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题目第三章 血液

生理题目第三章 血液

生理题目第三章 血液
生理题目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浆 2. 血清 3.血浆晶体渗透压

4等渗溶液 5.红细胞比容 6.血沉

7.红细胞渗透脆性 8.生理性止血

9.血液凝固 10.凝血因子

11.纤维蛋白溶解 12.血型

13.凝集原 14.红细胞叠连15.红细胞凝集

二,填空题

1.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2.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是———。中性粒细胞占——%,嗜酸性粒细胞占——%,嗜碱性粒细胞占——%,淋巴细胞占

——%、单核细胞占——%。

3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和———。

4·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男性为———,女性为———。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成熟因子主要是———和———。

6·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贫血。

7.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女性为———,男性为———。

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男性为———。

8·血型是依据———凝集原的类型而定的,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血型系统。

9.红细胞膜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为———型或———型。

10·输血原则是———。ABO血型系统的输受关系是———、

———和———。

1 l·把红细胞放在1.9%的尿素溶液中红细胞会———。

1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和———。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吞噬破坏。

14.白细胞中主要通过吞噬病原菌发挥作用的是———和———,能释放组胺的是———,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是———。

15·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16·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为———,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为———。

17·正常成人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60kg体重的人的血量约为———L。

18.一次失血量在———ml以下,而不超过全身血量的———%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1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正比。

20·Rh血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Rh因子为———,无Rh因子为———。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l-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入血型为

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

A.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B.蛋白质和铁缺乏 C.铁缺乏 D.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E.雄激素缺乏

4.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其血量约为

A.3000ml B.4800ml C.6000nd D.7000ml E.8000ml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球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 D.血红蛋白 E.晶体物质

6.若将红细胞置于O.35%的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如下哪种现象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破裂溶血 C.红细胞皱缩 D.红细胞凝集 E.血沉加快

7.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A.因子Ⅻ B.因子Ⅲ C.凝血酶原 D.Ca2+ E.PF3

8.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9.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蛋白质 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组织激活物 D激肽释放酶 E 尿激酶

10.关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可塑性,可通过较细的毛细血管 B.在血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 C.具有一定的脆性,衰老时脆性减小 D.对02和cO2的通透性较大 E.尿素可自由透入红细胞

1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B.在血液中占的重量百分比 c.在血浆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D.与血管容量的百分比 E.在血清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12.某人的红细胞在标准A型血清中出现凝集现象,而在标准B型血清中未凝集,该人的血型是

A.B型 B.A型 C.0型 D.AB型 E.无法判断

13.下列对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可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和破坏入侵的细菌

B.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 C.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蠕虫

D.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的主要免疫细胞

E.T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则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14.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A.7.0~7 .15 B.6.35~6. 45 C.7.35~7.45 D.7.65—7.75 E.8.35—8.45

15·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量增加 E.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16·我国健康成年入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A.40%一60% B.40%一50% C.50%一70% D.60%一70%

E.30%一50%

17·下面哪种白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8·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下列哪个

器官合成

A.肝 B.脾 C.肾 D.脑 E.骨髓

19.纤溶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A.纤溶酶原 B.纤溶酶 c.纤溶酶原激活物 D.纤溶抑制物 E.凝血酶原

20·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

错误的

A·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 B·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

C·Rh阳性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D·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

E.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

(二)B型题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浆

1.内环境是指

2体液包括

3.红细胞的内环境是指

A.聚集 B.粘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

4·A型血红细胞与B型血血清相遇时,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5·组织破损时,创面上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出现

A.球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 D.血红蛋白 E.NaCI

7·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8.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9.与氧气运输有关的主要成分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红细胞

lO.上述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11能释放组胺和肝素的是

12.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A.铁和蛋白质 B.内因子 C.维生素K D.维生素B12和叶酸 E.促红细胞生成素

13.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 14。幼红细胞发育成熟的辅酶是

15.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的是

(三)C型题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2.对于维持血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3.与血浆白蛋白浓度密切相关的是

