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糖尿病中医疗法大全

糖尿病糖尿病中医疗法大全

糖尿病糖尿病中医疗法大全
糖尿病糖尿病中医疗法大全

【糖尿病】糖尿病中医疗法大全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畴。本病在《黄帝经》中称为“消疼”。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历代医籍有“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名称。《经》的消渴记载,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则及预后等都分别作了论述。之后,辨证论治出自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了唐宋,为后世医家研究消渴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性疾病。本病发病率仅决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一亿人,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我国卫生部已将本病列为重点疾病之一。本病以中年以上为多见,少数为青少年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受到遗传、体质、代、免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患病个体的差异性很大。治疗上,现代西医学自1921年发现胰岛素以来,对治疗糖尿病是一大贡献。但白平原发性糖尿病病因未明,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措施。

现大运平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最早见于1954年。多病例(20例)观察约首次报道在1977年。此后,本病的中医治疗开始引起中西亚界广泛注意。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大量的治疗病例和临床总结性资料不断涌现。根据

初步统计,累计多泽本报道病例已超过8000例。集40多年的临床观察和资料积累,中医在探索和总结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遣方用药、并发症的台疗等厅面,均取得可喜的进展。不少研究者还对糖尿病人做了治疗前后血糖、尿糖糖耐量试验等对照检查。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不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颇有独到之处。目前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论治,疗效多在85%以上。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如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联系的研究;老年人及老年人前期糖尿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释放曲线关系的探讨;有关调整脂质代紊乱的研究;单方草药的研究,以及寻找降糖、降脂的有效方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等等。从中探索临床规律,为中医更有效地治疗本病提供了某些客观依据。

[病因病机] 本病是综合性的致病因素,尤与嗜酒、喜食膏腴和过度精神紧有关,三者综合发病者较多。不论情志、房劳、厚味、嗜酒等因素,其造成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损肺、脾(胃);肾诸脏,热伤肺阴,肺液干涸’,敷布失职,多饮而烦渴不止;邪伤胃阴,胃火炽盛,消谷善饮,肌肉消瘦;热邪伤肾,肾阴亏虚,精气不足.固摄失机,精微不藏,多尿而濒,或有甜味,或如脂膏。此三者其始虽异,其终则同,最后损伤肺、胃、肾阴液,而致成本病。现分述如下;

燥热生长期过食甘肥,醇酒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蕴,化操伤津,易致消渴。亦有意欲长寿,或快情纵欲,长时服用温燥壮阳之剂,或久病误服湿燥之晶致使燥热生,阴津亏损,发为消渴。

五志化火长期过度精神刺激,情绪紧,五志过极,火热生,灼阴伤肺而失诒节;亦有忧愁思虑,情怀不畅,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力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发为本病;

肾阴亏康先天禀赋不足,肾脏累虚;或病后阴血亏衰,火旺阳亢,消灼明津;或因房室不节,劳伤过度,伤耗明津,肾阴亏损。阴虚火旺,上蒸肺胃,遂致肾虚、肺燥、胃热发为消渴。

[辩证分型] 关于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各医家意见不一。在60年代以前大多以上、中、下三消分治,60年代以后分型日趋增多,有以肺、胃、肾分治;有以气、血、津液辨证;也有以瘀血、肝气来辨治。现结合古今多数医家的经险,归纳为下列六型:

1.燥热炽盛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院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旷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

2.气阴两虚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

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律,脉沉细或细数。3.阴虚火旺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日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院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苦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4.阴阳两虚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眈白或黛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畜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5.脾肾阳虚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

6.瘀血阻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

舌下静脉怒;脉来细涩。

根据本病的症状,舌苦,脉象,将本病演变临床上归纳为五个阶段,即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瘀血阻型则大都为本病的并发症见症。21nx.

