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实践与探索1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7
学校家校合作的实践总结一、前言学校家校合作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总结并探讨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实践经验。
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基础。
学校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及时传递有关学校工作和学生情况的信息。
该机制可以包括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面谈等方式,以便及时了解家庭的意见和需求。
三、制定明确的家庭作业政策家庭作业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家庭作业政策,明确家庭作业的目的和要求,确保家庭作业与课堂教学相衔接,避免加重家庭负担。
四、培养有效的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家庭合作的目标是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家庭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供家庭学习指导。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家长培训班,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
五、丰富多样的家校活动家校活动是学校家庭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校应该举办丰富多样的家校活动,包括家庭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以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校共同关注和支持。
六、建立家庭志愿者队伍家庭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文化活动等中,充分利用家长的特长和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家长的参与度,也能够增强家校的互信和合作。
七、学校资源共享与互利合作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也可通过资源共享与互利合作实现双赢。
学校可以与家庭合作,利用家庭资源来丰富学校的教育活动,反之亦然。
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
八、结语学校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制定明确的家庭作业政策、培养有效的家庭学习环境等方式,可以不断推动学校家庭合作的深入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的实践与探索引言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完整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校联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档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的实践与探索,总结经验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家校联动的实践1. 家校沟通家校沟通是家校联动的基础,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线上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应相互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家长教育家长教育是家校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 联合活动联合活动是家校联动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亲子活动、主题班会、家校共读等形式的联合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家校联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校联动的探索1. 建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建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旨在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推动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2. 引入专业心理服务家校可以共同引入专业心理服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保障。
专业心理师可以定期到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挑战1. 家校联动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
2. 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知水平有限。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不足,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建议1. 建立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形成长效机制。
家校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亟待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新的合作理念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往往是学校主导,家庭仅仅扮演被动的参与角色。
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新的合作理念应该是学校和家庭的平等合作,共同育人。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
三、学校的责任与角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有着教育孩子的职责和责任。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应该主动与家庭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期望。
学校还应该提供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技能。
四、家庭的责任与角色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校合作中,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庭还应该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五、促进有效的合作方式家校合作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开设家长会议、家庭访问日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让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
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微信群、教育平台等,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
六、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的目标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中需要共同制定目标,明确双方的期望和责任。
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商定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
家庭也可以表达对学校的期望,希望学校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
七、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问题,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家长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与经验探索摘要: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小学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与经验,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共同体、营造和谐的家校氛围、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建立家庭作业管理机制、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
本文旨在为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家校合作;有效方法;经验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教育已经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目标也从注重学科能力提高转变为注重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校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家校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素养的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小学家校合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家庭因素、教师教育和管理水平、社会文化因素等。
因此,探索小学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和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联系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素养的发展。
小学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家庭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学校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儿童接受正式教育的场所,教师是儿童主要的教育者。
加强家校合作,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1. 引言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是指幼儿园与家庭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园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实施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2. 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定义与重要性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是指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互相支持、共同育人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承担起幼儿教育的责任,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家庭与幼儿园共同育人,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2.2 建立紧密的家校合作关系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能够建立起紧密的家校合作关系,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家庭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而幼儿园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3 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家庭的紧密配合,幼儿园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方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3. 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方式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实施方式:3.1 家校互访活动通过家校互访活动,幼儿园与家庭能够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进了解与信任。
