定术关节脱位手法整复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骨折夹板外固定术关节错缝术麻醉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手法治疗外固定架使用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大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一、凡属“三基三严”要求的各项诊疗操作均属一类诊疗操作:如(一)注射术: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二)穿刺术:股静脉穿刺术、颈内静脉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静脉压测定、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闭式引流术、腹膜腔穿刺术、肝穿刺抽脓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四肢关节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耻骨上膀胱穿刺术、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术、环甲膜穿刺术、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三)插管技术: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导尿术、鼻塞、鼻导管吸氧法、雾化吸入疗法、气管插管术、颅内高压监护术;(四)无菌技术:手术人员洗手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五)切开技术:器官切开术、静脉切开术、动脉切开与动脉输血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六)清创、换药术:清创缝合术、换药术、外科手术后插线法;(七)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除颤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应用、洗胃术、床旁连续血液透析术等。
中医伤骨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长期以来,中医伤骨治疗在很多患者中受到关注和运用,中医伤骨治疗是一种尊重人体自愈能力,通过刺激和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疗法,虽然中医伤骨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本文将为您进行科普解答。
一、中医伤骨治疗概述中医伤骨治疗是中医学中关于骨折和骨伤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骨骼是人体的基础结构之一,维持整个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骨折和骨伤后,中医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促进骨组织修复和促进功能恢复等方法来治疗和恢复患者的骨骼系统。
中医治疗在伤骨治疗时包括以下几个治疗原则:1.复位:复位是指将骨折的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
中医骨伤科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法复位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两种。
正骨手法常用于骨折的复位,通过调整骨骼位置实现复位;理筋手法则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通过理疗手法调整筋脉的状况,促进愈合。
2.固定:骨折后的固定是为了保证骨折断端复位后的正常位置,促进骨折的稳定愈合。
中医骨伤科可以采用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方式来进行治疗。
外固定包括使用夹板或石膏进行固定,以确保骨折断端保持正确的位置;内固定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使用金属钢板、钉子等器械将骨折断端固定。
3.药物治疗:中医骨伤科可以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来辅助治疗骨折和骨伤。
内服药物包括中成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的药物;外用药物一般是通过制作药膏或草药熏洗来帮助消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4.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适度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中医骨伤科引导患者进行一些有效的锻炼,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锻炼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锻炼。
中医骨伤科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手段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这些治疗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总结而成,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帮助。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和技术操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安全。
以下是骨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
二、常规诊疗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部位、症状、伴随疾病等。
2.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的病情,包括观察疼痛部位、活动受限情况等。
3. 影像检查: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4. 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技术操作规程1. 手术准备:对手术室、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和检查。
2. 麻醉管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麻醉安全。
3. 手术操作: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操作时注意细节,并随时与团队成员做好沟通配合。
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引流管理、镇痛等。
5. 康复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安全措施1.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2. 事前确认患者身份,并进行必要的标识,避免手术患者混淆。
3. 确保手术器械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以减少手术操作风险。
4. 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5. 预防术后感染,包括严格控制伤口的护理、使用适当的抗生素等。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标准进行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请始终关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骨科规章制度导言骨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致力于骨骼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康复。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制定和实施骨科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骨科规章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院内和院外的规章制度。
一、院内规章制度1. 接诊规范(1) 定义患者的优先级,如急诊和普通门诊,以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2) 确定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疗信息的妥善保存和管理方式。
(3) 规定医疗队伍之间的协作流程,确保高效的医疗服务。
2. 手术规范(1) 规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术前评估、手术室准备等。
(2) 规定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如消毒、无菌技术等。
