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9人民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模板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提出三民主义及武昌起义等历史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二、重点难点本课主要介绍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及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它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的多少周年吗?(答:100周年)教师:对,是100周年。
那同学们知道胡锦涛同志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所穿的服装,请问他所穿的是什么服装?由谁设计的?(答:是由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教师:没错,它是由孙中山设计的。
对于孙中山,同学们了解吗?他一生又为中国做了些什么贡献?(同学回答:)教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重温历史,聆听孙中山先生对民主共和的阐述,重新走进那风云激荡的年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辛亥革命(二)讲述:教师:前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学生回答)1、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同盟会。
(3)军事基础: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2、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 (2)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2)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如兴中会、民国,平均地权”。
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提问:请问“鞑虏”是指什么?(答:指满族统治者)。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问: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答:有机关刊物、有领导机构、有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过程: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在清政府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之际,趁机策划起义,在消息泄露的关头。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 结合史实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2)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成因,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
教学过程:一. 武昌起义1、背景:(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使人们认识到应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酝酿(1).思想方面:宣传革命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译书、办报、著书立说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思想武器。
①译书:翻译出版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著作。
②办报: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报刊。
③著书: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
④中心:上海和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
(2) 组织方面:创建领导机构。
①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紧接着,国内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内容:通过《同盟会总章》,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统编教材高中历史教案:《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提出问题:在这些事件的基础上,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2.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分析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族危机等因素,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客观原因。
(2)讲解革命党人的斗争历程,如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革命活动,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观原因。
3.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1)讲解武昌起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起点。
(2)分析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过程。
(3)讲解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成果。
4.讲解辛亥革命的意义(1)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讲解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分析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5.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1)讲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如民主政治的兴起、政党制度的建立等。
(2)分析辛亥革命后经济变革,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改进等。
(3)讲解辛亥革命后文化变革,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让学生谈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2.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有哪些?五、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武昌起义的相关视频资料,结合本课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引导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学习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反映的是武昌起义中革命党人英勇杀敌、勇往直前的场景。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告终。
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同样以失败告终。
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能成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二、新课讲授(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展示:《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示意图》。
提出要求:结合教材第42—43页文字,表格归纳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
名称时间革命党人地点影响萍浏醴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同盟会成立以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浙皖起义1907年秋瑾、徐锡麟安徽安庆、浙江绍兴—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广西镇南关—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广东广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起义2.教师讲解:1911年4月27日,由于情况变化,在起义尚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高中历史课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2)运用历史思维,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阶级矛盾;(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史》第8课《辛亥革命》;2. 参考资料:辛亥革命相关论文、书籍;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民主革命的发展;(2)提问:辛亥革命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中占据怎样的地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阶级矛盾;(2)分析辛亥革命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事件和人物;(3)阐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阐述其原因、过程和影响;2.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或相关历史景点,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实物和资料;3. 结合辛亥革命,谈谈自己对民主革命的认知和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品质。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讲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分析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加深等原因。
讲述辛亥革命的经过,包括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4.内容讲解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强调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讲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包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觉醒,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5.案例分析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如孙中山、黄兴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课堂作业布置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辛亥革命相关图片、视频3.辛亥革命历史资料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情感态度,了解他们对历史的热爱程度。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学生回答:略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二、【自主先学】(12分钟)(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导入栏(小红字部分)明确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时间、。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那些起义?每次起义的时间、地点?明确每次起义的结果?(2)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 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兴中会:1894年。
创建地点。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分析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二、讲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5分钟)通过PPT介绍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和国家危机,以及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三、分析辛亥革命的过程(20分钟)介绍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包括武昌起义、临时政府的成立等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过程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四、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0分钟)通过PPT展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意义。
五、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能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辅导和指导。
《辛亥革命》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2)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分享心得体会。
3. 比较法:比较辛亥革命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异同,提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播放辛亥革命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内容:(1)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2)分享心得体会,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选取辛亥革命相关案例,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探讨辛亥革命的特点。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3. 思考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启示。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否准确地描述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能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能否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2)能否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否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2)能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李丽雯】13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直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案例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内容分析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秋民主的潮流”中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主进程的丰碑。
19世纪末,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岌岌可危,孙中山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分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着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选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在此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将倾的清政府,为导出革命活动作铺垫。
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本课,但高中阶段他们对于革命类型的课程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弱,历史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要注意史论结合,以史实导出结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学会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课程内容的乏味,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引用故事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运用比较法,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2)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比较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2)总结比较结果,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 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3. 对比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
9、辛亥革命一、导入新课。
走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了解那时的帝国主义,耀武扬威地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野蛮的掠夺着我们的财富,而当时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正处于频临灭种的境界,正是这个时候,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那是什么革命推翻的呢?她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辛亥革命,重温那辛亥精神(板书9..辛亥革命)先看看学习目标,出示PPT图片(学习目标)二、教学过程(一)、革命先烈的奋斗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和革命志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那到底有哪些起义呢?现在请大家把书打开阅读教材42页至43页内容,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出示PPT图片。
师:好,整理好了吗?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你整理的答案。
(生回答时板书四个起义。
)师:总结分别讲解四个起义,着重讲解萍浏醴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讲解: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奋斗一个月后还是失败了。
刘道一遇害,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与清军激战四个小时,最终失败,徐麒麟次日遇害,而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与之策应而因歹徒告密而失败,秋瑾慷慨就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徐锡麟,秋瑾出示PPT图片。
广西起义:1907年由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广西起义为袭取镇南关,因此又称镇南关起义,与清军激战七昼夜,终因弹药缺失而失败。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辛亥年在广州发动的武装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起义。
1911年4月27日,由黄兴率领的120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衙门。
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众悬殊最终失败。
其中72名烈士的遗骸由潘达微收敛,葬于广州红花岗。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
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兴中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2)能力:
1从文本、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教师利用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方法:①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的探究,学习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
②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2、活动一:
情境:播放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的准备》。
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问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要求作记录。
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背景、原因分析的方法指导。
3、活动二:
情境:播放视频资料《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
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史实,教师补充讲解这一史实。
4、合作探究题2: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要求学生先开展讨论,后进行辩论。
老师对学生的辩论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指导学生学习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力量不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和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是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来完成的。
6、布置课后探究题: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兴起阶段(1894、11—1905、8)
1、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建立革命团体
4、传播革命思想
5、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等)
二、辛亥革命的发展阶段(1905年8月——1911年10月)
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2、发动武装起义(1906萍浏醴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等)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阶段(1911年10月——1912年春)
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参议院制定
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等意义P53
4、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教育方面(4)社会生活方面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辛亥革命的成功: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总之,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三大巨变之一。
B、辛亥革命的失败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它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