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创意思维与表达的思考[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对新媒体创意思维与表达的思考
摘要:新媒体从诞生到现在得到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发展,正因为这样,一方面人们至今还无法给出“新媒体”一个准确的定义,一方面新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已经越来越深入各个层面。面对这个多媒体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去努力探索和思考怎样抓住时代发展的潮流,怎样通过我们的创意思维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以达到最终的表达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发展;思维;表达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54-01
从互联网到移动网数字网络,再到云计算等等,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全面,对人们生活的改造力度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媒体技术。人们甚至预言,新媒体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轨迹,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体系。因此,新媒体成为了现今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视觉传达等多种学科的研究热点。
一、对“新媒体”定义的解读
“新媒体”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后来,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提到“新媒体”这一概念。由此“新媒体”一词开
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在不久以后影响了全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提出:“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
上海交大的蒋宏和徐剑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新煤体做出了
界定。他们认为,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外延而言,新媒体包括了光纤电缆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多煤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广播网等。
二、前沿技术对新媒体表现手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以多媒体为平台而产生的表现手法也随之愈来愈丰富。如已经为人们所知的3d、4d电影、巨屏环幕,巨大的荧幕加上3d 眼镜和周围环境的配合,令观众仿佛真的置身电影的场景中,体验从未体验过的别样风光;再有cave沉浸式系统,4面环屏,同时还能加上一些简单的互动,使观者彻底融入其中,目前这项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虚拟训练和虚拟场景搭建上,一些房地产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也引进了这种系统,作为可以随时更换的样板房;全息投影技术也为人们的设计表达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burberry2011年举办的秀场上,全息技术所呈现的震撼效果赢
得了满堂喝彩,被作为时装秀场上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典型佳作。
在服装行业,先进的技术甚至产生出了虚拟的试衣装置——“试衣魔镜”,这是一种顾客可以如照镜子般真实的数字试衣技术,只要挥动手臂,试衣镜就会通过人体追踪识别技术来服从使用者的指令。这项技术由一开始的僵硬、不真实,到现而今的可以模拟出面料的真实垂感,可以精确地和使用者的身材相匹配,可以快速地更换服装,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十分广阔,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服装产业链的模式。
在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手机应用,简称app。其功能可谓无所不及,除了一些常规的通信工具和游戏,各种有现实使用功能的app不断地被发开出来:例如地图导航、美食购物、日历节气等等。这些实用的功能,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例如现下流行二维码扫描识别,商家可以利用二维码来宣传自己,为顾客提供最新的资讯,与客户达成互动;人们也可以利用二维码为自己量身打造一款电子名片,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互相交换名片信息。而二维码的便捷性、易操作性,也为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做好了初步的有可行性的准备。物联网也被称作m2m,即machine to machine(广义的还可理解为machine lo man , man to machine,machine to mobile),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动,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或许在未
来,当人们走进自己的家中,空调会自动开启,电视会自动调到你喜欢的频道,热水会自动为你放好,相信这一些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不会只出现的影视剧里了。
然而走在技术最尖端的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增强现实的应用又一次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需打开手机将周围事物进行扫描,哪里有旅店,那里是餐厅,哪里是车站就会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周围事物的所有信息都会被你的只能手机捕获。这项技术已经在一些智能手机中开发应用。
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人们都会感受到这种技术的进步对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因技术的进步而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普通的媒介,普通的表现手法或许已经难以捕获人们的眼球和心,但是面对技术如此快的更新速度,我们设计者需要思考是:要一直追在技术的后面跑吗?怎样才能最好地运用这些技术?
三、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潮流趋势
“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感知力,而艺术是增加这种感知力的最强有力手段。感性和理性是人类思维的两大形式,感性是典型的代名词是艺术,而理性最典型的代名词是科学。”科学的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实就是技术的发展,“艺术+技术=设计”这个公式已经被业内人士广泛认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好的设计,需要我们既要掌握理性思维来运用技术,也需要拥有感性思维来丰富其内涵和表现形式。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日新月异的
技术,其变更速度已经超出艺术的表达形式太多,致使很多设计师只是在技术的身后追赶,而来不及在内涵和表达形式上进行总结和沉淀。
尤其是在国内,受到大的环境影响,有部分创作者或设计师追求的是为了运用新技术而运用新技术。比如影视作品中对特效场景的运用,当观众在《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作品中被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时,国内设创作者们设计师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腻而华丽的特效并不是唯一吸引人的理由,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标准,如故事的合理性、影片的节奏、叙事的手法等,总是被国内的创作者们忽视。于是,有了像《无极》、《英雄》之类的仅靠用特效撑场面的影片的出现。再看动画产业的发展,当皮克斯已经开始把3d与2d的表现手法相结合,重现手绘风格的魅力时,国内的一部分动画企业依然在比拼其实做得并不是很娴熟的3d效果。
“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作为个体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一眼望不到尽头。但现在的思想和教育却依然在想着如何追赶上技术的步伐,这是很不妥当的一件事情……目前的设计充当着把电脑技术带来的新奇果实介绍给社会的角色。”跟在技术发展的身后,我们总是会被技术所左右,永远跟不上时代变换的潮流。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技术是我们能够进行创作的前提,尤其是在新媒体越来越繁荣发展的今天,未来的信息传递和表达都将会以新媒体为载体,充分地了解新媒体的最新技术行情,才能使我们的更好地发挥设计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