(3) 确定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伤口处理、疼痛管理等。
3. 感染控制规范(1) 制订感染预防措施,如手部卫生、穿戴防护设备等。
(2) 规定感染病例的报告、隔离和处理流程。
(3) 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和清洁工作,保障医疗环境的卫生。
4. 医患沟通规范(1) 规定医生、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要求。
(2) 提供医学术语的解释,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医学信息。
(3) 强调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与保密。
二、院外规章制度1. 诊所经营规范(1) 确定诊所的营业时间和服务项目。
(2) 规定医生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和要求。
(3) 制定患者预约和挂号的规定,确保医疗服务的有序进行。
2. 医疗纠纷处理规范(1) 确定医疗纠纷处理的流程和责任人员。
(2) 规定医患之间纠纷调解的方式和程序。
(3) 强调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要求,确保患者权益得到保护。
3. 职业道德规范(1) 强调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规定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伦理规范。
(3) 确定医生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持续教育要求。
结语骨科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院内的规章制度规范了接诊、手术、感染控制和医患沟通等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高效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神经系统检查1.感觉一般只测定痛觉及触觉,必要时还可测定温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及本体感觉。
末梢神经损伤时,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域就会有感觉障碍。
横贯性脊髓损伤,在损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觉障碍,损害水平以上有一感觉过敏带。
半侧脊髓损伤可在受伤节段以下对侧出现痛觉、温觉障碍以及同侧的运动障碍。
2.运动观察肌肉外形、周径、肌力及肌张力。
正常肌肉在静止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
上运动元神经损伤时肌张力增强,被动运动受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无力。
3.反射应在肌肉放松的体位进行,两侧对比,常用的检查如下。
(1)深反射:刺激肌腱、关节内的本位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肱二头肌反射(C5~C7);肱三头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
(2)浅反射:刺激皮肤的体表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腹壁反射: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睾反射(L1~L2);肛门反射(S4~S5)。
(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枢神经受损时才出现,如Hoffman 征、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等。
4.自主神经(1)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状态:自主神经受损区的皮肤失去正常的光泽,粗糙,毛发脱落;指(趾)甲失去光泽,易裂,变形。
(2)皮肤划痕试验:钝针快划皮肤,几秒后出现白色条纹,持续1~5min,见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高者。
钝针深压慢划,几秒后出现红色条纹,持续8~30min,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3)排尿障碍:见于横贯性脊髓损伤,应检查有无尿储留或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骨科无菌技术概述无菌技术对任何手术都非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其重要。
骨科手术常需植入各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种内固定物等。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骨科手术是一种复杂而精细的医疗操作,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骨科手术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一级手术。
一级手术是指技术简单、风险较低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通常包括骨折复位、简单骨折内固定、软组织修复等。
一级手术的特点是操作简单、风险小、术后恢复较快。
对于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来说,一级手术的成功率较高。
二、二级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技术较为复杂、风险适中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可能涉及到关节置换、复杂骨折内固定、软组织修复重建等。
二级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操作要求精准、细致,术后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三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技术复杂、风险较大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包括骨肿瘤切除、关节重建、神经血管重建等。
三级手术需要医生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操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力,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四、四级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技术极为复杂、风险极大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包括复杂骨肿瘤切除重建、特殊骨折重建、神经血管修复等。
四级手术需要医生具备顶尖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操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和耐心,术后恢复周期较长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总结。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院科室对手术进行合理分级,有利于医生根据手术难度和风险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和手术人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对手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骨科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是医院骨科手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骨科手术分级标准,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同时,医院还应该加强对手术设备和医疗器械的管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技术操作,以提高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 诊疗常规- 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作时间、症状表现、既往治疗情况等。
- 2.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相关部位,包括肿胀、疼痛、畸形等情况。
- 2.3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2.4 诊断判断: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立准确的诊断。