糖尿病中药分型治疗

1.疗效标准基本治愈:三多自觉症状消失,化验空腹血糖正常,尿糖阴性。显效:(具有下列三项中的二项者)(1)三多症状基本消失;(2)空腹血糖基本正常;(3)24小时尿糖定量明性或<5克,尿糖定性阴性。有效:(具有下列三项中的二项者)(1)空腹血糖下降20%以上;(2)三多症状明显好转;(3)尿糖定量减少刃%以上。无效:临床三多症状无好转,血糖下降不明显。

2.分型治疗(1)燥热炽盛治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粳米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玄参10克,栀子10克。加减:烦渴频饮者,倍生石膏、天花粉、天麦冬用量;胸闷暖气,脘腹作胀,加玫瑰花、佛手花、川楝子;肠腑热结,大便秘结选用郁仁、瓜萎仁、火麻仁、大黄;气短懒言,自汗神疲,脉细弱,合生脉散;肌肤并发痛、疮病者,酌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败酱草等。用法:每日1剂,

生石膏打碎先前,分2次服。常用成方: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麦门冬汤、消渴场、玉泉丸、玉液汤、于金黄连丸、增液承气汤、竹叶黄茂汤、五味消毒饮。

(2)气阴两虚冶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处方:生黄茂30克,黄精15克,太子参15克,生地10克,天花粉1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元参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构把子15克,石斛10克,女贞子15克。加减:小磨怔仲,肺结代加桂枝、牡蛎、枣仁;肺气虚加重黄茂用量,太子参易党参;便溏加茯苓、生薏仁、车前于;遗精加知母、黄柏;不思食,恶心干呕加乌梅、鸡金、半夏、竹茹。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常用成方:黄茂汤、增液汤、玉液汤、生脉散、六味地黄场、降糖甲片、降糖合剂、自拟益气养阴汤。

(3)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润燥。处方:北抄参10克,麦冬10克,杞子10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5克,根15克,丹参30克,知母10克,石膏巧克,黄连6克,黄精10克,五味子10克。加减:肾经根火偏旺加黄柏;目于涩,视物模糊加菊花、青箱子、草决明;胁肋疼痛甚加畜草根、泽兰、玄胡、郁金;失眠多梦,健忘加女贞子、首乌藤;渴饮无度,口干少津加天花粉、哈粉、王竹。用法:石膏打碎先煎,每日1剂,分2次服。常用成方:一贯煎、知柏地黄龙、六味地黄丸、天花粉散、梅把场、大补阴

中药治疗糖尿病处方 2

糖尿病最新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伴随终身,但可控制的疾病。采用的是控制饮食、调摄情志、适当运动、药物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但由于人们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状况不了解,及受到有些不实广告误导,使部分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期望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去寻求「仙方神药」,结果影响了病情控制,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常识介绍给大家,希望糖尿病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控制好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综合方法防治糖尿病 一、控制饮食。 近期,韩剧《大长今》在港热播,细心的观众可能留意到长今在给患有糖尿病的明朝使臣调养时,非常注意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观点。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如用猪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克,每日两次。及三豆饮,用绿豆一百克、黑豆五十克、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或苦瓜炒肉,鲜苦瓜一百克、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二、配合适当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三、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

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的内容,具体内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那么,中医该如何治疗糖尿病呢?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1、首先要控制饮食中医认...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那么,中医该如何治疗糖尿病呢?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 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

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中药就不适合,因为胰岛素依赖型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以下介绍几则外治方。 1.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患足放入药液内浸泡,药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浸泡一次,每剂药可浸泡5天。以后每次浸泡,仍将原药的药渣一同放入锅内煮沸。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糖尿病肢端坏疽。一般连续用药半个月,最长连续用药80天。 2.苏木50克,木瓜、透骨草、川椒、赤芍各30克,桂枝18克,川芎15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5000毫升,水煎取汁。先熏手足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再将手足浸泡30分钟,每日两次,每剂药可用2~3天。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适用于糖尿病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3.苦参、蛇床子、白鲜皮、枯矾、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川椒、苍术、黄精、花粉、防风各15克,红紫草、苏叶各10克,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可祛风止痒,适用于糖尿病性外阴瘙痒。 4.生大黄6克,炒槐花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煅

