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8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知识梳理】预习导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是

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的一面。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

二是说。

因此,静止是、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的同时,也肯定的存在。物质世界是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运动是有规律的

所谓规律,就是。

规律是客观的,是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规律是普遍的。、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人可以在的基础上,根据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教学过程】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课堂探究:谈谈你对这几副图片的理解。

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运动的含义

明确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和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学生举例说明:

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

◇课堂探究: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总结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学生思考: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体现的道理是: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离开物

质谈运动会导致。

课堂演练1、2

◇课堂探究: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

)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

静止的两方面的含义:

)特点不同:运动是:静止是: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物质世界是的统一。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会导致;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

.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堂探究: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学生思考回答: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规律必须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

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

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而不是多变的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①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思考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忘。体现的道理是: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

思考: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

体现的道理是:

②方法论要求:

◇课堂探究:“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探究: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一方面,必须。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知识疑点】

运动是绝对的是否意味着静止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否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改变、改造和消灭规律。

规律既然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因而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该观点对吗?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的。

规律有无好外之分?

规律无好外之分。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作用,也可

以带来消极作用,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