3. 技术操作规程- 3.1 骨折复位:采用手法或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的骨片重新复位,恢复骨骼正常形态。
- 3.2 骨折固定: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内固定或外固定等,稳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愈合。
- 3.3 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检查术,观察和诊断关节疾病,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
- 3.4 手术操作:对于一些严重的骨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操作时需遵循操作规程和消毒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 3.5 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恢复锻炼、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4. 注意事项- 4.1 患者安全第一,操作时需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 4.2 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4.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当使用。
- 4.4 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更新骨科诊疗技术和知识。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骨科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帮助。
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准。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衣和戴手套: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穿手术衣和戴手
套,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打结方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打结的技巧,包括单
手打结、双手打结等。
3.铺消毒巾: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铺消毒巾,确保手术过
程中器械和手术部位的消毒。
4.骨折固定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骨折固定术,包
括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
5.关节复位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关节复位术,包
括肩关节复位、肘关节复位等。
6.截肢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截肢术,包括大腿截
肢、小腿截肢等。
7.脊柱侧弯矫正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脊柱侧弯矫
正术,包括牵引、矫形等操作。
8.骨科常用器械的使用: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骨科常
用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骨钻、骨锤等。
通过以上内容的考试,可以全面评估考生的骨科操作技能水平,确保其具备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能力。
骨伤科各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第四章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第一节石膏固定技术及护理【概述】石膏固定,是利用无水硫酸钙吸水后的强塑性制造骨科患者所需要的石膏模型,达到固定骨折、制动肢体等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它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便于搬运、无需经常更换和便于调整的优势。
为了适应骨科临床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医学专家进行了长期而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一系列新的固定物相继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石膏固定方法【目的】1、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固定、支持和保护作用。
2、预防及矫正畸形。
3、肌健及韧带扭伤后保护作用。
【适应证】1、骨折复位后的固定2、关节损伤或脱位复位后的固定。
3、周围神经、血管、肌健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
4、急慢性骨、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
5、畸形矫正术后矩形位置的维持和固定。
【禁忌症】1、确认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
2、进行性水肿者。
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患者。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者禁用大型石膏。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类型】根据石膏固定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常见类型(表4-1)部位类型躯干石膏床、石膏背心、石膏围腰、石膏围领肩部肩人字石膏上肢长臂石膏管型及石膏托短臂石膏管型及石膏托髋部髋人字石膏下肢长腿石膏管型及石膏托短腿石膏管型及石膏托【主要护理问题】1、自理能力下降与石膏固定肢体有关。
2、舒适度的改变与疼痛有关3、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石膏固定相关知识有关。
4、潜在并发症压疮、肌肉萎缩、血液循环障碍、石膏综合症、神经受损、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目标】1、认真观察石膏固定后的肢体,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保证固定效果,顺利达到治疗目的。
3、指导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4、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精神负担,增加安全感,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
【固定前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固定的必要性。
2、患者的体位:一般保持肢体功能位。
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骨科医生提供一份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和标准的操作。
本指南涵盖了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重点关注骨折、滑膜炎、韧带损伤和关节疾病等。
2.诊断步骤收集病史:仔细询问患者症状、病程和相关的医疗历史。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外伤部位的肿胀、红肿、疼痛程度等情况,进行相关特殊检查,如MRI、X光片等。
应用临床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评分系统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3.治疗方案3.1 骨折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对干净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对复杂骨折或骨折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疼痛控制: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口服或注射镇痛剂,如NSAIDs和阿片类药物。
术后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促进骨折恢复。
3.2 滑膜炎给予非手术治疗:如休息、应用冰袋、局部按摩等;药物治疗:如NSAIDs、糖皮质激素等;关节注射:可考虑给予适当剂量的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
3.3 韧带损伤保护性治疗:如限制活动、使用轻度固定等;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锻炼肌肉、增强韧带的稳定性;手术治疗:对严重韧带损伤可考虑手术修复。