牡蛎30克,制附片6克,姜半夏6克。将上药煎取浓汁200毫升,直肠滴入,每日一次,连续30天。可活血化瘀,利湿泄浊。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5.黄芪60克,山药、苍术、薏苡仁、元参、生地黄、熟地黄、生牡蛎、黄精、肉苁蓉、菟丝子、金樱子、蚕砂、石菖蒲、萆薢、丹参、僵蚕、白芥子、五倍子、牡丹皮、地骨皮、仙灵脾、黄连各30克,肉桂、小茴各10克,生大黄20克,全虫、莱菔子、水蛭各15克,冰片、樟脑各2克,蟾酥0.5克,麝香0.1克。先将冰片、樟脑、蟾酥、麝香分别研成细粉,再将其他药混合研碎过 100目筛,共混匀。在药粉中加入蜂蜜、植物油、酒精适量,调至软硬适宜,压制成板,再用模具切成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药块,用橡皮膏作基质衬布,将药膏贴于橡皮膏上即得。取涌泉、肚脐、三阴交、肾俞,每次贴敷2~3个穴位,一般2~3天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为一疗程。可益气养阴,培补脾肾,除湿消瘀,适用于老年性糖尿。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所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于农村,常有家族史,故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常并发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肾和视网膜

消渴病中医治疗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病症。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证候群,以及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现代病因特点,临床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4型)四种类型(根据1996年WHO对糖尿病(3型)诊断分型的修定标准)。I型糖尿病大多自幼年发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Ⅱ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肥胖者居多。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伴发眼、神经及心、脑、肾等血管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此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热内盛,而发消渴。 病理变化主要为燥热阴虚。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儒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热胃燥,肾阴亏乏,故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证延日久,气阴两伤,则见疲倦消瘦之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

肌肤,则为水肿。燥热阴虚,常生变证: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灼,炼液成痰,血炽成瘀,痰瘀互结,痹阻胸脉,则发胸痹;痹阻经络,蒙蔽心窍,则发中风偏瘫。 【诊断要点】 1.临床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倦乏力等,也有症状不典型者。 2.实验室检查多次静脉空腹血糖≥7.o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lmmol/L,或随机血糖≥11.lmmol/L。(必要时重复一次)。无高血糖症状但属可疑者,宜做糖耐量试验。此外,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病情观察。 【辩证分型】 1.肺胃燥热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见于糖尿病早期。 证候分析:肺热炽盛,耗伤津液,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胃火炽盛,则消谷善饥;消灼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润测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均为肺胃热盛之征。 2.气阴两虚症状:口干唇燥,尿频量多或混浊,神疲乏力,头晕目糊,腰膝酸软。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见于糖尿病中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1)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验方如下。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 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 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玄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2)赵锡武验方选(《消渴病中医防治》)。验方如下。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

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服。赵锡武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他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上方是赵老治疗糖尿病中晚期常用方。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3)刘惠民验方选(《刘惠民医案》)。验方如下。 验方:炒酸枣仁42g,枸杞子15g,生地18g,丹皮10g,菟丝子24g,何首乌12g,花粉12g,生石膏24g,沙参12g,白及12g,橘络12g,白术12g,鸡内金15g,山栀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另配合药粉:白及90g,沙参45g,柿霜36g,三七30g,西洋参24g ,冬虫夏草36g,琥珀15g。共研细粉,每次4.5g,每日2次。刘惠民老中医常用以上两方配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具有一定疗效。 (4)祝谌予验方选。验方如下。 祝谌予教授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常用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为基本方治疗。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偏方48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偏方48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杂乱的一种慢性病。但它目前已成为继癌症、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种严重危及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与非糠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的高血压高1.7倍,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衰竭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本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之外,精神损伤,五志过激是其主要诱因;此外,与饮食所伤,体育运动缺乏,性欲不节,肾虚精耗等原因也有一定关系,且病程长,病势缠绵,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中医治疗糖尿病偏方秘方汇集如下: 1、嫩笋、酱油、盐适量。将嫩笋削皮切成长方片状,用酱油浸泡一下即捞出。锅内放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下笋片煎炸成黄色即可。

