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6.大气压的变化

26.大气压的变化

26.大气压的变化
26.大气压的变化

考点:大气压的变化

【知识要点】1.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3.由于离地面越高,大气越稀薄,所以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4.大气压的值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

【例题1】 如图1所示,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一架“波音747”客机正常飞行在9km 高度,此时飞机所处高度的大气压值约为 ,由图1还可以分析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 。(至少写出两点)

【例题2】在标准大气压(1.0l ×l05Pa)下,张望家面积为100m 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 ,这么大的力没有将房顶压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的气压急剧降到0.9×105Pa ,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是1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Pa ,屋顶面积是100 m 2

,这时屋顶受到的内外压力差可达________N ,足以把屋顶掀飞.

【例题3】当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时,用离心式水泵能否把水从15米深的井中抽取上来( ).

A .能抽上来,因为离心式水泵可以从任意深的井中把水抽上来

B .能抽上来,因为15米深的井下大气压比地面上大,足以把水压到地面上来

C .不能抽上来,因为大气压不能把水从15米的井下压上来

D .能抽上来,因为假如抽不上来,还可以换用更大的动力机(如电动机、柴油机)来驱动,加大水泵的转数,总可以把水抽上来

【例题4】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是( )

A .1N

B .10N

C .100N

D .

1000N

图1

【例题5】 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然后停止加热,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现在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_100℃。

【例题6】 如图3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瓶内气体的密度_________。(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

【练习】 1.实验表明,大气压的值并不是到处都一样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 。大气压还随 变化而变化。物理学中把相当于 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约为 Pa ,这个压强大约能支持 高的水柱。

2.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000m 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

A .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 .高处气温太低

C .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 .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3.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A .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 .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 .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 .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4.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1.5m 2。那么,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m 2 的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 N 。人体并没有被压扁,是因为 的缘故。(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05Pa )

5.我们使用的物理教科书(16开本)的封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力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 )

A .50N

B .500N

C .5000N

D .50000N

6.人的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值最接近:( )

A .7000N

B .700N

C .70N

D .7N 图3

向外抽气 图2

7.某块玻璃的表面积为S,如图4所示,平放、斜放、侧放,设大气压强P0=105Pa,则平板玻璃上受到大气压力最大的是:()A.平放最大B.斜放最大C.侧放最大D.三种放法一样大

8.用吸取式抽水机抽海水时,提取的高度与抽淡水相比较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9.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5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

(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

(3)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Pa。

(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10.许多物理现象都跟气压的大小有关。例如液体的沸点,液面上的气压变化,它的沸点也变化。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11.在高山上煮饭,饭不容易熟,原因是()

A、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多。

B、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C、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少。

D、高山上空气稀薄,水不能沸腾

12.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烂,是因为锅内水面上方的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锅内水的沸点100℃。(填“大于”或“小于”)

13.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要求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

14.用力压气球,气球会爆破;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在阳光曝晒也会爆破,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于是小红同学提出: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上述例子、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猜想。(至少写出两个)

你的猜想: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图4

15.我们吸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增大B.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

C.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增大D.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减小

16.而人在高原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_____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_____些。

17.为了用注射器抽吸密封在药瓶中的药液,医生先向药液中注入一些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某报报道: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七天,为采访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感人事迹,记者随空军战士乘坐装着空投物资的军用运输机冲向蓝天,五分钟后,飞机上升到3200米的高空.由于气压急剧变化,记者用来做采访记录的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

报道中“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笔管内的气压_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笔管外的气压.19.在如图6所示的容器中,用活塞封闭一定时的空气,活塞可左右移动且不漏气。当保持温度不变,用力F向右推活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质量、密度、压强增大;B.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压强增大;

C.气体的密度不变,质量、压强增大;D.气体的压强不变,质量、密度增大;

20.小华同学在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时,取一个瓶子,装满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洗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如图7所示,然后拿它楼下到楼上,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得出结论:大气压强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1)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正确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2)请你写出一个可以利用小华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的实验,并写出操作过程和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21.小丽和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小丽发现瓶装酱菜铁质的盖子上部印有“安全钮凸起,请勿食用”的警示语.如图8所示,小丽疑惑不解.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含义,并再列举生活中类

似现象一例.

