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情节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970.76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真题回顾:
20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 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2011山东卷《审丑》22.“审丑”作为小 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6分) 2016年全国2卷(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 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 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 点。(8分) 2016年全国乙(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 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特别提示:“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都可以 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方面考虑,另外可以加入读 者的感受。即:这三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 用外,都要考虑其他三方面,还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 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5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 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特殊情节的作用: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 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 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 示主题。
【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1. “××”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探究标题意蕴】 2. “××”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 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 的观点作分析。【探讨标题作用】 3 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 理由。【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标题“一个人的遭遇”的作用是什么?
①交代了小说主要人物——索科洛夫。 ②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概括交代了小说的情节。
④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一个人的遭遇”展开情
节。
⑤暗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索科洛夫遭遇的同情对 战争摧残生命毁灭家园的强烈控诉之情以及对和 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德国进攻苏联使索科洛夫 为代表的无数百姓失去了家园亲人)
(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 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 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 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
思考角度
开端(①~③段)
发展(
段)
发展(
段)
高潮(
段)
结局(
段)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贝尔蒂
贝尔蒂护俘 贝尔蒂 贝尔蒂 贝尔蒂
[规范作答] 贝尔蒂俘敌(开端)——护俘(发展)——被俘 (发展)——脱险(高潮)——赴死(结局)。
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情节有怎样的特点?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如何展开的? 3、小说开头(高潮、结尾)写了××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 用? 4、××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5、分析小说情节详略安排的意图。 6、分析小说情节叙述人称方式。
线索作用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 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 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 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 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 语等)。
【标题内涵意蕴题答题模式:】
指向意义
①文中具体的意思(表层含义) ②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含义)
双关比喻象征意义
③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④ 关联手法技巧
• 2016年全国乙(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
• 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锄作为一种农具(表层含义),象征六安爷的人 生和精神(深层含义);
标题的一般作用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①交代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交代小说的主要对象(人物、事物); ③运用修辞,生动形象(象征、比喻、双关等)。 ④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⑤暗示小说主题,作为情感载体,抒发作者感情 。 (内容上)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
特殊情节的作用:
2、小说结尾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 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 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 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 法
以“祝福”为题有什么好处?
①是小说的线索,贯串起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②交代了小说的情节(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 福,中间几次写到祝福)。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④暗示了主题。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林 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集中 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 题。
特殊情节的作用:
1、小说开头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 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 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 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内容上的作用:
对环境 的作用
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内容 角度
对人物 的作用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 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 满等。
对主题的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 作用 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受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
小 说 复 习 之 情 节 结 构
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 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 能力)
结构上的作用:
位于开头: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 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 味,令人深思。
• 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深层含义);
• 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层含 义);
• 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表层含义),蕴含着六安 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揭示主题)
始终围绕小说的要素理清思路 全面组织答案
1.主题(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作者感情中心思想) 2.人物(语言、肖像、行动、心理表现心情性格) 3.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时间地点)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气氛)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丰富内容) 6.线索(明线、暗线) 7.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8.手法(比喻象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