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复习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72.27 KB
- 文档页数:3
基因(遗传物质)的本质【课标扫描】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运用水平)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理解水平);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理解水平);概述DNA 分子的复制(理解水平)。
【知识网络】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R 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②S 型细菌(有荚膜,有毒)+ 小鼠 小鼠死亡 ③杀死的S 型细菌 + 小鼠 小鼠不死亡 ④R 型细菌+ 杀死的S 型细菌+ 小鼠 小鼠死亡⑤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R 菌和由R 菌转化成的S 菌,转化成的S 菌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 菌 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菌内含有R 菌转化成S 菌的转化因子(假说) ① 提取S 型活菌中的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分别加入培养 R 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 DNA 时,R 菌才能转化成S 菌。
② 用 DNA 水解酶 分解DNA ,S 型细菌则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 DNA 才是使R 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① 用35S 标记T 2 子代噬菌体 无 放射性② 用32P 标记T 2 子代噬菌体 有 放射性③结论:子代噬菌休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 来遗传。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此实验还证明了DNA 能够自我 复制 ,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 连续 性,也证明了DNA 能够 指导 蛋白质的合成。
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NA 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 的作用。
(全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有DNA 又有RNA,其遗传物质是 DNA ; ②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病毒 ,由于只含有DNA 或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SARS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T2噬物质是 DNA ③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核酸 ;④因为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因此说DNA 是 主要 遗传物质。
DN A 是遗物质的实验证据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生遗质二、DNA分子的结构1.DNA分子的化学结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三种小分子组成;很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为脱氧核苷酸链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②外侧的基本骨架由[1]磷酸和[3]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4]碱基对排列于内侧;③两长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4]碱基对。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轮复习〕汉源孙树芳一、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B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三、复习建议利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展示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复习,同时对原核细胞、病毒结构,DNA复制相关试验分析的复习等,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对教材根底知识的梳理回忆,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对相关知识的练习稳固和熟练掌握一课时六、复习教学过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设置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答复:〔1〕实验者是谁?格里菲斯〔2〕依据必修一第一章所学内容说出肺炎双球菌的生物类型是什么?原核生物细菌〔3〕肺炎双球菌的菌体菌体菌落特征相同吗?让学生完善会打课件上表格相关内容〔2分钟〕让学生补充完善实验过程该实验是否表达了对照,那些组间形成对照?该实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基因重组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可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格里菲斯指出转化因子是什么了吗?没有2、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者是谁?艾弗里〔2〕为什么叫体外转化?是在培养基上完成的〔3〕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考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复下列问题〔2分钟〕:请同学补充完善上图内容该试验遵循哪些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DNA酶的作用:水解DNA分子复习一下其他相关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等DNA+DNA酶组的作用:与DNA作对照证明DNA才是转化因子,其水解产物不是。
该实验结论:S型细菌DNA才是促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要求学生能答复〕对上述所复习内容进行诊断:完成复习资料上的判断题,请学生分析答复。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的生物类型和生活方式是什么?细菌病毒寄生生活〔2〕对噬菌体结构的复习,为什么选噬菌体作为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材料?请学生答复:组成是DNA和蛋白质,结构简单,在寄主细胞中增殖速度快,其DNA和蛋白质是完全分开的,便于考察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小鼠、R 型细菌和S 型细菌 (2)过程与结果(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3)分析实验过程①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②S型细菌的DNA加入DNA酶后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4)得出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1.判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的正误。
(1)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提示】朊粒的增殖方式是改变正常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 【提示】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存在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4)在转化实验中大部分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提示】 在转化实验中只有少部分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5)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的DNA 没有进入R 型活细菌的细胞中。
(×)【提示】 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的DNA 进入R 型细菌细胞内促使R 型细菌转化。
(6)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 【提示】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只能促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2.据表填空(1)上表中①表示光滑,而④则表示粗糙。
(2)上表中②和⑤的区别是②有多糖类荚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