6 图

8

图7

中考必考实验—粗略测算大气压值实验(实验精讲+典型例题)

实验十一、粗略测算大气压强的实验 【实验目的】: 粗略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 【实验器材】: 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帽;刻度尺。 【实验原理】: P=F/S 知识依据:二力平衡(利用注射器的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和大气 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即二力平衡。) 【实验步骤】: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③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实验记录】: 【数据处理】: ①注射器近似圆柱体,由体积公式可以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V/L ②根据公式p=求出大气压强;

【考点方向】 1、该实验求出的大气压是估测数值,和真实的大气压数值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两方面:答:一、活塞与注射器之间存在摩擦;二、空气难以排尽。 2、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3、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4、空气无法排尽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端口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5、实验前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主要好处有:一、减小摩擦;二、增加气密性。 6、实验过程中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目的:可以减小活塞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7、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或者为了拉动时更省力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减小活塞的横截面积) 8、该实验的原理依据是:P=F/S 知识依据:二力平衡(利用注射器的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和大气 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即二力平衡。) 9、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筒内空气,密封注射器。(从而使得作用在活塞上的力只有大气压力和弹簧测力计拉力)10、实验过程中应该水平方向、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拉力等于大气压力。 11、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除了采用涂抹润滑油外,还可以采用:在用橡皮套封住注射器端口前,将其注射器水平放置,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密封端口后再次拉动测得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去摩擦力就是大气压力。 12、如果考虑活塞和筒壁之间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所测的大气压值应该比标准值偏大。

初中物理八年级《大气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4.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事实求是的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用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设施 饮料瓶、热水、熟鸡蛋、玻璃瓶、一包软包装牛奶、吸管、吸盘两个、硬纸片、离心式抽水机模型、活塞式抽水机模型、酒精、棉花、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a、马德堡半球实验:(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铜质半球,16匹马费很大的力拉开半球并发出像“放炮”一样的响声) b、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水烧开后,两种情况:①将未盖盖子的铁皮罐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保持原状;②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被压扁了,变成麻花状。 教师:从片中可看出半球和铁皮罐都受到了很大的力,那这么大的力是这样产生的呢?这些东西都是

和空气接触的,它们受到的力会不会是空气施加的呢?我们已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那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呢?(板书课题:大气压强) 引入2 结合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和演示实验:将一空的塑料饮料瓶注入一定的热水预热后倒去,再拧紧瓶盖,可看见瓶被压变形并听见变形时发出的声音,把瓶盖拧开,瓶又恢复原状,从而引入课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大气压的存在(板书) 展示:地球被大气层包裹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用的面积上产生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通常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刚才片中半球的铁皮罐发生的现象就是大气压引起的。 下面通过一些小实验让我们来感受气压的威力。 学生开放实验: a、用两个面积较大的吸盘,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同桌的同学拉开吸盘(注意用力的方向与吸盘圆 面垂直); b、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纸片不掉; c、在瓶中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中; d、当你喝完软包装牛奶,吸尽袋内空气,袋子会变扁。 教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怎么测量呢? (二)大气压的测量(板书) 我们有一个实验粗略的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教师演示教材第87页的想想做做)。 这种方法不是很精确。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托里拆利实验(87页图14.3-3) 第一步: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 第二步: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 第三步:玻璃管中多余水银流回水银槽中,管中水银到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 第四步:将玻璃管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第五步:将一根细玻璃管和一根粗玻璃管按前述方法放入水银槽中,两管中水银柱高度仍为760mm; 第六步:将玻璃管向下压一些和向上提起一些(不脱离水银面),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大气压强习题(含详细答案)

