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及现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及现状分析
奢侈品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
在我的印象里奢侈品就是属于价钱很昂贵的高档类用品,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般都是所谓的富豪一类的有钱人使用的东西,常见的奢侈品有豪华轿车,箱包,手表,香水等昂贵用品。
据我所了解的牌子有,比如说,奔驰,宝马,凯迪拉克,阿玛尼,香奈尔,迪奥等。
他们并不属于柴米油盐一类的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消费量也代表这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品。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奢侈品的消费量就越大。
也就是可以理解为,奢侈品的消费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奢侈品的消费量在发达国家一定是高于在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的消费量的。
这些只是属于我个人对于奢侈品肤浅的理解。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
在生活中,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正常需要的,能给人们带来超出普通享受的高档消费品。
做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时代性,区域性等特征,即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奢侈品的物质形式会发生转变。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奢侈品的消费是一种高档消费的行为,奢侈品本身这个词并无贬义。
奢侈品产业发源于100多年前的欧洲,经济上极其强大的美国为了抵制欧洲文化,用美元打造了奢侈品产业。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富裕
起来了,再有了经济的强大支持下,也学习美国,开发了其奢侈品产业,它在全世界搜罗艺术品,以至于让梵高的画炒到一千多万美元之后囤到家里无法脱手。
奢侈品消费如今又在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主的新兴市场崛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在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的带领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脚。
中国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在国际的奢侈品市场中既面临着机遇同时又受到许多的挑战。
首先,先介绍一下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报告称,2007年,中国人在首饰、服装、皮具、香水、等奢侈品(不包括私人飞机和游艇)上的消费达80亿美元,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消费人群占总人口的13%,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品牌,如阿玛尼、路易威登、宾利、迪奥等,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市场。
另外在消费者规模上,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曾公布我国有1.6亿人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中国宝玉石协会专家则大胆预计到2012年我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而安永会计公司研究报告曾估计我国有1000—1300万人消费奢侈品。
中国奢侈品市场所涵盖的主要人群:从消费者结构年龄看,我国目前购买奢侈品者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4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不到奢侈品消费人群的30%。
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这种奢侈品消费现象表明我国的奢侈品发展存在一定隐患。
顶尖消费人群,也就是俗称的富豪,根据2007年10月胡润研究所的调研,在中国,资产超过100亿的富豪有200人,超过10
亿的2000人,超过1亿的有5000人,超过5000万的则有800000人。
他们的消费特征是,对价格不敏感。
只要是所喜欢的,就会不惜代价。
例如购买游艇、私人飞机等。
国内某高尔夫球会,拟推出飞机、宾利接送、停机坪等服务,借此机会卖到天价,所瞄准的也正是这类人群。
2010年7月2日,胡润研究院在上海第二次发布“富豪消费价格指数”,分析了47项与高品质生活方式相关的商品,对比他们在2008年6月1
日的市场价格,涨幅平均值为12.6%;为居民消费指数的1.8倍。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是,中等收入家庭,白领上班族。
他们的消费特征是,持续消费能力较弱;但对奢侈产品有着执着的迷恋与渴望,且不屑于购买仿冒品。
比如说,他们会花上一两个月的薪水,去购买喜欢的奢侈产品,例如路易威登的箱包。
中国的奢侈品行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市场容量相当庞大:中国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对奢侈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中国毫无疑问正在成为奢侈品消费的大国,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奢侈事业才刚刚起步,有很多地方还不完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奢侈品的理解也不够成熟。
另外一个现象是,在奢侈行业国内企业集体缺位,国内还没有真正的奢侈品牌。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还不成熟,安永在报告中对中国和西方成熟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了两者不少的差异性。
报告支持奢侈品在中国尚属于较新的行业,其发展速度高于法国、意大利、其它欧洲国家、美国和其它成熟市场。
与更为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市场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奢侈品的消费形态。
尽管各达大咨询公司的报告都描绘出了中国奢侈品行业的美好前景,使得业界人士欣喜异常。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对洋品牌趋之若鹜的现实,更不得不面对中国奢侈品市场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品牌的尴尬。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至少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奢侈品牌。
现实是外国奢侈品牌风光无限,备受追捧,而中国本土品牌的沉默缺席,游离于市场之外、因此,如何尽快打造出真正意义的中国本土的品牌,已成为中国奢侈品行业的首要问题。
造成本土品牌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当中主要有客观和主管两大原因。
客观:历史原因,国外的奢侈品牌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对奢侈品的理解与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观念原因,中国人不是没有本土品牌意识,而是过于崇尚国外的奢侈品。
中国人往往认为国外的东西就是要比国产的好,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
设计师原因,设计师可谓是一个品牌的灵魂,一个好的设计师往往能引领一个品牌走向成功。
中国的设计师走出国门做大型时装发布会的机会太少,所以国外时尚界对中国设计师了解很少。
而生活在巴黎,米莱的设计师能第一时间得到各种信息。
主观:缺乏对奢侈品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品牌经营意识,产品品质有待加强,品类过于单一,综合营销能力欠缺。
还有许多仿冒品的困扰,仿冒品的销量与正品同步快速增长,使品牌厂商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
意大利知名品牌华伦天奴就表示,“我们在中国扩展业务遭遇的最大障碍是中国缺乏有效的商标保护。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向消费者传达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信息,以及将我们的产品与其他假冒的产品区分开。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奢侈品市场持续增长,潜力十分巨大,有调查指出。
2001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仅占世界的1%,而到了2010年,自实现奢侈品消费总额60亿元的同时,占到了世界的12%,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王国。
中国由此驶上了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快车道。
在06年到10年之间,保持约20%的年增长份额。
10年之后。
增长份额将有所放缓,但据估计,也将有10%。
到2015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份额将占据世界的29%,达到15亿美元。
女性奢侈品市场不断扩张,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市场以往以男性为主的客户基础。
JP摩根公司奢侈品行业研究员福罗盖指出,2005年,男性奢侈品市场占据了75%;而到2007年所见到了只有55%。
非理性消费向理性消费逐渐过渡,从旧式奢侈走向新式奢侈,未来的奢侈品,将更加注重创造性及个性。
在消费疯狂增长的影响下,稀有的,昂贵的及受青睐的将不再是高速汽车、香槟和香水等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东西,而是像宁静的时光、足够的水和空气等基本条件。
境外旅游及其消费持续增温,现阶段来自中国的境外旅游及其消费已引起全世的瞩目,在短期内,这一现象不但不会降温,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形势。
主要地点为香港、欧洲。
主要原因有如下:经济条件的改善及对奢侈品的渴望,国内供应的奢侈品数量及其种类仍然有限,关税及消费税高企,人民币汇率上升。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财富日益膨胀,关税日益降低,零售业全面开放这些有利于奢侈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大环境下,有理由相信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美好前景。
虽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行业处于乐
观的形势之中,但是我们应该深刻的了解到,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奢侈品行业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北京,上海一些人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奢侈品行业的发展相对好一些,而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奢侈品行业可能还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
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应该对奢侈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而不应该盲目跟风,怀着炫富的心里,一味的崇尚奢侈品。
作为政府来说,在倡导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同时,也应采取一些措施,让奢侈品行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且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英语0822
沈雨婷
083030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