2、鲜地黄50克(亦可用生地黄代),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将地黄、枣仁水煎滤汁,以汁煮米作粥,随意服用。 3、鲜菠菜根50克,鸡内金10克,大米50克。把菠菜根洗净,切碎,加水同鸡内金共煎煮30-40分钟,然后下米煮作烂粥。每日分2次,连菜与粥服食。 4、桃树胶15--25克,玉米须30--60克。加水共煎汁饮,代茶饮。 5、泥鳅10条,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与干荷叶(研末)同等量。每服10克,遇口渴时再服,服时用凉开水送下,日3次,以不思水为止。 6、糯米爆成“米花”50克,桑根白皮50克。水煎,1日服2次。 7、人参6克,鸡蛋清1枚。将人参研末与蛋清调匀,1次服下,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8、玉米粒500克。加水煮玉米粒至开花,分4次吃,连吃1000粒。 9、生黄芪、生地各30克,苍术15克,人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日1剂,水煎分温服用。本方为协和医院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方,方为降糖方,经药理研究证明,方中的6味药物均为降糖药物。 10、山药、生地各15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附子6克,肉桂5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猪胰子切成小块生吞,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医药物。本方为吉林名老中医任继学治疗糖尿病临床有效方。 11、地锦草、地骨皮各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先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

最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我亲戚有人生了糖尿病,一直忧虑重重,血糖降不下来,去北京名医院也去诊治过多次,虽然有些好转,但血糖值始终难以下降到比较满意的值,都在9以上,后经朋友介绍一种草药,经服用有效果,从五月份至今血糖值基本上稳定在6,5上下,在七月份和八月份甚至到了5,8,真是喜出望外,好不高兴啊,现在人在北京,经询问,血糖值一般在6以上浮动.应该说是不错的疗效了,现将这种草药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这种草药南北方都有,我不知道其真实名字,给起了一名叫奶浆草,连根一齐采拔回来,洗净晒干,剪成小段(不要太碎)每天泡水喝(当茶喝,每天一小壶)口味比苦瓜茶要好喝些,可以同时服用在医院开具处方药(西药)也得和往常一样管住嘴,迈开腿!(这草纸梗断后会有白奶浆流出),这种草药名叫:地锦草,斑地锦到处都有,它有止血、止痢作用,效果显著。 附: 【药材名】地锦草 【英文名】Humifuse Euphorbia Herb 【拉丁名】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别名】地联,夜光,承夜,地噤,地锦,酱瓣草,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血经基 【名称考证】地锦草(《嘉祐本草》) ,地联、夜光、承夜(《吴普本草》)、地噤、地锦(《本草拾遗》)、酱瓣草(《庚辛玉册》)、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纲目》)扑地锦(《本草原始》)、奶花草(《植物名实图考》)、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福建民间草药》)、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江西民间草药》)、奶疳草、红茎草(《浙江民间草药》)、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四川中药志》)、红丝草、小红筋草(《杭州药植志》)、仙桃草(《湖南药物志》)、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闽东本草》)、地瓣草(《贵州草药》)、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血经基(《上海常用中草药》)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 【药用部位】地锦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祐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微苦涩,无毒。”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乳,疳积。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用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用药配伍】配分心木,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利气活血,强心止痛之功显著;配仙鹤草,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教授师承施今墨、祝谌予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尤其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微型癥瘕;形成病理假说,所以治疗重视化瘀散结治法。 验方一:黄精、生地、元参、丹参各30g,葛根、知母各15g,枳壳、黄连、生军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若口渴甚加生石膏30g,寒水石30g。 验方二:生黄芪、黄精、紫河车、丹参、猪苓、肉苁蓉、山楂、芡实、木瓜各1000g,葛根、秦艽、当归、狗脊、牛膝各50g,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形体消瘦,气虚为主,络脉郁阻,气短乏力,手足麻痛,面足微肿者。 验方三:太子参、生地、元参、黄精、丹参、大黄、川芎各1000g,枳实、桃仁、皂刺各500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每次1支,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慢性病变早期。