大气压强练习题 1跟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在同一高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相等。大气压强产生是由于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的结果。我们平常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是我们身体内外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强是相等的,内外平衡的结果。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铁皮罐塌陷实验等,生活中的塑料吸盘、吸管、注射器吸入药水也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3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用实验测得的大气压的数值,实验中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水银槽里水银的多少等都不会)影响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4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 ,在粗略的计算中大气压可取 1.0×105Pa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称为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以内,可以近似认为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6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气压减小时时降低,气压升高时液体沸点升高。 大气压强的存在习题部分: 1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B 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进病人肌肉中是利用大气压强(是靠人对注射器活塞的推力产生的作用) C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大而减小,水沸点因压强减小而降低) D 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无关(小孔的作用是使壶内与壶外大气相通) 2下列实例中没有用到大气压强的是(A )A 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体 B 用吸管吸饮料(大气压强将液体压入吸管中) C 拔火罐 D 用真空吸盘 3 某同学用嘴对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这是因为( B ) A 唾液把小瓶粘在了嘴唇上 B 瓶内气压减小了,外界大气压把小瓶压在了嘴唇上 C 瓶内大气压增大了,外界大气压把小瓶压在了嘴唇上 D 瓶子质量减小了 4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C) A 用塑料饮料管从瓶中吸饮料 B 把塑料挂衣钩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就能用它挂衣服 C 轮船从船闸通过三峡大坝(连通器原理) D 护士在给病人打针前,把药液吸进注射器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C ) A 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堵住小孔后,由于水流出,壶内的气压减小) B 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 钢笔吸墨水 6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C)------覆杯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A 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无关) B 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C 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D 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7 在铁桶里放入少量水,用火加热至沸腾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被压瘪,其主要原因是(C)

大气压强 计算

大气压强计算 1、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 (1)请问是什么力量阻止吸盘脱离桌面? (2)若此时测得吸盘的直径约为1.6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请估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大? 2、已知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 g,排气孔的面积为7mm2.求: (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 (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Pa,水的沸点就相应的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g取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计算时取1×105Pa) 3.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 柱高。某气压计在山脚下,测得大气压强为750毫米汞柱高,已知该山的高度为 1236米,则在山顶上气压计的示数为多少?合多少帕斯卡? 4.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测得所受的大气压是700毫米汞柱,若地面的大气压760 毫米汞柱,问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 5.塑料挂衣钩的塑料帽的直径是4.2厘米,计算大气压作用在这塑料帽上的压力多大?(设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并且塑料帽完全密贴在玻璃上) 6.、在工厂里常用圆形吸盘搬运玻璃,它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若圆形吸盘E的直径为0.2m,ABCD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边长为1m,重125.6N,吸盘要将该平扳玻璃水平吸住并悬空,则吸盘内的气压应小于多少帕?(已知大气压为P0=1.0×105Pa)

7.、塑料挂衣钩的塑料帽的直径是4.2厘米,计算大气压作用在这塑料帽上的压力约多大? 8、如图19,一只口径24厘米的高压锅,其限压出气口直径3.5毫米,限压阀质量为100克,(g取 10牛/千克),当正常使用时,求:(l)高压锅内外的压强差;(2)高压锅锅盖接口处承受的最小压力F。 9.、如右上图,家用玻璃茶几的桌架是用四个塑料吸盘吸附在桌面上的.如果每个吸盘的直径是4cm,计算桌架质量不超过多少时,抬起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实际上,所能带起的桌架质量总小于上述计算值.请分析原因. 10.用气压计测得某地的大气压强为0.9996×105帕,若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水银柱的高度应是多少? 如果用水来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那么管子的长度至少要有多长?

探究2000米内海拔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实验名称: 探究2000米内海拔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项目来源:当看到同学手机内置一个指南针测量仪时,看到可以测量海拔与气压,于是我产生了探究海拔与气压的关系这个实验。并且回想起高中得知海拔与气压有关系。 学号:65120605 姓名:邹文强

设计日期:20131202 目录 1. 实验简介: (3) (1)简介 (3) (2)实验可行性: (3) (3)实验可能遇见问题: (3) 2. 实验方案及数据: (4) (1)试验方法: (4) (2)实验条件 (4) (3)实验具体过程 (4) (4)实验数据与处理 (6) (5)数据分析 (7) 3. 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反思 (7) (1)实验结果分析 (7) (2)实验反思 (7)

1.实验简介: (1)简介 通过测量不同高度的海拔于气压,通过作图与列图表的形 式,计算出2000米以内的气压和海拔的线性函数表达式的 斜率。 (2)实验可行性: 本实验为一个探究性实验,实验简单方便,并且无成本,还 可以锻炼对数据的处理训练,并且实验结果有依据。 (3)实验可能遇见问题: a、实验中可能因为设备而产生误差,因此我们需要多次测量,并且选择相同设备在不同地点测量。 b、在实验中,东北室外海拔高的地方比较难找,因此我寻求朋友帮助,在贵州省遵义市测量了一组数据。 c、实验中,室外高度不好找,并且在室外没有高度差大的地方,因此我选择在室内不同楼层测量,保持测量环境不变。