家庭可以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幼儿园也可以定期走访家庭,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需求。
3.2 家庭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观摩课等。
家长的参与可以增进与幼儿园的交流和合作,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有助于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探索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模式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共同参与,形成全面、深入、有效的教育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报告旨在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基础上。
这些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和潜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以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1.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为学校提供资源和建议。
2.开展家校沟通活动: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工作坊等活动,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
3.社区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如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的设施和活动,丰富学生的教育内容。
同时,学校也可以为社区提供教育支持,如开放图书馆、科学实验室等。
4.网络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家校社互动平台,方便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评估通过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社交能力等。
研究结果表明,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
五、结论与建议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模式,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学校和社区开展深度合作。
2.丰富合作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家校社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增强家长参与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家校共育实践总结1. 背景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
家校共育实践旨在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家校共育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2. 实施过程我们采取了以下简单策略来促进家校共育实践:- 家长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 学校定期组织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增强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
- 学校与家长保持及时沟通,通过班级群、家长信箱等方式,及时传递学校的通知和重要信息。
- 学校提供家庭作业指导和学习资源,让家长能够更好地辅导孩子的学习。
- 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确保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有清晰的学习指导。
3. 实践效果家校共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特别是在重要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比例增加。
- 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包括自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
4. 经验总结在家校共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家长的参与是关键。
只有家长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
- 简单策略更有效。
避免复杂的方案和过多的法律问题,保持简单直接的沟通和合作方式。
- 及时沟通是基础。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要及时、准确,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 确定共同目标。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共同努力实现。
5. 下一步计划基于以上经验和总结,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实践,包括:- 继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 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 继续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传递学校的通知和信息。
通过持续的家校共育实践,我们相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将会进一步提升。
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在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中,家校共育模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
这一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家校共育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需共同努力的方向。
家校共育的实践与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校共育的内涵非常丰富。
其核心是家长、教师和社会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家校共育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规范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家庭的影响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家校共育的首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线上沟通平台等。
这些方式不仅能够传达学校的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从而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应当是双向的。
教师应当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表现与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相反,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状态与情感需求。
这一双向沟通的过程,不仅能够增进双方的了解,还有助于形成一致的教育意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落实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老师可以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建议。
例如,教师可以分享有效的家庭学习方法、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并引导家长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定期召开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心理专家或教育学者为家长讲解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此外,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亦应体现在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上。
学校可以组织亲子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多样化的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社联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家校社联动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从家校社联动的意义、现状分析、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二、家校社联动的意义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社联动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家校社联动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增强家校信任与合作家校社联动有助于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 促进教育公平家校社联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家校社联动现状分析1. 家校合作方面目前,我国家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家长参与度不高: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家校沟通不畅:部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
(3)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家校合作活动多集中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缺乏创新。
2. 校社合作方面校社合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1)合作意识不强:部分学校和社会组织对校社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2)合作机制不健全:校社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难以深入推进。
(3)合作内容单一:校社合作主要集中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四、家校社联动教学实践路径1. 建立健全家校社联动机制(1)成立家校社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制定家校社联动工作计划,明确合作内容、时间、方式等。
