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0
实现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内容提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给江苏制造业带来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明显扩张,江苏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主要表现为:重工业主导趋势明显,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科技经费投入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行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区域竞争比较优势增强。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当前江苏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整体不高;自主创造能力欠强,外部环境影响加深;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大;溢出效应开始显现,传统制造业优势逐步消失等问题。为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注重品牌质量建设。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来的,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其要旨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最终的落脚点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中国制造2025”既是中国在欧美制造业复兴和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的生存之道,也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跻身制造业强国的涅槃之举
一、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体量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平均高于10%。江苏(营业收入)百亿工业企业超过100家,达到500亿的企业超过10家,达到千亿的有7家。目前,江苏制造业产业集群初现,专业化协作配套程度较高,但辐射能力有限,制造业对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带动影响力不强,难以有效构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增长速度较快,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低于上海、浙江,更是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竞争优势单一,占制造业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亟待提升,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力度不大,产学研结合层次不高,科教、人才等方面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远低于装备制造业强国。
(一)重工业主导趋势明显,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
2006-2010年,江苏制造业霍夫曼系数呈逐年下降之势,由2005年的0.49下降至2010年0.38。根据对江苏轻重工业架构演变过程的综合判断,目前江苏正处于重工业深化发展阶段。
(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比下降,但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6-2010年,江苏国有及国有控股制造企业产值占比下降9.7个百分点,但实现利润增长79.9%。二是股份制经济焕发生机。2006-2010年,股份制制造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6.7%,高出制造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三是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热情不减、民间投资表现活跃,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三资”、民营制造企业单位数比2005年分别增加5989家和25755家,产值较2005年分别增长1.8倍和2.1倍。
(三)科技经费投入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010年,江苏大中型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543.3亿元,较2005年增长2.2倍;R&D投入强度达1%,较2005年提高0.1个百分点。科技投入增加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了以技术、知识密集为特征的高新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高新制造业企业单位数、资产和产值占比较2005年分别提高1.5个、4.4个和4.3个百分点;2006-2010年,高新制造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7.0%,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
(四)行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区域竞争比较优势增强。
2006-2010年,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江苏制造业行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具体表现为:前10大行业产值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行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 6.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下降 4.9个百分点;行业区位商(LQ)提升,
区域竞争优势加强。2010年,江苏制造业区位商达1.1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65.3%的12个行业的区位商(LQ)大于1,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五)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
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户均拥有资产9445.6万元,户均实现产值1.4亿元,户均创造利税1393.4万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33.3%、42.9%和105.2%;百强制造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0户)实现产值18158.2亿元、利税1828.8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分别为20.6%和和20.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73家,较2005年增加50家,沙钢集团、仁宝信息技术主营业务收入跨越千亿元大关。
二、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整体不高
江苏省的制造业优势主要集中到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是属于技术层次不高的传统行业,而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方面,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弱。至于生产性服务业,它对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强化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为制造业向微笑曲线的两个延伸提供一个通道;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以及制度创新和安排等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快速的融入到世界价值链中,参与了生产,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产品环节的国际垂直分工,并未参与到价值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核心环节,这样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不协调,是江苏省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自主创造能力欠强,外部环境影响加深