2.实验方案及数据: (1)试验方法: 通过使用小米手机的气压与压强测试仪,测量李四光教学楼和北苑一公寓不同楼层海拔于气压的值,但是由于楼层太低,因此还测试了遵义市某地区的数据,来验证实验正确性。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得到2000米内气压与海拔关系式。 (2)实验条件 2部小米手机(2S);室内温度为常温;测试地点:李四光教学楼,北苑一公寓,遵义市某地区。 (3)实验具体过程 在李四光楼、遵义地区、北苑一公寓的不同位置,通过海拔与气压测试仪,测试室内不同楼层的气压,测试结果如图所示,经过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并且通过图表画出函数图。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计算题

1.如图,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 (1)小明测得家中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为 12mm2,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72g,取 g=10N/kg,计算安全阀自重对出气孔处气体所产生的 压强. (2)当高压锅内气压增大到某一值时,锅内气体就能自动顶开安全阀放气.在外界为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该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3)对照图所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线,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煮食物时,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我市开发区某玻璃厂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如图中E为圆形吸盘,其面积为120cm2,ABCD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边长为1m,重120N,若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提升2m,在此过程中,g取10N/kg, 求: (1)为什么抽气后吸盘能吸住玻璃? ( 2)吸盘内压强为多大时恰能吸起这块玻璃(大气压强取1×105pa) 3.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6×10﹣4m2,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5.4kg.(g=10N/kg)

(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 N . (2)根据已知数据推算出大气压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4.高压锅(如图所示)锅盖的面积约为450cm 2 ,若高压锅的排气孔的内径为3mm ,测得压力阀的质量为70g ,求此时锅盖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设外界大气压为标准气压). 5.如图所示,压力锅直径为24cm ,限压出气口直径为3.5mm ,限压阀质量为100g ,使用时压力锅内外最大压强差是多少?合多少标准大气压?锅盖与锅的接口处至少能承受多大的力? 6.如图,一只口部面积约为600cm 2的高压锅,其限压出气口面积为5mm 2,限压阀质量为100g ,(g 取10N /kg),当正常使用时,求: (1)高压锅内外的压强差; (2)高压锅锅盖接口处承受的最大压力F 。 7.在一次台风过境时,台风中心的气压下降为9×104 pa ,而房屋中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若屋顶的面积 为100m 2。 求(1)屋顶内外受到的大气压力差为多少? (2)若屋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2× 106N,则屋顶会否被掀掉?(1atm =1.0×105pa )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优选.)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 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

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

大气压计算题(学生版本)

大气压典型计算题 1、已知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 g,排气孔的面积为7mm2.求: (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Pa,水的沸点就相应的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g取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计算时取1×105Pa) 补充资料:高压锅的锅盖通过几个牙齿似的锅齿与锅镶嵌旋紧,锅盖与锅之间有橡皮制的密封圈,不会漏气.锅盖中间有一排气孔,上面套着类似砝码的限压阀将排气孔堵住,当加热高压锅(锅内有水、食物),锅内气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会把限压阀顶起来,蒸气即可从排气孔排出锅外,这样就不会因为锅内压强过大而造成爆炸,以确保安全. 2、如图所示,压力锅锅盖面积450cm2,限压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0.05cm2,当锅内蒸汽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时,蒸汽对锅盖的压力是多大?当锅内蒸汽达到2.5个标准大气压时,锅内蒸汽刚好顶开限压阀自动放气,求限压阀的质量是多大?(g=10N/kg,大气压=1.01×105Pa) 解:

3、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如图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象。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g取10N/kg,大气压值取1.0×105Pa) 解: 4、测得一个24厘米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0.1千克,排气孔的内径为3毫米。如果用它煮水消毒,根据下面水的沸点与压强关系的表格,这个高压锅内的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解: 5、我市开发区某玻璃厂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如图中为圆形吸盘,其直径为0.3m, 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边长为1m,重125.6N。若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 提升2m,在此过程中。求: (1)平板玻璃的质量。(2)吸盘内外大气压的差。 解: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知识点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 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三)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 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通过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2

9.3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八年级科学大气压的存在经典例题.

