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59.51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六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作用:便于了解地球面貌及地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轴: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表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点。
概念: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特点:形状为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概念:给纬线标定的度数。
点和线纬度分布规律:以赤道0°,向南北各分作90°。
地球仪表示方法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特点:形状为半圆;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概念:给经线标定的度数。
经度: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西各分作180°。
表示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经纬网概念: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作用:确定地面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
昼夜更替
出现地方时差:较东地点的地方时刻较早;
地理意义水平运动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概念: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洗向东
周期:一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
公转春季: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
地理意义:四季夏季: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
秋季: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
冬季: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
划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五带界线南北回归线:温带与热带界线。
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界线。
三、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常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方向指向标定方向。
经纬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
2、地形图的判读
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判读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地面坡度的缓、陡。
等高线分布形状表示不同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间着上不同的颜色。
地形剖面图: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了解地图的类型和用途。
根据目的选择适当的地图类型适当
比例尺适当比例尺大,表示实地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表示实地范围大,内容简单。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71%、29%。
海洋连成一片,陆地分成很多块。
海陆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极附近为海洋,南极周围为陆地。
任意半球上,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入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陆基本概念大洲:大陆与伸入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其中伸入陆地的部分叫海湾;
海峡:位于陆地之间,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七大洲分布:见大洲大洋分布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洲界: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分布:见大洲大洋分布图。
二、海陆的变迁
地壳的变动
海陆变迁的原因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创立:魏格纳,德国科学家
大陆漂移学说内容: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原始大陆
分裂成几块大陆漂移分离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
证据:拼合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古生物分布的相似性。
全球岩石圈划分六大板块。
内容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分布。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
碰撞:形成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板块运动岛弧: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张裂: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概念: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等)和大气现象
(如风、云、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及其影响特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多变。
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
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天气预报的产生。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内容:阴晴、风雨、气温、降水等。
绿色表示陆地。
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
常用天气符号。
判断空气质量的依据: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风力等。
人类活动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大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和与生活气温测量。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气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
日变化表现最高气温:14时(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陆地最高气温:7月。
北半球最低气温:1月。
气温变化海洋最高气温:8月。
年变化表现最低气温:2月。
陆地最高气温:1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7月。
海洋最高气温:2月。
最低气温:8月。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气温变化曲线。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气温的分布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0米,↓0.6℃)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降水。
降水与生活降雨是降水主要形式。
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通常用降水量注状图来表示。
降水的季节变化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变化类型全年多雨。
全年湿润。
全年少雨。
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不同气压带、风带造成不同纬度的降水差异。
影响因素海陆因素:一般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
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