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2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统一六国
1、原因:
⑴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④群众基础:诸侯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最彻底,秦国的实力最强;
②秦王的雄才大略——广揽人才,制定正确统一方针。
2、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3、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4、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5、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注意: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一;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文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四、评价请始皇(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康熙帝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影响):
1、平定“三藩”之乱:
影响:(1)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2)巩固了中央集
权;(3)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
2、统一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影响:(1)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2)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巩固了海防。
3、平定噶尔丹叛乱: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影响:(1)消除了西北边疆的分裂状况,维护了国家统一。
(2)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理,促进了地区的发展。
4、加强民族团结
1、对汉族
(1)措施:崇儒尊孔,恢复科举,延揽汉族文士。
(2)作用: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尊重喇嘛教。——加强对西藏和蒙古的管理。
三、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和历史影响
1、活动: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四、评价康熙帝
⑴功绩:即上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⑵消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方面分析。
政治: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经济: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萌发展;
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阻碍科技文化进步。
外交: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世界潮流,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3)总评: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的生平:
(1)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2)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坏乐崩;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主要内容:礼、仁、中庸
(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