3.4 关节疾病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对无效的保守治疗可考虑手术,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等。
4.操作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确保患者的同意和知情;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和安全性;对手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希望能为骨科医生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操作指引。
在临床实践中,骨科医生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以上仅为指南,骨科医生在实践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医疗决策和操作。
骨科手术室无菌操作规程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骨科手术室的无菌操作,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骨科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操作规程1. 手术室准备- 手术室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堆放。
- 手术室内的工作台、手术器械和其他设备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 手术室内应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确保空气质量。
- 手术室内的垃圾桶应密闭,及时清空。
2. 人员要求- 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应穿戴清洁的手术服和手套。
- 所有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进行手部消毒。
- 所有人员在手术室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
- 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3. 消毒操作- 手术室内的工作台、手术器械和其他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
- 消毒应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方法。
- 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
- 消毒后的器械和设备应进行正确包装和标识。
4. 空气质量控制- 手术室内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适当的空气流通。
- 手术室内应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 手术室内不得进行与手术无关的活动,以防止空气污染。
5. 无菌操作- 手术室内的无菌区域应与非无菌区域明确分离。
- 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应进行手部和前臂的无菌消毒。
- 所有无菌物品应在无菌区域内打开和使用。
- 所有无菌操作应按照无菌技术要求进行,避免污染。
6. 废弃物处理- 手术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分类和处理。
- 废弃物应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并及时清空和更换。
- 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要求。
术后操作1. 手术室清洁- 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内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 工作台、手术器械和其他设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 废弃物应及时清空和处理。
2. 环境监测- 手术室结束后应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如有异常情况或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总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骨科手术室的无菌操作规程,包括手术室准备、人员要求、消毒操作、空气质量控制、无菌操作、废弃物处理和术后操作等内容。
骨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维护医疗秩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骨科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医院骨科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骨科工作,包括骨科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骨科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恪守医疗道德,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医院骨科部门应当建立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
第五条骨科医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医疗技术,积极参加规范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第六条医院骨科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地处理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第七条骨科医务人员应当坚守岗位,勤勉尽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医疗秩序。
第二章骨科门诊规范第八条骨科门诊应当设置专门的接待窗口,提供方便快捷的挂号服务,确保患者的就诊顺利进行。
第九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病情,确诊病情。
第十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给予患者详细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第十一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规范开具处方,明确用药名称、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错误。
第十二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规范,不得将未经批准的药品、器械应用于患者治疗。
第十三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对急重、危重症患者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三章骨科病房规范第十四条骨科病房应当保持清洁整洁,确保患者的住院环境舒适安全。
第十五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生活需要。
第十六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制度,按照规定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七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做好病人查房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及处理措施,以便于医生随时了解病情。
第十八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制度,不得随意更改医嘱,确保医疗质量。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骨牵引一、穿针原则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
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踝顶点下3㎝,由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皮牵引一、牵引机制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
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1、上肢皮牵引;2、下肢皮牵引。
石膏固定一、适应证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2、用于稳定脊柱和下肢骨折,早期活动;3、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的腕下垂等;4、矫正畸形。