A交叉配血实验 B.红细胞上凝集原的有元和类别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血型划分的依据是 5.输血时主要的依据是

6.凝血功能判定的依据是

A.红细胞数目 B.血红蛋白含量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7.与全血的粘滞性有关的主要是

8.与血浆的粘滞性有关的主要是

A.A型 B.B型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9.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凝集,此人血型为

10.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不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A凝集原 B.B凝集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1.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12.A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13.A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四)x型题

1.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脆性增加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2.下列有关白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白细胞一般呈双凹圆盘形 B.细胞无核 c.无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D.总数在剧烈运动时可明显升高 E.总数为(100~300)×109/L

3.以下所述血液正常值,正确的是

A.成年男子红细胞为(4.O~5.5)×109/L L B.成年女子红细胞为(2.6~3.61×109/L.

c.成年女子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10~150g) 109/L D.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

E.成年入白细胞总数为(4.O—lO.0)×109/L

4.血小板的基本生理功能有

A.参与生理性止血 B.参与血液凝固 c.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参与物质运输

E.参与免疫功能

5.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的因素有

A.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 B.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c.血浆ca2+浓度

D.血浆O2和c02浓度 E血浆胶体渗透压

6.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

A.维生素B12 B.维生素K C.Fe2 D.维生素E E.叶酸

7.血液的功能有

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参与机体免疫 D.参与生理止血 E.参与机体功能调节

8.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电解质 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缺乏激素

E.缺乏葡萄糖

9.下面有关中性粒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血液中数目最多的白细胞 B.有吞噬作用 c.对细菌产物的趋化作用敏感

D.含有溶酶体 E.可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

10.正常人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

A.抗凝血酶Ⅲ B组织激活物 C.肝素 D.枸橼酸盐 E.因子Ⅲ

1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

A.悬浮稳定性 B.渗透脆性 c.形态可塑性 D.膜的通透性 E.吞噬特性

12.以下有关血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0型血的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 B.红细胞膜上含有A、B凝集原者称0型血

c.B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D.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者称A 型血

E.A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13.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

A.5%葡萄糖 B.10%葡萄糖c,10%尿素 D.O.9%NaCl E.9%NaCl

14.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是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少量输血 B.纤溶酶原被激活 c.凝血酶的激活

D.纤维蛋白的生成 E.纤维蛋白的降解

15.参与红细胞生成调节的重要因素有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雄性激素 C.雌激素 D.加压素 E.肾上腺素

16.促凝因素有

A.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 B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

c.增加表面粗糙度 D.向血液中加草酸盐

E.注射肝素

17.B型Rh阳性人的血液,可输给

A.A型Rh阴性血的人 B.B型Rh阳性血的人 c.A型Rh阴性血的人

D.AB型Rh阳性血的人 E.0型Rh阳性血的入

18.下列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判定与应用,正确的是

A.主侧不凝,次侧凝,可缓慢、少量输血 B.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能输血

c.主侧、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D.次侧不凝集者,可少量、缓慢输血。

E.主侧凝集,次侧不凝,可缓慢、少量输血。

19.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组织液生成增多 B.组织液生成减少 c.尿量增加

D.红细胞萎缩 E.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20.下列有关Rh血型的问题,临床实践中应该注意的是

A.Rh阳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的血液 B.Rh阴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

c.Rh阳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 D. Rh阴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

E.Rh阳性受血者接受Rh阴性的血液

四,问答题

1.何谓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2.简述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及其调节。 3.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ABO血型系统根据什么来分型?输血原则是什么?各型的输受关系如何?