(3)建立健全家校社联动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创新家校合作形式(1)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2)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家校共育策略探索与实践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校共育就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共同育人的过程。
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两者紧密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校则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形成互补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家庭可以通过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支持。
学校则可以通过与家庭的合作,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共育的策略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是家校共育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应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互相支持。
2.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目标和计划,明确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兴趣培养计划等,使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3.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教师共同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学校也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4.提供家校共育的培训和指导家庭和学校可以互相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和教师提高育人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班,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和育儿技巧的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和教育心得,为学校提供家庭教育的参考。
三、家校共育的实践方法1.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魏玉娴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3年第10期摘要:文章旨在探索和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的家校合作模式。
首先介绍了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对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提出了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笔者希望通过创新的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新时代背景;探索与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家校合作的概念、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探索与实践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为目标。
在这个合作关系中,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一)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校合作被广泛认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关爱。
家庭作为孩子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与教师的座谈会、学校开放日,让家长与教师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家校合作不仅仅是指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构建共同育人责任的方式。
家校合作能够提供一个稳定一致的行为规范。
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行为要求常常不尽相同,导致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行为差异,所以教育界才会有这样一个公式:5+2=0。
一、家园共育共建的意义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共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建设孩子的成长环境。
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提升教育的质量。
二、家园共育共建的实践与探索1. 家园共育共建的理念家园共育共建的实践,首先需要建立起家校共育的理念。
家庭和学校应该意识到他们都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制定育人目标和培养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2. 家园共育共建的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家园共育共建需要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解决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一些教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瑜伽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 家园共育共建的成果与反思通过家园共育共建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和家庭都可以受益良多。
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和帮助;学校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因材施教,更好地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这种模式,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孩子提供更有利的成长环境。
三、对于家园共育共建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的看来,家园共育共建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工作多年的人,在与家长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真正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家园共育共建是一种积极的育人模式,它强调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育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模式,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重视和实践。
家园共育共建的实践与探索4. 家园共育共建的资源共享在家园共育共建中,学校和家庭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新教育实验下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脱颖而出,新教育理念即是其中之一。
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推广新教育实验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新教育思想起源较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人提出了新教育理论,他说:“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则视其发明能力耳。
”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诠释,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体系,并积极推行“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新教育实验理论,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基于新教育理念,对小学阶段开展家校共育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一、依托新教育理念,实现家校深度合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方法和策略不同,但是双方都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会将学校看作是教育的主体,忽视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二者在沟通上存在问题。
为此,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依托新教育理念,实现家校深度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形式必须在传统合作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全面提高家校合作的效力[1]。
(一)借助通讯技术,提高沟通效率目前大数据已经完全覆盖了校园,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应该运用好大数据功能,升级家校通讯平台功能,增加及时留言功能,方便实现即时沟通,切实提高家校沟通的效力。
这个平台是开放性的,家长、学校和学生三方都可以根据需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留言的形式发布到这个平台上,对家校合作实行监督和帮助,提高沟通的效率。
比如,在重大危机来临时,或者特殊天气下出现自然灾害时,学生无法到校上课,这时,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可通过之前建立的班级QQ(微信)群、钉钉软件等即时交流工具,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情况,提升出行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家校配合育人实践总结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对于孩子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家校配合的育人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以下是对家校配合育人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1. 沟通合作家校之间的沟通合作是家校配合育人实践的基础。
我们与家长建立了积极的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家访活动。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研究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
2. 共同目标家校之间要形成共同的育人目标,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我们与家长共同制定了孩子的研究目标和行为规范,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共同努力,孩子在学业、品德和社交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3. 资源共享家校之间要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我们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家庭和学校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体验活动。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孩子的研究充实度和兴趣培养得到了提升。