验方四:黄精、生地、丹参各30g,赤芍15g,皂刺、秦艽、川断、牛膝、狗脊各10g,青黛6g,蜈蚣1条,共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郁阻者。 验方五:太子参、川芎、赤芍各15g,丹参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苏梗、丹皮、泽泻各10g,黄连、香附、香橼、厚朴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具有益气养阴、理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 验方六:太子参、麦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参、丹参、黄精各30g,山茱萸、川芎、桃仁、酒军、枳实、菊花、泽泻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肝肾气阴两虚者。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思路与方法 前言: 中、西医两种医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不同地域、社会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医学文化的交流影响,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印度医药学随佛教传入中国;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之后逐渐形成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中华沃土上并存的局面。由于中、西医学各自都具有特点和优势,遂能各自鼎足发展,而且相互渗透,以不同的学术思想彼此靠近,折中归汇乃至逐步兼容结合。下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为例来谈谈其思路与方法。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临床特征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障碍,且可以并发眼、肾、神经、心脑血管等多脏器和组织的慢性损害,引起其功能障碍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而威胁生命。 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I型糖尿病:多发于小儿及青少年,起病较急,病毒感染为重要诱因。由于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大量破坏,故胰岛素生成明显减少。病人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过去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在我国,超过90%的病人属于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起病缓慢,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等为主要诱因。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这类糖尿病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仅用饮食调整加用口服降糖药即可控制血糖,过去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妊娠后期发生,占妊娠妇女的2-3%。发病与妊娠期进食过多以及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有关。大部分病人分娩后可恢复正常。 特异型糖尿病:指的是某些内分泌病、化学物品、感染以及其它少见的免疫综合征所致的糖尿病。国内非常少见。 糖尿病与中医学“消渴病”相类似,其并发症可归属于“虚劳”、“胸痹”、“中风”等范畴。 西医治疗糖尿病:口服降糖西药,常用有以下三大类:⑴磺脲类常用的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优达灵)、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肾平)等。这类药物宜在餐前服用,一般口服30分钟后发挥降糖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且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

中医治疗消渴症

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在中国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论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藏柔弱者,善病消瘅”即消渴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又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明此病因与嗜食肥甘有关。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另有高士宗语: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就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与也。朱永年也说过: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以上所举沧海一粟,但已经为消渴症奠定的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在治疗上常用的中药就有百味之多。以上简述只就是为了说明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就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不就是消渴症,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实际上这种认识就是错误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在此不做论述。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即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三消”分治大体如下: 一,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用:黄连、生地黄、花粉、天冬、麦冬、藕汁、姜汁、知母、甘草、人参。 二,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用:石膏、知母、元参或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生地、熟地、牛膝。 三,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方药用:山药、山萸肉、生地、仙灵脾、黄芪、地骨皮、人参、鹿茸、肉苁蓉、鸡内金、五味子、黄柏、泽泻、 栀子、茯苓。 四,若伴有血瘀者可加用丹参、山楂、桃仁等。 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 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就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就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此期的病机特征就是“阴虚化热”,即病人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加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因外邪侵袭,或因过食辛辣燥热,或因劳累过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妊娠型糖尿病病因: 1)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2)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3)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以前听说糖尿病的时候,我也只是一笑而过。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自从自己真的有了糖尿病,提起糖尿病,我就想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因为我害怕听到谁谁因为糖尿病去世的消息。我害怕自己最后也像他们一样。 为了治疗糖尿病,我可是没少下决心。听谁说怎么治疗糖尿病好,我都去试一下。而且听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我就每天吃的很少。而且经常在网上找能控制血糖的食谱。可是就算已经是这样了,我的糖尿病病症却是依然只增不减。

血糖在上升。药量也在逐渐的增加。我渐渐的快对治疗失去了信心,降糖药也是隔三差五的用。 后来,我在外上大学的女儿听她爸爸说了我的现状。孩子听说后,立马从学校请假回来。回来后,孩子天天监督我用药。天天劝导我。我不忍心女儿拉下学业,看到我这大学还没毕业的女儿。我就想,我怎么也要积极的治疗糖尿病。要看到女儿成婚、我生子。我开始定时定量的使用降糖药,可是糖尿病症状还是不减轻。后来女儿用她暑假打工挣的钱给我买了两个疗程的【唐易康】。女儿说网上好多人都是用这个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我说网上那么多骗人的,怎么能信呢。我坚持让女儿退了,可是女儿死活不退。迫于无奈我就开始使用,用了一个疗程后,我在测血糖的时候。发现血糖没有在上升了,两个疗程后,血糖有所下降,我真的是高兴坏了。女儿也笑着说,这不是骗人的吧。现在我已经用了三个月了,糖尿病症状真的是减轻了不少。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烤鸡 原料:母鸡辅料:番茄洋葱(白皮)土豆(黄皮) 做法:1.将鸡去内脏洗净,剁成5~6块,抹上精盐和姜粉,放在大碗内加料酒喂半天,上锅蒸熟备用; 2.元葱去皮洗净切成条状;