5.简述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6.何谓贫血?试分析引起贫血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血浆指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血清指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的液体。 3.血浆晶体渗透压指由血浆中晶体溶质颗粒(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4.等渗溶液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5.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血沉指单位时间内红细胞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毫米/第一小时末)。

7.红细胞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抵抗力大的红细胞的脆性小,抵抗力小的红细胞则脆性大。

8.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小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9.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10.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11.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12.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3. 凝集原是指红细胞膜上所含的能与血浆中对应的凝集素发生反应使红细胞凝集的物质,属于抗原。

14.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叠连。

15.红细胞凝集是指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与血浆中对应的凝集素结合使红细胞粘附成团的过程,红细胞凝集是抗原--抗体反应。

二、填空题

1.碳酸氢盐/碳酸

2.(4.O一10.O)×109/L、50~70、0.5~5、O一1、20一40、3—8

3.O.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

4.40%~50%、37%---48%

5.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

6.巨幼红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7.(3.5~5.O)×1012/L、(4.0~5.5)x1012/L、110~150g/L、120—160g/L

8.红细胞膜上、ABO

9.A型、AB型

10.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同型血相输、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AB型可少量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11.破裂溶血 12.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

13.120天、巨噬细胞 14.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15.粘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修复 16.因子Ⅶ、因子Ⅲ

17 .7~8、4.2~4.8

18.500、10 19.颗粒数目 20.Rh阳性、Rh阴性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D 3. A 4. B 5. C 6. B

7. B 8. D 9. B 10.C 11.A 12. A

13. E 14. C. 15. B 16. C 17. D 18. C

19.E 20.E

(二)B型题

1.B 2.C 3. E 4. D 5. E 6. C 7. C

8. E 9. D lO.A 11.C 12. D 13. A

14. D 15. E

(三)C型题

1.A 2 . B 3.A 4. B 5. A 6. D

7. A 8. D 9. A 10. B 11. D 11. D

12. C 13. A

(四)x型题

1. CDE 2.ABE 3. ACDE 4. ABC 5. AE

6. AE

7.ABCDE

8.AC

9.ABCD 10.AC

11.ABCD 12.ADE 13.AD 14.ACD 15.AB

16.AC 17.BD 18.ABC 19.AC 20.BD

四、问答题

1.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其作用是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由于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而难于透过细胞膜,所以晶体渗透压对于细胞内外的水分交换和细胞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其作用是维持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因血浆蛋白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致使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大大多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5mmHg)。胶体渗透压的这种差别成为

组织液中的水进入毛细血管的主要力量,对保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

2.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及其调节如下:

(1)红细胞生成的条件

1)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入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充足的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和蛋白质。蛋白质缺乏会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也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足够的红细胞成熟因子。红细胞在细胞分裂与生长成熟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参与。它们的缺乏将使红细胞中DNA的合成发生障碍,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减慢,使红细胞的生长停止在初始状态而不能成熟,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发育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使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肾脏产生,组织缺氧是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释放增多的主要原因。严重肾疾患会伴发贫血。

2)雄激素:雄激素作用于肾,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使骨髓造血功能增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

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第一步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成为凝血酶

第三步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

上述过程需要ca2+参与,而凝血酶原激活物来自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途径,内源性凝血有赖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Ⅻ的激活,外源性凝血有赖于组织因子Ⅲ的激活。

4.ABO血型系统分型的根据:血液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种类与有无来划分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仅有A凝集原为A型;红细胞膜上仅有B凝集原为B型;红细胞膜上有A和B凝集原为。AB型;红细胞膜上无A 和B凝集原为O型。输血以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为原则。ABO 血型系统的输受关系:①同型血相输;②0型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③AB型可少量

接受其他型血。某些异型输血的条件:血源困难;输入量少;密切观察;缓慢输入;不能反复输入。

5.血液具有运输和调节入体功能的作用,即运输O2、CO2、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等,以维持入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及调节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血液中含有与免疫机制相关的特殊蛋白质、白细胞等,参与免疫过程,对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还具有凝血和纤溶以及缓冲酸碱的功能。此外由于血浆成分中90%以上为水,水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的相对稳定。

6.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称为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

(1)造血原料缺乏,如入体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成熟因子缺乏,如入体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内因子缺乏,可导致恶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5)某些肾脏疾病患者,可因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障碍,引起肾性贫血。