4. 互助支持家校之间要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
我们与家长建立了互助小组,定期分享育人经验和教育资源。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能够及时沟通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 反思改进家校配合育人实践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
我们定期组织评估活动,收集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并及时调整我们的育人策略和方法。
通过不断反思改进,我们的家校配合育人实践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
在未来的育人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家校配合,做到沟通合作、共同目标、资源共享、互助支持和反思改进。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的教育发展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家校社协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实践,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家校社协同教育的重要性1. 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家校社协同教育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这种合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2. 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协同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协同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3. 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实践与探索1. 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为了实现家校社协同教育,我们学校建立了以下机制:(1)成立家校社协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制定家校社协同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2. 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社协同教育活动(1)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邀请社会人士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如家长会、家访等,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3. 加强家校社之间的沟通与合作(1)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及时发布学校动态和活动信息。
(2)定期举办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3)开展家校合作项目,如亲子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增进家校之间的感情。
三、家校社协同教育的成效与启示1.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家校社协同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提升家校合作育人效能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教育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接受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学校教育则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补充和引导作用,学校是孩子承接家庭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教师和同学们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伙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关系。
家庭教育提供了学生性格、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的密切联系,意味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2 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学校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老师是孩子在学校中最亲近的人,学校教育在孩子的知识学习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校合作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能够建立起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共同协调教育方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可以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的教育场所中得到支持和鼓励,全面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效果。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
从原十七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队伍。
独立办学后的中心校,在探索学校特色的途径时,于2011年8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佳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理论之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家校合作育人实践总结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总结旨在梳理家校合作育人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性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家校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2. 促进教师与家长沟通:家校合作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 增强家长参与教育意识:家校合作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教育,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提升家长教育水平。
4. 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二、家校合作育人实践内容1. 定期开展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形式,教师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学生成长问题。
2. 成立家长委员会:选拔热心教育、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监督作用。
3.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教育水平。
4. 组织亲子活动:举办各类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校互动。
5. 创建家校互动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家校联系群,实时交流学生动态。
6. 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家校合作育人实践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2. 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家校合作助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3. 家长满意度提高: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工作,提升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4. 校园氛围更加和谐:家校合作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家校合作育人实践启示1.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确保家校合作有序开展,形成长效机制。
2. 注重家长教育培训: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3. 丰富家校合作形式:创新家校合作方式,提高家校合作质量。
家园共育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与探索标题:家园共育:幼儿园中的实践与探索引言: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而家园共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旨在将家庭和幼儿园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在幼儿园中,家园共育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成为教师、家长和专家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家园共育在幼儿园中的实践和对孩子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供一些观点和理解。
一、家园共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家园共育是一种建立家庭-学校伙伴关系的教育模式,旨在促进家校间的互动、合作和共同努力,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和育人责任。
幼儿园作为孩子的第二家,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
家园共育的实践能够使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中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家园共育的实践方式:1. 家访:幼儿园教师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通过家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2. 家园互动活动:幼儿园组织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读书会等。
这些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机会,也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3. 家园合作项目: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如社区义务服务活动、校园环境改造等。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实际的学习机会,也增强了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三、家园共育的积极影响:1. 增强家校合作:家园共育的实践能够建立起家庭和幼儿园间的信任和沟通渠道,促进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这种合作能够使教育目标更加协同,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制定更科学、关注个性的教育方案。