中医治疗消渴症

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在中国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论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藏柔弱者,善病消瘅”即消渴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又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明此病因与嗜食肥甘有关。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另有高士宗语: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和也。朱永年也说过: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以上所举沧海一粟,但已经为消渴症奠定的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在治疗上常用的中药就有百味之多。以上简述只是为了说明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消渴症,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在此不做论述。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即“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三消”分治大体如下:一,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用:黄连、生地黄、花粉、天冬、麦冬、藕汁、姜汁、知母、甘草、人参。 二,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用:石膏、知母、元参或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生地、熟地、牛膝。 三,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方药用:山药、山萸肉、生地、仙灵脾、黄芪、地骨皮、人参、鹿茸、肉苁蓉、鸡内金、五味子、黄柏、 泽泻、栀子、茯苓。 四,若伴有血瘀者可加用丹参、山楂、桃仁等。 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

中医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中医药治疗,一般可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 1、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哪些中药能治疗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以后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平时的饮食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得到一个健康的生活,很多人都积极的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用中药进行治疗,那么,有哪些中药能够治疗糖尿病呢?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黄连: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合成。 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消渴)的中医疗法综述

糖尿病(消渴病)的中医疗法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指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其发病率国外约占2%,国内0.9%~3.6%,近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寿命的延长,可能还有增加趋势[2]。一般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范畴。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提出中医对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疗法针灸疗法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3]。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消渴病是因为肺、脾(胃)、肾等脏腑虚损,阴虚燥热,导致人体水谷的运化、吸收和输布失常,出现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量频多,或尿浊而有甜昧、形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劳逸内伤、纵欲伤肾,嗜食肥甘·、醇酒厚味,心情不舒、精神抑郁等原因,导致肺、胃、肾等脏腑的气阴亏虚,燥热炽盛而形成消渴病。糖尿病早期病理变化以阴虚燥热为主,如果病变早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则阴损及气,燥热伤阴耗气,同时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痰浊淤血,从而使气血运行受阻,因此糖尿病中期的病理变化为气阴两虚,痰淤阻络。如果病程迁延日久.阴及阳,则形成糖尿病后期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早期应用滋阴润燥、清热泻火的中药,中期以益气养阴、活血化淤为主,晚期则用滋阴补阳、阴阳双补之剂. 1、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常使用复方,而较少使用单味药。但单味药是组成复方的基本要素,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是复方发挥整体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无论从提高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是从开发治疗糖尿病新药的角度出发,对降糖单味中草药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古籍所记载的治疗消渴病的中药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华本草》[4]记载,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有100余种,临床上常用的有人参、地黄、知母、黄连、大黄、马齿苋、荔枝核、黄芪等。其中《中国药典》[5](2005年版)收载42种,均为临床和民间常用药物,以植物药为主,有人参、三七、山茱萸、山药、女贞子、天花粉、五加皮、川乌、紫草及黄连等40味;动物药为白僵蚕、蛤蚧2味。陈仁寿[6]曾对以上药物进行性效分析,其中以苦、甘和寒、凉性味为多,其功效以清热、滋补为主,这与消渴病的治疗原则基本相符。 1、1 阴虚燥热治法:养阴清热。方药:消渴方加味。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止渴;配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汁,百合养阴润燥增液;姜汁佐以和胃防苦寒伤胃。如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10g;津伤便秘者加决明子30g;燥热便结加大黄3~6g。 1、2 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饮加味。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津生液。若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30g;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g;口渴甚者加花粉30g。 1、3阴阳两虚治法:温阳育阴。方药:金匮肾气丸。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滋养肾阴,阴中求阳,协调阴阳。若夜尿多或尿如脂膏者加益智仁、茧丝子、生白果各10~15g;少尿或浮肿者加生黄芪30g、白术10g、防己10~20g;五更泻者加补骨脂10~15g、吴萸10g、肉豆蔻10g;阳痿早泄加仙灵脾10~15g、仙茅10~15g。 1、4血瘀兼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桃红四物汤。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如血瘀证轻者可用上方加丹参,益母草各30g;血瘀证重者则加水蛭10g、全蝎3~5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