(6)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的破坏增多,可出现脾性贫血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一.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血量 3、渗透压 4、血沉 5、生理性止血 6、血液凝固 7、血清 8、凝血因子 9、血型 10、交义配血试验 二、填空题 1、血液由_______ 与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2、正常成人得血量约占体重得__________ ,即每公斤体重有_________ m l血液。 3、全血、血浆与红细胞得比重分别由 ________ . 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得数量决定。 4、血浆中最重要得缓冲对就是______________ o 5、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得数量为______________ ,血红蛋白浓度为 ____________ o 6、临床最常见得贫血类型就是____________ ,其根据红细胞得形态特点,又称为_____________ o 7、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董为_____________ ,其中嗜碱性粒细胞所占得比例为___________ % o 8、目前已知得凝血因子共有____ 种,其中唯一不存在血浆中得凝血因子就是______________ ,不就是蛋白质得凝血因子就是_____________ ,大多数凝血因子以_____________ 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9、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分别由凝血因子 __________ 、_______ 启动。 10、血液中眾重要得抗凝血物质就是______________ O 11、目前发现得红细胞血型系统有32个,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得就是

与。 12、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得抗原就是_____________ 。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该抗原,分为 与 ___。 三、选择题 1、血清就是指 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得上淸物 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及其她某些凝血因子 D、全血去掉血细胞 E、血浆去掉蛋白质 2、血清与血浆得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纤维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凝血因子 D、血小板E. Ca2+ 3、纽织液与血浆成分得主要区别就是组织液内 A、不含血细胞 B、蛋白含童低C. Na+含量离D、K+含量爲E、CI-含量爲 4、下列哪项不就是血浆蛋白得生理功能 A、运输02与C02 B、缓冲功能 C、参与生理止血 D、参与机体得免疫功能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5、低温库存较久得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爲(C) A、CH B、Ca2+ C> K+ D、Na+ E、有机负离子 6、血量就是人体内血液得总量,相当于每千克体重 A70ml?80ml B、80ml?90ml C^50ml?60ml D、40ml?50ml E > 60mI?70ml 7、血细胞比容就是指血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得重董百分比 8、全血得比重主要决定于 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得鬲低C.红细胞数董D、白细胞数量E、NaCI得浓度 9、全血得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红细胞数董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得叠连E、NaCI得浓度 10、等渗溶液就是指渗透压 A、大于血浆 B、小于血浆 C、相近或等于血浆渗透压 D、10%^萄糖溶液 E、0、35% NaCI溶液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血液 二、填空题1.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防御和免疫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3.晶体物质、NaCl、蛋白质、白蛋白 4.300mmol/L、不变、正常 5.降低 1.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的,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特别是。 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静脉输入0.85%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形态_______。 5.若血浆中的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A 2.B 3.A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白蛋白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γ-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E.碳酸氢钠 3.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E.与血管容积之比 5.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 A.8% B.10% C.12% D.14% E.16%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 2.ABCDE 3.ABCE 4.ABDE 5.BDE 18.ABC 19.AD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C.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D.增加了白蛋白E.增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 2.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 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 E.参与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3.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血浆蛋白均由肝脏产生 E. 血液的比重在1.050~1.060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哪种缓冲对决定着血浆的pH ( ) H2CO3 NaH2PO4 H2CO3 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2.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3.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 ) A.球蛋白 B.白蛋白 C.氯化钠 D.纤维蛋白原 4. 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5. 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肾素 6. 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7.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8.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细胞比容改变 9. 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 ) A.胶体渗透压+浓度 +浓度 D.总渗透压 10.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 ) A.凝集的快慢 B.叠连的快慢 C.运动的快慢 D.溶血的多少 11. 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增快 D.先不变,后增快 12. 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加快 D.先不变,后加快 13. 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心静脉压 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 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 D.脉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和____。血浆是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贫血时,其值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与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主要是由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 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越不易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女子为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和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下段是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 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和很强的____。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三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 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和____。 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和____。 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二、填空题1、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防御与免疫功能、 生理性止血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3、晶体物质、NaCL蛋白质、 口蛋口 4、300mmol/L、不变、正常 5、降低 1、血液就是内环境中最活跃得部分,它得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 、 、、、。2、维持细胞内 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就是由形成得,特别就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就是由形成,特别就是。 4、正常人得血浆渗透压约为。静脉输入0、85% NaCl溶液,血浆 渗透压,血细胞形态 _________ o 5、若血浆中得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口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 三、单项选择题Q型题)1、A 2、B 3、A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白蛋白 B.aW蛋口 C.a2赛蛋白 D.y^蛋白 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得主要成分就是()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E、碳酸氢钠 3、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得主要因素就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口减少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细胞比容就是指血细胞0 A、在血液中所占得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得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得百分比 E、与血管容积之比 5、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得() A.8% B.10% C.12% D.14% E.16% 四、多项选择题(X 型题)1、ABC 2、ABCDE 3、ABCE 4、ABDE 5、 BDE 18、ABC 19、AD 1、血清与血浆得区别在于前者()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增加了血小板释放得物 质 D.增加了口蛋口 E.增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 2、血液得生理功能有() 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 E、参 与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 3、下列关于血液得叙述正确得就是0 A、血液就是一种流体组织 B、血液就是由血细胞与血浆组成 C、血液得颜色就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得 D、血浆蛋口均由肝脏产生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10.血量(blood volume) 11.血型(blood group) 12.ABO 血型系统(ABO bood group system) 13.红细胞渗透脆性(RBC osmotic fragility) 二、填空题 14.正常人血浆的pH 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 15.根据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16.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17.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1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都需要的参与。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2.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这种形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作者:————————————————————————————————日期:

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 pressure)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二、填空题 10.体液约占体重的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细胞外液占体重的%,血浆约占体重的%。 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正常值为。 12.造血过程可分为阶段、阶段和阶段等三个阶段。 13.白细胞可分为、、、、等五类。 14.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5.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 16.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都需 要、、、、、、、的参与。 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 17.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抗凝系统和抗凝系统两类。 18.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19.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 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0.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是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参与血液凝固。 21.内环境稳态是指的各种和相对稳定,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2.抗凝血酶中最重要的是,它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丧失活性。 三、选择题 A型题 23.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Ⅴ因子 B.Ⅲ因子C.Ⅹ因子 D.Ⅻ因子E.Ⅶ因子 2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将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清 2、血浆渗透压 3、红细胞沉降率 4、凝血因子 5、血型 6、输血原则 7、交叉配血实验 8、等渗溶液 二、填空 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血浆晶体渗透压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3、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 4、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_;女子为___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和____。 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下段是_______。 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贫血。 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增多所致。 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_。 1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___增多。 11、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步。 13、凝血酶原激活物为、、、的复合物 14、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 15、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16、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____不被受血者_______所凝集。 17、血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____类型而定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____或____。 18、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抗原。 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 分成和两种血型。 三、简答题 1、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 2、简述实际应用中抗凝和促凝的措施有哪些? 3、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 4、简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以及输血原则。 5、简述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单选题 1、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是() A、5%~6% B、6%~7% C、7%一8% D、8%一9% 2、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为() A、40L与4L B、30L与4L C、20L与4L D、30L与2.5L 3、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因为()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增多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A、激素的有无B、纤维蛋白原的有无C、红细胞的有无D、血小板的有无 5、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 A、溶血 B、叠连加速 C、凝集 D、脆性增加 6、正常人血浆pH值是() A、6.35-6.45 B、7.05-7.15 C、7.35-7.45 D、7.65-7.75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1.血浆的基本成分是晶体物质溶液。 2.血浆的另一成分是血浆蛋白。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 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用电泳法可进一步将球蛋白分为α 1-、α2、β1-、γ1-球蛋白。正常成年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 , 其中白蛋白为40~48g/L ,球蛋白为15~30 g/L 。 3. 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与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结合,使血浆中的这些激素不会很快经肾脏排 出;③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一些异物; 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等生理过程;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 侵;⑥营养功能。 (二)血细胞 1.分为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红细胞最多, 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白细胞最少。 2.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3.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4. 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6.大血管中血液的血细胞比容略高于微血管。 二、血量 1.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在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称为储存血量。 2.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或每公斤体重70—80ml 。 3.血浆量和红细胞量可按稀释原理进行测定。 4.血量=红细胞总容量/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量/(1-血细胞比容)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1.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 2.血浆的比重为1.250~1.030,其高低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3.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1.092,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二)血液的粘度 1.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 2.全血粘度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比容,血浆的粘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3.水、酒精、血浆的粘度不随切率的改变而变,称为牛顿液体。 4.全血为非牛顿液体。粘度与切率呈反变关系。 (三)血浆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 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