考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的定义: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能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 2)产生的原因:包围地球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大气压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被实验,瓶吞蛋,吸饮料,吸盘挂钩等 A 、把空可乐罐用橡皮塞塞住罐口,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可乐罐变瘪了,因为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后,罐内的压强减少,罐外的大气压作用,使可乐罐变瘪了 B 、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可乐瓶被压瘪,热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少,但瓶外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瓶有一个向内的压力。 C 、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观察现象。鸡蛋压进广口瓶,瓶内气体温度下降,压强减少,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向下压进瓶内。 4)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思考:学生做实验不成功或者测出的大气压偏小 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 .或者是半球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例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 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 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 方向拉两个半球. (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 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 Pa ,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 (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 . (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 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实验,不能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 A.瓶中取袋 B.筷子提米 C.牛奶盒的变化 D.吸饮料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图甲所示,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用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______;如图乙、 丙 所示位置, 纸片将______掉下来(填“会”、“不会”).说

大气压和海拔的换算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怎么转换 标准大气压强Po= Pa= cmHg= mmHg Po=1.01325×10^5 Pa=76cmHg=760mmHg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 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大气密度与海拔高度和温度间的换算 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湿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海拔高度(m)0 1 000 2 000 2 500 3 000 4 000 5 000相对大气压力10.8810.7740.7240.6770.5910.514相对空气密度10.9030.8130.7700.7300.6530.583

2019-2020年《大气压的变化》教案WORD版

2019-2020年《大气压的变化》教案WORD 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那什么叫大气压强呢? 他的产生原因是什么?什么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多少帕斯卡?怎么算出来的?(p=pgh,大气压约为760毫米高水银柱)二、引入新课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如果大气变稀薄了,密度变小了,那大气压强还和原来的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说大气压要变化了,那它会怎样变化呢?大气压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大气压的变化》(板书课题) 大气的密度变小了,大气的压强就变化了。那大气的压强和大气的密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套自制的仪器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以瓶内气体为例。瓶内放一敞口烧瓶,内装水银,倒置一托里拆利管,瓶内气体通过瓶口处的橡皮塞上的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使管内水银柱上升在的高度处。橡皮管上我特设一止气夹,防止有毒的水银蒸汽影响大家健康。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怎样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从瓶内向外抽气体)为什么抽气就能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小)此时瓶内气压会怎样变化?请大家猜一猜,瓶内气压

可能变小,如果瓶内气压变小,则管内水银柱会怎样变化?(会下降)(瓶内气压变大→水银柱可能上升。瓶内气压可能不变→水银柱相应不变)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还是请事实来说话吧!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亲自动手抽气,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管中水银柱的变化情况,并请同学上来用红线表示出水银柱上表面原来的位置。(也请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上来观察) 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水银柱下降)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瓶内气压减小)由此你得出大气压强与大气密度的关系怎样?(大气密度变小,大气压强减小) 很好!那我们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同高处的密度一样吗?(利用课件)(不一样)它是怎样分布的?(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由此你能否推出大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利用什么推出的?(生答)它和事实符合吗?其实在拖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值后不久,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就沿着一高山自山脚到山顶设置了许多装有拖里拆利实验装置的观测站,在不同高度处反复测量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利用课件展示并随机提问)我们将这些数据列成表格(一)。观察分析这些数据,你能找到关于大气压强变化的哪些规律?(生答)很好!很善于观察!现有一登山运动员测出他所在的气压值为80千帕,你根据此表,能否知道他所在的高度为多少?过一段时间后,他又测一次气压值,结果只有62千帕,那他现在在多高的地方?由此你能否帮飞行员找到一个方便的确定自己所在高度的方法?生答:能,只须测出气压

天气与大气压强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3.大气压与时辰的关系:早上和晚上的大气压比中午的高「百度」营销推广方案怎么写_营销平台_万万没想到订单量逆袭>>> 广告「百度」让感兴趣的客户看到您的广告,百度推广把您的广告展现给精准用户. 查看详情> 对于同一地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早上和晚上,气温相对较低,同时大气中的空气比较干燥,相对湿度较中午低,属于“干空气”,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早上和晚上空气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早上和晚上大气压比较高。而到中午的时候,大气不断的积累热量,使其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当温度升高后,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在下午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