比如用于畸形足和关节挛缩的治疗;5、预防畸形,用于神经肌肉不平衡和脊柱侧凸患者。
二、原则石膏固定的原则有二:1、三点固定原则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侧。
骨膜和其它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膏的稳定性。
2、水压原则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
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三、注意事项1、置薄层衬垫,保护骨突起部位;2、水温适宜,以25~30℃最佳;3、待气泡完全停止排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两端向中间挤压,减少石膏丢失;4、石膏绷带贴着肢体向前推缠,边缠边抹,松紧适宜;5、100°~90°方法:如果欲将关节固定于90°屈曲位,则绑缠石膏时应屈曲100°,塑形前将其恢复至90°;6、石膏厚度根据石膏绷带质量和性能而定,应掌握厚薄适宜;7、石膏固定应包括邻近上下关节,避免过长或过短;如胫骨骨折后石膏固定,应包括踝关节;8、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9、一般固定关节于功能位,个别骨折为了防止复位后再移位,需要将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两周左右初步愈合后,需要及早改为功能位固定;10、石膏固定完毕,需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固定日期;11、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患肢抬高,锻炼未固定的关节、肌肉功能。
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及时就诊。
外固定架技术一、定义将骨折的远近两端用骨针或钉穿过,在皮肤外将穿过骨折两端的骨针固定在外固定架上,从而达到使骨折对位和固定的目的,即为外固定架技术。
二、作用1、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2、可牵开骨折两端以延长肢体;3、可利用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愈合;4、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
三、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病人的转送,方便伤口处理;2、治疗骨不连;3、肢体延长术;4、多段骨折;5、不稳定的粉碎骨折;6、关节融合术。
四、种类1、单边式半针外固定架;2、双边式骨外固定架;3、四边式骨外固定架;4、半环、全环与三角式骨外固定架。
五、使用方法1、熟悉解剖,避免损伤重要血管与神经;2、严格无菌操作,针口处应用酒精敷料包扎;3、慎选穿针的粗细及穿针部位,不能离骨折端太近或太远;4、穿针在局麻下进行,穿针时宜使用慢速钻进针;5、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连接部位有无松动以及针眼处有无感染;6、根据骨折情况,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固定技术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固定。
一、骨折常用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症1、螺钉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吸收螺钉。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踝撕脱骨折、肱骨髁骨折等。
2、接骨板⑴种类:①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②加压接骨板。
⑵适应症: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形态等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接骨板进行固定。
骨折线的两端应分别以2~4枚螺钉固定,且应离开粉碎性的骨折线,螺钉必须穿过两侧的骨皮质。
3、髓针⑴种类:①V形与梅花髓针;②带锁髓针;③弹性髓针;④加压髓针。
⑵适应症:应用于治疗各种长管状骨的新鲜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另外也适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须行大块植骨的患者。
4、不锈钢丝主要用于治疗髌骨骨折、尺骨鹰嘴、股骨大转子等骨折,行钢丝力带固定,还可用于捆绑粉碎性骨折。
5、骨圆针选择各种粗细不同的骨圆针,用于治疗各种掌骨和指骨骨折以及不适宜用螺钉固定的骨碎片,粗的骨圆针可用于骨牵引。
二、脊柱固定器械1、脊柱前路固定器械及适应症:⑴种类:前路固定物包括各种前路钢板、椎体螺钉、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等。
⑵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前方减压术后、椎体肿瘤切除术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前方植骨不稳定以及脊柱畸形矫形等的固定。
2、脊柱后路固定器械及适应症:⑴种类:种类繁多,主要有:椎弓根螺钉、椎弓根钩以及各种撑开、加压系统。
⑵适应症:主要用于脊柱畸形的矫正、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骨折以及脊柱不稳定的固定系统。
关节穿刺及引流一、定义关节穿刺及引流是一项有创检查和治疗方法,在局麻下进行,需根据需要准备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套管针及注射器,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二、适应症1、四肢关节积液,积脓须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2、需行关节腔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
三、各关节穿刺部位及方法1、肩关节穿刺术患肢轻度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位,于肱骨小结节与喙突之间垂直刺入关节腔。
也可以从喙突尖下外侧三角肌前缘,向后外方向刺入关节腔。
2、肘关节穿刺术肘关节屈曲90°,紧依桡骨小头近侧,于其后外方向前下进针。
也可在尺骨鹰嘴顶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向前方刺入。
还可经尺骨鹰嘴上方,经肱三头肌腱向前下方刺入关节腔。
3、腕关节穿刺术经尺骨茎突侧面下方,垂直向下进针,也可在桡侧进行,但需避免损伤桡动脉。
4、髋关节穿刺术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2㎝,股动脉的外侧垂直进针,也可取下肢旋位,从股骨大转子上缘平行,经股骨颈向上方刺入。
5、膝关节穿刺术髌骨四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均可穿刺,标准穿刺点在髌骨外上方及髌骨外侧下方,可通过此三点做穿刺及经套管针安置引流冲洗管。
6、踝关节穿刺术紧贴外踝尖部,向上方进针,经踝部与相邻的距骨之间刺入关节腔。
四、操作注意事项1、应边进针边回抽,如抽到新鲜血液,应退针少许,改换穿刺方向再进针;2、对抽出的关节液作肉眼观察,各种镜下及细菌培养检查;3、关节腔有明显积液者,应尽量抽尽积液,局部加压包扎,适当予以固定;4、关节腔注射激素不应超过三次。
局部注射疗法即我们常用的局部封闭疗法,有消炎止痛作用。
一、适应症1、肩周炎;2、网球肘;3、腰3横突肥大综合征;4、其他部位的筋膜炎;5、腱鞘炎;6、棘间韧带炎;7、各关节韧带的急慢性损伤。
二、使用药物的方法醋酸强的松龙1ml+2%的普鲁卡因2ml,严格无菌条件下局部注射,注射部位及进针深度非常重要,要准确的将药物注射到炎症部位。
三、注意事项1、注射当天局部避免洗浴;2、每一部位注射不应超过三次;3、严重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症,以避免感染;4、注射局部皮肤有炎症时禁止注射;5、注射过程中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
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清创术[适应证]1.6~8小时以的伤口,应行清创术。
2.8~24小时之间的伤口仍可行清创术,但一期缝合与否应依伤口情况而定。
[禁忌证]1.超过24小时的伤口,通常不宜做清创术。
2.伤口已有严重炎症,则不应作清创术。
[操作步骤]1.刷洗:(1)良好的麻醉、必要时上充气止血带。
(2)用肥皂水刷洗伤肢及伤口创缘皮肤,生理盐水冲洗,反复三遍。
(3)依次用双氧水、新洁尔灭液及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4)擦干伤肢,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2.清创:用刀、剪等器械清除污染和失活组织,按方向、层次循序进行。
3.冲洗:(1)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2)伤口时间较长或某些特殊类型的创伤,再次用双氧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