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 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 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D.悬浮稳定性差 E.可塑性差 4.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 A. 血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 趋化性7. 血浆8. 血清9.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 血型11. 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 和 ________ 。血浆是_______ 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 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_ 。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 。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 贫血时,其值__________ 。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_ o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_ o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 与_______ 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 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静脉输入0.9 % NaCI CD血细胞形态________ o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 ________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 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_ o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 ;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__ 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__ 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 女子的Hb含量是 ________ o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__ ,越不易_____ o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 ;女子为 _________ o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 和_______ o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__ 和_______ o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_ 下段是________ o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 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_ o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__ 曾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__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_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___ o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___ 曾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___ 曾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_____ 口很强的______ o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__ 。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____ o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__ ,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___ o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__ 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 ________ o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 ,______ ,______ 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_ 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__ o

生理题目血液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浆 2. 血清 3.血浆晶体渗透压 4等渗溶液 5.红细胞比容 6.血沉 7.红细胞渗透脆性 8.生理性止血 9.血液凝固 10.凝血因子 11.纤维蛋白溶解 12.血型 13.凝集原 14.红细胞叠连15.红细胞凝集 二,填空题 1.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2.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是———。中性粒细胞占——%,嗜酸性粒细胞占——%,嗜碱性粒细胞占——%,淋巴细胞占 ——%、单核细胞占——%。 3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和———。 4·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男性为———,女性为———。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成熟因子主要是———和———。 6·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贫血。 7.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女性为———,男性为———。 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男性为———。 8·血型是依据———凝集原的类型而定的,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血型系统。 9.红细胞膜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为———型或———型。 10·输血原则是———。ABO血型系统的输受关系是———、 ———和———。

1 l·把红细胞放在1.9%的尿素溶液中红细胞会———。 1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和———。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吞噬破坏。 14.白细胞中主要通过吞噬病原菌发挥作用的是———和———,能释放组胺的是———,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是———。 15·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16·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为———,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为———。 17·正常成人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60kg体重的人的血量约为———L。 18.一次失血量在———ml以下,而不超过全身血量的———%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1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正比。 20·Rh血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Rh因子为———,无Rh因子为———。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l-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入血型为 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docx

生理学 -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 体液约占体重的①%,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③%,血浆约体重的④%。 2 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葡萄糖或 ②%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 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4. 正常人血家的 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 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 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

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 ③、④和⑤等五类。 8. 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 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 ②、③和④。 12.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 ;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 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 型题 ]

1.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 B. [K +] C. [Ca 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 , 其结果是() A. 血[K + ] 偏高 B. 血[Na+ ] 偏高 C.血[Ca2+ ] 偏高 D.血[Cl - ]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D.悬浮稳定性差 E.可塑性差 4. 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 A.血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血液培训课件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 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血量 3、渗透压 4、血沉 5、生理性止血 6、血液凝固 7、血清 8、凝血因子 9、血型 10、交叉配血试验 二、填空题 1、血液由和两部分组成。 2、正常成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即每公斤体重有 ml血液。 3、全血、血浆和红细胞的比重分别由、和的数量决定。 4、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5、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的数量为,血红蛋白浓度为。 6、临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其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又称为。 7、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量为,其中嗜碱性粒细胞所占的比例 为 % 。