测量大气压的3种方法

测量大气压强的三种方法 由于我们生活在大气中,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小感知不深,其实我们利用身边的器材,有多种方法能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一、利用托里拆利装置测量(原理: ) 例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是76cm,真空部分长度为24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改用一根2m长的管子做实验,则真空部分长度为48cm B.若用一根粗细不均匀的管子做实验,则水银柱高度不再是76cm C.若将管子倾斜放置,那么液柱的高度将大于76cm D.若用别的液体代替水银,那么液柱的高度将不再是76cm 二、利用注射器测量(原理: ) 例2.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值。 (1)图甲是按1:1的比例拍摄的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__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全部刻度的总长为 _____cm,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cm2。 (2)实验时,小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8.0N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则测得大气压值p=______ Pa。

(3)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_______;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__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 三、利用玻璃吸盘测量(原理: ) 例3.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吸盘,把它摆在玻璃上,挤出它和玻璃之间的空气,它就可以“吸”在玻璃上。请你用这样的吸盘、弹簧秤和刻度尺,在家里穿衣橱玻璃上做实验,来估测大气压的数值。 (1)写出实验步骤; (2)写出大气压的计算式。 例1:解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为76cm,则当地的大气压强就是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A中玻璃管长度变了,但大气压强托起的水银高度是不变的,故水银柱的高仍是76cm,那么真空柱的长度就是200cm-76cm=124cm;B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而与底面积无关,所以粗细是否均匀,不会影响到水银柱的高度;C中将管子倾斜,由于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是指其竖直高度,要保证竖直高度仍是76cm,则水银柱在管中会上升,如图1所示;D中若用别的液体取代水银,由于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所以液柱的高度也将发生变化。故D是正确的。 思考1:如果用水去测量,需要准备至少多长的玻璃管? 例2:解析:(1)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就是它的量程,为20mL;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注射器左端至20刻度线间的总长度为5cm,则可计算活塞的面积为: S= =4cm2。 (2)大气压强 =0.7×105Pa。(3)筒内空气若没有排尽,所测拉力会变小,故得 出的大气压值会变小;若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所测拉力就会变大,得出的大气压值就会变大。 思考2:若要提高测量的大气压数值的准确性,该如何改进?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学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压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物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有关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的相关问题。在中小学教程网上找一些相关课件做参考,做成PPT课件给同学们讲解,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的实验方法、类比的分析引导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引入问题,启发学生:液体有压强,同样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有重量,气体是不是也应该有压强呢? 1)在矿泉水瓶中装水,然后在瓶子的不同部位用针扎孔,水会流出来。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把瓶子内重新装满水,并快速地拧紧瓶盖,同学们看到水不会像第一次实验那样流出。让同学们对比两次实验,猜想其中原因。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得出:大气有压强,而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列举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观察力 1)先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热水,晃动几下把热水倒出,马上拧紧瓶盖,把矿泉水瓶浸入冷水中,瓶子拿出后,学生们看到瓶子变扁了。启发学生讨论原因:瓶内气压变低,瓶外大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大气压把瓶子压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在杯子内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盖在上面。然后小心地将杯子倒过来放手,纸不会下落,而且可以将水托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专题训练:18、大气压测量及计算

八年级下学期专题训练:18、大气压测量及计算 1.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装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如图甲).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如图乙),放开手指,管内水银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图丙中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1cm,管口仍在水银槽的水银面以下,稳定后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 B.将玻璃管倾斜(如图丁),管口仍在水银槽的水银面以下,水银柱也没到达试管底部,此时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为760mm C.在海拔较高的西藏做这个实验,丙图中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 D.在学校的实验室内可以用水来完成该实验 答案:A 2.如图所示是“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测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时,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简的底端是为了排尽筒内空气 C.如果装置漏气会造成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小 D.为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需要测出注射器的全部长度 3.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海拔高处做此实验,管内外水银柱液面高度差会大于760mm B.此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C.空盒气压计就是利用此原理做成的 D.因为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所以在a步骤中可以不灌满水银 4.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接着先后按照图甲、图乙所示的情形(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注射器,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F2.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