2.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家园共育的实践能够为孩子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关注和支持能够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表现的提升。
家校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的定义一度被狭义地理解为学校有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可见学校教育的确是人们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途径。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提高,家庭教育才逐渐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当今世界各国也普遍认为,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因此,如何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教育的最佳功能,是教育者必须认真探讨的话题。
我校位于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家长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对学校教育也有较高的要求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成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校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家校合作”的校本课题,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一、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体系。
学校要与家长交流合作,首先要有规范的运作体系。
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监督委员会、家长学校和社区联络组等四个组织体系,为实现更好的家校合作奠定了基础。
1.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是团结全校学生家长,密切学
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宣传教育和教学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家长委员会由一名主任、三名副主任和若干个委员组成,委员由班级和年级进行推选,一般选择文化素质较高、热心学校教育、关心学校发展的家长代表。
2.家长监督委员会。
家长监督委员会的任务是长期监督学校的办
学行为,对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等内容进行严格监督,促使学校健康发展。
相对于家长委员会来说,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力度会更大,也更具权威性。
监督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家长委员会的衍生机构,监督委员会的委员由家长委员会选举产生,一般由5~10人组成。
但监督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又相对独立,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不同时兼任家长委员会的委员。
这样的架构,使得监督委员会能够充分地发挥好监督功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3.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的宗旨是宣传国家教育方针,向家长传授
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并向家长沟通各类教育的联系。
我们与一些权威教育机构合作,邀请一些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由他们作为家校学校的老师。
此外,我们还与街道关工委联系,邀请了部分有教育经验的“五老”为家长学校上课。
4.社区联络组。
我们的生源一般分布在各个花园、社区当中,具
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为此,我们成立了各个社区的家长联络组,使我们的家校合作走出校园,走进社区。
社区家长联络组的主
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便于解决相对集中的家长问
题和较有共通性的社区教育问题。
二、搭建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
有了以上的家校合作体系以后,学校还要搭建好供这些体系运作的平台。
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搭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平台。
1.学校每学期召开至少两次的家长委员会会议,一般在学期初和
学期后段各召开一次。
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向家长汇报学校中
长期发展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工作成果、学校工作难题
等,并聆听家长的意见,收集委员的提案,作为学校工作和学
校发展的参考。
由于委员们熟知学校运作情况,了解学校办学
思路,所以他们就成为我们学校最好的宣传员和调解员,一些
细小的家校矛盾都能在家长委员层面消化。
2.家长监督委员会是学校健康发展的监督者,我们主要通过电
话、书信等方式进行沟通,每个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座谈会。
因
为监督委员会是长期监督学校运作的,所以与学校的沟通也相
对较多,发现任何不利于学校发展、损害学生或家长利益的事
情的时候,委员就会直接与校长沟通,校长必须将事件内容记
录在案,并委托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最后形成处理意见反馈给
委员。
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大大减少了学校工作的漏洞,也经
常能将一些大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3.家长学校是影响面最大的家校合作体系,因为它面向的群体是
全体家长,因此也显得特别地重要。
我们每个月开办一次家长学校,确定相关主题,首先由学校领导宣讲一些教育政策,宣传国家教育方针,然后由一些家庭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并向家长说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
为了提高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将家长每学期参加家长学校的次数记录到学生的成长记录中。
长期以来,家长学校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也很好地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
4.让家校合作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是我们家校合作的新举措,
也是结合生源分布特点所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
我们一般以花园为社区单位,成立社区联络组,联络组的成员保持与学校的紧密联系,经常向学校反映社区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心声。
同一个社区的家长或学生具有集中性和共通性,所反映的问题也多数是该社区的普遍问题,通过这种社区联络,学校便于集中、准确地解决社区教育的问题,达到更好的合作教育效果。
比如,某社区反映网吧多,孩子上网耽误学习的情况后,我们与有关部门组织了多次清查,大大减少了学生上网的事件发生,同时,我们专门召开这个社区的学生会议,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分批走进各个社区,召开社区家长会,最大程度
地了解和解决社区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问题。
三、开展长期有效的家校互动。
要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有机结合,只依靠上面几个体系还不够,因为以上体系很大程度是家长与学校整体层面的合作,而涉及到学生个体的家校合作,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而家长们最重视的,往往还是孩子个体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我们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家校沟通方面推出了以下措施。
1.家校连心桥。
我们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以学期为单位填写,其中每学期又以月为单位,设置了家校连
心桥栏目,其中有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语,也有家长对孩子表
现的评价。
把学生的表现和评价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对学
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学生每月在家表现评价表。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情况,也为了家校携手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我们为学生设置
了每月在家表现评价表,根据年段特点,分别设置二十个评价
内容,如“在家主动做家务情况”、“在家主动完成作业情况”、“在家卫生保洁情况”、“对父母是否尊重”、“是否主动帮助邻
居朋友”等。
评价表包括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每月评价完毕
以后由学校收集统计,班主任对学生的每项表现进行列表观
察,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这样,学校的教育就延伸到了家
庭,家庭的教育也反馈到了学校,真正体现了家校合作的功能。
3.学生成长记录。
学生的成长经历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内容,也
是学校实施发展性教育的基础。
为此,我们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经历进行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分为成长记录袋和成长记录系统两种方式进行。
成长记录袋中收集了学生每学期的代表性作业、书画作品、家长和教师寄语、获奖证书等,成长记录系统中则是一个电脑软件,记录学生基本信息、每学期学业成绩、综合表现评价、身体健康状况、家长和教师寄语等。
这些记录内容,成了学生们非常在意的成长档案,成了家长们非常关注的育儿经历,也成了学校非常宝贵的教育心得。
4.家校通信息平台。
随着科技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家校沟通也
找到了更快捷的途径,现代化的家校沟通平台——家校通,为学校、教师与家长建立了沟通快车。
家校通平台让家长与老师、学校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也更频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效果。
5.家访和家长会。
家访和家长会都是家校合作的最基本方式,它
们的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访提供了家长和教师直接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教育的高度关注;家长会则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并为学校展示教学成果提供了平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
这就是说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
育者。
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要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地揉合,发挥教育的最佳功能,这个工程就更加繁杂了。
我们对家校合作的实践和探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努力寻求更优的合作方式,才能真正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