8、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共有种,其中唯一不存在血浆中的凝血因子 是,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大多数凝血因子以 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9、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分别由凝血因子、启动。 10、血液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11、目前发现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32个,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和。 12、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该抗原,分为和。 三、选择题 1、血清是指 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 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 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 D、全血去掉血细胞 E、血浆去掉蛋白质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纤维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凝血因子 D、血小板 E、Ca2+ 3、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不含血细胞 B、蛋白含量低 C、Na+含量高 D、K+含量高 E、Cl-含量高 4、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运输 O2 和 CO2 B、缓冲功能 C、参与生理止血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血浆(blood plasma ):血液除血细胞外的液体成分。 2、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血凝块会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用离心的方法所测得的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4、胶体/晶体渗透压(colloid/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胶体可溶颗粒形 成的渗透压。 5、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 ):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约为313mOsm/L 6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红细胞在抗凝血液中的沉降速 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个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高低。 7、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膜对低 渗溶液的抵抗能力。渗透脆性大,抵抗能力小。 8、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9、血型(blood group ):指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 是ABC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0、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 hemostasis):小血管破损,血液从血管中流出,数分 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11、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 一起的现象。 12、血小板(platelet ):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代谢能 力的小块细胞质。 13、血小板粘附(platelet adhesion ):血小板黏着于非血小板表面的过程。 14、血小板凝集(platelet aggregation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着。依赖 于纤维蛋白原、钙离子等的参与。 15、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ocroenvironment ):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 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以及造血器官的神经和血管,在血细胞生成的全过程中起调控、诱导和支持作用。 16、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 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17、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 ):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的总 称。 18、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 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 19、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 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20、纤维蛋白溶解(纤溶)(fibrinolysis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正常情 况下纤溶和凝血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维持血管的通畅状态。 21、凝集原(agglutinogen ):红细胞膜上含有的特异性抗原性物质。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试题

医学生理学血液生理试题 填空题 1、血液就是内环境中最活跃得部分,它得主要功能包括__运输功能_____、___缓冲功能____、___调节体温_____、__防御与免疫功能_____、___生理性止血功能____。 2。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就是由晶体物质形成得,特别就是NaCl ;血浆胶体渗透压就是由蛋白质形成,特别就是白蛋白。 4、正常人得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静脉输入0.85%NaCl 溶液,血浆渗透压不变,血细胞形态_正常______。 5。若血浆中得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D.γ—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得主要成分就是(B ) A.氯化钾 B.氯化钠C.碳酸氢钾D.钙离子E。碳酸氢钠 3.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得主要因素就是( A) A。血浆白蛋白减少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D、血浆球蛋白减少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细胞比容就是指血细胞( ) A、在血液中所占得重量百分比B。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C、与血浆容积得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得百分比E。与血管容积之比 5.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得() A.8%B.10% C.12%D.14% E.16%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2。3、4、5.18.ABC19.AD 1。血清与血浆得区别在于前者(ABC ) A。缺乏纤维蛋白原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增加了血小板释放得物质 D.增加了白蛋白E。增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 2、血液得生理功能有(ABCDE) A、运输功能B、缓冲功能C、防御保护功能D、调节体温E、参与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 3。下列关于血液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BCE) A。血液就是一种流体组织 B.血液就是由血细胞与血浆组成C、血液得颜色就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得D。血浆蛋白均由肝脏产生 E。血液得比重在1、050~1。060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 4、血浆蛋白得主要功能有(ABDE) A、运输作用 B、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C、调节体温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

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二、填空题 10.体液约占体重的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细胞外液占体重的 %,血浆约占体重 的 %。 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正常值为。 12.造血过程可分为阶段、阶段和阶段等三个阶段。 13.白细胞可分为、、、、等五类。 14.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5.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 16.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都需要、、、、、、、的参与。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 17.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抗凝系统和抗凝系统两类。 18.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19.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 成和两种血型。 20.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是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参与血液凝固。 21.内环境稳态是指的各种和相对稳定,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2.抗凝血酶中最重要的是,它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丧失活性。 三、选择题 A型题 23.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Ⅴ因子 B.Ⅲ因子 C.Ⅹ因子 D.Ⅻ因子 E.Ⅶ因子 2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将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