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29.83 KB
- 文档页数:10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例。
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省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省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
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
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
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
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
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
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
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
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
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
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
其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
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
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
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
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
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
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
禁止砍伐。并于2003年投资130万元修建了环境水库——仙龙湖,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健身公园、观景亭、生态文
化长廊等。新建林道5.2公里,极大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同时,着重搞好
竹产品开发,如将竹材经脱氧,防腐处理后应用到住宅的建筑和装修中,开发
竹围廊、竹地板、竹层面、竹灯罩、竹栏栅等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并积
极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流通方面的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竹林培育、生态养殖、开办农家乐,并将这三块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农家乐乡村旅店,接待来自沪、杭、等大中城市的观光旅游者,并让游客自己上山挖笋、捕鸡,使得旅客亲身感受到看生态、住农家、品山珍、干农活的一系列乐趣,亲
近自然环境,体验农家生活,又不失休闲、度假的本色,此项活动深受旅客的
喜爱,得到一致好评,而农户本身也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3.城郊集约型模式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
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典型案例:市松江区泖港镇
松江区泖港镇地处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
东北距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
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
休闲农业,成为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该镇注重卫生环境的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村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使全镇生态环境和市容卫生状况显著改善,2010年,该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镇,2011年成为市第一家创建成功的市级生态镇。截至2012年6月份,市容
环境质量已连续18个季度保持全市郊区108个乡镇第一名。泖港镇作为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