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疯狂影评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上帝也疯狂1》的影评
姓名:吴胜男班级:12级工管4班学号:12310099 《上帝也疯狂》讲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区,生活着一群生性乐观、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两万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虽然距离现代化大都市仅六百哩,但他们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
卡拉哈里是个半沙漠地区,一年中有九个月干旱无雨,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纷纷离开,而它却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他们无须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拥有丰富的生存经验。
这个半原始的人类社会没有所有权,布希族人与世无争,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发生了改变。
这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产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引发了嫉妒和仇恨,为了丢掉“上帝赐予的”“邪恶”礼物,部族成员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种种故事……
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
电影首先是视,然后是听,这些视听通过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电影的影象包括镜头,画面构图,镜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
所谓画面构图,就是指画面人物,景物的安排与布局。
总的要求应该突出那些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内容。
构图应遵守三个原则:首先是美学原则。
主体不要居中、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主题不要过分孤单,人和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人和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水平线及景物线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人不要正面出现,应与镜头形成一
定角度,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再者是主题服务原则: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但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也要割爱。
最后是变化原则。
以《上帝也疯狂1》为例,影片一开头的画面就比较引人入胜,画面构图,镜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遵循了美学原则,构图呈现了一副非洲草原是上所特有的和谐、自然的景色,动物们有自己的生活,自由自在,让观众看了都不想去破坏它们的这份宁静与和谐。
这可能也是导演从一开始就要表达的对和谐自然文明的向往,而不忍心去破坏这份宁静,与影片后面恐怖分子的出现形成了对比,一种自然文明与现人类文明的反差对比效应。
该影片还采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容纳在同一画面中,并帮助观众确定视觉重点。
电影镜头的景别,是按照影象在画面上的大小和范围。
电影镜头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五个主要类别。
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最独特和最有效的艺术手段之一,它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影象局部及场景中细节。
特写不但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表现对象,而且能将人物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因而具有深刻的心理和戏剧作用。
近景镜头表现的是人物上半身或物象的局部,一般用来表现人物的表情,暗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或渲染情绪气氛。
中景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其他影象大半部的镜头,一般用来表现人物的手势神态,或展示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
全景是指展示人物全身或景物全貌的镜头,又称是场景的住镜头,一般用来展示人物的形体动作,表现
具体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远景是指视野广阔的电影画面,一般用来表现人物志向,抒发人物情怀。
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便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
《上帝也疯狂1》中,有一段影片是以远景镜头,拍摄了沙漠草原上一整片黄色叶子的树林,展示了广阔的视野,然后又由远景镜头慢慢移近变为近景镜头,由一片树林广阔视野慢慢将焦点重心拉到一个人身上,由此开始讲述布希族人的生活以及即将发生的事件。
还有,在影片中,基因猎羊而被惩罚做三个月的牢,面对自己从未见过的四面围墙及失去自由而必须待的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基呆滞的望着墙壁上的一个小窗口外的蓝天,这个镜头用了特写,此时最能表现人物此刻的心理环境、思想感情。
用特写镜头是想表现基在监狱的无助、孤独、对现代人不解的感情,现在的生活是他之前从未遇见过的,这也体现淳朴的布希族人单纯而原始、和谐、自然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中人类生活的与众不同、格格不入。
电影中所说的推、拉、摇、移升、降是电影镜头经常采用的运动方式。
从创作的目的,表现手段和银幕效果等方面来看,不同的运动方式会发挥不同的美学作用。
要在荧幕上表现各种视觉形象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颜色、物理性质、变化和运动,都离不开光,以光源为依据,可以把电影用光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人工的照明方式和光线效果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主光、辅光、顶光、脚光、侧光、逆光等,恰当地运用人工光可以增强造型艺术的感染力。
《上帝也疯狂1》中,有一段画面描述的是一张破烂的车从地面上慢慢的
移动然后再上升直到挂在树梢顶上,从空间位置角度来分析,该车从地面空间转换为高空悬挂空间,从移动到树梢静止为止。
给观众滑稽感。
在该影片中有一段讲述了布希族人得到可乐瓶后的纠纷以至于基要把可乐瓶扔回给上帝,但意外又发生了,可乐瓶掉下砸到基的女儿丹妮的头上,所以晚上的篝火会上大家都不再有欢笑。
在篝火集会上大家围在一起的画面就用到了光学照明效应,傍晚时分余晖洒落在布希族人围坐周围的地方,橘色一片,但是布希族人那一堆的光却是暗的,与夕阳余晖的亮色形成了反差对比。
目的是想表现此刻布希族人的焦虑、自责和伤心。
电影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
语言专指人嘴里说出的话,音乐是电影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音响是电影中除语言,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的统称。
语言分为对白、独白,旁白。
语言在电影中配合影象,交代说明,推动叙事,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塑造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善于充分而深刻的抒发人物的内心感情,也最善于表现各种节奏,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爱好和性格,还可以表露或抒发内心感受。
电影功能还在于,它能引起或代替人物的闪回。
在《上帝也疯狂1》的影片中,就成功的发挥了这种音画关系。
从可乐瓶的出现为导火索,让布希族人认为这是个不吉祥物,由此推动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基要到地球尽头把可乐瓶扔掉,在他的这一过程中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例如遇见安德鲁史帝、汤小姐和教授,基偷羊被关监狱,遇见恐怖分子等一系列的事情。
其中这些画面也有
音乐的配合,例如基应猎了人类的羊而被关监狱,在监狱中基孤独无助的望着牢房的小窗口是所伴随的音乐是哀伤的,目的是让观众体会到基此时的心境和心情以及对基的遭遇的同情。
之后基被释放,音乐变成了有点欢快节奏,目的是表现基被释放后重获自由的喜悦心情。
《上帝也疯狂1》这部影片除了有以上的赏析方法外还有其它的一些赏析手段,例如还有:长镜头和场面的调度角度赏析法、声带剪辑和影象剪辑赏析法等,再此也就不必一一全例举出来了,因为方法很多列出不便。
但总之,电影的产生迎合了大众化的心态,可以说电影的创作过程就是视听语言的灵活运用过程,是用视听语言描绘现实世界的过程。
而该影片导演用了多种电影赏析的表现方法,目的无疑是想表达导演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文明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还附带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节省人力、改进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紧张?不甘屈服于自然、反要它来迁就我们却又必须每时每刻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所有这些都具体化在了一只可乐瓶上。
无疑,可乐瓶再适当不过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触现代社会的媒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最能够代表美国对他国的文化侵袭。
与其说它是上帝赐予的,不如说它是上帝授权人类制造的。
影片流露出对人类社会初始状态的赞美。
卡拉哈里地区是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布希族是原始的乌托邦,没有私有财产、生活无忧无虑,导演Jamie Uys(杰米·尤易斯)毫不掩饰对这一理想国度的向往之情。
正因为如此,基打了猎物要与人分享却被指控侵犯了私有财产,在狱中呈现出的呆滞与深受伤害的表情令观众印象深刻。
《上帝也疯狂》
就像一部活动着的人类文明简史,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也学会去思考怎样对待现代文明,让人类进行深刻反思。
这也是本部影片导演的目的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